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三人谈_|_罗怡+谷文达&洪晃:文化的转译与移植_橱窗-洪晃-艺术商业-艺术时尚-谷文达--老师-作品-大众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导言:2019年9月10日,由北京SKP主办,罗怡策划的“谷文达@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系列”开展,

Hk7XM9xsBysisBZxEg7o7pWVDrAdKgriPr5MzAst.jpg

导言:2019年9月10日,由北京SKP主办,罗怡策划的“谷文达@北京SKP艺术橱窗大家系列”开展,这是一项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入更广泛的公共语境中的艺术尝试,特邀请并策划了艺术家谷文达的最新创作作品在两个橱窗中进行展示,旨在以艺术博物馆的标准向公众展现世界雕塑美学谱系的剪影,体现“无墙博物馆”的艺术普及和沟通意义。本期展现的艺术大家谷文达,是最早享誉全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用错位、肢解的书法文字做水墨画,借此挑战正统体制,并影响了后来一代艺术家。他的创作富有话题性和先锋性,其作品《联合国 - 中国纪念碑:天坛》曾登上1999年3月《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的封面,成为华人艺术家的第一人。随后,于11月8号在SKP四层的RDV书店策划了以“文化的转译与移植”为主题的沙龙活动,特邀文化名人洪晃与艺术家一起,围绕艺术、时尚、商业、大众精英文化等多个话题展开对谈讨论。

对谈嘉宾:洪晃(著名文化界KOL、作家、出版人)、谷文达(著名艺术家)

主持人:罗怡(策展人、博物馆顾问)

MGoYj4pSFRQO83u0hlL0PIFl6RIL5ujkEeNfKH2a.jpg

时尚与艺术的移植

“艺术如果变成了一个美术馆、博物馆,或者是收藏家的东西的话,就失去了它的影响力。”——洪晃

“艺术本来已经是很难生存的非物质需要的产品,假如再把它与相应的环境隔断的话,完全是天方夜谭了。”——谷文达

罗怡:今天我们荣幸的请到了著名的文化出版人、文化界的KOL洪晃老师,以及著名的艺术家谷文达老师,进行跨越时尚和艺术之间的对谈,我是这次对谈的主持人罗怡,也是“SKP艺术大师项目——谷文达”的策划人,刚刚我们邀请洪晃老师去观赏了这个作品,我们先请洪晃老师谈谈初次见到这个作品的感受。

洪晃:我觉得我要是品牌的话,看见谷文达老师的作品,就会把原来起的中文名字肠子都毁青了,这个中文名字多么雅啊。

罗怡:谷老师自己来说说这两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谷文达:我1987年移民纽约,大概30多年了。我第一次从纽约回到中国,去买一杯星巴克,要一杯拿铁,“拿一块铁”和英文名意思有巨大差别,我觉得很惊奇,这个故事引发我,怎么样来转译我们的文化。

罗怡:洪晃老师12岁就被送到美国,接受的是全套西方文化的教育,谈到文化之间的转译,洪晃老师应该也有很深的体会。

洪晃:我们十年前在纽约的时候,就应该讲讲我在美国受到的教育,比如它的文理学院啊等等,我那次说美国什么来着?

lsz6vJiNcBJXhcF8ReUPc6tvXdjfNz00mUxmMqcw.jpg

谷文达:你还是有批评精神,说美国就是农民国。

洪晃:反正我就是把美国人给得罪了一番,还在亚洲协会,我说美国全是农民,现在我在中国跟SKP相比,我就是农民。因为我住在昌平的农村里头,我自己是农民,还管别人叫农民,不知道怎么想的。

谷文达:美国有农村的一面,也有高科技的一面,所以美国的可爱是因为两个极端。

洪晃:为什么选择霓红灯这个媒介?

谷文达:很多因素。首先,我把法国和意大利品牌翻译成中国的诗歌,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现在北京作为大都市的商业生活会让我想到的30年代的时候夜上海的繁荣,那霓红灯是流行文化生活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另外一点,现在最流行的应该是LED视频,而霓虹灯给你带来的是一个历史的回顾,它是老的东西。所以一个是概念上,一个是视觉艺术上的,一个是前瞻的,一个是回顾历史,两个东西。我可以用LED视频,那太普及了,我要往后退一步,是一种回味,也是一种回忆,将来走得更远。

罗怡:霓虹灯这个媒介很容易让我们链接到时尚文化,今天我们的讨论也会聚焦在艺术和时尚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讲,艺术是永恒的,时尚好像是瞬间的东西,可是站在此时此刻,或者是放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来看,到底什么东西可以被命名为艺术,是永恒的呢?什么又是瞬间流逝的?我们没有办法做评判。我想问两位老师一个问题,首先请洪晃老师,您怎么看待艺术跟时尚之间的关系?

ql9rvGZl26gkS4dUcTASQSEnrXA0IUABPcQXc90I.jpg

SKP橱窗里的谷文达作品

洪晃:很简单,时尚的东西都是商品,艺术的东西是作品。这两者,从跟消费者或者是跟大众见面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就是你作为作品和艺术品,跟大家见面的态度,一个是带有一种精神力量的,当你作为一个商品跟大家见面,可能你需要基本的实用功能。所以做设计的人不能忘了它的功能,但功能之上,如果说要赋予了一些艺术的价值与设计,它就会成为一个有艺术内涵的商品,这也是所有的奢侈品,在它的宣传和做市场的过程当中,一再的去和艺术拉关系,跟艺术家合作,因为对他们来讲,他们做的东西还是商品,但它必须输入艺术的含义、艺术的含金量、文化的含金量、金属品,才可以成为一个奢侈品。

谷文达:我想讲一个相反的方向,罗老师当你问起我,这个座谈是不是请一个美术史家或者批评家来对谈?我说不要,因为这是一个商场,是个品牌的基地,我说最好是要有媒体人,或者是时尚人物,这样。

aBiK0Qghn52tVYibbgveasPvV16pzEbbslSNnR6c.jpg

SKP橱窗里的谷文达作品

洪晃:艺术有必要和大众接触,艺术如果变成了一个美术馆、博物馆,或者是收藏家的东西的话,就失去了它的影响力,而实际上艺术 走到大众当中去可以带来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给收藏家的经济利益或者给博物馆本身带来的影响力。我非常非常欣赏谷老师这样的艺术家,他可以在品牌之间去把玩儿。我觉得艺术和时尚的界限,现在是越来越短了,很多时尚的东西慢慢也开始进入博物馆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最近在芝加哥博物馆,LV的设计师做一个展览,耐克球鞋、帽衫都是展品,不能说是作品,应该是商品,你会想说怎么芝加哥博物馆的东西我都可以买啊?你会感觉到艺术和时尚越来越近了。真正年轻的艺术家,是可以走入大众心中的艺术家,他们会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也会主动的把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产生互动,想得到的一种刺激也好,别人的反应也好,(走向大众)对艺术家是重要的,对艺术作品来讲本身是完成的一部分,如果说一个作品,就是在仓库里头放着的话,它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作品,因为它没有得到大众的一个反馈。

谷文达:我接着洪晃老师的再讲一下,比如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这种展览,也是一个移植现象。实际上,这样的情况老早就发生了,最早的时候,古根海姆博物挂做了一个BMW的回顾展,后来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做了一个阿玛尼的回顾展,第一是增加了经济效应,第二增加了很多关注流量,本来美术馆来的一般都是艺术爱好者,跨界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这就是一个文化移植。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SKP,橱窗,洪晃,艺术商业,艺术时尚,谷文达,,老师,作品,大众SKP 橱窗 洪晃 艺术商业 艺术时尚 谷文达 老师 作品 大众
下一篇:韩宇光:我只是不愿走大家都走的那条路_油画-物色尽-韩宇光--您的||上一篇:钟孺乾:我不是个现代派__但也绝不是传统派_化古开今-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湖北群体艺术研究展-钟孺乾-写意-武汉-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