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倪军(中)在其个展“倪军:一个棘手的个案”现场,偏锋新艺术空间
福柯的身体哲学中表明:一切都是身体决定的!
倪军生于1963年,4岁的时候,文革刚刚开始。他忽然生病需要做手术。然而可以做手术的医生那时候都在扫厕所,眼看已经危及到生命,是父亲跑去厕所找到了可以为他开刀的医生,最后才捡回了一条命。使其身体成为了历史遗产的凝结。
然而,除了这种生命上的意外事件,倪军还有一个终身跟随他的身体缺陷: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虽不严重,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需要借助拐杖。小时候,虚荣心作祟,一度希望掩饰身体上的缺陷,尤其到了青春期,开始对异性有了某种懵懂的感觉时,自己的不同,使他变得自卑、并且敏感。不能出门跟同学玩,只能宅在家里,自己画画。
1979年,倪军顺利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是“文革”后第一批入校的学员。毕业后,倪军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系学习,师从袁运甫先生。多年的学院训练给倪军打下了坚实的写实绘画的基础。但那时他对于写实绘画体系本身却是诟病的,1989年,他以一幅抽象作品参加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在国内信息的闭塞,对外界自由的渴慕,使倪军有强烈出国的愿望。从建立这样的想法,到实现出国,总共花了8年时间,学英文,看国外的小说杂志,了解西方的文化······
倪军作品,用两本书描绘了他个人在中美之间生活的复杂经历
之后,他远赴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学习,师从Leon Golub等美国重要艺术家。90年代初期,纽约聚集了陈丹青、艾未未、徐冰、马可鲁和陈逸飞等众多中国艺术精英,倪军是这一艺术生态中最活跃的一员。他在纽约为中国艺术家策划了多个展览,还创办了《中国艺术家国际促进组织导报》,并拍摄了多部以艺术家为主体的影像作品。
倪军在全球各地游走,遍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同时也强烈地体察到中西方艺术评判体系之间种种的不兼容和不对等关系。2001年回国后,倪军转向研究董希文、吴作人、朱屹瞻、汤小铭、袁运甫等中国现代美术家的创作,并且持续从马奈、柯罗、库尔贝等19世纪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绘画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努力内化宋代绘画的精髓。
从小的敏感造就了倪军丰富的生命感悟,也作用到他的绘画中。透过其作品,可以看到背后真挚的情感。从叛逆到出走再到回归,国内外的生活经历,使倪军真正找到了一条自己坚信的艺术道路,对传统文化与自己的民族身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
展览策展人于渺(左)
2019年,是倪军考入美院附中,开始学习并从事艺术的第40年,这也巧合地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时间点重合。5月16日,他回国后最重要的一次个展在偏锋新艺术空间开幕,展览由艺术史学者于渺担任策展人,以一个独特并棘手的个展为出发点,对倪军创作进行了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对于此次展览,倪军表示:“一个艺术家总是要挑战自己,这个展览加大了我对于后面工作的信心。我希望将我对于历史、人类的思考浓缩在我的画面上。”
展览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主要展示艺术家的近作,通过这些作品,策展人试图使观众认识到艺术家这个人:一个敏感、复杂、纠结,甚至狠绝,充满暧昧的一个人。展出的作品包括:被切割的鱼,充满了暴力感;艺术家扭曲、纠结的自画像;另外还有一件具有隐喻性的作品描绘的是“周恩来”,作品只画了周恩来半张脸,倪军画画的时候都是一气呵成,画这幅画的时候,他中途去了一趟卫生间,回来忽然觉得被画布弹了一下,于是他选择了就此停笔,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也由所表达了描绘对象丰富性的特点,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因为周恩来本身是非常暧昧的,在历史上很重要,但又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定义。另外除了展出作品,展人特别选择了艺术家自己写的几段话呈现于展厅中,其中一段话讲述了他与一位盲人之间的友谊,在那句话中写道:“盲人可以治疗一个瘸子,瘸子却不能帮助一个盲人。”充满了隐喻,借这些作品使观众能够对艺术家这个人有一个认识。
展览现场文字
二层精选了从艺术家进入美院附中之前开始,艺术创作40多年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小画均是倪军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艺术家本人及其创作的丰富性,以及其作品理念慢慢成形的过程。
倪军,《久久平安》, 50×40cm, 2019年,布面油画
艺术网对话艺术家倪军(部分问题由策展人于渺提出,并补充进行回答)
艺术网:从你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出画作背后丰富并且真挚的情感,从中感到艺术家自己身体的在场。
倪军:我艺术的面貌和我的生活经历有关。我身体上的缺陷,使我成为一个敏感自卑的人,相反,这也使得我的作品并不简单,很复杂。当然,这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游历了欧洲4次,去过古巴,到过2次日本都有关系。这些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获得一种被更新过的民族主义情节,这些都作用到我的创作中,使我的作品既不是跟随西方,又试图找到自己文化艺术中丰富的财富,并将其内化至我的作品中。
当代艺术走到现在越来越观念化,艺术家有很强大的知识结构,但作品能让人感受到身体的在场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尽量让自己的创作保持这种真实的情感与自己各种各种感性的体验。
瞎子、瘸子故事的文字
艺术网:在一层展厅墙上关于您和您的瞎子朋友的故事就很打动人。
倪军:我的这位瞎子朋友智商、情商都非常高。我允许他摸我的作品,他总喜欢用“我看吧,我看吧······”来发表他的看法,而且他的评价每次都给我很很多的启发;我还带他去看电影,他理解的比我清楚。他的眼睛完全看不见,却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看到了我们所看不见的另外一个世界。在他身上,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反过来我想,那我是否能够给他启发?包括人与人之间是否都能相互启发?这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带给别人的。
倪军描绘的自己的母亲
艺术网:在此次展览中的作品,能看到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你自己,你的母亲,还有许多名人:周恩来、康拉德·希尔顿、乔伊斯······为什么要画各种各样的人物?
倪军:我画的这些人,包括我自己,其实并不完全是对象本身,只是一种意象,他们其实是人类现代生活的小缩影。
艺术网:在国外有如此长时间的生活经历,遍览西方现代艺术之后,你看待艺术的目光和最初有什么变化?
倪军:关于对艺术的认知,我有两个人作为例子。广东有一个画家叫邵增虎,画了一幅画叫《螺号响了》,一位女性的渔夫,背上背着一个孩子,在夜里,家门打开,外面有骑着自行车的民兵,她自己拎着一个鱼叉似乎要准备出去,可能听到了螺号响了的信号。另外一幅作品是潘嘉俊先生的作品《我是海燕》,一位女性解放军,在狂风暴雨中,穿着军人的雨衣,攀电杆接电话线路,电话通了,她说“我是海燕”。
出国之前,我是非常看不上这样的作品的,但是从国外回来之后再看,发现这些是多么伟大的作品,这不仅仅是纯粹的革命浪漫主义,或意识形态的疯狂,当我经过20多年在西方的生活再回来,我不这么看,我就认为这是亚洲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走向现代史选择的道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绝不认为自己是在虚幻中,或者是在表演。画家创作这些作品时,也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
写实绘画的能力是一个画家的工具,也是人类的工具,这个工具掌握好了之后,就是面临着画什么。那个时代大家有任务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不能否定这个时期大量优秀的创作。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是被动的完整任务,但改革开放之后这几十年,我们再想被动已经没有人让你被动了。就像我的同班同学就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负责人,但我也拿不到一个国家题材。
我的画也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来证明中国人是能把画画好的。而且我们创作的作品不仅有对周边的观点,也有对世界也有看法。
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网:那么您创作中的观念性是什么呢?
倪军:每个艺术家都需要有自己创作的理由,我创作的观念性就是我个人对人类文明史的认知。
艺术网:西方观念艺术是在去除文学性、叙事性,但你的作品却包含了叙事的内容?
倪军:我的作品是把文学性、叙事性重新带回来,这是我对西方的去文学性、叙事性的反动。我自己是有意识地这么做。我在纽约时期,遇到了许多特别优秀的观念艺术家。当你遇到艺术上的对手做的非常棒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跟随在大师后面;二是跟他割舍。齐白石说过:“似我者死”,因为追随别人是没有出路的。
艺术网:其实与您同时代的一大批人,可能有着相似的经验。出国前,信息渠道比较封闭,所以一心向往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学习完之后,会有一种“更新后的民族情结”?
倪军:2001年回国后,我发现我身上确实发生了这样的一个现象:这十多年来,我对中国的各种情结都是更新了的。更新的前提,是我有一个西方国家生活的背景。一两年的不行,必须三、五年以上。就是交过房租,买过牛奶,交过罚单······这些经历能嵌入到这个社会中。经过这样深入的了解之后,当我回来,重新再读中国的唐诗宋词,看中国的宋画······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
艺术网:举例来说,在更新了的民族情结之后,您怎么看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先锋艺术家的工作?比如徐悲鸿。
倪军:在更新了的民族情结之后,我认为要把徐悲鸿在行政机构、政治地位、国家形象等方面的工作看的弱一些,而把他艺术创作的方法论,艺术教育的情怀,特别是把西方的艺术带入中国这个方面的工作看的重一点。有他这个情怀、激情的人,在当时10亿的中国人中,太少了。也许就是因为少,也显得他们珍贵。
倪军作品,上面写着与他信仰有关的文字:恩典够用,正如他认为,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够艺术家创作所用的。
艺术网:那么你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创作,因为有可能这不是被全球化的西方艺术体系所接受的。
倪军:我觉得曾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是不能被否定的。我们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几千年的历史文脉,不是编出来的,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我们是有文化纵深的,当你在这个文化纵深里思考时,不会有感觉,但不在这个文化纵深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其巨大的财富,所以我们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够我们用的。
艺术网:您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怎样的?
倪军:我是壁画系毕业的,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计划,画一幅:人类现代生活史,希望可以用壁画的形式把所有现代史的内容囊括进去。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绘画,偏锋新艺术空间,倪军,革命历史题材绘画,,艺术,创作,艺术网绘画 偏锋新艺术空间 倪军 革命历史题材绘画 艺术 创作 艺术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