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大英博物馆官网
我与两个朋友
沿着一条悠长的路一起漫步,
タ阳西下时
突然天空变得像鮮血一样红
我感到一丝淡淡的忧郁。
阵隐约之痛直入心窝。
我停住脚步,
斜倚栏杆,
感到精疲力竭。
在駒黑的深谷峡湾和城市的上方
燃烧着血染般红的火烧云。
朋友继续前行,
我停留在那里
恐惧不安,
一阵颤抖。
我感到一声永无止境的强烈尖叫
穿过宇宙万物。
你或许不了解《呐喊》,但一定非常熟悉并常常使用这个“惊恐”的小黄脸表情,它由爱德华·蒙克《呐喊》演化而来。
其实,蒙克喊了不止一次。确切的说,他“呐喊”了五次,每一次都声嘶力竭,直击人心,穿过宇宙万物。
爱德华·蒙克创作了多个版本的《呐喊》。其中,两幅蛋彩画分别收藏在奥斯陆国家艺术馆和同样位于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另外还有两个版本的粉彩画以及一组印刷版画。最后一个版本完成于1910年, 与第一个版本相差17年,这足以说明画家对《呐喊》的钟爱程度。
呐喊 第一版 1893 年 蛋彩木板 奥斯陆国家美术馆藏
小偷也很喜欢蒙克《呐喊》,它曾被盗过两次。1994年一伙窃贼从窗户潜入奥斯陆国家艺术馆,偷走了1893年版的蛋彩画版《呐喊》,所幸画作在3个月后被追回。另一次是在2004年,一伙持枪歹徒闯入奥斯陆蒙克博物馆抢走了《呐喊》及另一幅蒙克名作《圣母玛利亚》。传言两幅画作恐已在被盗过程中被毁弃,但它们却在2006年奇迹般重现世间。
苏富比拍卖的这件《呐喊》,1.19亿美元成交
呐喊 第二版 1893 年 蜡笔木板
呐喊 第三版 1895 年 纸板粉彩 私人收藏
这幅是唯一被私人收藏的彩色《呐喊》,曾在2012年纽约蘇富比以1.19亿美元成交;第二幅是以1893年第一版《呐喊》为标准制作的石版画(1895年版),蒙克共印制45 张,目前存世不超过20张。正是凭借印刷版本,蒙克奠定了他作为现代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呐喊 第四版 1895 年 版画印制 大英博物馆展品
目前,1895年版《呐喊》正在大英博物馆“爱德华·蒙克版画展:爱与焦虑”大展中展出,以及与之相关的1892年的素描《绝望》,两者都描绘了血红色的天空,以及内心痛苦的相似情绪。此次展览聚焦蒙克1890年-1900年的版画创作,共计83件艺术作品,其中50幅版画来自挪威奥斯陆蒙克博物馆,这是45年来英国最大的蒙克版画展。
蒙克前十年的创作以绘画为主,自1894年左右转向版画的制作,以彩色石版画和独特木刻版画作品在艺术圈内声名鹊起。蒙克最初创作版画的目的是将他的油画艺术形象,通过版画的复数性,使他的绘画理念更广泛的传播开来,能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积极地改进人们陈旧的审美习惯。
如今百余年过去了,蒙克的“呐喊”始终缠绕不散,这“呐喊”是通向人间现实的?还是通向自然宇宙的?亦或是通向未来的艺术世界的?
1895年版画《呐喊》上的德文题字。
蒙克在1895年版作品的底部写下了一段德文——“我感到一声剧烈的呐喊穿破自然”,那是一直困扰他的声音。其实这幅作品原本的名字为《自然的呐喊》。
画面中的天空为什么交织着红色、橙色和蓝色的横条纹?
照片拍摄于南极麦克默多站附近,图片来源:Alan Light,Wikimedia Commons
当然,这可能只是画家内心情绪的表达,但它也很可能是源于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
一组珠母云随时间变化的照片,在挪威南部Leirsund拍摄。拍摄时间:2008年1月20日日落后的傍晚,拍摄者:F. Prata
这种现象比较罕见,而且只出现在足够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比如蒙克的故乡挪威),图中的现象有时会被叫做珠母云或者珍珠云。
论文中一张画作与照片的局部对比图,相当接近
近年来,有研究者将蒙克的几版《呐喊》画作与真实的珠母云照片进行了色彩对比分析,同时还列举了画作创作时间附近有关珠母云的目击记录。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蒙克,呐喊,大英博物馆,,蒙克,珠母,爱德华蒙克 呐喊 大英博物馆 蒙克 珠母 爱德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