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对话”主会场现场(摄影:雷徐君)
扫描二维码 进入对话直播现场
启幕仪式现场(摄影:雷徐君)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当此其时,浙江高校对话非遗,展示非遗人才研培成果,意义不凡”。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世界的平等与自信,催生了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复兴。非遗正是这主体意识激浪中最深沉和最基本的涌潮。非遗的使命不仅在于保护和保存中国传统的器物、技艺、习俗,更在于重建‘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的生活世界及其根源的诗性。在今天高楼林立、单元居所、超市消费、网络采买的全球化趋势中,这种重建与诗性不仅仅在于坚守一种生活方式,更在于重构一种自然诗意的心灵。不了解世界就无以认识非遗的使命;不践行非遗的使命就无以树立中国式生活的未来。”多年来,中国美院倡导中国自己的东方学研究,倡导以东方为主体的人文之学的研究,许江认为非遗正是这种研究的重要平台:它既传艺,又树人;既生根,又迭代;既继往,又开来。
2019年9月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文化管理系、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联合承办的“生根·迭代——浙江高校非遗研培的实践‘浙江对话’”(以下简称“浙江对话”)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民艺博物馆启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胡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黄杭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党院办主任徐国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调研员叶涛,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党委书记刘修敏,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王长金,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孙建君,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玉普,中国美术学院国美美术馆副馆长吴光荣,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汪正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徐朝兴,银饰锻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林仕元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人周武主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后致辞。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为启幕仪式致辞(摄影:雷徐君)
在致辞中,叶菁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浙江高校在非遗研培工作上的成绩与成果,并提出了从非遗研培实践中得到的三条重要启示,他说:“第一,对于非遗传承人群来说,研培是灯塔。通过借助高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学习在当代的审美风格、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背景下,遵循传统工艺自身规律,实现现代科技、现代设计与传统精湛技艺的有机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培唤醒了传承人群的文化意识,激发了传承热情,增强了文化自信,开拓了传承人群的眼界,提高了传承意识、传承能力和传承水平。“第二, 对于非遗保护事业来说,研培是桥梁,通过高校和传承人群的研培实践,拓展了政府、高校、企业、媒体、传承人群的合作领域和深度,探索立足当代需求,寻找非遗在当下生活中的位置,让传统智慧成为当代问题的解决方案。研培进一步提升了非遗的能见度和传播力,提升了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深化了非遗保护和市场关系的认知,进一步丰富了非遗保护的浙江经验。“第三,对于高校来说,研培是阶梯,通过研培实践,促进了高校的科学研究,促进了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通过研培,高校成为非遗传承人群成长的助力者、非遗项目保护的参与者、项目历史的研究者,成为社区发展的推动者,成为非遗理论研究的领跑者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践行者!”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启幕仪式致辞(摄影:雷徐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为启幕仪式致辞(摄影:雷徐君)
启幕仪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和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申彬分别代表“浙江对话”主题演讲专家和非遗研培学员发言。邱春林将此行称为一次学习的机会,他说:“中国的非遗保护有高校研培这样的实践,促使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表述都不太一样了。我想如果没有非遗保护工作,我们的传统手工艺的局面虽然照样会有发展,但是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对文化的价值认知,就不会有今天这样高度的自觉性。”邱春林认为在当下“手工艺热”的时代背景中,高校手工艺教学和传统工艺人才发展有着很好的机会,但一定要强调道与技的结合。
国家级非遗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非遗研培”学员代表申彬在启幕仪式上发言(摄影:雷徐君)
申彬则回忆了在中国美术学院研培班的学习经历,以及通过研修获得的转变与发展。她说:“结束在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班的学习之后,我有很多启发,我始终记得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的要求与期许,即‘以哲匠精神要求自己’。这几年来我在个人创作上有了新的发展,作品也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获得了肯定。但我认为,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一切都是师徒相传和学院教育相结合的结果。所以我今天是满怀感恩之情来到这里,感恩中国美院,用哲匠精神滋养着我们这些平凡而又充满梦想的年轻手艺人。”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担任启幕仪式主持(摄影:雷徐君)
启幕仪式上,主持人周武还为大家介绍了本次的活动的总体情况,他说:“‘浙江对话’由一个主会场和五个分会场构成,邀请学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及学者,对‘生根·迭代’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生根’意指长在民族文明土壤中的人文根脉,一种不断蔓延繁育着的文化形态,是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迭代’象征有序更新升级换代,是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航标,是建构深层次活化系统的靶向,暗喻文明在一次一次的修复中重生。”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在“浙江对话”主会场中发表主旨演讲(摄影:雷徐君)
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在“浙江对话”主会场作主题演讲(摄影:雷徐君)
“浙江对话”主会场现场(摄影:雷徐君)
当天下午,主会场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报告厅进行,由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杨振宇担任本会场的学术主持。会场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发表了以“重读《非遗公约》”为题的主旨演讲;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则分别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手工艺发展中的新问题,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传统工艺振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等命题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杨振宇担任“浙江对话”主会场学术主持(摄影:雷徐君)
据了解,五个分会场将于9月6日9:30-11:30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小会议室、手工艺术学院教学楼及水岸山居中会议室等处同步进行。分会场分别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持,主题分别为:手艺与跨界、工艺与产业、民艺与市场、手工与科技、百工与生活。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研培,非遗,,文化,对话,高校,摄影中国美术学院 手工艺术学院 民艺博物馆 研培 非遗 文化 对话 高校 摄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