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伦勃朗逝世350周年__全世界用什么来纪念他?_-作品-绘画-版画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如果我想解救自己的灵魂,我应该追求自由,而非荣耀——伦勃朗伦勃朗逝世350周年,全世界用什么来纪念他

如果我想解救自己的灵魂,我应该追求自由,而非荣耀——伦勃朗

伦勃朗逝世350周年,全世界用什么来纪念他?荷兰国立博物馆不仅拿出了所有伦勃朗的“老底”,把委拉士开兹与伦勃朗并列展览,还把直播的镜头对准了国宝《夜巡》;在荷兰国立博物馆的强力攻势下,荷兰弗里斯博物馆不甘示弱,打出了一手爱情牌,办了一场“伦勃朗与萨斯基亚:爱在黄金时代”,德国紧随其后,“卡塞尔爱上萨斯基亚:伦勃朗时代的爱与婚姻”展现伦勃朗与萨斯基亚的旷世婚姻。

不在伦勃朗的故乡——荷兰就不纪念这个伟大的天才了吗?不存在的!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拿出了几位大咖作品,办了“委拉斯凯兹,伦勃朗,维米尔:西班牙与荷兰”;英国、美国拿出了伦勃朗的版画,意大利布雷拉美术馆拿出了卡拉瓦乔!最为人惊叹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办策划了“伦勃朗、维米尔和荷兰黄金时代”,这将是人们首次在中东地区看到伦勃朗的16幅精美画作以及维米尔、列文斯和法布里乌斯的珍贵作品!

纪念伦勃朗,全世界都是认真的!

A2ODOsfcHO4yVJ5L9EKp0ng40tUl5LuPUMB944lp.jpg

《自画像》 伦勃朗  板上油画  64.4cm*47.6cm 1632年  

在这篇干货满满的稿子里,你将读到:

①  25场大型展览  开启2019“伦勃朗年”

②  5件代表作品   讲述伦勃朗的艺术人生

③  7位大师级粉丝  解密伦勃朗的传世影响

①25场大型展览 开启2019“伦勃朗年”

自伦勃朗去世后,350年的时光悄然逝去,350年前那个卑微的伦勃朗在350年后已成为世界共同的伦勃朗。2019年,全世界用25场大型展览开启人类共同的“伦勃朗年”。

荷兰

展览:所有的伦勃朗(Alle Rembrandts)

时间:2019年2月15日-6月10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国立博物馆

作为“伦勃朗年”的开年之展,这场展览是迄今为止在单一展览中呈现伦勃朗艺术作品最多、最全面的一次。届时,荷兰国立博物馆将首次展出馆藏的大部分伦勃朗作品,包括《夜巡》和《犹太新娘》在内的22幅油画、60幅绘画稿和300幅版画。展览将以伦勃朗作为艺术家、普通人、故事讲述者和艺术创新者的独特视角,带你穿越到300多年前的荷兰时空,深入了解伦勃朗的艺术创作,窥见伦勃朗的私人世界,并呈现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家伦勃朗创作的艺术作品。

展览:万岁伦勃朗(Long Live Rembrandt)

时间:7月15日至9月15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国立博物馆

此次展览的一部分由荷兰国立博物馆同公众互动完成。博物馆将向公众征集灵感来自伦勃朗的艺术作品,从征集的作品选出数百件优秀作品,作为“万岁伦勃朗”夏季展览的一部分,在博物馆内展示。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艺术家,从年轻人到老年人,无论是伦勃朗作品的现代版本,还是伦勃朗艺术的“回声”:如以他对色彩的运用、对戏剧性和光影的把握为灵感,无论是绘画,还是照片,是雕塑,还是装置,只要以伦勃朗为灵感,都可以发送给博物馆。

事件:修复《夜巡》

时间:2019年7月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国立博物馆

7月,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将为伦勃朗名作《夜巡》(Night Watch)进行“原地修复”。《夜巡》在历史中的价值和分量无需多说,但这次修复仍然格外特别:①这是最近40年来的第一次修复;②公众可以在美术馆现场观看修复过程;③全球观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转播画面观看修复过程;④修复项目可能会花费几年时间、数百万欧元。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馆长Taco Dibbits的话说,《夜巡》的修复将完整暴露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何时想看,你都能够看到”。

展览:伦勃朗—委拉士开兹”(Rembrandt – Velázquez)

时间:2019年10月11日-2020年1月19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国立博物馆

展览“伦勃朗—委拉士开兹”(Rembrandt – Velázquez)给观众们提供了一种特殊视角的语境,将两位17世纪伟大人物的作品并置在了一个展览环境里,旨在找到两位艺术家及其同行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展览:伦勃朗与萨斯基亚:爱在黄金时代(rembrandt en saskia:liefde in de gouden eeuw)

时间:2018年11月24日-2019年3月17日

地点:荷兰-莱瓦顿  弗里斯博物馆(Fries Museum)

此次展览将通过大量图像、物品和文字近距离向人们展示这位天才画家的婚姻生活,并由此窥探荷兰“黄金时代”上流社会的人们如何看待爱情,宗教和儿童。

展览:伦勃朗的社交网络:家庭、朋友和熟人

时间: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19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伦勃朗故居博物馆

此次展览展出了伦勃朗在荷兰从未或鲜少展出的版画及绘画,旨在展示伦勃朗的社交圈,以及朋友在伦勃朗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伦勃朗并不是一个孤独的天才,像任何优秀的社会人一样,他积极有意地使用他的社交网络。家人和朋友购买他的艺术品,提供资金支持,并在艺术上不断激励他。

展览:来自伦勃朗的灵感:伦勃朗故居博物馆100年收藏

时间:2019年6月7日-2019年9月1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伦勃朗故居博物馆

此次展览不仅有伦勃朗的版画作品,也有他的前辈和同辈以及受伦勃朗启发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家的版画,包括赫拉克勒斯•赛格斯(Hercules Segers),艾德加•德加(Edgar Degas)和巴博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以及霍斯特•詹森(Horst Janssen),Willem den Ouden,Charles Donker和格伦•布朗(Glenn Brown)等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实验室里的伦勃朗:伦勃朗的技术

时间:2019年9月21日-2020年2月16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伦勃朗故居博物馆

此次展览主要展示伦勃朗是如何制作他的画作和版画的?2019年秋,伦勃朗故居博物馆将创建一个类似实验室的环境,揭示伦勃朗制作版画的秘密,展示关于伦勃朗艺术的新见解,了解几个世纪以来伦勃朗的绘画如何发生变化,其他人又在伦勃朗的蚀刻版画中添加了什么元素。此次展览将把科学技术带入艺术,使参观者将能够在艺术品制作的地方体验观察艺术创作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展览:年轻时代的伦勃朗 1624-1634(Young Rembrandt 1624-1634)

时间:2019年11月3日-2020年2月9日

地点:荷兰-莱顿  莱顿布料厅市立博物馆(Museum De Lakenhal)

这将是第一个专门致力于伦勃朗早期作品的大型展览,旨在展现年轻时期伦勃朗的无限艺术才华和天赋。展览大约有40幅画作,120幅版画和20幅草稿。除了伦勃朗的作品之外,还有列文斯(Lievens),拉斯曼(Lastman)和斯瓦恩堡(Swanenburg)等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展出了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东方服饰中的男人》(1632年),由荷兰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年轻伦勃朗的自画像》(1628年),还有藏于莱顿布料厅市立博物馆(Museum De Lakenhal)的两幅伦勃朗作品:一件是伦勃朗最早的作品《一个出售眼镜的小贩(寓言故事)》,约作于1624年,另一件是作于1626年的《自画像》。此次展览还将在2020年2月27日至6月7日在英国的阿什莫尔博物馆展出。

展览: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

时间:2018年12月7日-2019年4月7日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

由于17世纪原始文件通常难以阅读和理解,因此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通过增强现实,使用来自国立博物馆等机构的图像,声音和艺术品,赋予17世纪伦勃朗资料以生命,生动展示伦勃朗的工作及客户,妻子与子女,以及金钱问题带给伦勃朗生活的各种麻烦等,讲述隐藏在伦勃朗档案中的故事。

展览:伦勃朗和莫瑞泰斯(Rembrandt and Mauritshuis)

时间:2019年1月31日-9月15日

地点:荷兰-海牙  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此次展览中,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展出了其收藏的包括伦勃朗代表作品《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年)在内所有的伦勃朗作品,以及曾经被错认为是伦勃朗的18幅作品(这部分作品很少展出)。每幅画都附有关于它如何进入博物馆藏品的迷人故事。谁发现了这幅画?是收购还是捐赠?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是如何看待它的?它是如何研究的?为什么有些作品会在某些时候脱离“伦勃朗作品库”?你真的能说出“伦勃朗”和“非伦勃朗”之间的区别吗?这两幅肖像的真实性被怀疑的故事是什么?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将用十八幅画,讲述伦勃朗作品350年的迷人艺术历程。

西班牙

展览:委拉斯凯兹,伦勃朗,维米尔:西班牙与荷兰

时间:2019年6月25日-2019年9月29日

地点:西班牙-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

展览“委拉斯凯兹,伦勃朗,维米尔:西班牙与荷兰”,将聚焦16、17世纪交接之际,荷兰与西班牙在“黄金时代”中诞生的艺术杰作。三位大师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却在今年于同一时空下相聚,产生一场绝无仅有的对话。本次展览将对比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和低地国家的艺术传统,以及伦勃朗、委拉斯开兹、里贝拉、弗兰斯、哈尔斯和维米尔的画作。

英国

展览:伦勃朗:纸上的思索者(Rembrandt:thinking on paper)

时间:2019年2月7日-8月4日

地点:英国-伦敦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拥有伦勃朗最大的纸质作品集,为了纪念伦勃朗逝世350周年,大英博物馆选取了65幅版画及绘画作品进行展出(这些作品鲜少展出),以自画像、风景、肖像、圣经场景分类进行主题展示,以创作时间为线索,揭示了伦勃朗版画及绘画的即时性和创新性,为我们认识伦勃朗的艺术独创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览:伦勃朗的灯光(Rembrandt’s light)

时间:2019年10月2日-2020年2月2日

地点:英国 德威画廊

此次展览将伦勃朗的35件作品汇集在一起,包括在英国首次展出《鲍西斯和腓利门》(Philemon and Baucis)(1658年)。此外,电影“火星袭击”的电影摄影师Peter Suschitzky和Empire Strikes Back为这次展览设计灯光,为展览增添一种戏剧性。

展览:伦勃朗的版画(Rembrandt  in print)

时间:2019年6月1日-9月15日

地点:英国-利物浦  莱弗夫人画廊

此次展览精选约50幅伦勃朗版画,包括其著名的《基督传教》(The Hundred Guilder Print)。这些作品来自牛津的阿什莫尔博物馆,在莱弗夫人画廊展出之后,将在巴斯霍尔本博物馆展出。

展览:伦勃朗版画展

时间:2019年10月4日-2020年1月5日

地点:英国-巴斯  巴斯霍尔本博物馆

美国

展览:伦勃朗:作为版画家的画家(Rembrandt:painter as printmaker)

时间:2018年9月16日-2019年1月6日

地点:美国-科罗拉多  丹佛艺术博物馆

此次展览展示了伦勃朗在1625年到1665年间的约100幅版画,及二十余幅画作,作品题材涉及圣经,肖像,寓言,静物,风景图像,展示了伦勃朗对多种绘画题材和艺术媒介的精通。同时,也展示了伦勃朗的艺术之旅,更深入地了解伦勃朗作为画家及版画家的工作习惯。此次展览仔细研究了伦勃朗创新的版画方法,发现伦勃朗结合了三种主要的凹版印刷方法,包括蚀刻,干点和雕刻,揭示了伦勃朗如何有意识的改变版画创作方向,创造客户所需的艺术物品,也展示出他如何创作版画达到讲故事和营销的目的。

展览:伦勃朗时代的生活(Life in the age of Rembrandt)

时间:2019年2月1日-2019年6月16日

地点:美国-乔治亚州哥伦布  哥伦布艺术博物馆(columbus museum of art)

此次展览是哥伦布艺术博物馆与荷兰多德雷赫特博物馆建立持久跨国合作伙伴关系之后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展示了从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到19世纪末的海牙学派的作品约90件,其中包括40余幅绘画,及伦勃朗时代的印刷品、硬币、银饰等物品,展现伦勃朗所处时代的日常生活。

展览:伦勃朗时代的荷兰绘画

时间:2019年10月20日-2020年1月12日

地点:美国-波士顿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示了伦勃朗及其17世纪同时代荷兰画家的全部风俗画作,包括风景,风俗场景,肖像,静物和历史绘画。

展览:17世纪的完美蚀刻机及版画家(the consummate etcher and other 17th century printmakers)

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朱尼亚塔学院艺术博物馆(Juniata college museum of art)

此次展览展出了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伦勃朗和他同时代的15位艺术家的版画作品。

德国

展览:卡塞尔爱上萨斯基亚:伦勃朗时代的爱与婚姻

时间:2019年4月12日-2019年8月11日

地点:德国-黑森州 黑森卡塞尔景观博物馆(Museumslandschaft Hessen Kassel)

展览重点关注伦勃朗与妻子萨斯基亚的关系,讲述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爱情和婚姻的故事。在这场展览中,游客可以看到萨斯基亚的个人物件,华丽的结婚礼物,肖像画以及婚礼表演,还可以看到伦勃朗的绘画,素描和版画。《萨斯基亚画像》(1634年)的展出无疑是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

展览:伦勃朗的精髓:铜版画柜

时间:2019年6月14日-9月15日

地点:德国-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住宅区

本次展览将探索伦勃朗作为前辈艺术家(as an “artist’s artist)的身份,展出伦勃朗的100余幅绘画和版画,以及由他所启发创作的50件作品。参展艺术家从他的同龄人到后世崇拜者,如戈雅和毕加索,再到当代艺术家,如Marlene Dumas和William Kentridge。

展览:聚焦:重拍 - 慕尼黑收藏品的图形亮点(IN FOCUS: REMBRANDT – GRAPHIC HIGHLIGHTS OF THE MUNICH COLLECTION)

时间:2019年9月27日‐2019年10月20日

地点:德国-慕尼黑 现代绘画陈列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

此次展览是一个小型展览,展示了伦勃朗的14幅绘画及精选代表性版画,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绘画大师逝世350周年。

意大利

展览:当伦勃朗遇到卡拉瓦乔

时间:2019年2月5日至2月24日

地点:意大利-米兰  布雷拉美术馆(Pinacoteca di Brera)

展览将卡拉瓦乔的《以马忤斯的晚餐》(1601年)与伦勃朗1648年的同名作品进行比较,让参观者亲眼看到这位年轻的荷兰画家如何受到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影响。

加拿大

展览:大约1630年的莱顿:伦勃朗出现

时间:2019年8月24日至12月1日

地点:加拿大  艾森斯顿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展出了包括《一位老妇人的头像》在内的伦勃朗和列文斯的作品,以及加拿大各地丰富的荷兰艺术收藏品,同时也展示了商业和时代风格如何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声誉。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展览:伦勃朗、维米尔和荷兰黄金时代

时间:2019年2月14日-5月18日

地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louvre abu dhabi)

这次展览展示了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创作的90多件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人们首次在中东地区看到伦勃朗的16幅精美画作以及维米尔、列文斯和法布里乌斯的珍贵作品,见证这些艺术家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览还调查了伦勃朗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在荷兰莱顿和阿姆斯特丹城市的朋友、竞争对手和他与同时代人的关系,还探讨了在此期间莱顿和荷兰的其他地区蓬勃发展的艺术传统。

展出作品涵盖了伦勃朗的职业生涯,包括他早期著名的寓言画系列,这一系列展现了莱顿时代的伦勃朗在构图与色彩上的非凡天赋和情绪表达上的突破。展览还包括他在阿姆斯特丹创作的后期作品,包括肖像画、一幅著名的自画像以及他创作的《女神米涅瓦》等巨大历史绘画。此外,此次展览还可以看到维米尔的两幅画作——《花边制造者》和《坐在处女座的少女》挂在一起,这是300年来两幅画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展示。

②5件代表作品,讲述伦勃朗的艺术人生

hQ8FrrtYz5rS1y7jYkoAwTB5cuuIeX8myjY9T79o.jpeg

《夜巡》 伦勃朗 363cm * 437cm  1642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夜巡》毫无疑问是伦勃朗最具代表的作品,堪称荷兰国宝。在这幅画中,伦勃朗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用光线塑造形体,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富有戏剧性。他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极其豪华、强调运动、讲究排场的法则,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其实,《夜巡》并非夜巡,而是日间的一场庆典活动,由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委托制作。画作完成后,由于尺幅太大,委托人自行把周边裁掉,画面失去了原来的平衡。而且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时间久了,炭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使得画面色彩更加暗淡,以至于到了18世纪,人们把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误认为是在夜晚进行,并取名《夜巡》。通过这幅《夜巡》,我们可以一窥伦勃朗的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创新能力。

WI5ZJRRY5CU7G1hObvpeG2EtOIFQq3ySoLEUIvkY.jpg

《夜巡》局部

伦勃朗对绘画技法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便是“伦勃朗光”。“伦勃朗光”是指将光源安排在画面的侧面,这样,人物就自然分出了“明与暗”、“光与影”的区域,立体感爆棚,证件照秒变艺术照!这种光源的布置办法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和摄影中。在这幅《夜巡》中,伦勃朗正是应用了“伦勃朗光”,只有柯克队长、副官和一个小女孩全身沐浴在光线中,成为全体队员中最为突出的人物,其他人物则被安排在暗色调的中、后景中,或只露出一张脸,或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画面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层次十分丰富。

E2x702lM3R9DoVZIjiIvpr3lg2KstWKxyelJycFk.jpg

荷兰传统的集体肖像画《圣阿德里安民兵公司的军官》 哈尔斯 207cm*337cm 1633年

《夜巡》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群体肖像画的绘画模式,赋予画面戏剧性和舞台感,使传统肖像画的要求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联结的整体。由于群体肖像画由委托人出资委托制作,为了达到每个委托人的满意,画家通常的做法是使委托人在画面上一字排开,光均匀的打在每个人的脸上。但在这幅画中,伦勃朗采用了近乎舞台效果的手法,人物错落有致,宛如一个庄严有序又不失紧张的战士出征场面。柯克队长正对着副官下达命令,手下仿佛也根据命令做出了相应的动作,两条向中心移动的斜线增加画面的动势,强化了画面的宏伟。

jfUlWUVpVBrQZqGnhsh0tyentqrnSxq7Ce7No7d4.jpg

mcononwkZWgIDapeaVXOB5hKjZgY4Xrf45qoyvEt.jpg

《夜巡》局部

《夜巡》问世之后,众议纷纭,虽然雇主们付完了尾款,也将画作挂在了门厅,但伦勃朗还是因为画面审美趣味同市民趣味之间的强烈差距,逐渐被画商们疏远。在漫长的等待订单的过程中,伦勃朗始终没有向世俗妥协,他的笔触越来越粗狂,明暗对比越来越强烈,他的人物画摒弃了那些浮华的、矫揉造作的姿态,迸发出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这种无视世俗与富贵,坚定内心,不断向人物内心探寻的精神,即便过去300余年,依然让世人动容。

Xl7nSrVIwReBF8XAuwwRpIHoiL0ml8DWql7yxXlK.jpg

《自画像》  伦勃朗  22.6cm* 18.7cm  1628年

伦勃朗一生执着于描绘自己,传世的600多幅绘画中,就有100多幅自画像。他借鉴了北欧艺术的肖像画技巧,但并未亦步亦趋地遵照传统方式。他以自由而卓越的技法,前所未有的冷静客观笔触,将自己的人生忠实记录下来。伦勃朗专家Marjorie Wieseman认为,伦勃朗的自画像分为三个时期:少年时期的创作相当激进,偶尔炫一下技;中年时期的自画像反映了他的地位和艺术成就;晚年时期的作品则更加趋向于内心的表达。

0JU7CwQcs3KkR7uacOsU5awa2WZ1Xk3K5tOGmwLD.jpg

《自画像》  伦勃朗  63.5cm*57.8cm  1669年

在艺术创作的晚期,他将熟习的技术、经验和观察力运用于自身,展现了一个逐渐衰老的、历经人生波折的、艺术地位摇摇欲坠的形象。他曾反复试图捕捉压力重重、倍感无奈的情绪。1669年,在他人生最后一年创作的自画像(如图所示)中,我们看到一位尝尽世间甘苦的老者,望向画面外的表情带着一丝嘲讽,也有一分知足。在这幅最后的肖像里,他丝毫没有掩饰时间和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他的面部肌肉松弛下垂,用厚重颜料着重刻画了右眼下方层层叠叠的皱纹。他下颚处的肌肉现在完全脱离下巴垂落了下来,一只眼睛闪烁出睿智的光芒,另一只仿佛已经死去了。这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饱含激情的战士,而变成了一位充满着生命智慧、尝尽世间艰辛的老人,或许,他已经以艺术的方式完成了与命运的和解,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凯旋。

771bbfWXO2KrsrvWkaAupsFUGgGVsTz8tMVQ9qvM.jpg

《犹太新娘》  伦勃朗  121.5cm*×166.5cm  1665年

《犹太新娘》无疑是伦勃朗后期最富柔情的画作之一。他的手平放在她的胸口,是切切实实的温柔,她的手则满含深情,轻轻的搭在他的手上,含蓄地接受又回报着他的爱抚,两人虽没有深情相望,却掩盖不了透过指尖传达的浓烈爱意,深沉、崇高、几近虔诚的氛围也透露出伦勃朗对于人物丰富内心的敏锐感受。在这幅画中,明暗的对比在伦勃朗这里不再局限于卡拉瓦乔式的宏观的布光,而是延伸到了微观的细部,为塑造服饰的肌理和人物的内心服务。伦勃朗用厚涂法塑造男主角的左衣袖,看似杂乱随意的笔触,完美的塑造了衣饰的肌理。新娘的肉感由随意刮擦的阴影塑造,手部富有透明感的晶莹闪耀的珠宝,也全靠粗笔塑造出来,显示着伦勃朗后期炉火纯青的绘画技巧。

hgxQ0eGAELZo7lufJ2qDWWHVRDxg3oVfDXyjpwIN.jpg

《三个十字架》第一阶段  伦勃朗  38.1cm*43.8cm  1653年

《三个十字架》是伦勃朗所有创作媒介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代表了伦勃朗在版画制作方面的最高技艺。在这幅版画中,伦勃朗结合了蚀刻铜板雕刻两种工艺,并运用他所有的技巧:暗色调、明暗对比、戏剧性、舞台感以及动作感,生动的讲述了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故事。

8ho4o4xLvQetvuAmpHEbpzPs1Eij7y3d3sSmT7G2.jpg

《三个十字架》第四阶段  伦勃朗  38.1cm*43.8cm  1653年

相较第一阶段,伦勃朗在版画的第四阶段中做了相当大的调整。首先是两侧更多的运用铜板雕刻工艺,使画面两侧变黑,避免两侧人群对于人们注意力的分散,也造成了画面的混乱效果。两侧变黑,人群与基督之间的明暗对比便会更加强烈,清晰的基督冲破了画面的混乱,神圣的光辉如洪水般倾泻,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精神性。

其次,伦勃朗减少了画面中间逃亡的人物,同样是为了减少人群对于基督注意力的分散。再次,基督左侧的罗马士兵动作及表情发生了改变。在第一阶段中,一个罗马士兵脸朝外在和朋友讲话,另一个则站在基督的左边,好像基督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在第五阶段中,罗马士兵变的来势汹汹,他身着笨重庞大的盔甲,手握一柄剑,更具威胁性。另一个士兵则转过头来,焦虑的面朝基督。除两个士兵外,还有一匹没有骑手的马暴跳起来,后腿带有非常戏剧的紧张效果。由于黑暗带来的形式的模糊,反而使画面具有力量感和精神性。

kZIeNJqi3ZE5sQF0NcObVP1DB4IiGGezeogHvruz.jpg

《浪子回头》  伦勃朗  262cm*205.1cm  1668年—1669年

宗教题材贯穿了伦勃朗整个绘画人生。《浪子回头》是伦勃朗晚期的代表作,描绘了浪子在经历了挥霍、风流、放荡,最终回到父亲身边的圣经故事。这幅画使人联想到伦勃朗30岁那年的《烟花馆里的浪子与烟花女》。他将自己画作浪子,将妻子莎士基娅画成烟花女,那时的他实在集浪子特点于一身:风流、挥霍、骄傲、无礼、自以为是。如今,浪子回头,却只剩一把宝剑和一身旧衣。整幅画面笼罩在暖红色的光线照耀之下,色调对比强烈,在浪子刻画的部分,所穿的黄色内袍和浪子跪地的石砖使用的是亮调子,而父亲背后的仆人和大儿子却处在漆黑的暗调子之中,从暗到亮涂抹的色层很通透,用色也很少,几乎只用“红与黑”,却可以让生动的色彩对比鲜明。模糊的黑色阴影,使人物在其中棕红色的空间中显出轮廓,父亲与浪子这组人像用色微妙,如同素描一般,父亲那红色的披肩,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纯净。

jpCXLcSaty1DdgocbiS0HKTfQ4a6yR8OkUavAgiv.jpg

《浪子回头》局部

伦勃朗将光源集中在画面的视觉焦点上,而把其他细节都虚化在微弱黑暗的光影之中。与父子组合旁的次要人物连接在一起,画笔油彩和整体精神都交相呼应,并且无一笔法重复。次要人物组冷漠、毫无表情,让人想起伦勃朗后半生的蹉跎与境遇。一道长长的暖色调光和浓郁厚重的台阶在画的底边,使画面沿着方形底座有了纵深的空间感。他那纵横豪放的油彩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深度与动人的表现力,鲜明的明暗处理成为构图与揭示心理矛盾的强有力的手段。在这幅画中,伦勃朗再一次表现了他对于画面戏剧性的超强把握及人物情绪的敏锐感受。

③  8位大师级粉丝 解密伦勃朗的传世影响

伦勃朗的影响十分巨大。17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荷兰画家均出自他的门下,透纳、康斯坦布尔是他的粉丝,戈雅是他的迷弟,梵高曾说“我愿用十年的寿命换在这幅画(犹太新娘)前坐两星期”,连法国著名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都曾说“将我比做伦勃朗!这简直是亵渎!像伦勃朗般的艺术巨匠,我们应拜倒在他面前,永远不拿他去和任何人比较!”在伦勃朗阵容庞大的后援团里,几乎每一位都可以在西方绘画史中找到他们的名字。

格里特•德奥:伦勃朗在莱顿的第一位学徒

iHviP4lolPbl5HNS65w7ZkOmePQcSiwIynW0e5s3.jpg

《画架边的自画像》 格里特•德奥  66.6cm*50.9cm  约1628-1629年

JmooGo7AlBZxxW8pFXGSxL5bk9CuGOLHSQ49iyuh.JPEG

《伏在画家画室壁架上的猫》 格里特•德奥  板面油画 34.cm*26.9cm  1657年 

是伦勃朗在莱顿的第一位学徒,他在17世纪以绘画技巧和题材的创新而闻名。伦勃朗以一种广阔、流畅和具有强烈表现力的方法来作画,而德奥发明了一种名为“精细画”的绘画技巧。这种绘画要求用非常精细而准确的笔触来刻画近距离的场景。他在肖像画、对学者或做家务的人的描绘之中,都蕴含着对于材料、表面质地和所在空间错觉的精准把握。德奥使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题材,以石头窗台为背景主题,人物则斜向窗外,似乎进入了观众所在的空间。他的《伏在画家画室壁架上的猫》以一种戏谑的方式体现出的上述技法,以极其精细的笔触突出了猫的特征,包括身上的条纹、柔滑的皮毛以及锐利的双眼。17世纪,猫在人们眼中有着特殊寓意,它象征着视觉;德奥遵循了这一传统,让画中猫望向画框之外的物体,窗框顶端挂着一条发光的丝帘,德奥用他灵巧的手描绘出一条掀开被挂起的窗帘,从而露出了坐在画架旁的画家,在那里,视觉与画家的错觉艺术法在永恒地嬉戏。

RmaoHaTYRU9aTHdrms9dZucuVnFdHoBJIahISQfM.jpg

《削羽毛笔的学者》 格里特•德奥  26.3cm*21.2cm  1630-32年

对于德奥广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与作品风格,生活工作在莱顿及周边的艺术家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回应并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他最重要的一位学徒,弗兰斯•范•米里斯,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将德奥的主题进行了拓展,包括在历史题材中加入17世纪风俗画中的人物,

透纳:他(伦勃朗)描绘拂晓这个晨曦与露水闪光之间的一转瞬,叫人一看就着迷

19世纪初的欧洲风景画坛是属于英国的,在这里出现了两位世界级重量的画家--康斯泰布尔和透纳。他们都是伦勃朗的粉丝。

QiFQQuL5oYgSa2i0ShOasbjDoTgerXKOWX24WRWc.jpg

透纳(1775年-1851年)

透纳,1775年生于英国伦敦,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影响了后期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其早期的作品代表着十八世纪英国主题,继承荷兰风俗画的节奏明快跳跃的色彩以及优美的乡村色彩是工业化时代英国人最主要的消遣。早期的作品颜色关系十分微妙,光和空气交融在色彩中。透纳尤其喜欢黄昏,在太阳未落,大地的棕色、灰色与黄色之间进行着色彩的游戏。

SwinS0wxeDzADERMeUOSeDUEXupACSQ49Gv0tNvS.jpeg

《米诺陶战舰的倾覆》  透纳  1793年

在一次去荷兰的旅行里,透纳在那里重新解读了伦勃朗这个反叛的荷兰画家,在面对伦勃朗的画作时,透纳特别赞赏伦勃朗以魔术般的光线使普通的景物焕然一新的技巧,他曾说:“他描绘拂晓这个在晨曦与露水闪光之间的一转瞬,色彩无以伦比,并且薄如纱帐,叫人一看就会入迷,似乎无需透过色层去寻找形体了”。不知是否受到伦勃朗鲜明的明暗对比、光影关系的影响,进入19世纪之后,透纳的画风开始变得更加灰暗,更加模糊不清,画面上经常堆积着粘糊糊的颜料,甚至还有他从厨房里拿来的东西。

WetCaJqp3yhLKiGlcydeodPPcYtDRThxLDAGkD6X.jpg

《磨坊》  伦勃朗 油画  1645-1648年

YKMnuryO4AvMk2xsCe7a1uD8IB77U0i4Etau3Uft.jpeg

《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  透纳  91.4cm*121.9 cm  1842年

在《磨坊》中,伦勃朗将他对光影的探求和诱惑表现的淋漓尽致。风车静静的伫立,金色的阳光照在风车上,使它显得金光闪闪,给人无尽的希望。红蓝相间的天空,绿荫的地平线及其在河中的倒影,甚至类似于莫奈绘制印象派画作的方式, 对于此,风景大师透纳便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他崇敬并开始学习这幅画,这也对他此后的抽象风景之旅有所启示。但透纳在光上进行了创新,伦勃朗的光线是逐渐减弱,最后融在阴影之中,而透纳的光却是逐步纯化,最后变为一片明亮的光辉,透纳对画面虚实的处理也别具一格,产生出动人的画面效果。

KnWdxLxvH70Zpu0unBOIcgdwyWEdYDpwD8SoXU4x.jpg

《哈洛德的朝圣》  透纳  142.2cm*248.3cm 1832年

除了光与影的影响,透纳的人物画也受到了伦勃朗的影响,他在20年代末创作的许多人物形象似乎都可以看到伦勃朗的影子,不过区别在于透纳把人物形象作为群众或整体而不是个人来处理,且人物更弥漫着光,特点更突出,如《哈洛德的朝圣》。

346A8LbyjAnk6RaIlHHNr4teEwQ1Y4YvEglXNAnB.jpeg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  透纳  91cm x 121.8 cm  1844年

透纳的油画并没有传统学院式的那种沉重和色调深沉,相反,在他的作品里,有着和水彩画一样的透明、轻快、响亮和光彩夺目。透纳画笔所描绘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大自然,是大自然映照到自心所反射出的五颜六色的旋风与霞光,他的风景,就是内心的风暴,就是他内心一座五彩的城堡或者牧场。他的画是优美的,浪漫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光、雾、蒸汽、太阳、火光、水和反光……这些东西在他的画面上统统交织成甜蜜,美好和幸福的肉身和痛苦深刻的灵魂,运动着组合成团块和升腾着的焰火,呈现出近乎抽象画的韵律感。

康斯泰布尔:我在画每一幅画时,几乎都会想起伦勃朗或克劳德•洛兰会怎么对待它

康斯泰布尔是19世纪欧洲风景画坛的另一重要人物,在表现瑰玮宏奇的自然威力面前散发了他无与伦比的创作才能。在悠长的一生里,他不断地在英伦三岛和欧洲漫游,进行观察和写生。无论高山《远景》和大海《暴风雨》、村落和城市《雾中的伦敦》、古堡《港湾》和废墟《燃烧的古堡》的风光,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他的作品对后来法国风景画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绘画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R8AuNznF2LsWg2b3gIKLHhaWvRH6TTlDLsXObwm3.jpg

《干草车》  康斯泰布尔  130.2cm*185.4cm 1821年

康斯特布尔是一个重视传统的人,他认为当一个人对传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知识都稀松平常时,临摹大师的作品是掌握技术的最可靠途径。他的长处在于既知道如何不失分寸地去尊重传统,又能把更大的热情投注到自然本身去。康斯特布尔十分热爱自然,他更想画自己亲眼所见的东西,而不是克劳德·洛兰或伦勃朗眼中所见的东西,不想囿于一些符合传统标准的“如画”的母题中不能自拔。于是,他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向人们呈现了英国恬静的乡村景色和田园风光,从而激发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XCjWNOFodFOR3m444fG8Nzx6Q44Q76As5JFrXeWh.jpg

德蒂汉附近的陶蒂尔河  康斯泰布尔  129.5cm*144.7cm 1822年

当时的英国,绝大多数画家仍以画人物为主。少数时髦的风景画家投机取巧地搞一套绘制布景式的“风景画法”。康斯泰勃对于这种虚假的程式化的绘画十分反感。他说“当今画坛最大的弊病在于那种华而不实的自我表现,亦即企图超越真实。”

弗朗西斯科﹒戈雅:我有三位老师:大自然,委拉斯克斯和伦勃朗

戈雅这位天才的画家为绘画上的现代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并开创了伟大的当代绘画史的纪元。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却对后世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画风也启发了爱德华·马奈、巴勃罗·毕卡索及弗兰西斯·培根等画家。

pslv1zmALhfcGx9yybw6hYdVavM44IDTiT6uX6Dq.jpg

《自画像》  戈雅  1815年

在肖像画方面,戈雅受荷兰画家伦勃朗影响很深,戈雅不仅学习伦勃朗的光暗肖像处理,也同样绘制了许多伦勃朗式的不带感情的忠实记录面孔特征的自画像。这张自画像是戈雅在1815年画的,带有浓浓的伦勃朗风格。

BqaMs3sVYIU7uwETHtSKjRg1xgF0M98akIsZjYHn.jpg

《斗牛-10》,Francisco Goya,铜版画,1815-1816年

在版画方面,伦勃朗创造了铜版画的几乎所有技巧,伦勃朗的铜版画在于精细,戈雅则充分利用了单一色调所能营造出的运动、情绪与氛围。然而,戈雅的力量是不可被工具化的,它简单强大,却顽固地居住在图形表达的中心,拒绝被异化进入意识形态范畴。

麦克斯﹒利伯曼:每当我看到伦勃朗的作品时,我想放弃绘画

0xnbjiCO99yVDv6JqBDihFKijbvgk7jc1vB9f3Bi.jpeg

麦克斯﹒利伯曼(1847年 - 1935年)

麦克斯﹒利伯曼,德国19世纪印象派的代表人物,1847年诞生于柏林的一个殷实犹太家庭,1872-1878年到巴黎生活,这期间,他潜心研究米勒、库尔贝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艺术遗产,间或去荷兰旅行临摹伦勃朗、哈尔斯的佳作。就在此时,利伯曼对北欧现实主义美术,特别是对伦勃朗的艺术产生了极大的热情。

62GORhMzRbntODREwKwyPJv8DEnSTEIHlIqPu5r4.jpg

《保罗·冯·兴登堡总统的肖像》  利伯曼  112cm*92.5cm  1927年

利伯曼对于伦勃朗肖像画的继承在于他对于人物肖像的心理表达。晚年,利伯曼继续进行艺术探索,在花园和附近地区写生,1914年之后,他对周围事物关心的很少,而转向对于人物肖像的心理观察和描绘。这和伦勃朗晚年炉火纯青的自画像和肖像画的理念不谋而合。

莱昂·科索夫( Leon Kossoff):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去国家美术馆看着伦勃朗的原作反复画素描

wpLh4Ey39NLw7L1IEFdu6ig6g80fj6G14nPpBZBt.jpg

莱昂·科索夫(1926年-)

科索夫,伦敦画派的第一代画家,1926年生于英国。他的作品独具特色,闪烁着泥性的光辉。“泥性光辉”是指画面颜料像泥那样湿润、堆砌及其闪烁着光彩的感觉。他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描绘他的家人、亲密朋友以及伦敦市井生活场景。由于他孩提时代经历过战争阴影,画中的人物通常显现出孤独、无奈和忧郁,他的画风粗犷,表层极其厚重,相互挤压,并用粗色线勾勒,显示出特殊的力度,画面的历史沧桑感和线条浮动也感油然而生。

eO6G5MLYa5q1KANYhvoImZKMhUibNzpNy5QbAmo5.jpeg

科索夫作品

伦勃朗对科索夫的影响十分明显。这首先体现在模特和绘画主题的选择上,伦勃朗笔下的模特并不是希腊维纳斯那样纯净无可挑剔的完美式人物,而是市井乡间的一位饱受人间疾苦的洗衣妇或是一名刚从谷仓出来双脚沾泥的赤足者。同样,在模特的选择上,科索夫有着一种伦勃朗式的有偏见的选择,他的裸体画不是关注那些妇女的外貌,而是她们在艺术空间里所呈现出的生命的力量和命运在她们身上烙下的痕迹。四分之一侧面人像所含有的伦勃朗式的活力,使人物从幽深处直视画外,同伦勃朗的肖像画相比,感觉依然如故。

euc3Zb3wq28it4hYtCe8115b0PvMMM3QhQ2B3yiH.jpg

《哈伊姆肖像》莱昂·科索夫  124.5cm*94cm  1985-1986年

伦勃朗对于科索夫影响还体现在绘画的技法上,伦勃朗的颜料中埋藏着内在的光辉隐约闪现,通过挤压牵拉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笔触,把多层次的细微结构一带而出。伦勃朗驾驭自如的绘画技巧让科索夫神往。在科索夫后来的作品中,也时时体现出伦勃朗的要素。

y8fDNaOYRdT5C12clHQpfCCjjalWqrcdYL19vRG4.jpeg

科索夫风景作品

科索夫一生都关注着伦勃朗式黑暗。这和弗兰克·奥尔巴赫如出一辙。他们所运用的厚重笔触结合了抽象的表现主义和原始主义,这也是对揭露伦勃朗伤感的当代性回应。科索夫于1982年绘制的作品《伦勃朗:一个沐浴在溪流中的女人》,显示了伦勃朗有着发现和表现事物当中难以发现的脆弱感的能力,这也使科索夫的作品依然具有当代性。

弗兰克·奥尔巴赫:50-70年代,我每周至少去一次特加法拉大厅临摹伦勃朗

omitXen0vtG9d171kvRapW8I4qyOWoVpyAUMdkkT.jpeg

《弗兰克·奥尔巴赫》 鲁西安·弗洛伊德  1975-1976

弗兰克·奥尔巴赫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主要描绘了60多年不断变化的伦敦街景及人物肖像等,他以雕塑般的厚重风格闻名于世。在奥尔巴赫的绘画中隐匿着深层的危机感,或者说,是潜藏着凝重的死亡气息。在“抹去重来”的层层堆砌的泥灰般质料下埋藏着沉重的灵魂,让你看后无法安然面对。此外,奥尔巴赫还善于从运动中抓取“灵感”,重组线条和色彩,从而构建出一种出离于绘画本身的体验,并一直沉潜其中。

SHBDVEjgxKZa5jDEYmO455YwU4r1Qz1s2zgL75VB.jpeg

《菲利普·霍姆斯肖像》 弗兰克·奥尔巴赫  1953

同科索夫一样,奥尔巴赫一生都在关注着伦勃朗式黑暗。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图式感上,还是意识观念上,奥尔巴赫也一直追随着伦勃朗。他领悟到了自伦勃朗时期经典古典绘画的肌理张力,又成功继承了苏丁式的用无序的画笔和狂乱肌理游走在画布上所呈现的自我意识的精髓。弗兰克·奥尔巴赫喜欢用各种刮刀、画笔、炭笔等特殊的工具,及其所产生的堆积、笔痕、皱褶、滴流、渗透等变化效果,形成非常独特的、极具个人风采的肌理美感。他的很多作品有意或无意的运用了肌理的特殊美感,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多维空间的张力,用绘画最纯粹的语言向人们传递出画作的精神。

WipO9gJNresdcSk7hJ6EAF8SBWaZYbEz8Akq9pxn.jpeg

《E·O·W 头像》 弗兰克·奥尔巴赫  1954-1955年

OlfOm4Ly0WFpMaxOsaNTrYy9ie0SeE5ALL1fec4T.jpeg

《坐着的露丝·博姆伯格》 弗兰克·奥尔巴赫  1997

奥尔巴赫一幅幅头像所散发的内在辉光很大因素是源于对伦勃朗的长期思索,这种思索使得他的作品极具触摸感和空间感,厚重奔放的表达中仿佛能看到了前辈大师伦勃朗、塞尚等艺术大师所处理的效果和肌理。此外,奥尔巴赫的这种处理也与德国表现主义的“桥社”和“青骑士"有很大关联。

格伦•布朗:伦勃朗的当代传承

ajuSMcGVBx4arxX1RlWz5pbQztDy6PA134KOlsVs.jpg

格伦•布朗(1966-)

格伦•布朗1966年生于英国,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里,美丽与丑陋,亲熟与幻想是亲密无间的交织融合在一起的,这种交融显现出了近乎奇异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布朗借助的主题来自于古典大师,例如:伦勃朗、弗拉戈纳尔、或者埃尔•格列柯,他也从奥尔巴赫、达利等近代画家以及科幻小说的插图中汲取灵感。

0qjVLgyCUirdOUbRotdOOmXRRT4pOTqPjAQ9BJJR.jpg

《变革中的孩子(借鉴伦勃朗的作品)》  2017年

版权所有:2018 Glenn Brown。摄影:迈克•布鲁斯(Mike Bruce)

深受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影响的布朗并不满足于原样照搬,而是采用批评与歪曲模仿的方式对古典肖像画主题进行再创造:将图像变形、扭曲、混合,这种再创造使这些素材来源蒙添了梦幻与梦魇的新意。同时,布朗将艺术史中的图像资源和后现代式的游戏玩法结合起来,将西班牙巴洛克画家的作品主题赋予极端的讽刺性——青绿色的面庞,带着色条且充满粘性皮肤,蓝色的眼球和黑色的瞳孔,使得画面往往散发出一种怪诞恐怖的气氛。实际上,格伦•布朗是想要借此消解时空的差异与图像的现实性。

Q5x0bxCxTK7dtkUs1gDEuoADFLAhTRDpyXvpAmDS.jpg

格伦•布朗作品

rBVr4MKZWCvTYmlqY2Vsz3MM3d3nrQzr5ttLX7xe.jpg

《床上的女子(A Woman in Bed)局部》  伦勃朗   约1646年

布朗对于伦勃朗的借鉴不仅体现在主题上,还包括绘画技巧的继承与发展,在布朗的画面中,典型的浓艳色彩、厚涂的绘画方式运用了错觉画法——干净、清楚、高明的线条实际上是一种在平滑的表面下几乎用眼看不出来的绘画技法,这种技法令我们想起了伦勃朗等古典大师的处理。但布朗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做了创新,戏剧性的颜色处理手法、极其矫饰、变形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意的使画面生成一种带有发胀、腐烂感、粘性的意象,表达着极端的矛盾心理和通过幻想显现出来的失望情节。

Pc0DvuKzVNxNj9d9klwi9duu9rEBr9n0smg4l8FV.jpg

《Half-Life #3 (after Rembrandt)》 格伦•布朗  88.9cm*67.9cm  2017年

此外,布朗还在版画创作中汲取了伦勃朗的营养。他早期的分层肖像系列是基于伦勃朗和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版画创作的,这与其新的《Half-Life》(2016年)系列形成了对比,《Half-Life》也使人对伦勃朗的版画产生新的感触。

伦勃朗逝世350年后的今天,艺术家用一幅又一幅作品纪念他,全世界用一场又一场的展览回忆他,不知下一个350年,全世界又将用什么来讲述他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绘画,版画作品 绘画 版画
下一篇:庞茂琨:面向历史、今天、未来的多重追问_油画-民生美术馆-庞茂琨--系列-相遇-舞台||上一篇:沈之:无形变有形_看见电脑数据的“长相”_艺术90后-雕塑--自己的-创作-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