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热衷于追剧的你,这些系列讲座你都追齐了吗?_齐白石-书法-徐悲鸿-青年艺术家-艺术史-图像--讲座-瓦尔-图像

编辑:樊玮 来源:雅昌网
 
2018年系列讲座​不知不觉,讲堂已伴随热爱艺术的你走入第13个年头。这个帮你获取艺术知识的视频栏目

AODJJHw4GpzhuHoXr6y927dLZpcMxbSXsjFJh3Ga.jpeg

2018年系列讲座

​不知不觉,讲堂已伴随热爱艺术的你走入第13个年头。这个帮你获取艺术知识的视频栏目,汇集了来自艺术行业各个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的艺术观点,用视频讲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故事。通过盘点文化遗产让大家了解中国文物的历史,通过收藏鉴赏为大家开启艺术品投资之门,通过介绍当代艺术向大家展示艺术圈的当下与潮流……

5yuVNPexgWtKybpDOh9GOgGLPxyxO2sC9tovPOiw.png

2018年系列讲座

知识改变的不只是命运,还有审美与修养。热爱艺术的人们越来越多,各类艺术机构举办的讲座也种类繁多,哪些讲座值得一看?哪些讲座遗憾错过?讲堂帮你甄别,回顾过去一年,在全国70多家艺术机构中,我们选出了8个不容错过的系列艺术讲座,在春节假期之际,与您分享:

WOgF3xr4NJuad8VnOZVWa9d8wTNqefZIawMVH0LZ.jpg

主题:“瓦尔堡的图像学”系列讲座

时间:2018年3月8日、3月13日

主办方:现代艺术档案CMAA

傅无为:阿比•瓦尔堡的《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 一幅心智方面的自画像

傅无为:有障碍的摄影——阿比•瓦尔堡记录其美国之行的图片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傅无为以图像学为主,他所领导的瓦尔堡档案馆是图像学理论的诞生地。2018年,由现代艺术档案CMAA推出的系列讲座“瓦尔堡的图像学”由傅无为主讲。

阿比·瓦尔堡被看作图像学的创始人,以德语写作,其学术理论通过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等人推广到英语世界,迅速对20世纪艺术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艺术史界重新发现瓦尔堡在思想与方法上的成就,并再度掀起学术研究热潮,使之成为当下的艺术史学科领域的焦点问题。

傅无为的讲座主要集中两部分内容,第一“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讲述瓦尔堡对马奈的研究。1928 年,瓦尔堡有机会深度了解和研究法国印象派艺术大师马奈的创作,从而激发了他贯通古代与现代艺术图像模式的研究方法,探索图像背后人性的显现与文化历史的流传。

傅无为在第二讲“带有障碍的摄影——瓦尔堡美国之行的图片”中,展现了瓦尔堡生命中一段传奇之旅——美国之行。1895年,瓦尔堡偶然到访美国,由此展开一段对于当地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深入调研。他将印第安文化及宗教仪式中的神秘符号也作为图像学的对象展开研究,并与西方艺术传统进行对比,这在传统艺术史领域是很少得见的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

yz7Axe2kwaKP5oKUmOURtG2hj1QK7H6b2PRcKc8t.jpg

主题:“徐悲鸿艺术大展 ”系列讲座

时间:2018年3月-4月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朱青生:档案学派—徐悲鸿年谱编撰的观念与方法

宋晓霞:徐悲鸿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之路

张敢:重估学院派价值—— 兼论徐悲鸿对中国美术学院教育的影响

吴洪亮:徐悲鸿与大雅宝胡同甲2号

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学校推出“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作为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系列学术讲座,尤其围绕徐悲鸿大展,考察徐悲鸿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关系,研究徐悲鸿作为20世纪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的历史贡献。

其中,朱青生以两个基本材料为切入点,展开对徐悲鸿年谱编撰新观念的探索。一个是1928年左右南国艺术学院与国立艺专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以此反映民国“救亡图存”时期整体知识分子的心态;第二个是徐悲鸿和吴作人的一组通信,反映他们交往心态的延伸及内在的关联。两个问题都以新近发现的文献和图像作为佐证,以此推进徐悲鸿年谱编撰的深度。

宋晓霞从徐悲鸿这个关键点探究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之路的历史驱动力。通过重新认识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与历史观念,反思现代中国的“写实主义”与我们自身的社会和现实的直接关系。

张敢从“学院”的定义及历史发展出发,对当代艺术与学院之间的关系做出梳理与阐释,最后对学院派绘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重估,同时也对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做出的贡献做出评议。

吴洪亮馆长从徐悲鸿与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关系出发,选取大雅宝胡同四个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进入,重返历史的现场对其中的人事变化进行回顾与探析,以此来还原一段历史的现场故事,勾勒出20世纪艺术生态的一个侧影。

pu1D9VxruF56yLR8itObGn9KOPtkoCnfRKcp1VdO.png

主题:“海上书法名家”系列讲座

时间:2018年3月-4月

主办方:中华艺术宫

海派书法名家系列讲座之一|晁玉奎: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海派书法名家系列讲座之二|丁申阳:走进神秘的草书世界

海派书法名家系列讲座之三|张卫东:行书的历史与发展

海派书法名家系列讲座之四|宣家鑫:隶书的演变与发展

海派书法名家系列讲座之五|刘小晴: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海派书法名家系列讲座之六|潘善助:书法的艺术内涵与审美欣赏

2018年3月起,中华艺术宫陆续邀请海上书法名家走进艺术宫,以“海上书法名家”系列讲座,普及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晁玉奎从书法的各类书体介绍开始,向观众展示传统书法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历代传世书法经典作品及书法故事,呈现了他所理解的书法临摹与创作。

丁申阳从汉代到民国草书发展的演变历史开始说起,介绍了各时期书法家的特征和草书审美观的变化,进而介绍了草书临习创作的“四法”、学习草书的要素,以及草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张卫东从晋唐宋时期的行书、元明清和当代行书的特点、参赛作品和居室行书的区别、和怎样学好行书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向大家介绍了行书发展的历史和当代行书的特点。

宣家鑫从书法史的发展角度探讨了隶书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所经历的五个阶段:产生期、成熟期、鼎盛期、衰微期、复兴期。向大家呈现了一条中国隶书的创新之路。

刘小晴则系统讲解了书法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年轻人用自己的“手”和“眼”,去理解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兴趣,打好基本功。

潘善助则从“书法是什么?”、“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和“如何欣赏书法的美?”四个方面,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图像,深入直观地展现了蕴藏于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和为什么产生的原因。

1tVG2HT0IxyeiMtTHjluCCvTgkK7YQvfB46mtblD.jpg

主题:“齐白石山水画研究”系列讲座

时间:2018年4月-9月

主办方:北京画院美术馆

尚辉:齐白石山水画的地域特征与形式语言

朱万章:齐白石早期山水画研究

张涛:废墟中的桃花源——从《借山图》看齐白石的山水表达与身份转换

吕晓:画吾自画——齐白石山水画的创作历程及特点

2018年是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山水”研究之年,展出了齐白石的山水画专题展览——“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第一次完整呈现了齐白石山水画风格发展的脉络。配合展览,邀请尚辉、朱万章、张涛、吕晓共同针对齐白石的山水画进行深入研究并举办系列讲座。

尚辉将齐白石的山水画放回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语境下加以阐释,结合齐白石的重要山水作品和文献,分析齐白石山水画的三个艺术特征:一是画有所本,二是别开生面,三是简洁练达。尚辉认为齐白石对于自然地理地貌特征的尊重,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特别是晚清民初时期四王余绪所因袭的笔墨语言。

朱万章则从齐白石山水的早期入手,深入研究自1894年至1917年这一时期,齐白石对山水画的摹古与创新,并为其后来的“衰年变法”奠定了基础。

张涛以齐白石五出五归之后创作的《借山图》为研究对象,向观众解释齐白石1910年为何精心绘制了五十余开的《借山图》,并解读作品中的风格渊源,以及这一作品在齐白石艺术创作中的角色转化。

吕晓则结合国内外多件齐白石山水画代表,解读了齐白石独具一格的山水画风格是如何形成的,总结齐白石山水画各个阶段的特点,并分析了齐白石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uVer98uPWvzN8QNbWR4UFgNcNovNh5DN81JLDl7H.jpg

znBdEApHUXfyZJYGDlFCkGoIePeriUqvKBnwqUfT.jpg

主题:世界/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系列讲座

时间:2018年5月-12月

主办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邵亦杨:世界现当代艺术史(第1讲)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邵亦杨:世界现当代艺术史(第2讲)野兽主义&立体主义

邵亦杨:世界现当代艺术史(第3讲)抽象和表现主义

邵亦杨:世界现当代艺术史(第4讲)达达和超现实

赵力: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第1讲)改革开放之初

赵力: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第2讲)新形式与新语言

赵力: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第3讲)美术新潮

赵力: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第4讲)90年代的创作

赵力: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第5讲)新世纪以来的艺术

世界/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讲座是民生理论讲堂推出的讲座系列。在“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当下,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艺术史专家学者传道授业,为公众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公共平台,以充分地发挥美术馆作为社会文化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作用。

邵亦杨围绕“印象派与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和表现主义”、“达达和超现实”4个主题,讲述了世界现当代艺术史中主要流派的代表艺术家和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新年后,还将就“抽象表现、极少主义和波普”、“观念和行为艺术”、“后现代以来的艺术”3个主题继续讨论。

赵力则围绕“改革开放之初”、“新形式与新语言”、“美术新潮”、“90年代的创作”、“新世纪以来的艺术”5个主题,讲述了中国美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演变和创新之路,重点解读了五个时期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呈现了中国美术的新面貌和当代所面临的转变和困惑。

w15pF3ZS7xMcLmtWbTp7k76KU2lUxVyUHx2sxPJV.jpg

主题:“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

时间:2018.8.25 – 2018.8.26

主办方:UCCA

“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会(一)徐冰的艺术思想与实验

“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会(二)徐冰的创作方法

“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会(三)徐冰与全球艺术界

“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会(四)徐冰的展览历史与项目创作

作为徐冰回顾展的一部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8年8月25日至26日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徐冰:思想与方法”国际研讨会。围绕三个议题发表演讲与讨论:徐冰的艺术实验与思想;徐冰的创作方法,尤其是他对多元媒介与材质的运用;他作为首批旅居海外并与国际艺术机构广泛合作的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身份。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分为上午、下午一共四个场次。首先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巫鸿、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现当代艺术史教授汉斯·德·沃尔夫(Hans de Wolf)、古根海姆博物馆及基金会亚洲艺术三星资深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带来3场主题演讲:

巫鸿首先以《天书》为例,阐释了“什么是研究”,并具体阐述了徐冰艺术创作的基础工作和基本策略。汉斯·德·沃尔夫以杜尚和徐冰为比照对象,阐述了他们身上的共同特质,分析了他们作品所具备的“天然”属性和“天才”属性。孟璐则追述了徐冰在美国艺术界的被接受史,进而说明了徐冰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和对于中国传统的联系。

第四场研讨会由徐冰和田霏宇的对谈以及总结讨论组成,共同探讨徐冰的展览历史以及他跨越文化与地域的项目式创作方法。

a7KZuSGDHtH07RElFvHSUinUszNfWx3Zr5quzLsG.jpg

主题:“元图像:图像及理论话语”年度讲座系列

时间:2018年9月6日-9月8日

主办方: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

W. J. T. 米切尔:图像学3.0:当下的图像理论

W. J. T. 米切尔:关于面孔

W. J. T. 米切尔:行星的疯癫:愚人船全球化

OCAT研究中心2018年度项目的总主题为艺术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年度讲座邀请了芝加哥大学的W. J. T. 米切尔教授为主讲人,以“元图像:图像及理论话语”为主题,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行三场讲座。

W. J. T. 米切尔的研究领域涉及18世纪至今的文学、视觉艺术、媒介历史与理论,尤其致力于探索文化与图像学中视觉表征和语言再现之间的关系。

第一讲:图像学3.0:当下的图像理论。围绕近五十年来,对图像、媒介以及视觉文化进行的理论反思中,“关于图画的图画”的研究案例展开论述。其中涉及的话题包括:图像与语言、感知、思想的关联;图像作为历史纪念与政治中介的角色;新型技术(尤其是生命与信息科学)对图像传播及其效应的影响等。

第二讲:关于面孔。围绕人脸识别系统等新科技的影响、从肖像到自拍的面孔演化、漫画像的威力、面孔作为荣誉与羞耻之隐喻等话题展开论述,探寻人类面孔的符号学与现象学意涵。

第三讲:行星的疯癫:愚人船全球化。关注汉斯·布鲁门伯格所谓的试图描绘整个世界的“绝对隐喻”,集中探讨柏拉图用以隐喻民主的“愚人船”形象在重新被描述为“太空船地球”的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并以此关注早期现代寓意画文学以及当代摄影艺术家阿伦· 塞库拉艺术项目《愚人船》中的海洋空间与海洋图像。

r5Y0tsvQv70dUA1T02uc4id4jCFcNBjaD1m9FJfw.jpg

磁场“青年艺术家”系列讲座

时间:2018年10月8日-10月29日

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

林芮襄: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现状及其对主题的挑选

郑达:“后人类的副本”——媒体艺术家与上传者

蓝庆伟——从毕业到职业:美术专业的知识转换

毕蓉蓉:无限延伸的边界——由绘画引发的一些思考

磁场系列讲座是由“铜场艺术计划”主办、ABI当代术调查局协办的青年艺术家系列讲座。十月作为讲座月,磁场邀请了林芮襄、郑达、蓝庆伟、毕蓉蓉共四位艺术家先后进行四场独立讲座,展开对艺术的多维度讨论。

林芮襄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介绍了青年艺术家在国内当代艺术圈中的艰难生存环境和解决办法,并讨论了艺术家受全球化影响,选择主题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郑达则在讲座中认为,“后人类纪”的媒体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当以工作室的建制、跨学科的团队合作进行科学实验,创造性的把“我”重刷到一个全新的生命载体中去,与“新物种”共生、共享。将讨论互动艺术,电子装置在公共空间呈现的各种方式与工作机制。

蓝庆伟则以即将毕业和走向职业道路的学生为受众,围绕着毕业与工作、职业与专业、工作与学术、个体与发展展开讨论,为未来艺术类专业从业者做好铺垫,沟通学术知识与工作、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升专业知识在个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毕蓉蓉以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探讨作品中关于向内的轨迹与其在向外流动的转变中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发的思考。毕蓉蓉认为“采集素材、绘画创作、探讨绘画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媒介的拓展、媒介在空间中的关联、素材在新语境中的自我转换等都可能是我在作品中讨论的话题。”

VHrkTchGsLsqDF9IJBzWlZcJeT1vSmrKDAP8bPJ3.jpeg

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开始。2019年,讲堂开启了全新的知识付费新时代,新年大课《西域·敦煌艺术发现之旅》在期待中上线,教育部长江学者、考古学家宁强教授受讲堂之邀,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西域和敦煌,从艺术的角度,重新解读神秘与美丽的定义。

关注讲堂,畅游2019知识的海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齐白石,书法,徐悲鸿,青年艺术家,艺术史,图像,,讲座,瓦尔,图像当代艺术 齐白石 书法 徐悲鸿 青年艺术家 艺术史 图像 讲座 瓦尔 图像
下一篇:2019行业预测:画廊_破冰之年?_艺术收藏-艺术市场-画廊-艺博会--推出-市场-中国||上一篇:艺术圈饮食男女的年味儿狂想曲_大千画廊-墙艺术-丁浠文-高小棋-苏倩倩--芝士-面粉-大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