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开幕现场,暨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先生举行“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授勋仪式
导言:2019年4月26日,红砖美术馆推出“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同时拉开了第十四届“中法文化之春(Festival Croisements)”的序幕。这是红砖美术馆继2017年“高压—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第二次与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及法国驻华大使馆合作举办“杜尚奖”展览,展览得到北京法国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kin)的支持,由法国图卢兹阿巴托尔博物馆(les Abattoirs, Musée - Frac Occitanie Toulouse)首席策展人及馆长安娜贝尔·特内兹(Annabelle Ténèze)担纲策划,黛芬妮(Daphné Mallet)协助呈现。
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从活动与展览的题目出发:“‘中法文化之春’的法语名有‘交汇(croisements)’之意,中国和法国的相遇就是交汇,它也代表了一种国际的视野,‘杜尚奖’所选择的艺术家具有国际视野。用马查多的诗句作为展览名首先是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旅行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主题,其次是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实际上也是没有一种既成的道路,我们选择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未来的路将是哪种样子。它也是对于这次展览参观路线的一种比喻,每一个观众在参观这个展览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感受。”
“马塞尔·杜尚奖”于2000年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创立,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之一,在中国举办已经有4次了。近二十年来,该奖项每年从法国或者居住在法国的艺术家中遴选出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目前已有七十余人次的艺术家获得提名,为当代艺术界贡献了一个全面的新生代艺术家名册。
新闻发布会现场
该奖项有以下五大特点:
首先马塞尔·杜尚奖所嘉奖的这些作品都是收藏家、收藏机构的作品;
第二:奖项设立之初就与国立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结下了合作关系;
第三:奖项在评奖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拘束,向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开放,不预设任何规则。所有的艺术家来自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作品涵盖影像、装置、绘画、摄影和雕塑。近几年来向公众推出了80位艺术家,使他们的作品得到更好的了解。
第四:奖项汇集了世界上最好的艺术馆馆长和最优秀的有着国际领域的收藏机构来共同一起商讨。
第五:目前为止已经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为这些杜尚奖的艺术家组织了50多场展览,这些展览有些是在法国,还有一些是走向国外。使获奖艺术家得到更多的认知。
在“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中,策展人从道路、位移、旅行、发现的概念出发挑选参展作品。展览以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的诗句“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作为出发点。在展出作品中,“行进”既是主题也是隐喻。因此,每件作品都成为一个向外的开口,一条发现之路。
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右)导览
带你看展览:导览人: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
展览理念:参展艺术家选取一切可能的移动方式,从最简单而普遍的步行,到最富技术含量且仅属于少数人的火箭。艺术史往往与位移和旅行联系在一起,在欧洲,不管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罗丹的“行走的人”这一古老形象,还是作为现代艺术家学艺期间必经的环欧“壮游(Grand Tour)”,或者是画家在旅行中的速写或游记(如著名的德拉克洛瓦日记),乃至自20世纪50、60年代起成为文学和电影流行题材的公路场景。
这个展览中汇集的作品提醒我们,创造既是一条物质之路,同时也是一条精神之路,那通向未知的移动有多么激动人心,就有多么危机四伏。出发是一种解放和对抗的行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逃离、迷失、认识自我,可以自由地搭乘汽车或者骑上自行车,穿过一条隧道去往远方,甚至可以自由地建造一艘火箭飞向太空……可以自由地朝着艺术而去,因为每件作品本身就是一条道路。
安娜贝尔·特内兹谈到:“这一个展览的名字有一层寓意,可以说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比喻,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实际上没有一种可继承的道路,我们选择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走出来的路将是哪种样子。它也是对于我们这次展览参观路线的一种比喻,每一个观众,在参观这个展览的时候,会看到有许多的有铸铜的艺术作品、摄影、布料、不同的装置、影像等等,我们将会有一种奇妙的路线。”
参展作品导览:
《奔跑的北京》米歇尔·布拉吉,2019
综合材料
©米歇尔·布拉吉/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
2017年巴黎艺术:概念画廊《时间停靠:奔跑》展览现场
摄影:克莱尔·多恩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艺术:概念画廊提供
《每张蜡纸都是一场革命》拉蒂法·艾霞克茜,2007
A4复写纸、胶、甲基化酒精
2010年卡迈勒·梅努赫画廊在巴塞尔“艺术无限” 单元展览现场
©拉蒂法·艾霞克茜
图片由艺术家及巴黎和伦敦的卡迈勒·梅努赫画廊提供
《二乘七 之二》乌拉·冯·勃兰登堡,2018
布料、绳子、梯子、木质长椅、鱼竿、超16mm胶片彩色有声高清影像©乌拉·冯·勃兰登堡
2018-2019年台北忠泰美术馆展览现场
摄影:忠泰美术馆
图片由艺术家、巴黎艺术:概念画廊、柏林和卡尔斯鲁厄的迈耶·里格画廊、伦敦柯芮斯画廊和汉堡生产者画廊提供
位置的移动、对出走的向往、被迫的迁徙,或是对继续远行方式的探索,这些现实昭示了什么,要去哪里,又如何去?步履不停的我们是否每天都在前进?在米歇尔·布拉吉(Michel Blazy)的作品中,作为日用品的鞋子本身成为了一场漫步的静态载体,并被大自然占领。而在拉蒂法·艾霞克茜(Latifa Echakhch)和乌拉·冯·勃兰登堡(Ulla Von Brandenburg)的作品中,观众被邀请在缤纷的壁画或是织物装置中漫步。
《赛马日》穆罕默德·布鲁伊萨,2015
彩色有声双屏影像
MOBILES出品,由PMU 支持
©穆罕默德·布鲁伊萨/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ADAGP)
图片由艺术家及巴黎和伦敦的卡迈勒·梅努赫画廊提供
《总统相册》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尔·乔雷吉,2011
32张折叠的数码冲印、木制背板©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尔·乔雷吉
图片由艺术家和原位–法比耶纳·勒克莱尔画廊提供
红砖美术馆作品展出现场
人们出发的念头缘何而起,一去就是一小时、一天、一周、一年或者一生?无论是求索他乡还是回归故土,尤利西斯历险之旅远非止于目的本身,改变行路者的是行旅的道路,正像安东尼奥·马查多的诗中所写的那样。穆罕默德·布鲁伊萨(Mohamed Bourouissa)的作品中,费城的社区居民因驯马表演而聚集在跑马场的圆环跑道之上。乔安娜·哈吉托马斯(Joana Hadjithomas)和哈利尔·乔雷吉(Khalil Joreige)一起重述了一段黎巴嫩太空计划的历史,重绘出火箭在地面经过的道路。卡米耶·昂罗(Camille Henrot)则用我们习以为常的物品将地理概念与时间概念关联为一体。事实上,19世纪至今,各种新的交通方式纷纷涌现,这不仅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理特性,开启了崭新的叙事可能。
《周而复始》安利·萨拉,2003
单屏环绕声影像
©安利·萨拉
图片由比克制作提供
《殷勤的印第安人》克莱芒·科吉托尔,2017
彩色影像
©克莱芒·科吉托尔
出品:巴黎歌剧院-第三舞台/佩雷亚影业
图片由艺术家、德国莱因哈德·豪夫画廊和法国伊娃·霍伯画廊提供
展览中的作品引发人文、诗意与政治的共鸣,虽囿于地域性的历史,却深植于人类的现实,藏匿于因旅途变故和文化交往而生发的恐惧与希望当中。在安利·萨拉(Anri Sala)的电影中,他通过城市漫步展示出一些经艺术改造、仿若历史想象的真实地点。探索之地、发现之地、邂逅之地,正如克莱芒·科吉托尔(Clément Cogitore)作品中的城市舞者以及作为其灵感来源的18世纪巴洛克舞者所展现的那样。
《树木识别入门》雅图·巴拉达,2017
16mm有声彩色数码影像
©雅图·巴拉达
摄影:艺术家
图片由佩斯画廊、汉堡和贝鲁特的塞姆勒画廊和巴黎北极星画廊提供
《爱人》丝娜·席迪拉,2008
彩色合剂冲印
©丝娜·席迪拉/伦敦设计与艺术家版权协会(DACS)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和伦敦的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
抵达新世界,开拓新道路,重走前人已开辟的路径,是一种贴近现实的方式,一种重新定义或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方式。艺术家们以出发为题,探讨背井离乡,抑或落叶归根的概念。雅图·巴拉达(Yto Barrada)探究的正是她母亲的一次旅行。她探讨的不光是曾经的发现在多年后留给人们的感受,同时也关注景象在当下是如何被异域化的。
《布鲁纳·雷诺》尼尔·贝鲁法,2010
高清数码影像
©尼尔·贝鲁法
图片提供由艺术家提供
《鹰不捕蝇》米尔恰·坎特尔,2018
彩色高清影像
©米尔恰·坎特尔
图片由艺术家和VNH画廊提供
红砖美术馆作品展出现场
《漏斗舞台》贝特朗·拉马什,2008-2015
实时影像装置、桌子、摄像机、发动机、显示屏、影像投影仪
2015年巴黎杰罗姆·波吉画廊展览现场
©贝特朗·拉马什
摄影:尼古拉斯·布拉休
图片由艺术家和杰罗姆·波吉画廊提供
红砖美术馆作品展出现场
作为旅人,无法旅行也能揭示出很多东西,正如丝娜·席迪拉(Zineb Sedira)的船舶墓地中所展示的。同样,尼尔·贝鲁法(Neïl Beloufa)的作品是一部静态的公路电影,车窗与摄像机镜头在作品中融为一体,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得以倾听年轻人间多情的谈话。而在米尔恰·坎特尔(Mircea Cantor)的作品中,我们疑惑谁会赢得比赛,是鹰还是无人机?贝特朗·拉马什(Bertrand Lamarche)的神秘隧道则给人矛盾之感。它并不像刚接近时感觉到的那样宽阔、恐怖,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微缩体验的放大版。
另外在当天开幕仪式后,法国政府为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闫士杰先生举行“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授勋仪式,以表彰他在中法文化合作以及推动国际文化传播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
展览时间:2019年04月27日-06月26日
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
策展助理·黛芬妮
参展艺术家:雅图·巴拉达、尼尔·贝鲁法·、米歇尔·布拉吉·、穆罕默德·布鲁伊萨·、乌拉·冯·勃兰登堡·、米尔恰·坎特尔·、克莱芒·科吉托尔·、拉蒂法·艾霞克茜·、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尔·乔雷吉·、卡米耶·昂罗·、贝特朗·拉马什·、安利·萨拉·、丝娜·席迪拉·
主办红砖美术馆
协办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法国驻华使馆
合作单位法国文化中心
展览开幕式: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票价¥130.00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法文化之春,红砖美术馆,杜尚奖,闫世杰,,展览,作品,巴黎中法文化之春 红砖美术馆 杜尚奖 闫世杰 展览 作品 巴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