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十大国宝海外归来的教训和启示_中国书画-国宝-文物回归-新中国70周年特辑--国家文物局-文物-博物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70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今天

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70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今天中国的样子。而艺术,见证了祖国70年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艺术网、艺术头条APP全面梳理新中国建筑、绘画、设计、雕塑、摄影等70年的发展,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领略了新中国“十大建筑”的风采和新中国十大“公共雕塑”“十大考古”故事后,今天带来的是新中国海外归来的“十大国宝”,它们分别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研山铭》、天津塘沽大沽古钟、《淳化阁帖》、子龙鼎、龙门石窟佛首 、《丝路山水地图》、皿方罍器身、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文物大规模地流失海外,从那时起,让国宝回家便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期盼。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已有大批文物通过各种方式,辗转回归祖国。而每一件流失文物的回归都承载着一段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在我们欢庆国宝回家的同时,更要铭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的序章部分,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四件圆明园兽首铜像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齐聚国博。这是自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六件兽首原件首次聚集。本次近半兽首集聚,折射着以国运为线索的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0apIIlglPMSWidHVUEK0Uryx8PABxhgE9qFdqlcL.jpg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展览现场(摄影:余冠辰)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劫掠而流失海外,距今已140多年之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十二兽首在国外相继被发现了七个,即鼠、牛、虎、兔、马、猴、猪,并通过各种渠道回归祖国。

十二兽首之所以如此受关注,首先在于它们的文物价值。清朝国力强盛,中国铜器制造工艺水平处于巅峰,这在兽首铜像上表现得尤其充分。首先,它们所用的铜,是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里面含有众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其次,它们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湛,工艺水平更是登峰造极。

SSvRY4bkc9NLwdlripSqXPDocKGXoTvwSRC3Amxf.jpg

圆明园牛首铜像

清代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hhha0mLddrDGH9y4EbCO35AXxF0X4n7OeNdxw3HJ.jpg

圆明园虎首铜像

清代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gShhydoJQWjH1jV4DzBkQRWpTNGXII0Ysj175i8E.jpg

圆明园猴首铜像

清代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a4LDrZsKkx51fG5dcOEaiAwnfkYPkStdaeWa2AfN.jpg

圆明园猪首铜像

清代

何鸿燊先生捐赠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圆明园的重要文物,十二生肖像由欧洲传教士设计,由中国工匠制作,既考虑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又符合西式建筑群的设计要求,可以说,十二铜首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品,对研究中西方雕塑艺术交流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正因为如此,它被专家们一致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

MtGflbYkxobv482lBBRvavBgCob5m300bPqMV6g9.jpg

圆明园鼠首铜像

清代

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CK3wmjHdO8fP30jjdo6lFmJ1XZrzj6Ne2UMZe0Q9.jpg

圆明园鼠首铜像

清代

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铜兽首被盗走后,在国外发现了7个,即鼠、牛、虎、兔、马、猴、猪。2000年春,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最终由保利集团斥巨资拍得,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中国政协常委、澳门实业家何鸿燊博士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得铜猪首后赠于香港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他再次出巨资买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赠国家。此后,许多人开始关心寻找其它7个兽首的下落,经过多方寻访,并确认鼠、兔兽首在法国巴黎收藏家手中。2013,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代表皮诺家族,将青铜鼠首和兔首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兽首首次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回归。而另外五件即狗、龙、蛇、鸡、羊首却下落不明。

从目前的收藏情况来看,将十二生肖兽首集齐的可能性并不大,但部分兽首的回归,说明除了捐赠外,国宝回归的一条主要渠道是通过“国宝工程”实现的。

《研山铭》

《研山铭》是“宋四大书家” 米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的米芾,其书法博采众长,超逸入神,连当时的苏轼也赞叹不已,认为其书“当与王羲之、钟繇并行”。传世的米芾法书多为小字,大字仅有3件,其一《多景楼诗》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二《虹县诗》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其三即此《研山铭》。

《研山铭》的收藏也流传有序,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入元被书画收藏家柯九思所得,清雍正年间又落入四川成都知府于腾之手,及至近代却不幸流落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

undefined

北京故宫所藏《研山铭》卷

undefined

《研山铭》王庭筠题跋

undefined

《研山铭》中的研山图

2002年12月6日,《研山铭》亮相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在此之前,它的出现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关注。据悉,新上任不久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于百忙中协同相关部门领导亲赴中贸圣佳商讨国家收购事宜。面对国家利益,中贸圣佳与物主慨然应允不计个人经济得失,由国家文物局指定文物收藏单位定向竞投。

当天下午,国家文物局用2999万元购买了《研山铭》,并将其交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而这件文物的回归,也成为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里程碑。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物保护,中国书画,国宝,文物回归,新中国70周年特辑,,国家文物局,文物,博物文物保护 中国书画 国宝 文物回归 新中国70周年特辑 国家文物局 文物 博物
下一篇:2019典亚艺博携手水墨艺博:部分画廊首日售罄、与巨匠臻藏首度结盟_2019-典雅艺博--画廊-作品-艺术家||上一篇:十大考古,将中华文明史研究推向深入_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考古--墓地-河南-发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