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A4美术馆迈向“A5”:蛇形展亭永久落户成都_开启麓湖公共艺术计划_公共艺术-孙莉-蛇形美术馆A4展亭-麓湖·A4美术馆-麓-王府-作品-建筑师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公园城市”是成都的发展策略;“一生之城”是麓湖的建设理想;“无边界”则是麓湖·A4美术馆一直坚持的

“公园城市”是成都的发展策略;

“一生之城”是麓湖的建设理想;

“无边界”则是麓湖·A4美术馆一直坚持的目标;

虽然它们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如果把“公共艺术”作为链接点的话,三者却可以得到同步发展。

麓湖·A4美术馆自2016年搬迁至麓湖开始,就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经过多年的计划和实践,于2019年10月26日,开启了美术馆由“A4”向“A5”迈进的艺术之路。

这一天,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落户成都;麓湖公共艺术计划正式开启;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A5)揭幕。而这套组合拳的开启,将会引发怎样的连锁效应?

vcGmOpbYPineEOtZSLVyAsbB2RqqO3LLLtTPMOYz.jpg

蛇形美术馆A4展亭开幕现场

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落户成都麓湖

2019年10月26日,蛇形美术馆A4展亭在成都开幕。该展亭为原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由北京王府中環携手伦敦蛇形美术馆联合打造,著名建筑师刘家琨担纲设计,并于2018年5月呈现于北京王府井王府中環的室外空间上。展览结束后,王府中環将其捐赠给麓湖·A4美术馆收藏,并更名为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呈现于麓湖生态城的麓客岛之上。

蛇形美术馆的展亭,拒绝静态与永久性,自2000年起,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国际建筑师在伦敦推出其结构设计首秀,时至今日,该委任项目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建筑盛事。“2018年,蛇形美术馆有幸与家琨事务所展开合作,在北京呈现平行建筑项目,即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首秀。激动人心的合作,标志着蛇形美术馆首次在英国以外的地区合作委托和建造蛇形美术馆展亭。”

xTEugwUoxjGh2DZ4aC1Q9weTC4jUnmoJQ6GgKLr1.jpg

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开幕致辞

Nh1mpIq5XkUup9cOAKMrKEOlawHlkW7VfkBBXHYB.jpg

蛇形画廊策展人Joseph Constable开幕致辞

4qw9IGcOoapSKp5bkfIRaStbf6c2jwexJAjrnd6X.jpg

王府中環高级资产管理经理杨健开幕致辞

Gvgio2NKx6M0XqjKIwQw6JUdjHjcQ5VjjgPcvhiP.jpg

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开幕致辞

VEJ8No2fNaZc5j78AO12YYtg96FBVEs4o8evGa59.jpg

展览开幕式由麓湖·A4美术馆助理策展人、蛇形美术馆A4展亭项目负责人曾紫络主持

据蛇形画廊策展人Joseph Constable介绍,“每个展亭的未来对于此建筑蕴含的叙事和记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刘家琨在建筑委任项目的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我们希望它在成都A4美术馆的新家将会创造更多新对话、新讨论、新记忆。”

作为蛇形美术馆A4展亭的捐赠方,王府中環高级资产管理经理杨健在展览开幕式上向大家分享了这场捐赠的源起,在蛇形展亭的首展创意文化与城市的主题讲座中,王府中環邀请孙莉作为嘉宾出席,围绕城市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创造进行了讨论,这场源于艺术的结识,促成了北京与成都的接力。“今天蛇形美术馆展亭有了生命的延续。希望蛇形美术馆的社会性、公众性和文化性都可以在成都延续。刘家琨所赋予的这座展亭建筑的威而不怒、内在平衡的儒家君子之道在这座城市得以绽放。”

yyhUxU8jSzlF8QPBNxpspWl5Yu907XgVa6qvlsQV.png

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 ©家琨建筑

cdRkZVrRV84FhaY9ettoSlWT9EmECIHAiYtVuUbq.jpg

蛇形美术馆A4展亭在麓客岛呈现效果图 ©家琨建筑

对于蛇形展亭的设计者刘家琨来说,自己作品最终落户回家乡成都,是他没有想到的。“但我很高兴,这是一个非常罕见难得的机会。蛇形美术馆找我合作时,他们的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挑战建筑学的极限’,做为建筑师,我想挑战这个极限。” 蛇形展亭《弓拱》恰是一件“探索当代建筑学实践边界”的作品。

这件作品以“力”作为主题,“力没有形状,但无处不在,并且塑造了世界的形象。但对于力的态度,东西方截然不同,西方一般是硬抗,但在东方,通常是以引而不发、以柔克刚的方式来表现力。这不光是一种技术的态度,也是一种文化的态度。”

“弓拱”表达出一种内在紧张,各方角力的有弹性的静定姿态——充满能量,引而不发。所以最终观众看到的是一组极简的力学装置:它是一组层数自下而上逐次递减,由螺栓连接在一起的叠合弹簧钢板,被端头的钢索强力拉弯,又通过底部钢梁保持恒定,利用材料的弹性和张拉力形成无支撑的自稳定结构,就像一张拉开的弓,而弓的重复排列形成了空间,放置于地面的钢梁形成了高起的地台。

trJyzwGFHx3LuR1Ba2lFvmhOdrB0OtFS2cBj0SEM.jpg

pr2uKqpfM9UKZFpcwvSz6HB9KaDH67xyvZH71Ckx.JPG

“此外,这件作品一直没有加上遮风避雨的功能,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力学装置,上面有很多螺丝钉,可以随时随地拆卸安装。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可以在这上面进行他们的表演,作为建筑师,我更多地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虚拟的空间,一个背景,这样创作这件作品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家琨说到。

“我感觉这件作品像是真正找到家了。”对于蛇形展亭永远落户麓湖,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在接受艺术网采访时感慨到。“作为刘家琨的好友,把他的作品落地回成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具有归属感的好事。此外,从项目本身来说,蛇形美术馆展亭是一种建筑概念实用化的尝试,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艺术项目和建筑师合作的一种呈现。这样一件作品,它本身天然就具备着和公共空间、社群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而麓湖·A4美术馆自2016年搬迁至麓湖,从当代美术中心正式注册为美术馆之后,我们的使命也做了调整,我们希望麓湖·A4美术馆是一家更加面向公众的‘无边界’美术馆。” 蛇形展亭的特性恰与麓湖·A4美术馆的发展理念完全契合。“此次将展亭永久呈现在麓客岛上,你会发现空间和场域发生变化之后,这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张力,以及作品本身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改变。”

rAvtuicqPI90tvS29nIXCcmf4kERy91JFM8gf0Nw.jpg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老师的川剧高腔《秋江》表演

同时,在开幕仪式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老师,为大家带来著名的川剧高腔《秋江》的片段。精彩的川剧表演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巧妙结合,带来全新背景之下的惊喜呈现。

qKx7OomRZkR9ygqDYRkv3J6HIIsQAC2N4hUV1KMf.jpg

开幕仪式结束后,呈现了由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主持的对谈环节,建筑师刘家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巧茹、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詹向农、蛇形画廊策展人Joseph Constable以及王府中環高级资产管理经理杨健,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公共艺术与文化生活”如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相关思考。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公共艺术,孙莉,蛇形美术馆A4展亭,麓湖·A4美术馆,麓湖公共艺术计划,,王府,作品,建筑师A4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 公共艺术 孙莉 蛇形美术馆A4展亭 麓湖·A4美术馆 麓湖公共艺术计划 王府 作品 建筑师
下一篇:陈丹青迄今最大个展_“退步_1968-2019”_将于北京开幕_绘画-陈丹青--退步-艺术-写生||上一篇:荐课_|_文艺复兴时期里“怪咖”的八卦_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巴库-彼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