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做一个青年奖项很难吗?_雅昌艺术网-雕塑-青年艺术家-青衿计划--青年-艺术-奖项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对于众多青年艺术家来说,尤其是刚从院校毕业要从事艺术事业或者想要做职业艺术家的同学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对于众多青年艺术家来说,尤其是刚从院校毕业要从事艺术事业或者想要做职业艺术家的同学们来说,都是比较忙碌的月份,因为众多青年推广平台及奖项的举办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月,面临众多的选择,该如何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是全都参加搏一个更好的明天,还是认准一家,从头走到尾,都是考验;另外一方面,对于推广平台及评奖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面对艺术家群体的越来越年轻化,如何与他们保持一样的节奏?如何体呈现出自身平台的优越性,进而吸引更多人的参加,如何持续的做下去等等,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虽然青年艺术推广平台及奖项已经成为当下艺术生态中的标配,但依然时刻面临着“做下去”的生存挑战,十年前应势而起的众多青年推广平台及奖项,现在还能留下来的有多少?另外一方面又有众多新的平台出现,也不禁反思,做一个青年艺术奖项很难吗?

青衿计划:我没有入选 为什么还给我发邮件

刚过去的7月底,青衿计划2019年的展览刚举办完,并开启全国巡展计划,青衿计划始于2015年,到去年2018年共展出了167位青年艺术家的510件作品,至今年四年间,青衿计划共计展出236位艺术家的665件作品。从年龄上看,“青衿计划2019”参展艺术家的年龄普遍偏小,出生于1990年以后者已接近半数,这是前两年所未见的。

IcYimgKJDjnXRS0IbLBEcojhwrBofGeMHbCP2GZo.jpg

“‘青衿计划’是由正观美术馆孙志中先生于2015年发起并出资支持的青年项目,至今连续举办了4年。展览资本力量更多是趋向于已经成功的艺术家,北京每周末开幕的展览很多,网络的便利展示机会的非常多,但是像样的展览对于年轻艺术家开放的资源相对来说还是不多的,青衿不是百米冲刺,突然爆发成一个热门的青年项目,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坚持、持续的给予青年艺术家展览推广支持。”阚琳琳讲到。

展览是短暂的,展览出版是“青衿计划”团队工作的另一个重心。他们会在展览前给大家出访谈提纲,并且每年都保持在展览期间举办2场学术座谈,有一些大家在座谈中探讨的观点,后续会被整理记录在文献集中。通过整理这些资料也可以了解青年艺术家的想法、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所以,“青衿不仅是每年一次的展览,青衿的相关图文资料(文献集)更是对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一个梳理。我相信青衿能够成为大家以后回看当代青年艺术家群体创作状态的参照。这是我参与做青衿计划的原因和动力。”

hOmKGkJvaXwikiN3of6cpz4Oi6UEzZS8PaIvtsq8.jpg

02ImE3cHQ1T5fvkjVIuHSnFgyKRG5CSKqikQpjX0.jpg

fDToESwjPoELEoFbBJY0KcLNyTMqe4hiGxkVDDV0.jpg

在谈到平台的不同之处时,阚琳琳表示,青衿计划和其他项目奖项最大的不同在于青衿的推荐机制。很多项目是采用评委的集体智慧推荐,用青衿策展人魏祥奇的话来说“羽毛是自己的才会爱惜”,如果评委推自己学生、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关系好的艺术家,这里面会掺杂人情,结果也许会变得几个人好像自己拿资源凑成的展览。

青衿选择艺术家的方式主要是征集。团队几乎不会去主动拉艺术家投稿,青衿计划绝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通过征集的方式进入他们的视野,平时在朋友圈看到艺术家转发的展讯,他们也会储备资源,加一些艺术家加到微信好友,青衿发布征集信息时,艺术家们第一时间会看到,主动投稿。每年青衿90%以上的参展艺术家都是自己投稿参与的。

青衿除了为初出茅庐的艺术家们提供平台,也会邀请一些作品相对比较成熟的青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或者已经在国内重要美术馆举办过个展,或者作品已经被知名画廊代理。这就存在一个很现实的心态问题:作为已经在创作上很有心得、很成熟的艺术家们,对于青衿这样一个选拔性、征集性的展览,心态上会不舒服,觉得不太想参与的。“但是前面我也提到,青衿后续会做一些文献整理,整理的过程和结果是要向大家展现出这一代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状态,从这一点看成熟青年艺术家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和艺术家们的沟通中表明我们这样的初衷,获得了艺术家们的理解和极大支持。”

5aYo41quMw31NcMVmYIjqPmOnrQGYHQR1kQAm3qk.jpg

5CY7Klkmcoj1AhnbEu3x7fd0Q1XbibbkVnK5ouoI.jpg

每次展览,阚琳琳都会接触到众多的青年艺术家,这么多年下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青年艺术家们不够自信,有些同学会因为入了初选而没进终选很懊恼,可能是觉得“丢面子”。其实,入初选也是一种激励,让艺术家了解自己的位置是在哪里,知道自己距离最终参展只差一步。“事实是有很多参展艺术家都是经历了上一年的落选,下一年继续报名时,作品精进,我们肯定会选。”

他们还会遇到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明明比上一年进步了很多,却不再投稿了。她很明确地问过他们原因,答案是“反正你们也不选我”。其实,能否参展还是要看当年的整体投稿水平而定,阚琳琳表示,他们无法向艺术家保证作品是否会入选。“我同学、我朋友入选了我没入,我不要做炮灰垫背”,不迈出心里那道坎,就是在拒绝机会。

青衿计划做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张名牌,但其主创团队只有四个人,今年征集期间收到的报名作品图片有一万一千多张,每张报名作品他们都会查看,工作量非常非常大。“每年最累的时候我甚至会想明年不要继续做了,但是想一想出品人孙馆长连续4年真金白银无偿出资支持青衿,其实从策展人到团队伙伴都投入了最大的热情和体力。也正因为大家都知道不容易,青衿才会获得如此多帮助,比如我们合作征集平台的技术和数据支持,媒体合作方给的广告支持等等。”

“要是都像青衿那样,不用啥都要我们操心就好了”每当艺术家们说出这样的话时,是青衿团队最开心的时候,这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同和肯定,但做一个平台其实是很难的,难点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资金扶持,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想法到落地实施需要更多资金才能更好实现。青衿不是一个商业化的展览,展览的作品更侧重艺术性而不是装饰性,市场化的可能性不高。今年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也算是对难点的突破。

还有就是,当下的艺术家群体,90后占到大半了,他们很“较真”,今年发布初选名单时,阚琳琳收到一条私信询问某个学校入选艺术家的名字是谁,这位咨询人会带报名页面查询是否真有此人,作品是哪几件,是不是好作品,他们非常在意活动的真实性这股“较真儿”也会提醒和监督,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用心,评选标准是否有说服力。以小见大,青年如此整个社会会更加公开公正。

当然也会遇到比较“糟心”的事情,比如每年初选名单公布后,她会统一给所有报名的艺术家发邮件通知报名情况、公布入选结果、感谢大家投稿,祝贺艺术家们。今年她收到一条微信说“我没入选,干嘛给我发邮件。”还有,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她们连“闹情绪”的时间都没有。

通过大数据,青衿团队发现,他们在美院的学生口碑很好,央美、川美、国美的学生尤其喜欢青衿。所以以后的展览发展方向想走近学院美术馆,希望青衿参展作品给高校年轻的创作者去看看其他院校的学生、自己同龄人水平是什么样。让已经从学院毕业的艺术家重新回到母校用作品与学弟、学妹产生对话

明天雕塑奖:把明天雕塑奖做得更好,让更多艺术家和公众喜欢、参与,这样就好

创立“明天雕塑奖”(从2018年第六届开始更名为“明天雕塑奖”),要先说说明天文化(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雕塑的一些故事。

  2018明天雕塑奖艺术新星演讲秀暨第六届明天雕塑奖颁奖盛典  

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马俊杰表示,明天文化成立于2010年,由收藏家向理先生和佘勇先生创立,总部设于四川成都,是中国艺术行业开展艺术投资、管理、和收藏的代表性机构;而明天文化前身为四川艺朗雕塑,与著名雕塑家、四川美术学院前院长叶毓山雕塑工作室并存,多年来叶毓山先生创作有毛主席纪念堂中央毛主席坐像、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等近200件著名雕塑作品,屹立在全国诸多省、市、自治区;明天文化长期立足于中国雕塑体系创作与实践的一线,与四川美术学院有着长期深厚的基础教学、学术研究及艺术合作。所以在2012年,由明天文化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成立,联动国内艺术名家、文化学者、策展人、艺术学院、艺术机构,于2013年3月28日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明天当代雕塑奖”,至今已来到第七届。

  大奖获得主:sigma艺术小组的 “脱口秀”

  sigma艺术小组获奖作品《悬界》  材料:激光、木、装置综合材料

  获奖艺术家 时子媛的 “脱口秀”

  时子媛获奖作品《回响室》  材料:陶瓷、可动装置

  获奖艺术家 刘宸的 “脱口秀”

  刘宸获奖作品《生活回响》材料:综合

这一奖项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包容和对未来的判断。”“明天雕塑奖”,虽然以雕塑作为主线,但从来都不局限于此,当下对“雕塑”的定义已变得愈发的艰难。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的因子,在形态上可以是装置,也可以说是建筑,还可以接纳影像或Video的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比较起来,总体上呈现出“泛雕塑”的特征。这就伴随着既有的边界、既有的范式不断地被突破,被解构,而新的标准、新的可能性也随之产生,未来也在不断呈现中。

在马俊杰看来,当下青年艺术家身处在微博、微信的时代,置身于图像与景观所营建的外部世界,尤其在一个由3D打印开启的时代语境下,他们感知外部现实的方式,对不同媒介的使用,以及自身的创作观念都将愈加的丰富,也更为个人化、多样化。

  获奖艺术家 赵宝琛 “脱口秀”

  赵宝琛获奖作品《上岸》 材料:霓虹灯、影像、灯光装置

  赵宝琛获奖作品《潇洒走一回》材料:霓虹灯、影像、灯光装置

  获奖艺术家 刘津含 “脱口秀”

  刘津含获奖作品《锋·巢》材料:剃须刀片

“明天雕塑奖”自2013年举办首届至今,已成功走过六届,来到亚洲、欧洲等8个国家(地区),走进14座城市,申请艺术家超过1600人,申请作品逾4000件,举办14场艺术论坛,奖项专家评委团队皆为中国美术及雕塑界最具影响力、权威性和学术性的代表人物,如朱青生、王林、易英、黄笃、罗中立、庞茂琨、隋建国、焦兴涛、孙振华、傅中望、展望等,以其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度逐渐成为中国雕塑最具有国际化影响的展览品牌,同时也是反映中国雕塑发展现状的“样本”。

在艺术大众化、公共化的时代,雕塑无疑是最能让更多市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参与和感受艺术的,也给公众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文化艺术气息,“所以怎么让更多的社会机构和公众来了解、参与“明天雕塑奖”,构建奖项更广泛和更合理的公共性,是目前我们的难点。”

从第六届开始,“明天雕塑奖”的终评环节,调整为20位入围艺术家现场讲演,阐释介绍自己的作品,由五位终评评委结合现场作品,评选出四位获奖艺术家和一位大奖获得者。艺术家从创作的后台,走向前台,向评委、观者讲述、分享自己创作的经历和故事,这在众多奖项里面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让人惊喜。

如何能让作品有强烈的“在场”感,有鲜明的个性,并赋予其人文意识,去突破既有的边界、既有的范式,这是明天雕塑奖期望和想看到的。

关于今后,马俊杰讲到“把明天雕塑奖做得更好,让更多艺术家和公众喜欢,参与,这样就好。”

香港出炉毕业展:获通知资助额很细的时候让人很沮丧

“出炉艺术毕业生联展”由香港艺术网络举办,汇集本地大专艺术系毕业生同场展出,一方面为新秀提供发表机会,亦期望藉此促进院校间交流,让观众了解本地艺术新生代的面貌。

梁兆基表示,2005年筹划“出炉展”主要因为当时年轻艺术家展览机会较少。这是一个展览及推广平台,2008年开始增设“出艺术新秀奖“,由画廊及艺术馆代表组成评审团选出数字优秀参展者颁发,并分别为获奖者安挂后继展出机会,希望鼓励年轻艺术工作者持续创作。

“展览本身是非牟利项目,主办单位每年均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埸地及向艺术发展局申请资助,竞争相当激烈,加上联系各院校及合作单位,工作量不少。”梁兆基讲到。当获通知资助额很细的时候,也是让人比较沮丧的时候。

香港艺术学院 张碧华 《歌剧辞本》

香港艺术学院 罗月眉 《失丧与寻回:被遗忘单车的重》

香港浸会大学 林笑瑛 《一层衣》

而接触众多青年艺术家之后,在梁兆基看来,当下的青年艺术家,在梁兆基看来,着重创意,较具独立思考能力,且紧贴科技及社交媒体发展,青年艺术家在自我学习成长中,亦不断为当代艺术带来新养份。

做这一奖项最重要的成就,主要是见证着香港艺术家成长,部份出炉展参展人最终成为本地活跃的艺术家,亦有不少投身艺术行政,在不同岗位推动艺术发展。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十年磨一剑

2017年是“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共有51位青年雕塑家获得了“曾竹韶奖”,177位青年雕塑家获得了“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为中国雕塑界输送了大量的雕塑人才,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如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已经成为雕塑界普遍公认的全国青年雕塑展览的第一品牌,但这不是这个奖学金最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十年一建”,它奠定了中国雕塑教育事业坚实的基础。

2007年是曾竹韶先生的百岁华诞,时年他也是留法一代仅存的一位老先生,为新中国雕塑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弟子们感念恩师的贡献,希望以先生的名字命名一个奖学金,以此缅怀我们雕塑界的前辈,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由中央美院牵头成立。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07年之前,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青年雕塑交流平台,各个院校之间的交流非常少,因此在批评家孙振华看来,这个奖是应运而生,2000年以来,青年雕塑家群体的创作与之前的雕塑家们出现了很大的分别,他们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创作,到2008年青年雕塑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一个全国性的平台来观看青年雕塑家们的创作情况:“当时虽然有其他一些平台,但都不纯粹,‘曾竹韶雕塑奖’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强调学术性,没有任何商业的目的。”

“这个奖项要求各个院校从每年的毕业生里推荐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参与评奖。”吕品昌讲到,他表示:“奖项的评委会主席采用轮值制,每个院校只有一位评委名额,因此它的公平性、公正性、学术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评委均是来自各大美院教学一线的教授,还有一些关注青年雕塑家的理论家与批评家也参与其中。评委们看重的是青年学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关注其能否娴熟地运用手工技艺进行原创性艺术表达的能力。墨守陈规或者盲目追求时尚以及所谓流行元素的雕塑作品并不在我们考虑之列。”

“十年一见”展览现场

从2008年第一届开始,前三届由社会企业赞助,在中央美院举办,第四届开始在大同举办,选择大同,吕品昌表示这之中有一个契机,就是大同要打造“雕塑之都”,而“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为青年雕塑的平台,对于大同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就这样进驻到大同,得到了大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吕品昌教授还为雕塑奖争取到了市政府十年的资金支持。

同时,这里有专门的会务工作人员,有着非常宽敞以至奢侈的场地,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展陈意向,有着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创作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十年一见”展览现场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雕塑奖越来越被中国的美术院校中的雕塑系所珍视和看重,公信力越来越强,每年五六月份毕业季的时候,各个院校都会着手将最优秀的毕业生作品推荐到这里进行展示“如果没有在这里提名,总感觉面子上会过不去”吕品昌讲到,这里已经成为检验各个院校雕塑教学成果的擂台,一方面验证教学成果,一方面向全国输送雕塑人才。

当然,拥有如此良好的口碑与影响,离不开雕塑奖对公平性与学术性的秉持与坚持。“评奖的公正性很重要,很多奖项,主办方往往会非常占便宜,但‘曾竹韶雕塑奖’没有,比如第二届的时候,有评委提出是不是照顾一下参展的院校,不要出现‘剃光头’(一个奖项没有)的情况,但被大部分评委给否决了,记得有一届,中央美院就出现了‘剃光头’的情况,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个奖项的公正性。”大奖评委、批评家孙振华讲到。

  李鹏举 《遇见戈多》 木 120cm 天津美术学院 2008年提名奖

  刘强 《23时59分59秒》 玻璃钢着色 310×210×160cm 四川美术学院 2008年曾竹韶奖

  全志鑫 《危在旦夕》 木、铜丝、钢丝 40×40cm 广州美术学院 2009年提名奖

  谭建明 《我的老师们》 石膏 300×90×120cm/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9年曾竹韶奖

而在孙振华看来,雕塑奖当下面临的问题是覆盖面的问题,现在参与的有全国最重要的十八所院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院校,不能排除有好作品出现,如何给他们开辟更多的通道是下一步要考虑的;第二个方面是,奖学金由大同市政府赞助,赞助到期后怎么办,有没有从市场的角度衍生出更多的内容;第三个方面是,虽然大同有非常好的传统资源和展示空间,但由于区域原因对于传播还是会有很大的限制,能不能有其他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破壳计划:为青年艺术家及评奖提供一个综合性平台

提起青年艺术推广平台,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院校或者企业或者个人来推动,媒体作为发起人的并不多见,艺术网举办的“破壳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青年艺术推广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青年艺术推广的“综合体”,这里有各个青年艺术推广平台以及奖项的报名入口,比如罗中立奖学金、曾竹韶雕塑奖学金、上面讲到的青衿计划、明天雕塑奖以及香港出炉毕业展等等,对于众多青年艺术家来说,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实现众多功能,在这个选择众多的时代,可以说是非常贴心的设计了。

CQUaMtknIl6px4FOjrx21eGtZbVpVnkpzup6yQGz.png

“当下的青年艺术推广平台有很多,但大家的信息是分散的,不能有效的互通,这样就很难形成对整个青年艺术创作状态的判断,当下关于青年艺术的评奖有很多,相应的价值判断也很多,但大家同样是分散隔离的状态,不能形成一种整体上的价值判断,此外,市场也同样如此,分散的市场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市场判断,而艺术家自身无法判断在整个艺术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艺术网想要做一个整体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是实现信息的互动和流通。” 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在谈到举办这样一个平台的初衷时讲到。

对于“破壳计划”来说,最想做的事是不埋没一个天才,不希望任何一个绘画的天才或者有天赋的青年艺术家因为没有钱或者没有人发现而被埋没,“我们的平台把这样的状况削平了,比如当年我们做第一届“保利新势力”的时候,有一个青年艺术家是准备放弃绘画的,他的家人为他在一个小县城找了一份邮局的工作,而他自己在北京闯荡了两年,因为作品卖不出去,面临很大的生存问题,双重压力下,他想要放弃艺术,后来因为获了奖,奖金有五万,这才重新拾起对于艺术的信心。这种故事说明还是有很多人需要这样公开透明的机会,在我看来这种事情很感人,也是我做青年推广平台的动力,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WHbVFPoq1O4omnX9RefSnIlqYjl8V14kvVaqczlC.png

在谈到具体的措施时谢慕表示:“在媒体上做青年艺术家平台,是要重新整合青年艺术家的院校资源、社会奖项资源以及运营资源,所谓运营资源主要是艺术家的推荐、推广,譬如说包装、销售等等。主要分三部分:毕业展、奖项平台(各种社会类奖项的平台,包括学院奖项平台)、和青年艺术家的运营平台,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能够为青年艺术家服务的平台,现在有很多青年艺术家的评选奖项,还有各种各样的展览,但缺乏一个公共的平台,每年很多院校做自己独立的毕业展,机构在推出自己的奖项,他们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是不对称的,推广找其他的机构,信息不是完全透明的状态,艺术家的运营更是如此,各自经营自己的,如何给青年艺术家来做价值判断?怎么来引导青年艺术家不会被市场左右?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渠道、方式最有效?我们想搭建这样一个青年艺术家平台,这个平台上核心做的事情是网罗所有中国的包括港澳台区域毕业生的作品,每年给这些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做线上毕业展览,包括各个国家级以及省市级重要的院校,我们把这称为‘泉水’。”

这里之所以称之为“泉水”,除了源泉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覆盖面非常的广,不仅仅是八大美院的学生:“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所有人参与,不只是八大美院,比如像福建师大美术学院,你的脑海里面平时会关注这些院校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吧,但是像邱志杰、范迪安都是从这个院校出来的,但现在像这种学校是被埋没的,此外还有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方力钧是毕业于这个学校的,所以,之前我们的视野太窄,今后我们会关注到这样的不为大家所关注的地方,来给这些青年艺术家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9FDCMHnFgJrW0BJDe0WY2PD37E5TqN7b6LEeRk2m.png

比如现在推出的“破壳计划”是请各个院校的导师推荐他的学生作品,最终会放到艺术网进行推荐,还会在艺术网的官方微信上进行推荐,通常这种资源只对关注的重要艺术家,机构、展览开放,现在开放给学生,是因为他们更需要这样的关注,所以投入非常大的资源做这个事情,未来会推出“馆长推荐计划”、“策展人推荐计划”,或者是画廊主、经纪人,甚至是拍卖行来进行推荐,要让这个行业的人都能够最轻松、方便地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作品。”

奖项部分则希望能够整合资源,建立一个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一个奖项的整体性布告栏或宣传页,青年艺术家可以把自己在上的作品投递到这些不同的奖项里去,机构可以在这里面选择艺术家,这样就省去了重复性的工作,艺术网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实时整理信息和对外发布信息,既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总体性的概念,又可以公开透明的获得各种需要的信息。

除此之外,就是帮助艺术家运营他们的作品,推荐计划,线上展览与线下展览的结合,最终帮助这些艺术家去了解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因为很多的青年艺术家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有的人自视过高,有的人把自己看得太低,当我们的平台建立起来之后,青年艺术家就会有一个参照体系,当然藏家也是一样的,我希望平台的最大价值是让行业变成平的,让本应该公开透明的事情真的公开透明起来。”最终通过数据透明化,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破壳计划,雅昌艺术网,雕塑,青年艺术家,青衿计划,,青年,艺术,奖项破壳计划 雅昌艺术网 雕塑 青年艺术家 青衿计划 青年 艺术 奖项
下一篇:与第五届iSTART儿童艺术节一同寻找“童年的秘密”_第五届iSTART儿童艺术节-麓湖·A4美术馆--儿童-驻留-艺术节||上一篇:“丝路泥旅”陶艺展即将于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启幕_-意大利-西安-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