新国学网:国博将用一年时间介绍“甘肃彩陶艺术”_看先民们的艺术与审美_彩陶艺术--纹饰-甘肃省-展览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2019年12月17日,“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

YtO74tZyELFHAUMpTFqysCj3PTWMke39Hvg7dhQm.JPG

​2019年12月17日,“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宣布展览将于12月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开幕,届时将展出精美的史前彩陶195件(套),展期12个月,对国博来说,用一年的时间介绍甘肃彩陶艺术,这是空前的。

该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市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临夏市博物馆、定西市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榆中县博物馆、庄浪县博物馆、通渭县博物馆、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协办。这是继“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在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又一次成功合作。同时,此次展览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用专题展览的形式为地方文博单位提供展示空间的一个重要尝试。

彩陶是中国先民最初的艺术形式,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就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广泛出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地区彩陶最为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在此之前,对于甘肃彩陶的展示多从考古与历史的角度入手策划设计,本展览则尝试换个角度,只将考古与历史作为时代背景,重点阐释各个时代彩陶的艺术特征、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

内容设计上,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黄土下的彩色世界”,分为“发现”“泥火成器”“文化兴衰”三组,用简单的方式讲述了彩陶的文化背景,如彩陶的发现、制作,以及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彩陶文化。

第二单元“笔画与色调的奏鸣”按照时代顺序介绍甘肃彩陶各个文化的主要纹饰及演变规律。内容上分为“一抹红彩”“从直线到曲线”“激流涌荡”“红黑彩与锯齿纹”“圆形天地”“余音绵绵”六组。“一抹红彩”展示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特征;“从直线到曲线”介绍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由简单搭配到复杂构图的演变规律; “激流涌荡”“红黑彩与锯齿纹”与“圆形天地”分别展示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群组,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纹饰;“余音绵绵”展示进入青铜时代彩陶的发展情况。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生命组歌”通过具象纹饰展示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及主要生物纹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内容上分为“花叶繁茂”“鸟乘风行”“水生一族”“驯化与野生”四组。 “花叶繁茂”表现花瓣、叶子、果实、葫芦等植物纹的形态特点,“鸟乘风行”展示鸟纹的形态与演变特征,“水生一族”表现鱼纹、蛙纹等水生生物的形态及变化特点,“驯化与野生”展示了猪、犬、羊等家养动物和鹿、兽、蜥蜴等与畜牧、狩猎生活有关的动物。这些形象有些是单纯的艺术装饰,有些则蕴含了信仰内涵。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

第四单元“精神的家园”将各文化阶段与人们精神生活有关的彩陶纹饰集中起来,分类展示。内容分为“原始信仰”“塑形艺术”“音乐舞蹈”三组。 “原始信仰”主要展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就是鲵鱼纹与神人纹。 “塑形艺术”展示了各种陶塑文物。 “音乐舞蹈”展示了一些舞蹈图案的彩陶,也有陶鼓、陶埙、响器等多种乐器。

在展品的解说方面,此次展览也有所突破,以前的解说都倾向于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此次展览则试图运用更加平民化、更加贴近百姓的语言进行叙述,引起观众的兴趣。策展者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甘肃彩陶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家博物馆,彩陶艺术,,纹饰,甘肃省,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 彩陶艺术 纹饰 甘肃省 展览
下一篇:中国画构图中的韵律美_韵律美--气脉-节奏-中有||上一篇:民国四公子:真正的贵族都是这样收藏的!_民国四公子-溥侗-袁克文--将军-庙堂-变卖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