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更换展品是运行常态。长沙李自健美术馆最近展出的一件油画新作却引起了特别关注,这是该馆馆长、著名旅美画家李自健刚刚收笔的巨幅油画新作《清水塘畔》(280×210cm) 。
清澈水塘边,拂晓晨曦中,画面中的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相偎相依,难分难舍,两人的造型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纪念碑式的人物造型,细腻生动的神情刻画,自然真实的环境渲染,带给观者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驻足静赏,引人无尽深思,既感动又震撼。
《清水塘畔》(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 油画 280×210cm 2019.6 创作完成
这原本是一幅由长沙“清水塘纪念地”邀约的主题油画。今年春天,李自健接到长沙党史馆的邀请,在湖南长沙党史馆今年7月1日于“清水塘纪念地”重建开馆之际,特请李自健为该馆创作一幅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二人肖像油画。清水塘22号既是第一个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旧址,也是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家,是他们婚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在这里,他们,生下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度过了最温馨的一段家庭生活时光。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教职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杨开慧帮助毛泽东整理、誊写材料与多方联络工作;为党组织的秘密会议,站岗放哨,总是为通宵工作的毛泽东配好夜宵、烘笼。相濡以沫,温寒与共。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题材!”倾其一生致力于“人性与爱”艺术主题创作的李自健,欣然接受了这一邀约:“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画坛上,还很难见到一幅真正能表现一位革命伟人与一代贞烈伟大爱情的动人画面,这样的创作题材难能可贵,对我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能参考的素材与历史照片虽极其有限;但采用全新视觉进行表现,对于一个画家,则有了更宝贵的发挥空间。”
李自健激情涌动,彻夜难眠。他顶着黎明破晓,置身于清水塘畔,面对着当年的清水塘寓所旧址,驻足绿草茵茵、杨柳轻拂的水塘边, 沉入了想象:毛泽东杨开慧夫妻二人在经过通宵达旦的忘我工作后,拂晓时分,他们走出了仍亮着昏黄微光的小屋,来到清水塘畔,深情相依,难舍难分,面对分别前的宝贵时光,离愁恩爱的无尽情思与凶险未仆的征程悬念,缠绕交织,思绪万千。革命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无言沉默则意志刚强。
有了成熟的主题构思,李自健便投入到创作中,从草图到色彩稿,从画布素描到作品正稿,一鼓作气。按照馆方展出实地要求,他选择了超大幅的画面尺寸,正好可以再现真人一般大小的人物造型,带给观者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人物形象的表现,是最大的难点,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画家从网上遍找历史资料图像,设法借来当时的历史服装,再加上积淀多年的绘画功力与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加持,两位主人翁艺术形象的得以深入塑造。
李自健正在创作中
经过李自健日以继夜的工作,画作很快得以完成。“画面中的毛泽东左手和杨开慧的双手紧紧相握,融为一体,放在腿前的右手则拳头紧握,深邃眼光直射远方,开慧的眼神与姿态则注满一位年轻母亲、妻子的恋恋深情与无限牵挂,画中人目光、姿态的自然融合,迸发出深刻的人性内涵与崇高的精神能量。画家为该画所作的文字解说,让人尤为动情:“有谁想到?离别前这宝贵的一刻,竟成了他们的永久诀别。为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明天,他们不惜丢下温暖的家庭、孩子,舍弃了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毅然踏上凶险未卜的征程。别后不久,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杨开慧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最后惨遭枪杀。他俩用生离死别,去铸就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事业。”
巨画挂上展墙,画家告别的是艰辛与疲劳,获得的是欢喜与欣慰。
《清水塘畔: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巨幅油画在结束李自健美术馆的展出后,将于7月1日前移至长沙“清水塘纪念地”(长沙市党史馆)与观众见面,并将在那里永久陈列展出。
关键字: 内容标签:油画,李自健,李自健美术馆,长沙市党史馆,,创作,画家,长沙油画 李自健 李自健美术馆 长沙市党史馆 创作 画家 长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