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从0起步:7岁的PSA举办首次馆藏大展_当代艺术-李山-蔡国强-馆藏--馆藏-编号-藏品

编辑:李家丽 来源:雅昌网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建馆7年举办首个馆藏大展】2012年10月1日,上海

qCxivKRfVMuE3ZtxNUhSWEsW27qB9P52K5XhyCaQ.jp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

【建馆7年  举办首个馆藏大展】

2012年10月1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成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坐落在黄浦江畔,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45米,高达165米的烟囱,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变迁,专注于当代艺术,PSA成立至今已整整7个年头。

没有馆藏积累的博物馆,更像展览馆。7年来,PSA一边展览,一边收藏,一边研究,从0起步,共策划了80余个展览,收藏当代艺术藏品140余件。或许,这样的收藏数量相比于一座传统文物博物馆来说,算不上多大家底儿,但是每一件收藏都与展览相关,每一件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史里重要艺术品,组成了一部中国当代美术收藏体系。

A0QOPUh7f1r8SyVy9D0WewhxRa2ElQq8V003OYaK.jpg

mxetoYF0nmUFI1JKqD6ubf7BijPJgni166hruedQ.jp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

在博物馆成立7周年之际,PSA首次推出馆藏大展,是对7年来收藏的梳理,也是对艺术家的一次回馈。PSA馆长龚彦告诉艺术网:“未来我们将立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性收藏,主动与艺术家沟通协调,通过一个个案例将收藏体系建立起来。当以后回顾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时,希望可以看到一个整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史。”

自2019年9月21日至2020年3月8日,“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正式对外启幕,近4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60余件作品分布在展馆1-3层,内容涵盖影像、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文献等多种形式。

cKJp5a9r8hrvAoqTZY6Js9rKriok4mfQZNP7flik.jp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

别于结果型的收藏展,PSA强调“收藏”这一行进中的工作,现场特别设置了一间“开放库房”,将平日身处幕后的藏品库房推至前台,使观众得以从藏品照料、复原、运输、研究等多方角度走近艺术,近距离感受作品在展示之外的另一种状态。

【PSA的两大收藏渠道】

龚彦介绍,PSA目前用于收藏的资金,仅是微薄的门票收入和社会募资,藏品渠道泽主要来自于“上海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两大板块。

而藏品渠道主要来自于两大版块:上海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我们每件馆藏都和展览有关,汇集在一起可以说是PSA7年展览史的回顾。通过对艺术家完整的梳理进而研究的方式,达成一种共建关系”,展览部(收藏)主管项苙苹在谈到藏品渠道时表示。

BhveQWFQYxV6Yk9iBqwnjK2C4C4BuMpA5Ls1iN7s.jpg

WGrn2XBq0kxdBP6Bzf7WNcRVzHiBaqS224aIHits.jp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

Ol6dwE22Zk4mPMDP2tDRAY5yOauDCitmKMas3cqy.jpg

杨福东作品,PSA收藏于2018年上海双年展

从2012年开始,PSA开始承担举办上海双年展,通过出资制作费的方式收藏了38件首批馆藏,其后2014、2016和2018年的上海双年展中均有新增藏品。

另外,PSA自2015年开始策划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收藏策略。到目前为止,通过这一系列展览共收藏78件作品,包括大同大张(2015)、余友涵(2016)、李山(2017)、仇大雄(2018)、陈福善(2019)等艺术家作品。

未来在扩充收藏渠道上,龚彦表示,可能会尝试第三方资助或捐赠。例如郑波《为伊唱》互动装置,是汉雅轩出资人工费的捐赠,还有约瑟夫·博伊斯的《黑板绘画》系列也是由基金会捐赠。

hjuKqMiMAvhDStzU4HioFzpKe8G4LSGwPoA8pzap.jp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

【馆藏标准是什么?】

这些展览和收藏背后,是由PSA学术委员会在还原于艺术本身的基础上讨论决定,甚至严谨到如何维护,如何展现等方面考量。龚彦介绍,从目前现状来说,主要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并兼有设计、建筑和国际艺术家作品。

在藏品选择上,龚彦也透露了其中标准,“我们会以PSA自身展览为基础,强调但并不局限于地方性。因此收藏侧重上,是从上海重要艺术家开始,其次是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还有打破国际当代艺术范式的年轻艺术家,也包括了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力量和独特性。”

【未来,藏品会如何展示?】

NAQjDTqQDwroKXyHb3vyouIWQq8m6822LGpr47F6.jp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现场

PSA所有的藏品都属于国有资产,不能进行任何转卖。与传统收藏品不同,当代艺术的形式各异也给PSA的藏品库房增添了特点。除了有对实体的收藏,另一方面还有计算机数据的成分,所以PSA针对馆藏有不同的收藏方式。

而随着展品积累,给PSA带来的另一改变是库房改造。但龚彦也提到,PSA的目标是让库房空一点,经常将藏品会会“客人”,“仅有临时馆藏展厅,对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来说是一种缺失。”

因此PSA也在尝试在现有空间增加馆藏露出率,让观众在无形之中形成自己的空间记忆。未来,PSA也将开辟永久性藏品展厅,预计平均一年举办2个大型藏品展。对外馆藏的对外交流展出,展览部(收藏)主管项苙苹抱有开放态度。

t8y33RfnkKnXoXqTxyxslSDG6EBmOIrJ6R3HkTjt.jpg

仇大雄《失物招领》

【直播回顾】导览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首个馆藏展 有哪些作品?

fHMLvR68mBpO08NAfIHu57fj0luCWrzZFDsKa39V.png

【开门迎客的藏品:在“仓库”里是如何存放的?】

1993年,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在威尼斯的一间收藏室里做了一个展览,以此为灵感,在馆内二楼大平台上,PSA特别设置了一间“开放库房”,还原藏品在库房的样子。

mvWOuKXCmaTpNGzZrBdCiEAUCetExYAC8WsLOyX5.jpg

ZPqSkSAVmy3idEtSG1xj637dIDmxDSz2j5ejfVLr.jpg

API5SNZb4FGbU2KVYOqKXDcT5AJ8xlvd7jwuMbMf.jpg

veugE8rrMsnADEams2mdF6DwfjOoXY3PQdEi8KhV.jpg

“开放库房”装置内的作品及场景

现场可以看到,作品旁是相应存放画作的木板箱,还保留了运输痕迹。木板箱上的展签,是用图钉钉上的A4纸,里面除了基本作品信息,还有收藏编号和当时作品在PSA展出时的场景图。在这里,你所有看到的都是PSA正在发生,正在想做的事情。

从这里开启展览,也串联起整个展览空间上的逻辑。

0QoMtMycD9WOmFXkIq8p1G1ZeYvboyOZhX0uAfeq.jpeg

Nd1CQWpcH9xp5eJHTfJ1Nfzw45ERQl3jyhzVzrwj.jpeg

收藏编号110

李山《转译错误》

最能让体会到仓库感的作品是李山的《转译错误》。这批作品来自2017年PSA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之李山”展览中,除了现场为了观看方便已经悬挂在展墙上的作品外,还有部分正静放在木板箱中,呈现出正待布展的状态。 

这一系列是李山2012年推出的,一百幅画稿中,李山运用不同的色纸与朴实的手绘风格,呈现昆虫与人类基因混种的各种变貌,或拥有人类五官与器官的奇异昆虫变体。

在科学实验中,所有不可预期的变种与变异,往往被视为一种错误或失败,但在李山的艺术观念中,这些“错误”反而具在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意义。

WYlzRlj7SQctbgfbPsD1WhsKDbi7bew8IVXzQHGV.JPG

mXz2trWdQDsntGi1saSB9b46ucpBeszDemTRgsKO.JPG

左:收藏编号108  

阅读系列09 李山  

2009 布面丙烯 224x580cm 

右:收藏编号116  

李山  阅读系列手稿 

1995-2016 8幅纸上水墨  

同批收藏中也有李山的“阅读系列”系列作品。虽然李山重拾绘画,但这些画作却与任何绘画内部的讨论无关。

李山曾表示,他愿意成为人类中的先行者,去与蜻蜓等其他物种的生命完成基因的嵌合,以自身为榜样,去催生一个众生平等的明日世界。因此虽然重拾绘画,但这些画作却与任何绘画内部的讨论无关。出现在画布或手稿上的形象为李山本人,他粗暴地勾画人类与异质生物的重构。这个人类到底是李山,还是异质生物都无关紧要,作品所表现的只是生命与物种无限自由的变化的定格。

pdTGYjIzx2secWDn3RLT2X9tizIxDF0vtpuOhR5j.JPG

收藏编号:30 

王劲松《标准家庭》

1996  200张喷墨打印 每张20×3cm

在李山作品后方的王劲松《标准家庭》,是PSA在展览“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中的收藏。

《标准家庭》的拍摄灵感源自1996年王劲松为油画创作搜集素材,那时候王劲松给一些普通家庭拍合影,准备留作资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拍摄的这些家庭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父亲、母亲加一个孩子组成的。而且这些家庭最习惯的合影方式是三口人坐在一起,父母在两边,孩子在中间。

看着这些照片,王劲松联想到计划生育,联想到家庭中的“小皇帝”,联想到诸多家庭的晚婚、晚育背后的故事,联想到数十年后在很多家庭中,叔叔、姑姑、舅舅、姨等称呼将不再有……因此,作品提示了作为这个时代最具大众化的样板家庭模式,而实质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结果。

甚至观众可以在这些照片中读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审美趣味、遗传等信息。这是PSA第30件藏品,曾在展览“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中展出。

Lg5t05nsm5EJaCPLtq80MBClFc5AthiMymlwRZOt.jpg

收藏编号:35-37

渡边博史《增女,内藤家》  《童子,内藤家》、《中将,内藤家》

日本艺术家渡边博史拍摄的这件“内藤家的能面”系列,是PSA收藏于“零食”展览中。

自2003年起,渡边博史开始创作脸部系列,他聚焦于那些具备性格、特点和情感的各种人的面孔,他也喜爱面部表情的细节。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地扩展了关于“脸”的主题,将其延伸到非人类的脸部,比如浓妆者、动物以及面具。

渡边博史在创作“面孔”系列的不同主题时,就很明确要把每一种拍摄对象都当做具有人格、个性和情绪的人类面孔来处理。这组日本戏剧里用的能面现藏于日本九州延冈市的内藤纪念馆,这些面具因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今没有任何人可以戴上它们在舞台演出。而渡边博史在拍摄能面时,想象它们是活着的人的脸,把它们戴在一个头上蒙着黑布的人体模型上。

OBHe66WefEj1ZQ0ds2OF9ZyREXaTYME3Wcps0LJ1.jpeg

收藏编号:44

 陈劭雄  《集体记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6 布面中国印泥 170x303cm

这件作品是在“陈劭雄:万事俱备”上,由PSA观众们现场创作完成。

《集体记忆》的构思产生于2004年。2008年起,陈劭雄开始邀请公众一起创作《集体记忆》系列,以公众碎片化的参与方式收集其碎片化的记忆。创作方式是将照片的数码还原成大小不一的像素点,然后邀请有着共同记忆的社区居民来合作,用他们的指纹构成一个图像,以代替冲印照片的药水,这是介于摄影暗房技术和绘画制作技巧的方法。

当画面上成千上万的指纹模糊了坚硬的风景,当地人对城市和社会变迁的共同回忆也被悄然唤醒。

grNc2sbc4V5l6FijBHI3Xd1rgUoIU4i32jwVcPq1.jpg

收藏编号:43

陈劭雄《景物 》 

2016 四屏投影装置 

约740×740×290cm

彩色无声影像 27分,3分58秒,3分30秒,5分42秒

这件四屏投影装置是陈劭雄生前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影像描绘了生活中常见的日常风景,冬天没有荷花的荷塘、窗外的夜景、废弃的铁路、掉光叶子的树梢。

这时候陈劭雄已身患重病,这萧条的景观在观众心中激发了相似的情绪。影片中偶尔发生一些转瞬即逝的动作,无论是路过又飞走的喜鹊,还是打开又熄灭的灯火,都隐约指向存在的虚无与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我们细细看来,本次PSA首次馆藏展,还带来了哪些作品?

【它们来自上海双年展】

        在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后,PSA曾收藏了38件作品,其中收藏编号007便是勒力斯·塞池尼的《波浪变体》系列。

1BWXzAHkmXVGxJzN8yBQjGkl20w0pavRQ7hoomD9.jpg

29aPFmFGi95cP68176XQfRrqHfEwt1B9lmow0Zoa.jpg

V6fwfo8X21bzlBKfOIIbrO5ksBdiRdvmemNa1X2y.jpg

收藏编号:7 

波浪变体  勒力斯·塞池尼 (异步的情感)(径向偏振 零度方位角)

2012聚酯树脂、墙漆 

每个220×220×12cm

塞池尼把“波浪变体”系列作品称作是“挤压的身体”。一种类似于脉动流体在流动中达到平衡,并逐渐扩散开,形成一个微妙的电磁波纹。艺术家以实体雕塑的形式呈现了这一场景,利用空间作为作品的主题与媒介,通过将作品装置于一个伪装过的空间中,为雕塑赋予了新的定义。

F9bvsKGRq7Peq2kvJ0nejDxUfYNI2qGIYdwz8NrZ.jpg

收藏编号:8 帕斯卡尔·塔由《帕斯卡尔柱》

2013 陶罐 

每个54x33x25cm

第8件藏品是帕斯卡尔柱的《帕斯卡尔·塔》,图片中可以看到,这件藏品也正在“开放仓库”中展示。

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的作品着重在探讨身份认同的矛盾,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下自身非洲国际身份的认同问题。而帕斯卡尔柱探寻的便是生活的灵魂、天堂、幸与不幸的缠绕,不管它是陈列在中国、日本、美国、马里还是——叙利亚。

5TCku0yuI9gkvpmFnyIznnG6UW7WUnVWcZ9bGA9U.jpg

xsr5pqyUGdDB5xNxlyJ3HlPzqgVFbFoqFSo4Y7fp.jpg

收藏编号:10 

行走计划——肩膀、家信

2013 8个彩色有声影像、8台高倍显微镜凸镜

每个12×18×31cm若干谷物

在装置《家信》中,无关小组成员把他们父母寄来的家信用微雕技术,刻在米或豆子上,观众可以通过显微镜阅读这些家信。通过间接地观看方式,让平时熟视无睹的一切重新凝重起来。

在对面展出的影像《肩膀》中,小组成员各自回到家乡,将父母的眼睛蒙上,带着父母去一个地方,那是父母曾经带自己去过的地方。蒙上眼睛的父母被已经成长离家的孩子牵引扶携。这是多年来渐行渐远的亲人之间的重新关联。他们所重访的不只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关系。

X8sIDGpiFqjkPheP7Bry8dpra6Zifm6qJKPb7Z0O.JPG

收藏编号:14 

石至莹《公海2012》

布面油画 2012

石至莹《公海》也是PSA首批馆藏之一。画海是石至莹艺术的转折,毕业后的两三年间,石至莹在绘画技法和心灵探索均经历了化茧成蝶的过程。2006年的一天,当她面对大海时仿佛觉得自己消失了,感慨海能真正容纳我们每个人的骄傲和谦卑,而被大海无边界的力量打动,决定不能再局限于画那些只让自己感动的事物。

当时石至莹为PSA的3楼临江平台特别创作,作品与黄浦江形成对话。而本次在1楼大厅,面向巨大落地窗,也与自然环境产生了互动。

bAi6T2HySMA36IopVwqXDvxX9prNiciSWUXXIKgG.jpg

收藏编号:20  

佩·怀特  《柏林B 》

2014 棉麻壁挂、涤纶及特雷维拉聚酯纤维

 290×440cm

佩·怀特从2006年起开始在挂毯作品中加入烟雾摄影图案,《柏林B》是其烟雾主题的新作之一,将飘渺的烟雾和厚重的织物进行对比,呈现出“棉布跳脱自身原有性质的渴望”。原本转瞬即逝的景象在空间中定格和悬挂,作品将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象转化为关于无常与想望的迷人意象。

hhBk63PWjkGtIyn1bAdEXG3igOVfxlFR80CmnDDE.jpg

收藏编号:21  

陈界仁  《变文书Ⅰ》

2002-2004 铝裱照片、

《推移者》录像装置 500x200x100cm

2014年是PSA第二次承办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社会工厂”。这次展览中,陈界仁《变文书Ⅰ》首次发表后,并被PSA收藏。

当时这件作品被泰德美术馆馆长克里斯‧德孔选为该年度至爱作品,并评论“创造出让图像、文本、静态与动态影像、档案与绘画、社会与诗意融为一体的装置”。

陈界仁以变文的跨文化特性,将其从早期的《魂魄暴乱》、《凌迟考》至近期的《残乡世界》等十余件音像创作的作品构想图、记录照片、象征物件、片段影像、临时电影院等,重新组装成混合音像、文字、绘画、装置、剧场的空间性立体书《变文书Ⅰ》。不同于历史上去解释、转译、改写已完整化的“正典理论”,陈界仁是将处于当代政经结构与生命治理下,被遮蔽、排除和难以定义的人与事件,进行具异议性的再想像与再书写。

BH2FMhteUhGuBsagXqGzZJ5mhBi3oQxJwtMS60A6.jpg

收藏编号:28  寝室 致颖 2014 金属、棉被、枕头、灯具设备500×200×100cm

致颖特别为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创作了《寝室》。一盏路灯和一张悬浮的床矗立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床铺由四根纤细的与路灯齐高的钢管组成,旁边的路灯转而变成床头灯。它有着正常的床铺的特点,但又高不可攀,无法被正常使用。

众所周知,黄浦江沿岸曾经烟囱林立,机器轰鸣,见证了上海经济的腾飞。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工厂废弃,工人被迫纷纷转业。致颖以老工人们的工厂生活及休憩场所为灵感来源,创作了这件作品,再现了一段关于中国工人与早期工业时代的记忆。

AyNHnJ3e3cyf7OiuXJ7zGrjXxQ89AaqVSPJulpHA.jpg

AZB6h8z3oKoPpvUXKMcWKInJLTkAYdf4Bj4wzKGT.jpg

收藏编号:53 

娜布其《陌生的风景》

2016 路灯模型、水泥板 共11件

每件30×30×190cm

这件作品收藏于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当路灯被缩小尺寸,作为雕塑整体的一部分出现,同时摆放在诺大的美术馆空间之内时,产生了的一种景观中的景观。作品延续了娜布其以往的思考方向,空间、风景以及人在空间和所处环境中的感知和挫败感。人是空间中的穿行者,既是景观的一部分,又在观看中进入另一种陌生的城市景观,处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之间。

ly9DlR1cE8gv21f3qeLyAwJsi90EGBZR87NRnN55.jpg

收藏编号:103

雷姆·阿尔卡迪《夜间出租车》 

2016 彩色有声影像、纸 3分22秒

雷姆·阿尔卡迪《夜间出租车》 也出现在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辨,反辩,故事”中。

在雷姆·阿尔卡迪的作品中,《夜间出租车》 是一种研究人类与空间的亲密度、社会性和自我反思知识的方式。

她选用了“出租车”,是因为既是交通工具,又因“夜间”这一定语附着上鬼魅的色彩。零点到达,右侧的荧光飞马进入数字0之中,时间的滚动取代了计价器的滚动,同样是数字,价格的更迭产生焦虑感,映射着这个快速转动的时代。

【它们来自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xQEDDQ2bIMBQwBtRu0yN1GvREVzyyy0iN8bxcxtu.jpg

27VAH5RLuVq4fWuPEHIS9DwDyjcgaGRAQLkoq8CW.jpg

收藏编号:27 

恐惧数学 大同大张

PSA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起于2015年,首个推出的艺术家就是大同大张,当时正值大同大张逝世15周年。

现在PSA一楼大厅展出的《猪算》作品便来自这个展览。用猪头作为算盘的算珠,取了猪算的谐音。大张的方案中本是要用新鲜生猪头,但这在现实美术馆中必然无法实现,因此只能用塑料替代品,而那一颗颗牵连在算盘上的猪头也许指的就是人类自身。

这件作品中所表达的是警惕数字化时代到来,当人类对数字化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的时候,大张在1984就直接地指出要恐惧这样的现代化。

OZYOjhS7Ncq8ZIHdm62UDkPk0NDzIpIj7ybEQWS4.jpg

收藏编号:25  

大同大张《追问秤杆之重》  手稿创作于1996年

装置由PSA实现于2015年

尼龙线、木质秤杆、铁

310× 128 ×4cm

当时系列展出,《追问秤杆之重》也首次得到了还原与实现。1993年,大同大张开始放弃了静止的艺术形式和展出形式,转而探寻行为、身体、诗歌、声响等其他艺术手法。

作品由几把相互勾连的秤杆组成,制造了只能存在于理论世界的微妙平衡,如同一连串的追问,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确定价值的标准、公平、正义,甚或是真理地不断质疑。

7gslRfzs0sX4qPruDdRfocn6gtxn63aFszKPZMtZ.jpg

收藏编号:41 

余友涵《抽象20071112》

2007 布面丙烯 250×250cm

这件作品来自于,2016年PSA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之余友涵”。

从1984年开始,“圆”作为一个突出语素从余友涵的抽象绘画中跳脱出,逐渐丰富为他独具风格的抽象语言。这一系列作品以“圆”为主体,用点、线作笔法,不拘一格。黑白圆脱印于宋元以来的山水画传统和江南灰调瓦房,渐次加入的彩色圆,尝试更多美学上的可能性。

尽管余友涵的创作风格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出转向清晰的不同样貌,但对“圆”系列的创作始终未曾间断过,近年创作的“圆”系列更是尝试了新的技法,主题上呈现出对未知的探索。

6zuyjy7dWEJmmPLLli15oMfwuK8SKgr5ZAccmSpJ.jpg

StITiIvscZlVtkg7ha0fwmlHqKzzGg5ISHJwTBfT.jpg

收藏编号:72

仇大雄《看不见的散文》

盲文书、墨、漆 每件50×50×28.5cm 随机组合

2018年,PSA策划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仇大雄——归家之路”,作品作品便是收藏于此。

仇大雄的作品时常表现出一种幽默感、双关性或隐喻性,装置《看不见的散文》是用墨水浸染过的盲文书通体漆黑,外部再覆上清漆,使得盲文书难以打开。原本可阅读的书本,被封存为不可读的符号,每一件盲文书的形态有着细微差异,部分盲文书甚至有百年历史。

作品中可见与不可见,变量与恒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应证了仇大雄的处世哲学:与其哀悼时光落幕,不如置身于变化中。

2E8UKCj3p8Z0alklr7wFLvYUNa7jr48PDVKHyJHC.jpeg

左:收藏编号79 仇大雄《无题》 2010 

布面水墨 共四幅 每幅45×45cm

右:收藏编号75 仇大雄《纸衫》 2008 

墨西哥纸、墨、金属衣架 70x65cm

墨西哥纸制作而成的衬衫,既是装置又是画布。衬衫上的图案像是计算日期的符号,密密麻麻,当整件衣服被画满的时候,似乎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时光流逝。韶华难留,生命有限而脆弱如纸,个人终究只是天地间的过客。

【它们都是来自于自家展览】

icTdtwVqJAIEoLdpxndHMzjMYRsPEntNH7izz3kh.jpg

收藏编号:63

蔡国强《九级浪写意》

 2014 纸上火药 300×400cm

2014年,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九级浪”。展览布展第一天,艺术家以写意的手法,用火药炸出了著名的俄罗斯名画《九级浪》,以创意的开始作为这段旅行的起点。这件作品受俄罗斯画家艾伊瓦佐夫基1850年的油画《九级浪》启发。油画中,海面仅存一根漂浮的桅杆,人们赖此挣扎求生,可是前方滔天巨浪压顶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类的渺小和无力尽显无遗。现场还陈列有此作品的完整制作视频。

IpP5fr1BVXIugs4H5WKXPgmUilggOa2MGr4fI3d2.jpg

收藏编号:104

 王功新《五色》 2010 

5屏录像装置、彩色有声 15分

《五色》则是一组极其安静的影像作品。

在王功新看来,世间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黑、白5种最基本的颜色构成。影像中,五种颜色粉末如浮尘缓落在被局部放大了的人体不同部位上,在15分钟的过程中,已极其缓慢的速度积少成多,然后在雾水的浸湿作用下开始溶解。伴随着细微的沙沙响声,最终由五色粉末、雾水 、人体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视觉画面。

这些人体的局部被王功新“伪装”成惬意地山水画卷,看似富有古意的感官之下,确实人体的局部。也让观众“重新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日常中最熟悉的东西。”

r1hPB4Kc3scpeP59pCSIGRIyIkQyHHttfTGDFIU8.jpg

收藏编号:121

黄永砅《三部九迹》(文献版)

装置、文献 2016

这件作品来自于2016年PSA举办的黄永砯个展《蛇杖Ⅲ:左开道岔》。

一连串巨大脚印的作品创作于1995年,一步三迹,分二十四步走完,又称《三步九迹》。它唤起了黄永砯关于“三足并行”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世间踯躅前行的意象。

在 71 个脚印周围,分布着 5 个被各种日常物品封存的垃圾桶,是黄永砯针对1995年“巴黎地铁恐怖袭击事件”所做出的反应,但如今再展览出来,依旧觉得是对当今社会状态的精准描述。

2ir8B4Bj6tD1MDLQEmTJlmwKe2AQ6rqBXVFDKVUH.jpg

收藏编号:126

胡为一《低级景观1》

  2013 摄像头、步进电视、轨道、皮质行李箱、亚克力、铜、铁、视频终端控制器

 80×60×160cm 整体尺寸可变

《低级景观1》是胡为一“低级景观”系列的开端之作,由一个实时拍摄的微型电影片场构成。

胡为一在旧皮箱中安装了七个针孔摄像头,他们持续地在轨道上近距离拍摄日常生活中最低级部分的物组成,如废弃的电路板、死去的昆虫尸体、无用的工具和乐器、被遗弃的假牙、网络上的恶搞图片等等,并将拍摄到的图像实时显示在不远处的屏幕上。

行李箱本身由此转换成了一个不断自主生成图像的机械装置,这些图像伴随着一段背景音,在5个屏幕上交错显示,形成一个环形的多屏影像。

h1vRdViKaVkeNiRS7QdnyeboXXKYUqJcVHeh0CWT.jpg

收藏编号:127 

胡介鸣 《向上 向上》  文献  尺寸可变  2004

这件作品首展于2004年的第五届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也是胡介鸣最早创作的互动影像装置作品之一。25个显示屏如高耸的纪念碑般垂直叠放,屏幕中,四个年轻人不断的向上攀爬,但却总是在外界声音的干扰下坠落。

根据外界声音长短强弱的不同,攀登者会以不同的速度和距离下跌,直到声音停止才继续向上攀爬,直至消失于顶部的屏幕。在时代进程、个人意志与文化环境等多重作用的交织下,胡介鸣 巧妙地对抽象的线性发展规律做出反抗。

更多作品,可以亲临上海当代博物馆。

sQTnpTQAnzeLjoBh9sBL48thpFUS6eVBEA9RJRgt.jpeg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

时间:2019年9月20日 - 2020年3月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当代艺术,李山,蔡国强,馆藏,,馆藏,编号,藏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当代艺术 李山 蔡国强 馆藏 馆藏 编号 藏品
下一篇:宗其香与宗海平用影画对话_让“映象绵延”不绝_势象空间-宗其香-宗海平-摄影--父亲||上一篇: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修好梧桐树__引来凤凰栖_博物馆限流-恭王府博物馆-王府文化--文化-藏品-戏楼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