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五牛图》《伯远帖》原作仅展30天!国博回望70年文物回流之路_书画-五牛图-伯远帖-展览-文物回归-文物回流-皿方罍--返还-追索-流失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五牛图》《伯远帖》原作仅展30天!他们与耳熟能详的圆明园鼠首、兔首,“方罍之王”皿方罍等,70年来

《五牛图》《伯远帖》原作仅展30天!他们与耳熟能详的圆明园鼠首、兔首,“方罍之王”皿方罍等,70年来600余件回归文物,共同铸成了一条文物的回归之路。

EcjeVeOBvMtgwkCAcGNT8W79e2T5sI8ymyGCK64O.jpeg

韩滉《五牛图》卷  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

mE5RQKnkoX5uNIY00C88SMwPrQhweoNqrkjBRB8T.jpg

王珣《伯远帖》卷,晋代,故宫博物院藏(摄影/余冠辰)

(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

4iTqVueMt0YqUgxhH87Zd5t7ZraUNneBJM1XJySe.png

青铜器文物回流

“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从展览的规模、文物价值、呈现内容等方面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dInEh2y2xKKDHEffT1sUQ1DFcQAfWnZaxGLuKzHz.jpeg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开幕现场(摄影:余冠辰)

2019年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品不仅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伯远帖》、《中秋帖》、圆明园兽首、秦公晋侯青铜器龙门石窟佛像等珍贵文物,也包括我国近期成功追索回来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BU6FzEC008ai58Vh6tTNZj39M1oaYYlWUvLCj0Ol.jpeg

2zYsI70CYZ87EiVKdY4ECbNtKw5DXppgTAns3YcM.jpeg

国家文物局回溯70年文物回归历程,对我国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终确定了25个经典案例,选出了来自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

这批文物类别不一,年代不一,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历经坎坷,回流而来。

展览共分三个单元,25个“归来”故事,带大家回溯70年,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

smEqLVKiPoEP2G3RhJ5ml2DtuEbFRVFH1BgcyGoK.jpg

圆明园鼠首铜像,清代,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x0MCjgNhDC1R1pYEbJ5j2K6usCUSpScOCTrK4xpM.jpg

圆明园兔首铜像,清代,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一单元:革故鼎新 昔往今归

一、前苏联、前民主德国返还《永乐大典》与义和团旗帜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囊括了14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典籍,它由2169书写高手,耗时5年书写而成。但令人扼腕的是,这部世界文化珍品,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惨遭浩劫,尤其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几乎所有的《永乐大典》都遭掠夺。

2QOT0MCoDluUXRpIbRRsqFg05PEHX69h3waMNdFO.png

《永乐大典》

MeV6ZBDP9zA5VrnVAUb3hEUmHpu1XZqfwXjfKSw2.jpeg

《永乐大典》展览现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东德和苏联相继就此事向中国道歉,并向中国归还庚子年间抢掠的国宝。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将11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文化部接收后即拨交国家图书馆。1954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又送还我国52册,1955年,苏联科学院也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送还1册。

此外,1955年12月21日,东德总理格罗提渥访华,与他同行的,还有十面义和团战旗和三册永乐大典书籍。1959年,苏联政府派遣代表团访华。为了表示对庚子事件的歉意,苏方代表团团长给中国人民带来了60年前,被俄国侵略军夺取的义和团起义大军军旗旗杆上的金铁拳。

o8ezXW9hC3QeYcU1wjrvQJ8NHSUigNTL9SAiIbVq.png

格罗提渥向周总理送交义和团旗帜

NOczLnMnFkpzDi21AZwwXMUNWsBDmBA2jQBjp6e4.jpeg

此次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段非常珍贵的视频,是周恩来总理接受民主德国总理归还的义和团的旗帜和永乐大典的视频,这个视频拍摄后从来没有播出过,在展览中是首次播出。

二 三、香港抢救征集珍贵书画、钱币文物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就开始主导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并最终保护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又以《中秋帖》《伯远帖》的回归最为后人所乐道。

rGwe3CWSWnhPXqbb7b4FSTMlDe0dyEwub5jdgnQo.jpeg

JujkOKOFY72e7v1tacBBwe7KqwCuZm1HScijc3dL.jpeg

展览现场

5O8QfmPJJKCPkUI3NPq9g3jPe7jE3JMmLu9v46Ih.png

王献之《中秋帖》卷(展期内为复制品展出),晋代,原作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伯远帖》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统称为“三希”。中秋、伯远二帖曾被溥仪携出紫禁城,其后几易其手,辗转至港。1951年10月,郑振铎得悉“二希”即将询价出售的消息后,立即在徐森玉、胡惠春、徐伯郊等人的协助下,启动文物抢救工作。周总理高度重视“二希”的抢救征集,专门作出批示。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奉命偕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兼程南下谈判,最终成功购回“二希”,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结束了两件国宝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此后几年间,“文物小组”有计划的征集了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等重要文物,这些文物的回归,成为新中国保护文物的一段佳话。

其他知名书画展品还有:

cL6nurv6s2diNcY342a1YiPOIP5JD1ncx58Kwwnt.jpg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展期内为复制品展出),宋代摹本,原作藏于故宫博物院

LUa0rPhIp7GIYhteH85cFstYEZLUbOIeXdR54i1G.jpg

董源《潇湘图》卷,五代,故宫博物院藏(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复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

aN65KAVkAZbQVcmRo3PhgzDTpRv3NTo7qB51ZRsh.jpg

赵佶《祥龙石图》卷,宋代,故宫博物院藏(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复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

四、杨铨捐赠文物

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杨铨一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保护工作,1958年,原广州美术馆刚成立开放不久,藏品短缺,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得悉杨铨收藏文物,就向杨铨商借了一批古字画给当时的广州美术馆展出,声明展览结束后保证送回香港。杨铨很快同意了,直接送来了200多件字画。展览结束后,借展的字画正待装箱运港时,朱光接到杨铨的来信表示:借展的字画不要送回香港了,我还有文物送回给祖国。

不久,杨铨第一批捐献文物运抵广州。1960年春,杨铨又运来了第二批捐献文物,并附上给朱市长的一封长信,信中明确表示:“愿将家藏文物全部无条件分批捐献给祖国,供广大群众共赏。”从此以后,每年杨铨都会运送数十箱文物回广州。直至1964年,捐献工作才基本结束,总共运回文物8批,5542件(套),其中陶瓷3390件(套),铜器231件,玉器184件,竹雕244件,木雕26件,古墨620件,书画296件和一批文物图书资料;另捐献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数百件文物。其捐献文物数量之大、品类之多在当时广州尚属首例。

6FzCBomyyI2hetDIBm7FViLZULpnHM6k4Uskuq1J.jpeg

侯宝璋捐赠文物

五、侯宝璋捐赠文物

侯宝璋是中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他热爱中国文化,也是一位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一生省吃俭用收藏了大量流散海外的陶瓷、书画和善本古籍等珍贵文物,其中不少为国宝级的珍品。大英博物馆就曾开出百万英镑的高价收购他的藏品,都被他婉言谢绝。

为了不让中华文物流散海外,1963-1972年间,侯宝璋与夫人廖文英女士先后数次将珍藏的书画作品804幅,晋、唐、宋瓷器文物506件,图书2067册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此外,在1963年侯宝璋还将他收藏的十多件古代中国医学文物捐献给中华医学会。

第二单元:多措并举 殊途同归(1978-2012)

六、叶义捐赠犀角文物

叶义(1919年至1984年),中国香港特区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一生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积极致力于文物的搜藏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他的收藏涉及比较广,既有“块儿头”偏小的犀角雕、瓷器、竹刻,又有明式家具这样的大件藏品,同时还包括部分书画作品。

xSRSemcf7Nsfny3xs3VwTXYWXqeC9PvxB71jDves.jpeg

MB7SJm1oncTwoP3xasWtHFscqEVgeNuK5lMo6uFn.jpeg

叶义捐赠文物

1984年,根据叶义先生的遗嘱,将他收藏的明清两代81件珍贵的犀角雕刻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些犀角雕刻大小、重量不等,其中最重的为678.7克,最轻的仅39.2克,总重要为21500克。以杯为主,共七十三件,另有匜二个,壶一个,花盆一件,铡刀架一件,观音像一座,弥勒像一座,佛法具(洗)一等七种八件。此次展览展出了多件叶义捐赠故宫的犀角雕刻。

七、格林伯格捐赠颐和园铜窗

1908年,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宝云阁,有4扇大铜窗和6扇小铜窗不翼而飞。这座阁楼建于乾隆二十年,通体使用的材料是高丽国王进献的上好青铜,当时造价折银65000余两,相当于乾隆朝国库银的千分之一。铜窗丢失60余年后,有人从法国写信给颐和园,要以20万美元出售铜窗。

oVk18YnjBtNB4YCYG8NNY2bLTpO7GdEHLKHKiNnt.png

颐和园宝云阁

I3phfuUfparTXnXjmJ0lnLY6ijTVmLxwyZnCjRo2.jpg

颐和园宝云阁铜窗(摄影/余冠辰)

直到1993年,二十世纪美国金融保险领域的教父级人物格林伯格出资53万美元购买了这十扇铜窗,并无偿送还给中国,他认为“进入外国投资时候,必须了解当地文化,因为每个国家都不同,产品必须适合当地。而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对那个国家有所贡献,而不能只是索取。”他是第一个将流失海外珍品归还给中国的外国友人,并引领了更多人仿效。仅此一项,就值得中国人牢记“格林伯格”这个名字。

八、从英国追索三千件文物

1994年6月到1995年初,中国驻英使馆和英国警方收到了若干封匿名信,举报中国文物被走私到英国,并提供了走私路线、进货批量和市场交易等情况。根据举报,英国警察总署发动了突袭,分别在英国两个港口截获了两批走私文物,共计7卡车,约6000件,其中中国文物三千余件。

cnbpk9qWnDIHBR8LYADbl8MWLn5nc0n7wYNko70V.jpeg

经过鉴定和取证,1996年,中国以国家文物局的名义,要求英国归还这批文物。但英国皇家检察院以走私地点不在英国为由,不对盗窃人员提起刑事诉讼。后经律师行建议,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可以运用“国家豁免权”这一策略,将文物冻结在警方手中。后经国家文物局的多方努力,1998年2月10日,英国同意归还3000余件属于中国政府的文物并签署相关协议。现在,这批文物一直被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展览选取了其中的部分文物向公众进行展示。

Z3myxv1tngGjrPs7e17vy7kmc2E2P9xEb3yfSgDT.jpeg

九、庄氏捐赠书画文物

菲律宾华裔庄万里作为菲律宾侨界首富,毕生酷爱中华文化,生前致力于收藏流散在外的中国古代书画。生前,他共收藏中国书画数百件,并希望能让这些书画完好地回归故国。1965年,在他去世后,其子女根据其遗愿,于2000年以“庄万里基金会”的名义,将庄氏家族保存的“两塗轩”233件宋元明清书画慷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这些作品涵盖自宋至现代八百年的时间跨度,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和书法等各个门类,其中精品荟萃,不乏上乘之作。其中有时代最早的宋代范宽传派画家的《秋山萧寺图》,是弥足珍贵的上品。另外还有明代著名画家林良、杜堇、谢时臣、陈洪绶、清代王鉴、郑燮等人的作品。

十、从美国追索王处直墓浮雕石刻

2000年2月的一天,一个越洋电话打到了河北省文物局:“英国克里斯蒂拍卖行图册上序列为第209号的拍品好像是河北王处直墓中被盗的石雕!”接到消息的文物局工作者显得有些兴奋,他们看到随后传来的拍卖图册后,越来越肯定这就是王处直墓甬道处的两块浮雕之一,随后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追索工作。

6cVHXKPF4DjGMFevDfiDXgKRYzgwEImsVtN162Qw.jpg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右),五代十国,美国政府返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左),五代十国,安思远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摄影/余冠辰)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美国政府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态度。3月21日,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下达民事没收令,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2001年5月26日,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2011年,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是我国首次成功叫停国际流失文物商业拍卖,开辟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合作的先河。

Z5fDq5cZtYTCqai9fLo0d1rfmrgVKm2zyJHWW6gJ.jpeg

gt02LTR6nR8qBQP6TlQajJVONG3mBgbc56UX9xi1.jpeg

龙门石窟石刻佛像回归

十一、龙门石窟石刻佛像回归

2005年10月22日,洛阳龙门石窟隆重举行了“流失海外龙门石窟文物回归庆典”,迎接流失海外80余年的7件龙门石窟文物,这批文物是利用国家财政专门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征集的,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征集龙门石窟流失文物。

回归的7件文物都是国宝,是北魏晚期至盛唐(公元493-756年)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期的优秀作品,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造像极为珍贵。

这批文物均系上个世纪前半叶被不法奸商自龙门石窟盗凿出境,曾经分属美籍华人收藏家陈哲敬和另一美国私人藏家,2004年国家文物局掌握相关线索并经专家研究确认无误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将这批珍贵文物征集回国。

十二、英国返还清代大沽铁钟

铸造于1884年的“乐威毅公祠”铁钟,又名大沽铁钟,口径585毫米,钟体高度650毫米,重量105公斤,曾被悬挂在石头缝炮台,是为了纪念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而铸。

t6twritEJtsIUpn4XbsUBmIaxAOAgbZrVBVkU3ih.jpeg

大沽铁钟展览现场

oIXevzRy0e3yd44PYD3DtS5Q0rHTO0euOTWC712w.jpg

大沽铁钟(摄影/余冠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英国士兵将其作为战利品掠夺走,并安置在维多利亚公园内, 20世纪末,钟钮在盗贼盗窃过程中被毁坏,后被搬回温室,置于角落。2003年,中国留学生范辉到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兼职时发现了铁钟,根据钟体上的铭文,推测这是来自天津大沽地区的文物,随即与国内取得了联系。在双方政府多次协商、当地华人华侨的多方帮助下,2005年5月英国政府议会通过了无偿返还大沽铁钟的提案。

十三、从日本追索北朝菩萨石立像

北魏朝青石圆雕菩萨立像,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龙华寺遗址窖藏出土的一类石刻佛教雕像。1976年出土于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但却在1994年7月初被盗,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美秀博物馆斥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1997年12月29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古佛像研究专家的杨泓收到了一份来自日本美秀美术馆藏品的精装目录。该目录中的一件雕像藏品极像1983年《文物》介绍的北魏朝青石圆雕菩萨立像。经过对比后,确认该雕像即被盗流失的北魏朝青石圆雕菩萨立像。

FU7mE3IUNJQuFr3CzYFhbMbRrv2D2PFfh5mDRAy0.jpeg

从日本追索北朝菩萨石立像

1999年12月11日,瑞士米西奈斯古代艺术基金会( Maecenas Foundation for Ancient Art)主席马里奥罗伯特先生( Mario Robert)将其所获知的北魏朝青石雕菩萨立像的情况直接致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文管所。2000年1月,山东省文化厅将有关情况汇总后,向国家文物局作了专题汇报,请求国家文物局帮助其对日本展开追索。

2000年8月24日,日本东京举办名为“四大文明”的展览。借此机会,时任国家文物局指派外事办公室主任王立梅与日本神慈秀明会会长小山弘子女士进行首次接触。在此次接触中,双方以友好、坦诚的态度交换了相关信息与彼此立场,并达成友好协商、妥善解决纠纷的共识。2001年4月9日,王立梅与小山弘子在北京达成返还意向。日方愿以中日友好关系大局为重,秉持博物馆职业道德操守,无偿返还这尊北魏朝青石圆雕菩萨立像。在2008年1月,蝉冠菩萨像回归中国,入藏山东博物馆。

十四、从丹麦追索文物

2006年2月,丹麦警方在哥本哈根查扣了一批可疑文物,其中包括中国文物。警方及时向中国驻丹麦使馆通报情况。随后,国家文物局根据丹麦警方提供的资料,判断这批中国文物属于中国出土文物,并通过中国驻丹麦使馆与丹方磋商,要求返还这批中国文物。

2007年8月,中国政府委托代理律师向丹麦地方法院提出将警方查扣的中国文物归还中国的要求。国家文物局随后派出工作小组赴丹麦对警方查扣文物进行现场鉴定评估,确认了这批中国文物共计156件,包括距今约4000年的玉钺,以及汉代到明代各个朝代的陶俑,北齐的骑马俑,元代的戴鞑帽陶人及陶车、陶船等重要文物。专家初步判断这批文物为上世纪90年代被犯罪分子盗自陕西、四川等地古墓,并走私出境。

Uw2QLR1ODEY1hTiUtuhwms5YpjxWHdNzKbPtxRyq.jpeg

中国政府坚决保护和积极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国文物的行动得到了丹麦有关部门的理解和关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中国驻丹麦使馆和国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供了大量充分有力的证据,并得到当地社会力量的支持。

2008年2月28日,丹麦地方法院宣判将这批中国文物归还中国政府,4月4日顺利完成接收手续。2008年4月11日,从丹麦成功追索回国的156件文物终于回到祖国,在北京正式开箱。

十五、范季融捐赠青铜器文物

2009年11月23日,美国著名的华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他们收藏的  9件“国宝级”文物秦公晋侯青铜器捐赠给祖国,包括晋伯卣、晋侯苏鼎、晋侯对盨、秦公鼎3件、秦公簋2件、垂鳞纹鍑,并且每件都有铭文,填补了先秦时代的一些历史空白,堪称国宝精品。

9NogAKpXpWhYb11m6028oZFX1swcDHdP8rYXNMEp.jpeg

范季融1936年出生于上海,上世纪50年代在香港求学,后赴美国,并在1959年与著名收藏家胡惠春之女胡盈莹成婚,在岳父的影响下,范季融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并在岳父的影响下,陆续向国家捐献收藏文物。 1989年,胡惠春委托范季融把留存在上海的70多件瓷器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胡惠春过世后,范季融夫妇接手打理其中国瓷器、玉器、书画等藏品,并多次帮助上海博物馆从海外回购古代文物。自1991年起,范季融曾多次向国家捐赠青铜器、书画等文物。

2009年,季融、胡盈莹夫妇获颁“文化交流贡献奖”——这是中国政府为中国文化交流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外及港、澳、台友好人士设立的最高奖项。

十六、从美国追索唐代石椁和壁画

2011年5月11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唐贞顺皇后敬陵墓壁画”移交仪式上,5幅唐代壁画露出了真容,五幅壁画平均长一点二米,宽八十厘米,全是随从仕女像。其中,一级珍贵文物3件、二级珍贵文物2件,这是历经六年努力,成功追索回国的重要文物。它们与2010年4月30日追回的同一陵墓中的“唐贞顺皇后敬陵墓石椁”终于团圆。

JeSPVFDbGN0TRNmQ5BfvDIpgCUFgtiS0Bpiy2bxt.jpeg

唐贞顺皇后敬陵墓壁画

事情要从2006年1月5日说起。那一天,陕西省公安厅、西安市公安局对一起特大盗掘古墓、倒卖、走私文物犯罪团伙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经审查证实,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期间,该犯罪团伙对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的唐代贞顺皇后陵墓(敬陵)实施盗掘,将陵墓内一套彩绘石椁和5幅壁画分批盗出,并破坏了陵墓内6幅珍贵壁画。随后杨彬将重27吨的石椁以100万美元倒卖到美国,5幅壁画也下落不明。

2007年10月30日,犯罪嫌疑人杨彬被判死缓。追索流失文物就成为专案组最重要的任务,后经查证,彩绘石椁和5幅壁画均流失到美国,有关部门迅速联络国际刑警组织协助开展追索文物工作。2010年4月,成功将流失美国5年之久的贞顺皇后敬陵石椁无偿追索回国。经过交涉,收藏5幅壁画的美国古董商同意无条件归还文物。2011年3月6日,5幅壁画文物被安全押运回西安。

十七、曹其镛捐赠漆器文物

2012年6月26日,浙江省博物馆收到了一批珍贵漆器文物,其中包括宋代朱漆菱花式盘、明代万历年填漆双龙戏珠长方盒、乾隆年间剔彩探梅宝盒等,共160件文物经杭州海关查验之后,正式移交至浙江省博物馆。

1jmvL9qAOLtwG9rbAqtkE94bAmoNc10COrrtHRSD.jpeg

曹其镛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他与夫人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漆器的收藏,接收这批漆器之后,浙江省博物馆设立了漆器专库保存,并在博物馆孤山馆区设立“曹其镛漆器艺术馆”,成立研究中心对这批漆器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单元 协和万邦 四海归心(党的十八大以来)XwqoCrpsdrvc91HfE9Tc8rMp6oEDdp2BnYS8V0AW.jpg

青铜皿方罍  商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十八、皿方罍器身回归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了一件器型硕大,雄浑庄重,做工精美的青铜方罍,因其上的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该罍是中国晚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作。

但出土之后,皿方罍却身、盖分离,器身辗转流传于数国古董商人之手,颠沛流离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异国他乡。器盖一直留在国内私人之手,1952年收归国有,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藏家与湖南博物馆数度互动,双方均想以各自的方式使器物合璧,终未成功。

8PEvNy9YjhojZkG5joCgJGd8Vbm8FDQ1aHU1WWDO.jpeg

2013年,皿方罍再现国际拍卖市场,并将于2014年3月正式在美国进行拍卖。为使文物不再流离海外,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湖南省派出代表团赴纽约洽谈文物回归事宜。最终在各方善意促成下,原先的拍卖计划被取消,皿方罍器身得以重回祖国怀抱。2014年6月28日,皿天全方罍身首合璧,入藏湖南省博物馆,终于走完了这条历时百年的回归之路。

十九、秦公墓地金饰片回归

2015年,32件甘肃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的金饰片回归中国,除4件鸷鸟形金饰片以外,其他28件是由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先生无偿返还。国家文物局将这批文物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XazObBrU9PRGIBX1qN1UtWb1zg6DRSecnHcX1RrF.jpeg

秦公墓地金饰片展览现场

据戴迪安说,他第一次见到这些精美的金饰片是在1993年,他的欧洲朋友都认为这是假货,他还专门邀请中国专家去法国研究鉴定。“文物贩子一般会将金器熔炼卖钱,这批文物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据了解,大堡子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在西周及春秋时期,秦人曾在西汉水上游的大堡子山一带生活繁衍。大堡子山遗址于上世纪90年代遭盗掘,大量秦人文物随之流失海外。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了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并建立了被盗文物证据链。

二十、唐代邓峪石塔塔身回归

2016年4月,台湾中台禅寺拜会国家文物局,提出遵中台禅寺住持惟觉长老遗愿,拟将信众捐赠于该寺的山西榆社邓峪石塔返还故里。经过细致认真的鉴定、磋商、接收等一系列工作,2017年1月24日,流失海外近二十载的邓峪石塔塔身回到山西,暂存山西博物院。2月,山西博物院对留存在榆社的塔座、塔檐进行了清理养护,为展出拓模复制,拆除了回归塔身的附加底座,做好了入藏及首展准备工作。

8pu00N8YqqcbGm0RSXZ0MCnpBO39udTjQDU1weEn.jpeg

唐代邓峪石塔塔身展览现场

2017年4月16日,台湾中台禅寺捐赠唐代邓峪石塔塔身回归及首展仪式在山西太原山西博物院举行。经历20余年,邓峪石塔塔身与存留大陆的塔基、塔檐完成合体。

邓峪石塔原位于晋中市榆社县郝北镇邓峪村,是一座唐代石雕彩绘四面佛造像塔,砂岩质,通高3.2米,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带平座)、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1965年公布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回归的邓峪石塔塔身高1.77米,塔身多处刻题记,塔身四面雕刻的佛像造型端庄,面形圆润,体态丰腴,神情沉稳,衣纹流畅,体现了盛唐造像的鲜明特点,一些细部处理,如头光、肉髻、面相、胸腹、双腿、衣饰等具有突出的开元时期风格,显示出大唐盛世的文化与艺术气魄,对于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996年和1998年,塔刹和塔身先后被盗。塔刹至今迷失无踪,塔身辗转流入台湾,由信众捐赠给中台禅寺。如今,经两岸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流失海外20载的邓峪石塔塔身重归故里。

二十一、山西闻喜西周春秋青铜器回归

2018年以来,山西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79人,破获文物犯罪案件724起,追缴文物17000余件。其中的一大批文物,属国宝级珍贵文物。在这些追缴的文物中,有不少出自运城市闻喜酒务头墓地。根据这一线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被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nknAbo5qCTzOGva2aZTTfRND8EmK4oUbnn9CsrRB.jpeg

uujnjNHxeKJeyRMWcXxTPnddSvyK2S34dc5ba5Da.png

 “以商代青铜器为例。因为打击文物犯罪,才让我们保住了闻喜酒务头墓葬,这个墓葬出土了完整的青铜器组合,有很多器物有相同的族徽,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个过去未知的方国。商代的晋南,我们过去的认识有限,一直苦于找不到大型聚落和墓地,闻喜酒务头墓地的发现和一些被盗文物追缴,可能会改变我们过去的认识。”

二十二、从英国追索青铜“虎鎣”

2018年3月底,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信息收集、鉴定研究等工作。4月9日,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青铜“虎鎣”。4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表示将继续按照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4月28日,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mYD6Z5I1X64ozzGoeLFp9AmMVdK6K6zERwmRQcv4.jpg

青铜虎鎣,西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范立)

gr8lZAy0vUwjxgXOMAiDcNULP0uIs8QbLbFRZ2dZ.jpeg

青铜虎鎣展览现场

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在刘晓明大使的见证下,于中国驻英国使馆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虎鎣”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1月23日,青铜“虎鎣”顺利抵达北京。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盖内铸有“自作供鎣”四字铭文,因其特殊的形制、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虎鎣”为方唇,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pàn),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目前据文字和史料记载存世的“虎鎣”仅有8件。

二十三、美国第三次返还文物

今年2月底,361件中国文物返还仪式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据报道,此次返还的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是中美两国2009年签署相关备忘录以来美方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流失文物返还。这批文物艺术品时间跨度长,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清代,涉及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钱币、木雕建筑构件等多个门类,多为中国古代墓葬随葬器物。

然而,返还工作实在不易。为了处理和返还这些文物,FBI联合了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部落专家和外国政府工作了近5年,至今只返还了约15%。这批文物,曾被保存在印第安纳州一个农场仓库里,其背后竟是一个类似真人版《夺宝奇兵》的故事。而故事主角收集的大量文物中,一些为非法所得。过去五年里,FBI悄悄地开始了文物的返还工作,但至今只返还了约15%。

这次归还给中国的文物来自于美国的一个收藏家,名叫唐·米勒(Don Miller)。这位唐·米勒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学家,甚至参加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环球旅行的业余考古学家,在七十余年的时间里,唐·米勒的足迹遍布从北美,南美,亚洲,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印度太平洋地区。而在印第安纳州唐·米勒的农场里,收藏了大约42,000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文物。这些文物“从地板堆到了天花板”。在他91岁去世前一年,米勒才同意放弃他可能违反州和联邦法律和国际条约而获得的文物。

二十四、意大利返还文物

今年3月,对于一批已在海外漂泊许久的中国文物来说,是个“好日子”。3月23日,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根据双方协议,意大利返还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这次意大利返还的796件套文物,个个都不简单。远抵新石器时代,近至明清民国时期,历史跨度长达5000多年。

3EI4soiZUdk29VUzz76yHTbZJGSOXq0WCPfzLagH.jpeg

意大利返还文物

同样不简单的,还有这批文物的“回家之路”。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开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

历经10余年漫长追索,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这次返还是“20年来最大规模”,用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旅游部部长阿尔贝托·博尼索利的话说,“我们很自豪能够将这些文物归还给我们的朋友,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人的遗产和身份”。而中国的网友们就像过节一样兴奋不已,“欢迎回家”四个字在当时频频“刷屏”。

二十五、从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今年3月初,疑似我国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国家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追索工作,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的工作,成功将流失日本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追索回国。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研究鉴定,该组8件青铜器被整体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LCMFckqlwnLo0j5LsAuhdKLm2e4sMsWrGRZ5hn3G.jpg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一组8件,包括1鼎、1簋、1甗、1霝、2盨、2壶,从形制、铭文、纹饰、铸造等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春秋早期青铜器的时代风格。这批青铜器组器的铭文多达330字,每器均带有自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此同时,本次追索回国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铸造工艺极为精致。

曾国在传世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1966年京山苏家垄出土“曾仲斿父”九鼎铜器群,学术界才确认随枣走廊一带有曾国,1978年随州发现曾侯乙墓,多数学者认为曾国就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随国。本批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不但对此前的曾国墓葬考古发现有着重要的补充印证作用,也对研究曾国宗法世系、礼乐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LYDlMTgvSU8URhW62taWlQzXWFNmYckJMgeAuBm8.jpg

展览名称: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7日 - 11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2 北3展厅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五牛图,伯远帖,展览,文物回归,文物回流,皿方罍,,返还,追索,流失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画 五牛图 伯远帖 展览 文物回归 文物回流 皿方罍 返还 追索 流失
下一篇:多元化数字新时代下,2019影像上海有什么改变?_上海展览中心-对话-收藏家特展-曝光奖-洞见-焦点-玛丽-艺术家-艺术-影像||上一篇:永利用现当代艺术打造“人间乐园”_永利-艺文荟澳--艺术家-艺文-创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