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年头: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4个十年,89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在30年的后冷战转型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潮流过后又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难以把握的现实:后全球化的地缘政治,宗教的复兴,战争的泛滥,新技术(作为全新的开放-控制,混乱-秩序的对立和冲撞的主要动力)以及由人工智能的发展所推动的后人类概念和想像的兴起,在环境危机中出现的人和宇宙的新多元化关系,都在动摇着我们生存的基本方式和意义。这对于艺术创作自然是新的挑战。而作为今天全球艺术活跃的中心之一的中国艺术圈更是首当其冲。在此之上,中国自身的现实也颇具挑战性。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多元而不倒退?如何继续使得每个创作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和表达?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轮值主侯瀚如为我们提出了当代艺术面临的复杂背景以及众多现实问题。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合影
创立于2006年的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见证者。第九届“AAC艺术中国”主题就强调以“进化”和“变革”作为关键词。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轮值主席也在主题阐释中,指出:“评选过程不仅是对当代中国艺术现状的一次巡览和梳理,也是对艺术家如何回应和影响变化中的现实以及未来艺术潮流走向的一种预测”。第十二届“AAC艺术中国”将“面对变动中的世界”作为评选主题,强调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信息等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之下,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与现状。“AAC艺术中国”作为一个根植于中国本土的艺术评选奖项,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着全面的文献记录和社会传播。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选现场
2019年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迈入第十三个年头,邀请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侯瀚如(Hou Hanru)担任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刘小东(Liu Xiaodong)、片冈真实(Mami Kataoka)、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郑胜天(Zheng Shengtian)等担任评委,对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更为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就像侯瀚如讲到的那样:通过对历史与当代、全球和中国、“局外”和“局中”的交汇考察,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性与内在逻辑?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当代艺术评奖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如何看待当下当代艺术的发展?
郑胜天:国内整个当代艺术发展的情况是非常蓬勃的,展览很多,作品也非常多,有些作品的规模很大,这在国外,是很多艺术家不敢想象的。
侯瀚如:总体上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很活跃,有非常多元的表达,艺术家也在寻找个人语言,但也存在问题,就是艺术家里艺术圈之外现实的距离有点远,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艺术家能够跨出艺术圈本身,进入到现实的语境中,这样做需要的不光是勇气,还要对自己艺术语言的自信。
刘小东:对于当代艺术大型化生产,我们应该警惕,可以看到目前一些当代艺术的创作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大,但最后的内核并没有相应的扩大,反而是有些艺术家的作品,相对来说以节俭的方式呈现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社会的针对性、作品的力度以及态度更让我看中。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 侯瀚如
艺术的节俭性,用最节俭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如果过于铺张,成本太大,最后作品内核的力量并没有相应大的话,
董冰峰: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保守,在策展工作中和艺术家的工作中,越来越难看到跨区域创作的观念和对不同身份、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表达。中国已经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艺术家在具体的社会环境里面,必然要对这种流动的全球网络以及问题进行表达。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艺术家开始越来越积极的介入到国际当中,不像以往,仅仅讨论什么叫中国当代艺术,很多艺术家拥有留学背景,这使得他们的创作具有国际视野,这种讨论会带来新的可能,比如视角的突破和文化的全新表达。
片冈真实(Mami Kataoka):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市场如何平衡,变得相当困难,很多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受到了影响。另外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非常多元并充满实践性。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委: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是非常有意思的,当中有很大一批优秀的当代艺术家。我不认为当代艺术是孤立的,中国与世界的艺术处于同一对话之下。我认为,无论是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跨越边界与不同的文化对话,这些艺术家为边界而战斗,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边界打破。
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我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进行了很多激进式实验,之后进入了巩固时期。我认为今天的艺术圈是真正的团结起来了。当然,这也与市场有关,市场越来越向中国和东方转移。这也与艺术机构的整合有关,还有私人博物馆的兴起。另外一方面,当代艺术开始变得更加制度化。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变得更加坚定,艺术家们也经常继续他们之前的探索,为了创造一个稳定的职业和创造力,我能看到年轻一代身上的优点,还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崭露头角。以前,中国艺术界一直被男性主导。所以从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郑胜天:对于艺术家来说,最珍贵的是对自己的了解和发现,要表现自己内心所想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是艺术最主要的部分。我们在选择作品时,往往最终选的都是能够打动你的作品或者展览,为什么能打动人?是因为艺术家明白了自己,所以如果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内心和作品深刻的结合起来,将自己强烈的感受通过作品呈现出来,他就能打动人。反之过于注重表面化和形式化,或者看不出艺术家在关注什么,在思考什么,这样的作品“装潢”的再漂亮,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平淡的。
侯瀚如:作为艺术家,应该对所有的语言表达抱有好奇心,多了解,尽量找到能让自己兴奋的表达,不限定主题或者语言,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反思什么才是当代的东西?什么才是当代性?能否在这个时代构想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给人一种出其不意但同时又具有根性的回答。
当下,艺术家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很多都会去到国外留学,大家接触到的信息和教学方式越来越趋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强调在地性的特点,而是作为个人的特点是什么。中国艺术家走向国际,要培养出一种非常个性的东西,这是我们目前欠缺的。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委: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董冰峰(Dong Bingfeng)
刘小东:重要的是个体的力量,有力量的个体仍然让人眼前一亮。
董冰峰:我更关心艺术家展览的表现,在一个展示空间内,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当艺术家从创作环境到公共空间和美术馆空间进行展示,他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材料,空间设计,观看路线等等这一系列关系。 这又涉及到艺术家传达、与公众的交流、与空间的关系等等,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今天的艺术家越来越擅长做展览了,善于在一个空间内做一种更立体综合性的表达。
我们非常关心今天的艺术家、策展人,他们在进行艺术表达、艺术概念研究的时候,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或者文化现实时所采取策略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片冈真实(Mami Kataoka):我对那些长期致力于自己研究方向的艺术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这个艺术市场全球化的时代,一切都在飞速的发展,有人还在认真努力研究自己所在的艺术领域,并以一种非常客观的方式看待事物,这非常珍贵。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委:当代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刘小东(Liu Xiaodong)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我最感兴趣的当代艺术,是发出真实陈述和声音的艺术家。艺术家的真实性更能吸引我。现在很多的艺术家并没有原创的想法,他们只是互相抄袭,所以,我宁愿看一些可能做得不太好的东西,但他们试图表达的内容是独特的。
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我试图寻找那些乍一看不像艺术的东西,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这并不一定是对新事物的探索,而是对一些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感到惊讶,而这些东西我刚开始并不理解。我在寻找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他们最令我感到兴奋。我不想被限制在某种品味或类型上。今天想要寻找另一种组织形式,也许是大型画廊和美术机构的中间点,我对其他形式的交流非常感兴趣,比如,人们如何通过艺术来取得更紧密的联系,那将是目前最有趣的事情。
如何看待艺术评奖?
郑胜天:AAC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和踏实的奖项,这么多年来一直关注当代艺术,不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还是青年艺术家,都能兼顾到,这非常难得,我希望它能一直举办下去,因为通过评选,对这些艺术家都是非常大的奖励。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委:策展人、作家 片冈真实(Mami Kataoka)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委:比利时艺术史学家、评论家 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
侯瀚如:艺术评奖的纯度是非常重要的,AAC评奖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学术上的肯定和鼓励,保持这种纯度非常重要。此外,作为一个奖项,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总结,比如怎样才能称之为当代艺术家?这是我希望AAC或者其他艺术评奖能够带出的问题。
刘小东:AAC坚持这多年,已经是第13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为,慢慢的积累,一直坚持下去,每年都会有新的艺术现象产生,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董冰峰:我们在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基于一个国家、区域文化去定位中国当代艺术。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一定是全球化的当代艺术。 所以这种现状下,讨论当代艺术的评奖,我们应该将视野放的更宽,比如港澳台的艺术家是不是也可以纳入进来,当下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工作已经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在未来这个奖项是不是可以更加的跨区域。
“第13届AAC艺术中国”评委:当代著名艺术家、学者、国际资深策展人、第十一届与第十二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 郑胜天(Zheng Shengtian)
片冈真实(Mami Kataoka):AAC是一个学术性的奖项,非常的纯粹,尤其是给策展人和出版物评奖,这在众多艺术评奖中不经常发生,此外,这也是一个了解和学习中国当代艺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奖项,从中我认识到了很多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以及策展人。我希望将来AAC的评选中,能够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
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我已经在有五年时间没来中国,通过AAC能看到中国正在崛起年轻一代。有趣的是,能看到成熟的艺术家仍然在坚持做实验性的作品,这是令我非常感动的事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AAC艺术中国,侯瀚如,郑胜天,,当代艺术当代艺术 AAC艺术中国 侯瀚如 郑胜天 当代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