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王国安与老师张桂铭相聚在张桂铭艺术馆。闲聊之间,王国安提议老师应该考虑办一场大展。张桂铭挥了挥手,一如既往的满面笑容,回答道:“我画画太慢,恐怕来不及。”王国安回答:“可以在您80岁生日的时候办。”张桂铭考虑少许后说道:“到时还是你来帮我,你对我作品的比较了解。”就这样,王国安和老师约定了。
谁知,2天后,张桂铭溘然长逝。这一约定终究未成兑现。
艺术家张桂铭 摄于2014年
2019年9月4日,恰逢张桂铭的80大寿,“张桂铭艺术大展”在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序幕。这次展览是王国安对老师承诺的兑现,也是张桂铭此生的遗愿之一。展览在张桂铭的80岁生日起航,也将在其祭日—— 9月22日,落下帷幕。
张桂铭与同学在1964年“毕业创作展览”中的合影
离张桂铭逝世,差不多五年时间过去了,再提故人,其好友、学生、家人依旧唏嘘不已。
在学生张国安的眼中,张桂铭十分温和。“老师和人握手之时,不禁会让人联想起和朱屺瞻老先生握手的感觉,满脸堆笑,手如妇孺之柔弱,使人安心与欢喜。”
一向记性不好,对数字不太敏感的谢春彦唯独能记住张桂铭的电话号码。“桂铭是一个正直的、善良的,对自己的创作非常苛刻的人。”只要在上海,他们每周都要通电话,谈艺术,也谈人生。
画速写的张桂铭
“他非常聪明,上学的时候,经常站在我后面看我画画。每次只要看一眼,他就知道该怎么画了。他正直勤奋,在当时的中国画系里人缘很好。”好友吴山明回忆道。
从生前好友的评价可以看出,张桂铭待人温和、谦逊有礼,正直勤奋。然而,真正令其闻名遐迩,占据中国画坛一席之地的,仍要归功于其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
第一展厅现场
策展人王国安将张桂铭的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良中国画笔墨之“墨”;第二阶段,暂时放弃浙派写意人物画的创作,选择研究花鸟图形,突破人物画对形体的束缚;第三阶段,将水粉黑的线条与夸张变形的花卉图形和平涂色彩熔于一炉。因此,此次展览分为三大单元:研磨、参修、融成,对应张桂铭整个艺术人生。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说道:“张桂铭曾任刘海粟美术馆的执行馆长,在这里举办大展,意义非凡。本次展览通过三大板块介绍了张桂铭先生,展现了他在各个阶段创作的作品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呈现出其非凡的艺术人生。”
此外,作为学术研究展,此次展览以张桂铭为个案,结合学术研究的成果,深度呈现了其一生的创作。除此之外,展览现场还陈列了以其为主角的视频短片,立体展现了他的艺术一生。
第二展厅现场
对于张桂铭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王国安说道:“第一,撼动了中国画以水墨为主的地位;第二,改变以往色彩笔墨的相当成熟的自我表现手法;第三,将变形的图形、强调中国草书的笔法线条结合、墨块的拼图融为一体,为中国绘画带来了不可变量的可能性。”
早期创作:改良中国画笔墨之“墨”
张桂铭的艺术道路萌芽于一张连环画。幼时,玩伴带来一张侠客形象的连环画,立即激发了他的绘画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走上了专业的绘画道路。浙江美院的教学理念和“重笔墨、重修养”人文传统,使张桂铭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从书法入手锤炼的笔墨意蕴,从素描速写训练而来的老辣线条,气息与笔意的融汇,让青年时代的张桂铭一举成名。
画家齐白石 136x66.5cm 1983年
1964年,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上海中国画院。这段经历对张桂铭影响很大,其妻子肖克珍回忆道:“桂铭生前曾经说过,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被分到了上海的中国画院,见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这使他能够脱离浙派人物画的框架,来看艺术创作。”这一点也得到了吴山明的佐证。他提到,到上海之后,张桂铭的绘画开始渐渐与之前的风格分离了。
朱耷造像 136x57cm 1984年
布袋和尚 58x45cm 1981年
这一时期,他的人物画十分注重笔墨韵致。清秀灵动的笔墨与人物的写实形象相结合,以概括的笔墨和充满灵动的线条突出造型特征。这时,张桂铭主要是对中国画笔墨之“墨”进行改良。确切的说是更换,将进口水粉画的黑色,代替墨色使用,使中国美术史框架中的笔墨的“墨”的地位受到冲击与动摇,改变了“墨”的属性。
取经图 68x68cm 1982年
钟馗 34x34cm 1985年
素描作品
“墨”与水粉黑相比,前者色相偏暖后者偏冷,宣纸色相偏暖,使水粉黑与宣纸的对比关系强于“墨”与宣纸的对比关系,同时水粉黑与宣纸接触,笔痕稳定,笔中含水充分时晕化酣畅,达到了墨色不易有的笔墨效果,为其后续破框奠定了基础。
中期:不断重构、变形 施以绚烂色块
在浙派写意人物画框架中顺风顺水,已然掌握了一套程式和表现手法的张桂铭,毅然决然地暂时放弃了既定表达手法,研究起了花鸟图形。他对花卉果实图形进行提炼与变形,突破人物画对形体的束缚。
弹奏 69x69cm 1985年
仕女 103x70cm 1987年
人物 44x45cm 1990年
妻子肖克珍曾听张桂铭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能分至上海中国画院工作,也有幸去到欧洲。”张桂铭所言“有幸去到欧洲”,指的是他1984年的一次欧洲之旅,这也是导致他立志求变的直接诱因。当年,他在德国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作品,那种强烈而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视觉形式吸引住了他,回望80年代中国画坛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诸多重复,当时张桂铭便觉得,改革的时候到了。他勇敢的颠覆旧有的笔墨程式和构图方式,从米罗、马蒂斯身上吸收养料,呈现出一种融汇中西绘画精髓的传统气派和现代风貌。
冷艳 132x68cm 1990年
黄鹂鸣翠 48x90cm 1993年
欢 35x137cm 1993年
在画面布局上,他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融合了西方解构、平构,色彩构成等理念,大胆的将色彩、构图、线条、符号作为自己创新元素与变法组合。他放弃了立体造型对三维的追求,转而把花儿、鸟儿和间而出现的人物并置于二维平面,用类图案的布局来进行纯粹而本真的艺术表达。同时,又用绚烂的色彩来抓住眼球,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
牵牛花 53x69cm 1994年
裸女瓶花 138x35cm 1993年
此外,这一时期,张桂铭的绘画明显受到中国京剧脸谱、版画、年画和剪纸等的配色和造型,并配合自身扎实的笔墨功底,以书法用笔勾勒线条,在画面上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写意重彩花鸟画形式。
吉荷图 119x49cm 1996年
荷 96x45cm 90年代
灿烂 35x138cm 2000年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的话,或许可以为这一时期张桂铭绘画的审美感受做一个注脚,“这世间有一种美,哪怕表面再热烈,它的内心深处都是平淡而含蓄、宁静而纯粹的。你可以在这种美里,看到一颗真而善的心,那颗心质朴无瑕。像这样充满矛盾的能给人强烈心灵冲击的美,是动人的美。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张桂铭,用他明亮、飞扬、纯粹的画作来展现一种矛盾的美好,一种激烈、纯粹如无我之境的美好,也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自由游走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那份至真至纯,单纯而静穆的艺术之美。”
晚期:以变形与分离 呈现物象的本真之美
虽然其现代中国画是沿着吴昌硕、朱屺瞻、刘海粟的写意重彩而来,但在他笔下发生了重大的跳跃。经过十多年的变革,张桂铭晚期的绘画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老师方增先曾评价他“极富创新和时代开拓意识”。
蔬果四屏条2-4 240x47cm 2005年
红牵牛 126x200cm 2010年
天地悠悠 48x90cm 2001年
在画面语言方面,他打破了人物画与花鸟画的界域,将人物、禽鸟镶嵌在花木之间、花瓶之上;他还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全景或折枝图式,沿用潘天寿的填色法,让花枝、花朵平散地撒落在宣纸上。他的墨线既是造型的骨架,又是形体被分解为各种几何形的界域。然而,这种种突破并非刻意求怪,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张桂铭曾说:“画画本身就是在营造一种图式符号,一种形态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艺术营养的汲取,使他创造出了新的形式语言。
莲塘 45x98cm 2003年
写意人物 132x68cm 2003年
左一:戏剧人物-出将 69x35cm 2006年
左二、三:戏剧人物-文官、小生 137x35cm 2006年
画面语言的创新得益于张桂铭对绘画材料的创新。相较西洋水粉颜料,部分中国画颜料色彩饱和度也不高。为了丰富画面的色彩,张桂铭使用了西洋水粉颜料。但水粉颜料有一个问题,即一次性平涂,对于色彩的稳定性、色牢度和饱和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张桂铭采用了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使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进行色彩层层薄罩,以达到色彩具有稳定性和饱和度的画面效果。水粉黑的线条、夸张变形的花卉图形和平涂色彩熔于一炉,相得益彰,使画面颜色绚烂,又线条感十足。
素荷 50x100cm 2008年
拟八大山人 132x68cm 2008年
就线条而言,与传统的中国画相比,张桂铭更多的是将线条进行抽离和释放。他并没有在一根线条自身上求得完美,而是用它来分割画面和营造线条秩序,同样方法的色彩运用,也使得他的画面形式美感非常突出。对于线条何以能呈现这样的视觉效果,张桂铭曾说道:“线条可能跟我平时对书法的学习有关系,讲究分量、节奏、韵律和变化。而且我讲究大的线条变化,所以我的作品大效果比较好,在细节上又经得起品位。”
睡莲一、二 137x33cm 2014年
扎实的笔墨、书法基础,及张桂铭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使得其绘画呈现出了独特的气质:画面语言虽然十分绚烂多彩,但灵魂却始终带有中国文人画的内敛与宁静。这要归因于张桂铭对线条和水墨的坚守,诚如其生前所言:“线条和水墨是中国画的根”。
书法 138x70cm
书法 55x42cm
几十年来,张桂铭在中国画创新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他的探索始终带有控制的维度,坚守与拓展的初衷赋予了画面极富张力的底色,成就了他中国写意重彩花鸟画现代图式语言开拓者的地位。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写意重彩花鸟画,刘海粟美术馆,张桂铭,张桂铭艺术大展,王国安,谢春彦,阮竣,,绘画,水粉,人物画中国画 写意重彩花鸟画 刘海粟美术馆 张桂铭 张桂铭艺术大展 王国安 谢春彦 阮竣 绘画 水粉 人物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