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回顾展都有一个新的篇章,呈现我近几年正做的事情。”——谷文达
2016年,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开始与谷文达对接回顾展事宜。经过近3年的调查和研究,今年6月,最终确定谷文达大型回顾展《艺术》以文献为主轴,由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长brain kennedy及鲁虹共同策划。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海报
2019年12月15日起,谷文达将32年在中国,32年在纽约和西方的经历作为线索,在合美术馆举办《艺术》回顾展,呈现了自己40年在40国的艺术旅程。这里的40年是谷文达艺术创作的40年,作品为向导曾走过的40个国家。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谷文达在面临国际文化相互渗透之势,利用作品雄心勃勃地探讨艺术与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着重于全球主义关系与问题。
“我的中国基因是与生俱来的,在西方的32年又经历了最完善的资本主义,最近15年,我的创作和生活处于混搭状态,中西往来也成为这时期的象征。因此回顾展也反映了从红色中国到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谷文达提到本次展览时表示。
24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骨中枢神经构成“天象-人相”
现场合美术馆空间得到最大发挥,展览覆盖美术馆3层7个展厅,包括走廊区域和广场公共空间。
整个展陈由一条中轴线,一根脊椎骨,一段中枢神经和一个生命体结构组成。走廊中轴线类似爬虫体征连接各展厅,走廊墙上展示的是关于谷文达的文字故事,这些文字并不为解释作品,而是作为独立作品犹如中枢神经,串联起谷文达各阶段的艺术故事。合美术馆的广场上,是一组关于农历24节气的最新碑林系列“天象-人相”,巧合的是,现场作品摆放形状与人的脊椎骨相似,达到完美天人合一的结合。
回顾谷文达40年艺术生涯,其实“很干净、利索、简单。”因为创作之初,谷文达便会为作品从策略、技术、文化的角度设置框架。也正如陈孝信对他的评价:“谷文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预谋地把他的整个创作活动都大致规划、设计好了!”
本次,谷文达讲述了自身4个“艺术故事”,用他的话来说,展览是自己40年艺术历程的区块链。
谷文达毕业论文手稿
【静则生灵】水墨与编织装置艺术
墨,宣纸,丝绸,棉,竹,漆等
500cm x 800cm x 80cm
1985年由浙江美术学院赞助在万曼工作室完成
【伪篆书临摹本式】破墨书画装置艺术
宣纸,墨,纸本装裱
每幅 70cm x 91.4cm
1983-1986于中国杭州浙江美术学院谷文达工作室
水墨起家的谷文达自认为是幸运儿。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大部分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寻找最好的可能性,谷文达也不例外。在“85美术新潮”,面对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说法,谷文达认为可以有更多思考。于是,他以漏字、伪字、错字开辟了国内观念水墨的先端,并完成了国内首场水墨行为(《无声演讲》)与水墨装置(《静则生灵》)。这开启了谷文达的第一个艺术故事,“奠基与建立当代水墨艺术和书写艺术”。
【碑林肆系-唐诗后著】 50块墨玉石石碑
每块尺寸为110cm x 190cm x 20cm 重1.3吨
设计于美国纽约 制作于西安
【碑林肆系-唐诗后著】 制作过程
水墨一直是谷文达艺术的基因。即使1987年赴美深造,谷文达在创作中将中国古典唐诗翻译成英文,镌刻在50块大石碑上的《碑林-唐诗后著》。自90年代起,谷文达开始创作规模较大的“词典”式作品《简词典》。而以文字暗喻文化,便是谷文达讲述的第二个艺术故事:“语言和翻译-从碑林到《简词典》”。
【谷氏中国简词农历贰拾肆节气】破墨书画
墨 , 丝网印刷 , 宣纸 , 白梗绢传统装裱
59.2cm x 96.5cm
2014 年作于美国哈德逊河谷艺庄水墨工作室
简词设计运用手稿
1987年,赴美为谷文达提供了另一发展平台。从1988年开始,谷文达将艺术重点转移到人类身体及其基本物质上,对自身文化的质疑转化成对文化交流的质疑,而这时期“参与性”是其作品重要的方法之一。
谷文达抓住机会,在纽约举办巡回讲座《我的艺术》,并在讲座结束后提出,要向女性收集月经血。在16个国家60位妇女的支持下,诞生了引发巨大争议的《血之谜(重新发现俄狄浦斯系列)》。同一时期,谷文达的《联合国》系列也开始向全世界征集头发,26年里全球共有不同国家和人种的500余万人参与,《联合国》也成为了谷文达在西方美术史和教科书里出现最多的作品。
直到千禧年之际,大家猜测未来将是一个生物时代,谷文达的艺术实验也得到了印证。这一段经历是谷文达的第三个艺术故事:“生物时代之谜-【生之谜】到【联合国】”。
【联合国-千禧年的巴比伦塔】装置艺术
18个国家的350家理发店收集来的人发编织有伪汉英语合并体
伪汉语,英语,印度语和阿拉伯语的发墙构成
1998-1999年创作于美国纽约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基因与蜕变】
2014年5月11日母亲节,广东佛山岭南天地
1000平米红绸,1060位小学生书写《孝经》全文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青绿山水画的故事】
2016年,广东深圳
1500名小学生以蓝藻水在1500平米的宣纸上泼画青山绿水
最后一个艺术故事,是谷文达与企业合作的“大众当代艺术日”。谷文达认为,一件作品创作其实只完成了前半部分,后半段是通过展示,与所有人群以及社会产生结果。展览现场以文献的形式,对大型装置“天堂红灯”到第二届“大众当代艺术日‘青绿山水画的故事’”进行呈现。
本次展览是谷文达第四次回顾展,从2001年至今,每场回顾展均有各自着重点,但均有一个共同点:谷文达作品的延续。如已持续12年的《碑林》系列和持续26年的《联合国》系列。
这也是谷文达选择以回顾展形式,对外呈现作品的原因之一,“作品延续的好处是具有开放结构和包容性,包容社会、世界的新发展。因此世界在变,我的作品也跟着发生变化”,谷文达表示。
谷文达
艺术网&谷文达
艺术网:1988年,您就以“我的艺术”为主题做过巡回演讲。40年后,这次展览为何再以“艺术”为展览主题?有什么变化和延续吗?
谷文达:我从业40年,在艺术生涯中面临两次机会。首先,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给所有领域提供了新机会,作为艺术家需要用艺术语言来寻找最好的可能性。1988年“我的艺术”巡回演讲便是借助中国平台,这时期西方对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尤为兴趣,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我便开始在北美等世界各地举办活动。
这次回顾展再次提出“我的艺术”也是一种延续,现在经济萧条,但对一个能看透本质的人来说,任何一个危机都是一次机会,对我来说可以有更多思考。就像“八五运动”,水墨几乎没有涉及到当代艺术,在大家都以为穷途末路时,我却认为它是一个机会。
另外,我也比较顺利借助了美国这一平台。出国时,美国正面临走向超级大国的变动,和当时中国的发展趋势正好是两条平行线。所以说,这40年,实际上是在讲述中国和美国不断提升的“故事”,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基本可以看到两个大国的发展现象。
在这样情况下,我如何运用40年里最好的机会,走过40个国家做一些事情,那就是我的艺术故事。
2016年谷文达最大个展“西游记”中“天堂红灯”上海站
艺术网:2016年民生现代美术馆回顾展比较全面回顾了您的创作,这次与2016年有何差异与区分?每一次回顾展,您都有什么样的逻辑?
谷文达:合美术馆是第四次回顾展,与2016年的区别是“西游记”个展有大型装置,两万余个灯笼包裹当时的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建筑。合美术馆是文献展,从策展本身来说就非常艰难。
这次应该是合美术馆规模最大展览,除了主展厅中陈列作品,我在走廊空间花费了大量精力,包括墙上打印我的文字故事。这些文字是我写的散文、纪实散文体小说,文字不是解释作品,它本身就是关于“艺术故事”的作品。
对于每场大展,我都会设置一个难点,让自己解决。如果在创意中没有感到艰苦,说明在原地踏步。所以我希望做任何东西,都有一个难点,艰难朝前走,这很重要。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天堂红灯上的签语未来】
2016年,上海两万学龄儿童在灯笼上签语壹个自己的愿望
艺术网:多年来,您的作品核心点是强调参与性,那么这次“大众当代艺术日”版块怎么策划?
谷文达:这次文献展我将以往的“大众当代艺术日”,以视频投影或物件来呈现。展览的参与性在于,通过中轴线的设置,把参观过程变成作品的一部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完成创作只是完成了作品的一半,如果作品没有经过展览,没有得到美术馆、画廊、艺术市场、藏家、评论家的认可,这件作品相当于自生自灭状态。作品的后半部分是社会回馈的盖棺论定,作品是否有价值,专业人士如何反应,观众怎么介入都是其中过程,所以我很多作品都强调参与性。
“大众当代艺术日”潜在的主题就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如果艺术能够倡导一个好东西,引导一个好方向,实实在在做出一些好事情来,大家能从中得益才是艺术的功能和荣耀。社会认可你,生活也一定会回报你,这个很重要。
下一次第三届“大众当代艺术日”,可能会在美国实现。因为作品成本、体量问题,必须要得到企业经济上的支持,每个艺术成功一定是从夹缝中生存。
【联合国-血肉长城】装置艺术
1500块中国人发砖、发帘构造的人的长城烽火台
2001年设计于美国纽约谷文达工作室
制作于中国上海谷文达工作室
艺术网:这次展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或者展品吗?
谷文达:比较特殊的是文献,其中一些平时并不对外参展。展品比较特殊的是走廊上的文字作品,另外《联合国》系列中关于生命体的作品,例如用胎盘做的大床,这些作品在中国是首次展出。
还有1999年开始的“谷文达的文化婚礼”,将不同种族人的婚礼变成行为艺术,来包容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这系列已经在美国、日本、香港、德国等地做过,也通过不同基因的混合来象征文化混搭,其中有不少作品都是没展出过。
艺术网:谷文达工作室公众号上相当于是一个永久展示的文献展,不间断发布一些您写的纪实小说,您为什么要以这形式交代自己?
谷文达:实际上我很集中精力在创作,希望自己的整个行为都变成作品的一部分。我最早的一篇文章写于1985年,第一次发行是在尤伦斯开馆首展上。这些文字对我来说是随时的,有想法就记下来,不管是短篇小说还是散文,加起来就是我的自传。以后我会慢慢编辑,比如二十篇编成一集,来代替我的自传或者回忆录,串联起我过去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东西。
另外,我也将艺术哲学称为“全主义艺术(artwholeism)”,它不是理论家、史学家、艺术经济学家的常规理论研究,而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互动、互发的艺术自理论体系。
今年5月份,我写了一篇“谷文达万字自传”,把自己的经历梳理了一遍,这与合美术馆的展览其实是相通的,慢慢铺垫自己的经历,使我的生活变成有机的业态。
所以说,“艺术故事”实际上是我自己40年的区块链。
【联合国-人间】装置艺术
25个国家混合人种人发 ,白乳胶,细麻绳
为韩国2000年光洲双年展创作于纽约谷文达工作室
艺术网:展览由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长Brian Kennedy布莱恩·肯尼迪及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联合策划,两位策展人和您如何合作?
谷文达:这次回顾展已经筹备近三年,这三年我们一直在对话、讨论和修整策划。虽然每次都会展出经典系列,但同样的作品因为观众、地点不同,也不会重复。比如,同一作品在中国展出的社会反应,和在西方展出时观众的反应都不一样。人群不同,文化背景差异,都会使作品得到不同反馈。
展览策划就像一盘菜,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为展览提供平台,鲁虹服务于国内当代艺术,Brian Kennedy服务于国际,但最后平衡点由我把控,因为策展人对艺术家的了解不可能巨细到每个出版物,没有人比一个艺术家更了解自己,因此把握展览整体的基本也是艺术家本身。
艺术网:这次展期半年,展览期间还会有变化吗?
谷文达:展品不会有变化,当然可能会出现很多情况,只要还有时间和想法,这里就是一个平台,什么都可能发生。展览必须保持有机业态,所有小事都并不孤立,会引起蝴蝶效应。
另外,展览之前虽然会出版简单的导览册,但文献画册则在展后编撰出版,研究性出版物需要大量人力,也是展览的延续。
【碑林陆系-天象】- b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艺术网:陈孝信先生对您的一句评价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谷文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预谋地把他的整个创作活动都大致规划、设计好了!”您怎么看?
谷文达:我不是简单创作了一张作品就展示,而是自己的安排逻辑,清清楚楚知道想做什么。
艺术是一种工具,艺术家一辈子奋斗就为一件简单的事: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放到别人脑子里。
艺术网:您前几个月在北京商业空间,展出了几件霓虹灯媒介的作品,是新的作品形式?面对公立美术馆、私人机构的合作,您的创作方法论是怎样的?
谷文达:霓虹灯媒介作品很早前就创作了,首次尝试是在纽约与Ferragamo旗舰店合作,我通过翻译将其变成福来迦摩,福气来自于佛教上的释迦摩尼的意思,他们很喜欢,并入藏家族收藏。
我把西方品牌或机构名字,翻译转换成有内容的中国诗歌诗句,这是我的特殊翻译。里面有很多思考,一是移植事件,把它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并不是移植器官似的直接摘取。比如,安缦酒店本身是西方载体,但他们运用了很多东方元素。我的作品实际上很有象征性,怎样把中国传统东西翻译成西方人的理解方式,把借过来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过程,很幽默。就像一剂药,对你好,对西方人未必一定有效,最终需要看符不符合身体需要。
我基本倾向于和企业合作,企业是艺术的赞助系统,从我自己经验来看,具有活力有挑战性的美术馆,基本都是民营私立的。我是独立艺术家,知道怎么样的状态最符合自身性格。
从左至右 壹号碑:乾坤沉浮;贰号碑:阴阳世界;叁号碑:风月江湖;肆号碑:山川畅神;伍号碑:生肖年月;陆号碑:艺术爱恋;柒号碑:福来迦牟;捌号碑:家乡茶食
宣纸 墨 有限版拓片 176.5cm x 96cm
2008 年春于中国西安谷文达碑刻工作室
艺术网:您刚提到现在大环境正面临变化,而危机也是机会。在“八五思潮”时,你就已经提到当时艺术面临的挑战,现在这个挑战有发生变化吗?
谷文达:我对“八五思潮”的立场与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它其实是全盘西化的过程。当时这个观点很独特,但现在变成了大家的共同意识。本质上虽没变,但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80年代,美国开设新国际主义、新秩序,每个单独的本土都产生了文化危机。但目前美国新国际主义引起反弹,每个单独的本土对其产生各种批判和质疑,这是我之前提到的双向问题。
现在国际语言的本土化很重要,这也是我之前预见的挑战双向性问题。例如新的双年展一定会考虑国际主义的风格统涉,包含不同本土成分才有意思。
【碑林伍系-东方志】装置艺术
每块碑 110cm x 190cm x 20cm 重1.3吨
2007年创作于中国西安
艺术网:看您在自述最后一段也写到,不管本土还是西方的都不要太矫枉过正?
谷文达:世界太复杂了,总需要有一个中立点来平衡和综合,否则这个世界就会乱套。
艺术网:好的,谢谢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合美术馆,艺术,谷文达,,美术馆,展览,创作合美术馆 艺术 谷文达 美术馆 展览 创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