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胡泉纯:乡村不是艺术家诗意的试验田_艺术乡建-乡村振兴-胡泉纯--的是-艺术网-作品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2018年,对于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来说无疑是爆发之年,艺术网

UVTBWDdC61rzjWB5kRQZ8QX1SF3crCl01W23xEkQ.png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

2018年,对于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来说无疑是爆发之年,艺术网关注及报道的大型公共艺术活动,全年加起来有近20场之多。这些活动遍布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乡村城镇,成为公共艺术的重要实践场所,艺术振兴乡村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如此大规模的艺术实践对于乡村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看来:“乡村不是艺术家诗意的试验田,乡村很脆弱,少量的资本和非理性的发展,肆意妄为的艺术介入轻易就可以让乡村面目全非。”

LWBr1MMUdQm1eihhr5bSAMqcqtKbrOO0FJsxXusw.jpg

《天坑地漏》作者:胡泉纯。材料:当地青石。尺寸:直径9米。创作时间:2016年4月。落成地点:贵州雨补鲁

胡泉纯是较早去到乡村进行艺术实践的那批人,早在2008年,他的工作室就已开始介入到乡村中,在艺术介入的过程中,他也一直在反思和调整创作思路,希望能找到符合中国乡村各自特点的创作方法。胡泉纯表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规避现当代艺术史那些所谓的经典案例和模式转而从当下中国乡村实际出发。再者,从艺术家个体而言,在乡村需要避免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状态,作品需要注重与环境对话,与人交流,尤其是与非特定艺术受众的交流。

在他看来,艺术介入乡村,最恰当的方式是“在这个村里驻扎下来,接受乡村场域的‘洗礼’之后,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生活习惯,要带‘代入’乡村,然后再通过场地信息全盘的梳理,才有可能找到创作的切入点。”

3JTlJJoz00P1D8yg4Hd6VwbQrYcgs6LD4rbRPqiO.jpg

贵州雨补鲁乡村实践现场

9GrT66NPNVHYr3YBC5iRaj45OEddyaJX40opwDoi.jpg

贵州雨补鲁乡村实践现场

但这样做仍旧不保险,还需要排除自身所谓已有的“经验”,因为,不同的乡村所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招鲜吃遍天。

2018年4月,胡泉纯带领团队在洛阳甘泉村进行艺术实践,这次活动让他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之前的经验失效了。这次课题所面临的是一个有千年历史且完全空心和尘封了的古村落:“2018年4月份,我们来到甘泉村,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这里的村落形制和民居建筑非常有特点且保存得相对完整。更为重要的是,委托方采取的是:一切未动,艺术先行的开发策略。也就是说艺术家是第一批入驻的团队。这就有别于常规的规划建筑先行的方式。似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具备极大的能动性来决定这个村子的未来面貌。相信这也是很多创作团队梦寐以求的创作状态。”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在乡村,艺术家首先要“控制自己”,没有绝对的自由,村落的历史文脉和现状就是一种限制,脱离这个限制,所有的策略都是值得怀疑的。脱离这个限制,乡村很容易就面目全非。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调整惯常的思维方式,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重新思考艺术在乡村的多样可能性。课题最终成果没有固定在几件艺术作品上,而是将重点锁定在确立一种贯穿未来规划、设计、运营的方方面面的“艺术思维”。

相较于众多公共艺术节和展览,胡泉纯的实践,为我们呈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由艺术院校主导的带有研究性、学术性艺术实践,相比之下他们更加的严谨和贴近问题,这种实际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未来会怎样,值得我们期待。

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作品《画房子做房子》

艺术网:2018年,中国的公共艺术和艺术乡建呈爆发式的发展,您对于这种现象是如何看待的?

胡泉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评判机制,大家都在乡村进行艺术实践,看上去非常的兴盛、繁荣,但究竟做的怎么样?这些活动或者项目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评判?在缺乏评判机制的情况下,这样的活动会很好做,因为怎么做都有道理,但现实中,这些作品究竟对村民意味着什么,对于所在的场域是建设还是破坏,在艺术层面作品的价值在哪里?突破性在哪里?与国内、国外同类作品的不同在哪里?

艺术网:在您看来建立评判标注是目前最需要的?

胡泉纯:如果能够有专家出来组织成一个评判的团体会相对好点,目前的情况是热度很高,而这时候也正是需要冷静思考的时候,但反过来讲,等真正冷静思考的时候,很多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这时候再来批判和反思,就已经晚了。

艺术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乡村实践的?

胡泉纯:2008年我们开始在乡村进行艺术实践,过程中也一直在反思和调整创作思路,希望能找到符合中国乡村各自特点的创作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规避现当代艺术史那些所谓的经典案例和模式转而从当下中国乡村实际出发。再者,从艺术家个体而言,在乡村需要避免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状态,作品需要注重与环境对话,与人交流,尤其是与非特定艺术受众的交流。

艺术介入乡村,最恰当的方式是在这个村里驻扎下来,接受乡村场域的“洗礼”之后,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生活习惯要带“代入”乡村,然后再通过场地信息全盘的梳理,才有可能找到创作的切入点。但这样做仍旧不保险,还需要排除自身所谓已有的“经验”,因为,不同的乡村所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招鲜吃遍天。

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作品《留言墙》

艺术网:在您看来,乡村实践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泉纯:在实践过程中,自我控制很重要,我们在做的时候,会看这个项目是否具有研究性,如果一看就知道怎么做,不管是对工作室还是课题研究来说,就失去了价值。

比如,2018年4月,我们带领团队在洛阳甘泉村进行艺术实践,这次活动我们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之前的经验失效了。这次课题所面临的是一个有千年历史且完全空心和尘封了的古村落:我们来到甘泉村,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这里的村落形制和民居建筑非常有特点且保存得相对完整。更为重要的是,委托方采取的是:一切未动,艺术先行的开发策略。也就是说艺术家是第一批入驻的团队。这就有别于常规的规划建筑先行的方式。似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具备极大的能动性来决定这个村子的未来面貌。相信这也是很多创作团队梦寐以求的创作状态。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在乡村,艺术家首先要“控制自己”,没有绝对的自由,村落的历史文脉和现状就是一种限制,脱离这个限制,所有的策略都是值得怀疑的。脱离这个限制,乡村很容易就面目全非。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调整惯常的思维方式,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重新思考艺术在乡村的多样可能性。课题最终成果没有固定在几件艺术作品上,而是将重点锁定在确立一种贯穿未来规划、设计、运营的方方面面的“艺术思维”。

从洛阳回来我很沮丧,沮丧在哪里?现在公共艺术确实很热,大家很关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是我觉得真的好难,第一不能重复以前和别人;第二你不能重复你自己。我们花30天的时间,夜以继日的在这里创作,最终盘点收获的时候,其实能够拿得出来的可能就两三件作品,虽然也有一些想法看起来具有突破性和价值,但没有实现的东西是很难评估的。每次我们都要面临从零到一的突破,在村里面生活一个月,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做这件事就会很无聊也很累。乡村不是艺术家诗意的试验田。

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作品《封存》

艺术网:在乡村进行艺术创作,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呢?

胡泉纯:一个废弃的村落,被什么激活?艺术先动,看上去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首先是空间不明确,因为不知道未来会怎么规划,以前的方法是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艺术策略,一切都不明确的时候怎么提艺术策略?在这里创作的目的是什么?村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传统风貌也很独特,没有村民,艺术作品为谁而做?今后来旅游的又是哪些人群?艺术作品如何和村子发生关系?作品放在这里为什么可以成立?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若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作品的有效性就没有办法评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在甘泉村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国众多乡村艺术实践面临的问题。

艺术网: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胡泉纯:我的突破口就是否定艺术,艺术在这里不成立,没有单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除非以另外一种姿态存在,就是融入景观,顺势而为,这里并不是说做成一个景观。更具体的说,在乡村不存在独立的艺术,它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融入艺术意识, 这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公共空间领域中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工作界限在哪里?我们说艺术并不直接解决问题,公共艺术作为当地艺术的一种艺术类型,除了必备的公共性内核之外是否可以触及到功能性这一议题,这是一个问题。如果说还有一种可能性的话,就是景观设计与场域艺术创作界限的模糊性,构成了我们这次创作的全部要义,再往前走一步,有可能是设计,如果退一步是纯艺术。

这次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是,艺术先行的意义并不在于要在甘泉中预先创作出几件所谓的艺术作品,而在于确立一种姿态,形成一种意识,将创新融入到未来保护开发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村落,有没有创造的可能性,取决于用什么样的姿态看待他。

艺术网:您在大同雕塑双年展公共艺术板块中提到的“直面现场”就是上面讲到的吗? 在演讲环节您提到的公共艺术介入棚户区改造的案例也非常的有意思。

胡泉纯:那个创作是常德沅水右岸江南临江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拆迁区中创作之前还么有遇到过,就非常感兴趣,但到现场之后就懵了,以往的经验在这里很难生效。但反过来,正是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件事情才会有意思。

我们采取突破的方式是将自己所接受过的信息全部抛掉,每天走街串巷在现场中感受,体验人、环境的变迁,就像是荒野求生一样,将自己放逐到一个荒岛,在极限环境下创作,反而激发了创造力,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出发,生发出来的作品才可以成为公共艺术,也就是创作当中特别重要的方面,作品的观念和思想根源是如何来的。

艺术网:与您在甘泉村创作的思路是一样的?

胡泉纯:公共艺术创作,比较难的地方在于作品要与公众交流和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要庸俗,这也是最考验艺术家的地方,专业层面上,大家能够接受同时还具有突破性,在社会效应上,普通受众也能够接受,这才是公共艺术研究的内核。

我们经常谈创造性,创造性究竟从何而来?尤其是公共艺术创作要有根源,我们的课题反复研究的也是如此,个人的兴趣、个性、对艺术史的指向等等,每次都是从零开始,创作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

艺术网:您如何看待2019年公共艺术的发展?

胡泉纯:从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来看,2019年依然是各种现象都有,有意思的地方也在这里。其实很多时候,不见得展览或者作品具有学术性就正当正义了。

艺术网:目前的艺术乡建,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艺术没有产业,艺术与产业的关系您是如何看待的?艺术家要去考虑产业的事情吗?

胡泉纯:我们设想这样的场景,一座平凡的村落,有历史但不适合当代人们的生活,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第一批进去的是规划师和设计师,他们将村子打造的可以重新住人,但人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居住,或许是因为有优美的风景,好吃的餐饮以及传统文化,但这部分内容很多时候由旅游公司开发,这样还不行,全国到处都是,同质化严重,这时候艺术介入进来,引起轰动效应,然后在吸引人群,产生一个更大的IP,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艺术网:也就是说艺术是一个引爆的点?

胡泉纯:比如人们喜欢谈明斯特雕塑展,其实明斯特雕塑展的背景是有城市基础,艺术切入进来之后成为引爆它的一个点。为什么其他城市不可以复制呢?不同的策展人、定位,能量和效益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乡村那么多,是不是都可以像越后妻有一样呢?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越后妻有成功的一面,但它的背后是有一套系统的,它的成功不是一两年产生的,也不是一两个事件和一些作品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越后妻有这么有名,而不能遍地举办的原因。

就像我每次课题都会带十几个人去到乡村,分散开之后就见不到人,这样能产生多大的效应?壁画系他们做一个项目,可以覆盖一个村子,而我们顶多是几个点,当然做一些事件性的作品也可以达到效果,但我们走之后事件就消失了,所以说手段不一样产生的效应就会不一样。

艺术网:您讲到每次课题都是带着学生们完成的,能否谈谈央美公共艺术工作室,您对于这个专业的规划是怎样的?

胡泉纯:我们的教学也是在这几年中逐渐梳理出来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技能与思想。在这里面思想是放在第一位的,由于是雕塑系下设的一个工作室,更多的是通过造型、材料的手段创作公共艺术。在基础教学上,分为泥塑基础和材料基础,材料里面又分了石雕、木雕、陶瓷、金属、铸造、3D等等,到了三年级之后,又会分为写实方向,材料与观念方向,公共艺术方向和中国传统造型方向。

公共艺术方向的教学更多地强调抽象思考,打个比方,能够考上美院的绘画肯定是没问题的,进入雕塑系的,经过训练泥塑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当给你一张纸,以此为材料捏一个东西,很多学生就会懵掉,这个时候要运用的就是抽象思维,为什么强调这个,因为公共艺术创作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中创作,无时无刻都在考体验艺术家的创造性,创造性从何来?就是基础技能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艺术网:学生们大概在几年级可以进行乡村创作?

胡泉纯:选择工作室方向之后,就会带他们进行乡村实践,这种转换是非常剧烈的,在这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转换的很快,有些就不行,为什么?很多时候他们被写实训练给束缚住了,此外,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很大的考验,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潜能。

艺术网:还是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更具有有效性。

胡泉纯:这是真的,工作室中如何虚拟,都是没有根的,很多时候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同学提交了一份方案,我说这个方案不行,他会反驳哪里不行,而这种对话大部分难以深入,现场教学将方案落到实处,好不好一目了然,所以我常说,所有的方案和想法一定要做出来才是可以的,只有在做和讨论的过程才会产生所谓的思想和创造性。

艺术网:公共艺术工作室目前的规模是怎样的?

胡泉纯:每届大概6个学生(本科生)。

艺术网:精英教育,也挺好的。

胡泉纯:压力也是很大的,比如有三个学生不到,缺勤率就是50%,哈哈。

艺术网:公共艺术工作室还设置了一个公共艺术奖,这是一个怎样的奖项?

胡泉纯:这是一个我们与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合作成立的奖项,从事共公共艺术创作,对于学生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这个奖项的设立就是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做出来,奖项针对的不仅仅是公共艺术工作室,是面对整个雕塑系的。

公共艺术面临的情况有点复杂,之前都觉得公共艺术与雕塑不是一个体系,我不这么看,只是大家的创作任务不一样,作品本身的学术要求是一样的,考验的都是创造性。这几年这种局面在改变,大家开始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和评奖,其实说起来公共艺术的创作是非常难的,比如作品的尺度一般都是几十米或者几百平方米,这种作品在工作室很难完成的,在现场落地的时候,还要与工人交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验是非常大的。

艺术网:有没有考虑过,像曾竹韶雕塑奖学金一样将这个奖项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奖项和展示平台?

胡泉纯:很难,如果能实现的是就更好了,目前还是一种尝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公共艺术,艺术乡建,乡村振兴,胡泉纯,,的是,艺术网,作品公共艺术 艺术乡建 乡村振兴 胡泉纯 的是 艺术网 作品
下一篇:首届Frieze_LA销售强劲_老牌艺博会的全球扩张_2019首届弗里兹洛杉矶艺博会-全球扩张-TEFAF-巴-博览会-作品-展会||上一篇:香港3月除了巴塞尔,还有哪些不容错的好展览?_ArtCentral-第四十七届香港艺术节--画廊-艺术家-地点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