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幕_科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汉字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嘉宾合影(杨天鹏摄)()2019年9月7日上午9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核

0rMLiQ2FxYfp9HKAlCEt5OfoyoHvSEZ3Bzx215rC.JPG

2gAwaPPMwquc7U5HNCrrwiu8rWYBxj9WT4vFqnBS.JPG

嘉宾合影(杨天鹏 摄)

()2019年9月7日上午9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今日美术馆、亚洲财富论坛共同协办的“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中丹科教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awodGC9yYtEh9kkigOsNsaxXMcP4xJUrvcPlpAyF.JPG

嘉宾合影(从左至右):王次炤、徐丽桥、张秋俭、仲呈祥、苏士澍、王波涛(杨天鹏 摄)

本次论坛是叩问艺术与科学关系的一次盛会,力图将“钱学森之问”转换为“艺术与科学之问”的具体问题,从艺术与科学跨学科的理论、历史以及学科融合角度来广泛探讨两者之间的多种可能性,梳理出艺术与科学跨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

c4FcNlkht9szedDsUhz6cDQdxeRmCWQ5xeXJEHd5.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杨天鹏 摄)

DRCZ3eZy9ZiTcFL0r67n2APRy39rbfusrwC8E8eY.JPG

论坛现场(杨天鹏 摄)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致辞,他指出:“国科大设立了艺术中心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为了提高理工科学生——未来的科学家们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是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完善学科布局,为国家培养一流的创造性人才。艺术中心应肩负起国科大艺术人文建设的重担,更多的开展符合国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艺术课程,创新具有国科大特色的艺术学科建设。”

4Q6Ojt3rtd3LLhPOzv6z63KX19twotOPuwrAaAAw.JPG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杨天鹏 摄)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看来艺术和科学是互补的:“二十一世纪显然是进入到一个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互补的时代,人类在和平和环境下要思考的科学目标是求真,这是开启一条人类通往把握规律、追求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通道。艺术是为人类探寻真理的道路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的。优质的艺术可以开启人类形象思维的翅膀,而健全的科学思维可以使人类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发展到新的境界。”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认为:“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十年间就做了一件事,让书法进课堂。回想二十世纪初,由于我们国防力量、经济、科技上不去,很多科学家、文学家认为主要罪责在汉字,鲁迅还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多么危险的想法!其实,我们对本民族的汉字研究不够,后来我们的政协副主席安子介,用自己的钱在香港通过二进制把汉字和科技有机的结合了,再到后来钱学森、钱伟长、费孝通,一直到王选,使我们落后的汉字永远不落后了,这就是科技和艺术最好的结合。可是,我们对王选等那一代科学家的宣传不够,是他们才使汉字没有离开今天的世界;在他们之前,很多人还认为汉字落后,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现在汉字不落后了,科技上去了,孩子们书写汉字能力没有了,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

uuO4we1l2DPy17WprXEemulAIHWb9VVtoKnpeNhz.JPG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主任袁运生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杨天鹏 摄)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主任袁运生教授从东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来审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之前西方艺术核心理念是科学观统领下的观察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方法、方式,比如说解剖、透视,比例,从而产生了他们的雕塑、绘画,注重写实,并在这个系统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中国美术史从来都不是以描摹客观世界为最高标准,中国的古代美术是在天人合一观念下的情感表达,写意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简单的说,中国的艺术当中不是追求科学,以科学为前提来看世界的方式,而是重视人文精神,因此产生不同的西方造型的体系。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后,随着西方工业的迅猛发展,照相机的发明,西方的绘画雕塑不再满足于客观世界的描摹,开始了现代之路,转向了先与抽象,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与张扬。而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因为内忧外患,时局之需,从西方留学归来的有志之士拿来西方的古典,即科学观下的写实那一套教学体系,因为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科学就意味着先进,这一拿来就是一百年。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可是,回看我们的艺术教育越来越注重梳理我们的文化,而祖先留下来的宝藏、石窟、壁画等等已经找不到基因密码了,这些造型的语言观念审美随着科学系统的教育观,而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读不懂了。因为科学观下的造型是讲对错的,而艺术的标准是内心感情表达的深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对错之分,艺术中是否合乎科学的规律,这取决于艺术的需要,绝不是以科学为前提。

科学本身是中性客观的,它是一个工具,当善意使用的时候是有价值的,甚至于是崇高的。但如果没有道德制约,那就是科学越发展人类命运越堪忧。艺术的作用不仅能使表达感情,同时也对人类提出进行和思考,那就是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W9s9KAu0ipGmNIGt4dQBTqj0HOEpy9aRLwg4lpE6.JPG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次炤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杨天鹏 摄)

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次炤眼中,音乐学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人文学:“当我们在谈艺术和科学的时候,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文学。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音乐学属于不同运动的影响之下。音乐学成为一门拥有自身独立方法的学科,二十世纪初期,音乐学再次做到了其他影响,它可以称之为最具跨学科性的人文学科,它有精确的一面,行为主义的一面和人文的一面。中世纪把音乐风格的概念阐述出来,十九世纪在合声法则中受经验主义理论影响,提出理性与听觉的合声运用法则,在宇宙和谐中根据发音原则从心里学说心里感受程度。法国作曲家在其还原成自然法则的合声理论一书中,从牛顿等人那里获得灵感。十九世纪的音乐学家帕里运用达尔文思想撰写音乐艺术发展,他在音乐学研究中提出种族主义世界观,这在十九世纪所有人文学科中得到体现。二十世纪初音乐学者孔斯特,完成了巴厘岛的表演艺术的论文,开创了音乐人类学的研究。

说到这里,我们把话题回到艺术与科学,人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中介物,当艺术与科学上升到美学和哲学的高度时,就成为人文学研究的对象,李政道先生认为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是智慧与情感的二元性关系,我认为除了智慧与情感之外,艺术和科学还有一个想象力。艺术的心里源泉是想象力,科学为它提供梳理的方法,科学的心里源泉也是想象力,艺术为它唤起超越的认知,想象力在艺术和科学之间使他们共同培养了人类的创造力,这就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伟大之处,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ZgNp563vKd8oQY75ySdZ1DMU6ma6WkoR60lUwnFp.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杨天鹏 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在发言中提到跨学科问题:“近代以来,曾经推动深入分析的学科分类日益走进死胡同,形成的教育研究体系不断板结我们思考的边界,在学科的边缘和边界之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一方面这种情况的确使困境得到疏解,出现了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碎片化,在应对超边界的、宏观的、超级复杂的问题时,整合资源的成本和效率极具降低。我觉得我们今天是整体死亡,碎片化疯狂繁殖。我们过去在古典社会,我们对整体都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但是现在学科分类越细,整体死亡的越快,碎片化的问题日趋严重。简而言之,人类的全球化,使人类的资源得到整合与流通,但是也使人类的问题更加复杂和庞大。”

8JKPt3TnSgljrzNcIkhZofZAuAm4K5zjuQz6Vv3u.JPG

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杨天鹏 摄)

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从自身经历谈到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为他的创作注入新活力:“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互联时代,学科之间的界限已不再是泾渭分明了,而是各学科都在不断的相互跨界,交融,从而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就我个人来说,科学对我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我的图式结构、超越于现实的水墨语言符号,这些都同一位物理学家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就是杨振宁教授。三年前我与他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忘年交,这段交往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可以说明坚定了我的创作理念和方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我后来的事业基础,1988年杨振宁先生偶然在香港作品展中看到了我的作品,杨先生非常喜欢,坦然收藏,并且托人表达了无缘相见遗憾的心情。三年后我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时,杨振宁先生不仅前来参加画展开幕式,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还邀请我们在香港玩了几天,这和先生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不仅是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他说我的画符合物理学当中守恒定律,这可能有我个人理解。作为艺术家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他谈了很多对于东西绘画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也很受启发,我后来创作的一些作品都得到过他的评价,这些作品对于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的描述和表现给予了很充分的赞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表现,都与他对我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可见,不仅是艺术的想象力可以为科学提供假设的参考,科学的知识和理念也可以为艺术创作开启新的思路。”

aaG5uWdU6krqvmd7V2SJXbtGZevQJkMqXkEM4cPt.JPG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徐丽桥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杨天鹏 摄)

开幕式后三十三位艺术界与科学界的学者将做专题学术报告,论坛期间还将有国内外艺术家和艺术中心教师进行的艺术展览、钢琴、琵琶和舞蹈表演等。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石自东主持。

CWY96YAEKxFe9jIAqcP1vKuil88JlROaZJGuRLwO.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石自东在主持本次学术论坛 (杨天鹏 摄)

XIYAWpXnswDQm9J9II4EIRv2g9BxibsJMh7nYxM1.JPG

论坛现场(杨天鹏 摄)

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高随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主任袁运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汪景琇,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教授,清华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教授,美国阿森特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学术院长王受之,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中科院物理所与科协科普所客座教授林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冯松林,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教授,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教授,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钱志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黄朴民教授,原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任戬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高精尖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军、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恒泳,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作家吴宝俊,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宁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喻佑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陈默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研究馆员岳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中宣部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财务处处长吴颖丽,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财务处处长张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教授等专家学者。

L8jVZtTASd82VlpukOPGLhSexYfaGguEgXnFHsmo.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晓波 (杨天鹏 摄)

t7NAneSfmrMFXspPV71Gq26uiqvcUYfaltc1fL5m.JPG

美国阿森特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学术院长王受之(杨天鹏 摄)

w7VMDM2VrYjy6PSeBLXDhB0AfzyTytuzOE6JPnOW.JPG

林磊  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中科院物理所与科协科普所客座教授 (杨天鹏 摄)

本次论坛同时还举行了“艺术与科学之问”艺术展,特邀画家有:杨飞云、卢禹舜、鲁晓波、李贵君、朱春林、石自东、吕中元、彭慧、张杰、汪田明、徐铭、陈晓晶、高旭齐、杨华、范飞。特邀书法家有:严加安、胡抗美、容铁、魏峰、王渭田。特邀雕塑家有:曲大成、黄成。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将于9月8日下午结束。

l5lEb1rKEPsFBFrz00GhpUBpAX4xhcuIQyPi6GLb.png

bPWLegOCUbry9qU4daYakShNOAPL0akBFgJYCd85.png

G6gMGcCjDx5XA7lzhJiolIsaY8ha3zEiVXYlNSxL.png

U6r1AKU8MFd5G2HEBuITVaAbJijLGwzKMoWrnpol.png

JicBc6JWcqi0id5nbcRiKSJObO7jeRw8WBTfKxoq.png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科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汉字艺术 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中国 汉字
下一篇:体验“城市美好”的日与夜——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UCD系列活动在红砖美_红砖美术馆-城市美好-UCD--艺术-北京-发展||上一篇:戈子馀_庞凯_Niki_Passath:各自走向观看的两极_EGG画廊-戈子馀-庞凯NikiPassath--奥地利-人类-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