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现场 左起:草图君、孔维、黄晓明、高小棋、罗怡
2019年11月9日下午,“被遗忘的单向线——让爱回家跡录展”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黄晓明明天爱心基金主办,大千当代艺术中心担任学术承办,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支持,基于由黄晓明率领的明天爱心基金参与帮助的真实故事案例,及社会中的典型空巢老人群像,用人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空巢老人立体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公众在观展过程中对空巢老人产生正确的认知,唤起公众对这个群体的情感共鸣和关注。本次展览由著名演员、明天爱心基金创始人,本次展览发起人黄晓明担任总监制,大千当代艺术中心馆长高小棋和黄晓明联合策展,希望借助艺术赋能公益,将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与表现力注入展览当中,构建出一种新的社会网络,创造更广泛的可能性,释放出最大的公共利益。
海报
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已超过2.49亿,其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超过1亿的空巢老人或面临陪伴缺失的问题。很多离家子女甚至从未意识到父母也已经成为空巢老人的一员。此次展览希望对“空巢老人”现象的重新思考,并以艺术的形式影响更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现实问题。
著名演员、明天爱心基金创始人,本次展览发起人、总监制、策展人黄晓明致辞
“为什么叫‘单向线’?因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变老,我们就追不上他们变老的脚步。大多数父母并不缺少物质上的关心,而是缺少陪伴。希望我们展览可以影响到更多人,把看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打个电话个父母,多关心他们,我想这是父母最高兴的时候。”黄晓明的故乡在山东,“孝道”深植于齐鲁大地。在展览开幕现场他也分享了自己离开青岛来到北京读书、工作,远离家乡时与年迈的姥姥伤感的离别往事。黄晓明表示每一个北漂或离开家乡,在外工作的游子都对应着他们思念的父母,其实“空巢老人”就是我们时刻都在经验着的。
大千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高小琪致辞
大千当代艺术中心馆长高小棋在谈及此次展览的策展历程时介绍:“从产生想法,到展览落地: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过程漫长、繁复、消磨意志、考验耐力,同时充满了感动温暖、惊叹与震撼。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我们这么多的人在一起,做的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有关爱与陪伴的主题。”展览力图将公益与艺术相结合,以公益之力传承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孝文化,用视觉艺术的方式聚拢更多关注、关爱老人的力量,尤其是空巢老人。
著名演员、传梦资教工程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孔维致辞
黄晓明为媒体导览
黄晓明与观众父母打电话问候
展览于大千当代艺术中心一二层展厅内呈现,共计面积1100平方米。一层展览空间是以流动性叙事为线索的体验场域。展厅设置展览序章、展览故事主体、展览故事场景等结构板块。展览由序章展开,通过故事主线的叙事,运用包括影像装置、短片、动画等艺术语言,透过一种开放与公开参与的模式,在艺术所构造的人生想象中,形成源于并超越感官的体验和感悟。
一楼展厅
在大千艺术中心一楼左侧进入展厅前,要拨开重重灰色帷幔遮蔽的通道,才能进入。仿若揭开一本时光日记,进入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爱;关于记忆的时空隧道......
展览现场
范曾书法《携爱归去来》
时间
一个物体在一个周期里按某种规律运动时,
它所经过的路线就是这个物体运动的轨胁,亦如人生的路途。
时间,是世间最公平的等价交换物。
每个人在祈愿、追逐梦想的精彩之时,本质都是用生命的长度去创造所期待的价值。
但总在某一时刻,突然惊觉,
就在埋头追逐的过程中,时间像信用无意识中被交出。
直到开始倒数,人们才突然意识到时间的珍贵。
终于我们遵循自然法则渐而老去,错过这不能重来的生命之时,
才想到要好好对待身边真正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的人,
才想到时间其实本应属于这些人,本应属于这些事。
展览现场的多媒体装置
母爱让她选择孤寂
在深入了解空巢老人群体的过程中我们也真实 接触到很多老人和他们令人动容的故事。因为不同的原因,他们正在经历老年生活的孤寂,有的因为疾病常年卧床只能守着窗外的世界,有的因为身患阿尔茨海默症而不得已深居简出...其中,还有这么一位老人,因为对女儿的爱,几十年间将自己的脚步交付给女儿的床尾,全部生活只有60平米。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下故事主角陆奶奶生活的一些侧影。陆奶奶诠释了母亲这个角色,在关于来自家庭的爱与守护的讨论上也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展览现场
李可染书法《每逢佳节倍思亲》
和永生《HOMING)纸本水墨54x46cm 款识:空椅永生2019.10.23
“我们” 生命群像
这支影像以“我们”命名,描绘了一段生命的群像,无关年龄大小,无关是人类,还是山川大河。我们在时间里,城市在时间里,自然万物也在时间里,所有个体都避不开生命的轨迹。影像以四支描绘不同主体的画面内容成组构成,让观众能够通过第三视角同时体察或宏大或渺小的生命体跌宕的轨迹,并从中感受到生命本身所蕴含的震撼力量。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能感同身受,对于一切没有经历过的无常都如此的自以为是。生命从何而来,又要往哪里去?或许经过自问,我们更能明白“老”,也更能面对生命的老去。
光年重映室
该装置由一个长9.6米的梯形狭长放映室构成。前端放置老式电视,循环播放着影视剧中两代人沟通情节的画面混剪。狭长纵深室 年 的空间转化为压抑的情绪感受,高纯度色彩的钨丝灯通过明灭变化配合人体心脏的鼓动,同时借助背景音效置入情绪性的元素,与空间压迫形成叠加,由平淡无奇的居家空间出发,透过一幕幕影视剧中的蒙太奇片段和墙面上选取的经典台词,唤起观者自身的相似场景,开启时空、空间与事物的相关记忆。放映室外墙上装置单向玻璃,透过它观众将看 到放映室内人与环境的关系及状态。
创作人:黄晓明
展览现场
你在孤独的过去,而我在未来的路上
这是一个由九个屏幕设置的矩阵,非线性地放映着以真实故事为基础的艺术化群像。通过摄影镜头截取空巢老人生活片段转忆的篇章故事。为观者呈现“空巢老人”立体真实的日常生活景观。黄晓明邀请了关晓彤、黄渤、孔维、林志玲、佟大为关悦夫妇、汪涵、王帅、赵薇、张艺兴(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十位同样关注空巢老人的朋友配音,抬起耳机就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缓缓响起,这一刻他们不是明星,只是一个向你讲述生活故事的友邻。观者游走于展场时,于观影当下重新编织自身的叙事,透过一幕幕日常生活中的不经意片段,与片中的角色一起用等待的时光,重塑自身在社会中同步经历的同质性和价值感。
展览现场
空巢
这是一个多荧幕投影装置,由三段影像在六棱形暗室中展出。片段拍摄重演一些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较有等待、停顿感的时刻,这些片段某种程度反映了中国“空巢老人”的家庭生活模式。影像中的记录和主观叙事,同步与这段时间平行流动,如梦中幻象一般闪现;其中穿插由无人机拍摄的沙漠、山峦、城市等场景,如万花筒的图案般复制重叠,同时用镜子将这些复制、复制再复制,观者置于其中融为投影画面中的一体,以此表现“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且与每一个人深切相关。多种语言叠加重复着同样的独白,各个片段相互关连,形成现实与超现实交融的先锋影像。
这是一个强调空间性和体验感的装置,在8米的通道空间内模拟了走向衰老的生命变迁。特殊的空间结构重塑了观众的行为方式,随着逐渐缩小的长廊通道行进的深入,观众必须腰背佝偻地继续前进,脚步也随行进的深入逐渐不便、困难,如同人生尽头的身体与情绪体验;而临近出口处的上坡和微光,亦带来某种生命交叠与新生的希望。装置透过一种开放与公开参与的模式,在艺术所构造的人生想象中,深化对老人生命体征的真实体验和感知,让观者感受时间的距离,进入“老去”与“记忆"的纠结深处。
展览现场 巨大的屏幕上人只是一个投影,无法阻碍一去不返的时间数字
二楼展厅
展览现场
二层展厅主要由文献梳理和社会征集形成的空间装置两部分组成。文献梳理通过数据、图片和真实案例呈现明天爱心基金创建至今的积极贡献。空间装置板块由“让爱回家·陪伴空巢老人”公益项目联合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共同发起征集,通过展示离巢子女与空巢父母日常相处的社会群像,唤起公众对空巢老人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宣言“一路上有你”
明天爱心基金帮扶老人真实案例故事
4位老人的8个故事
这是关于4位老人的8个故事,展现每个老人“独居阶段”和“被陪伴后”的双面生活。8个故事的叙事在客观陈述和主观自述间切换,将老人的生活状态及内在情绪真实的展现出来。此中,有细腻又猝不及防的“悲”,也有微弱却真切耀目的“喜”,更多真实情愫等着被发现和理解。这些老人来自明天爱心基金关注的空巢老人群体,以及- -些受黄晓明“让爱回家.陪伴空巢老人”公益项目影响,意识到陪伴重要性的年轻人的家属亲长。这些老人,正是我们每个人身边最常见的那些老人,像我们的父母、邻居、师长样....拿起放大镜,将桌上细小的文字一探究竟。 彼时彼刻,他们是否也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尝试更了解你的生活呢。
展览现场
宣言II光阴的故事
这是黄晓明先生于2019年9月在网络平台发起的“心里那张旧照片”征集计划。通过收集父母长辈的“旧照片”,回味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光阴故事。
照片重现老人们有滋有味的青春,在四季轮回的歌里,父辈们风华正茂,他们的潇洒模样与现在的我们如出一辙。 在脆弱单薄的孤寂只影之下,那副神采奕奕的灵魂从未湮灭。作为一种命运宣言,空巢的孤独从来不能击退面对生命的巨大热情和勇气。
展览现场
展厅外橱窗
在大千艺术中心临街的透明橱窗空间里,还有一个关于如何帮助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器物展厅,这个空间以“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报告”的展示方式介入,旨在以现实的生活工具,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的不便。
大千当代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以当代启发性视角“认知∙重构∙呈现”中国近现代艺术成果及现象,立足中国国情、共同记忆和同时结果,服务于广大的中国观众,使中国创造的当代艺术有真实的中国烙印。一方面,立足于中国脉络的东方美学,在全球化和同质化日趋严峻的中国当代艺术产业中坚持输出与东方审美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品味和态度。在本次公益展览中,近代杰出的书画家李可染的书法作品《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书法作品《携爱归去来》,以及新生代艺术家和永生的水墨作品《空椅(Homing)》——中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呈现,也印证了大千当代艺术中心的这一坚持。
另一方面,作为非盈利艺术机构,大千当代艺术中心积极迈进艺术和公益跨界的新领域,鼓励专家学者与爱心人士以“艺术作为实现公益传承的创新推动力”为立足点,共同探索、实践艺术对中国社会的价值和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生活之中,日益成长并不断彰显其精神力量的艺术策展,也因其公共性的审美形态和价值理念,与公益性之间构成了一种对位与耦合的结构关系。大千当代艺术中心通过公益融汇艺术,探寻公益品牌与公众对话的多元形式,积极跨界与联动人文、商业、时尚以及相对应的整个产业,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建立有效的艺术展示和文化沟通平台与机制,消除彼此间的认知逆差。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9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千艺术中心,,艺术,艺术中心,时间大千艺术中心 艺术 艺术中心 时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