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深圳,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它的缺陷,又是它的优势!
相比北上广,虽然同属一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奇迹。但是,在艺术上,深圳缺乏文化积淀,没有艺术高校坐镇,毗邻的广州历来是“岭南画派”的大本营,相形之下,深圳显得毫无根基,不知何去何从。但另一方面,这“劣势”又意味着不受束缚,当其他拥有悠长传统的城市担负着历史包袱、对艺术的新兴之域踌躇犹豫时,深圳就像一个轻装上路的年轻行者。大路宽广,条条都有可能性!
1983年,由何煌友先生拍摄的深南大道岗厦区域(现福田中心区区域)
2018年,由深圳美术馆张燕方、赖雅君在同一角度拍摄的深南大道福田中心区区域(原深南大道岗厦区域)
“深圳的优劣势都源自于它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移民城市,它的先天缺陷很明显,因为没有历史,在艺术发展上也相应的没有根基;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因为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所以一切都具有生命力,也拥有各种可能性。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和‘创客之城’,同时也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深圳艺术生态,其实也是深圳艺术发展的其中一种优势。但是每座城市的文化土壤不一样,艺术生态的生成方式也不一样,我们其实很难用二元的方式简单地评判优劣。”OCAT深圳馆副馆长方立华谈到。
1981年由何煌友先生拍摄的蛇口港湾大道通信山区域
2018年,由深圳美术馆张燕方 赖雅君拍摄的蛇口港湾大道通信山区域
据某网络平台2018年统计:深圳市民网购书籍的第一名是艺术文化类,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深圳拥有很多热爱艺术和文化的人群。2018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第一代开拓这座移民城市的深圳人的孩子逐渐长成,他们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在深圳长成的这批孩子们形成了新鲜的文化、艺术的历练,他们很多受过良好教育,不少人留学归来,所以经过了几十年的累积,他们慢慢聚集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趣味和形态,这也促使深圳现在已经累积到一个节点上,这些聚集的力量一旦引爆,它的效应与后劲可能比很多城市都要猛烈和快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谈到,近两年他除了筹办广州的各种活动、展览之外,深圳也是他经常前往的地方,有时从旁观者的角度,他对深圳的观察更为犀利。
当代艺术的继续深耕
方立华认为,深圳在推动当代艺术发展上是走在前沿的,1997年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创建后,很快就开始关注和推动当代艺术,注重跨学科的理论探讨,创办常设性公共艺术项目,至今我们仍然能够在深圳华侨城公共空间里看到历届雕塑展留下来的“宝藏”——那些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的杰作,包括丹尼尔·布伦《波涛之上》、黄永砯《蝙蝠计划》、顾德新《2001年12月12日》等,甚至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作品也曾长时间呈现在华侨城公共空间。2005年OCAT作为一个强调研究和出版的独立艺术机构成立(最初隶属于何香凝美术馆,2012年注册成为独立艺术机构),不仅在机构实践上独树一帜,在用艺术史的眼光和研究方法推动当代艺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对外开放的华·美术馆,则从“设计”的角度,创建了另一种观看当代艺术的视野和推动当代艺术的体系。这些“拓荒”工作无疑为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石,培育了很好的土壤。
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OCAT
在2018年里,OCAT深圳馆一共举办了五个展览、两项公共艺术计划、31场公共项目、1期OCAT工作室、1期OCAT表演,以及11本出版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刘秀仪策划的“偌大空间:李杰、崔洁双个展”借助两个艺术家的不同视角重返和探讨空间的命题;彼得·福伦德(Peter Pfrunder)和施瀚涛策划的“听我说——中瑞当代摄影中的新叙事”,呈现的是艺术家借助摄影的叙事性建构一种虚实交错的“现实”;方立华、李荣蔚、宫林林策划的“小说艺术”,从文本与视觉关系的角度,讨论艺术家借助“小说”(虚构写作)所进行的艺术实践,并且通过访谈的方式,梳理出十位参展艺术家在这一脉络的创作和思考;巫鸿教授策划的“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通过四个板块的梳理和呈现,构建了1976年以来中国当代摄影的演变过程和面貌,它既是40年来中国当代社会的缩影,也不失为社会学研究的视觉档案。这些展览从不同的切入点和维度对现存的艺术实践进行梳理和探讨。
“听我说——中瑞当代摄影中的新叙事”展览现场
“小说艺术”展览现场
而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深圳当代艺术民营空间的动向。在2018年里,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共推出七档展览和一档学术讲座,开年即是定居深圳的著名当代艺术家梁铨的大型回顾展“坐看云起:梁铨创作风格与流变”,全面梳理了梁铨四十年的艺术历程,将其脉络与流变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玛格丽特的房间:宋陵三十年创作索引”亦是对当年参与推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家宋陵的详细回顾;而刘可近年来身兼多种身份,在教学、空间运营上忙得不亦乐乎,但个人创作也没落下,“圣维克多山:刘可”可以说是他新作的全面呈现。
“坐看云起:梁铨创作风格与流变”展览现场
艺术家宋陵在展览现场
除了这几位艺术语言相对成熟的当代艺术家之外,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从不吝啬对于年轻艺术家的发掘,在2018年,季鑫、李文光、王一三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亮相蜂巢,这份年轻、活力、探索,似与深圳这座城市的氛围不谋而合。
青年艺术家龚旭展览现场
“作为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艺术机构,入驻深圳的初衷是希望以蜂巢自身的学术和市场的经验以及影响力,为深圳的当代艺术生态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既带来优秀的艺术家和展览项目,也逐步培养当地的艺术消费和收藏群体。对于业已过去的一年,蜂巢深圳的工作可以说达到了预期。”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夏季风对艺术网说。
青年艺术家王一展览现场
“设计之都”的探索:突破对物的关注
2018年,深港设计双城展强势回归,以“双城·相承”为主题从10月起陆续于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华侨城欢乐海岸、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开展活动,为期两个多月。此次以展览为主线、辅以快闪店、工作坊、论坛、品牌洽谈会、创意园区导览、定制产品与专属优惠等精彩纷呈的活动,覆盖了室内、工业产品、平面、时尚、动画等各个设计门类;参与的深港两地设计师、品牌制造商、在校学生也达近千人。这场席卷深圳、香港两地的设计大展以“双城品未”的全新理念引导产业合作模式,奠定了“共创”的精神底色与基调。
深港设计双城展开幕式现场
深港设计双城展展览现场
“设计文化最大的缺点是大多数人只做设计。而深圳的设计是特别需要亲身体验的。”深圳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馆长奥雷·伯曼谈到。与英国V&A合作的、于2017年底正式开幕的设计互联无疑在“体验”上引领着深圳设计走在前端。2018年里,这座由日本建筑大师槙文彦设计、可以从三个维度欣赏到深圳山、海、城市景观的奇妙建筑几乎成为深圳人假日打卡的首选之地。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实景图(图片由设计互联提供)
2018年,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总共举办12场展览,其中设计互联自主策划9场,其中,《设计的价值》让深圳观众可以一睹世界级水准的设计作品,而《造物新世代》则聚焦工艺,引人思考传统工艺如何被当代工艺所激发,生成新的价值。“与传统博物馆项目相比,设计互联更倾向于支持艺术与商业间的协作行动,更注重在公共领域中,设计如何在实践中发挥效用。”奥雷·伯曼说。“我在未来的时间里期待深圳这座‘设计之都’可以突破原本的特质,形成一种成熟的设计文化。并持续地走上正轨,发展出一套有效、全面且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互联模式。”
“造物新世代”新工艺百物展现场
而作为中国第一家设计主题的华·美术馆,在2018年完成了四个重磅级展览:“重构乌托邦”,“另一种设计”,然后是“超景观”,现在是“缪晓春:01变量循环”。它们混合了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具有非常强的跨学科色彩。不仅在馆内举办,华·美术馆还把“重构乌托邦”展,带去了安仁和上海。
“另一种设计”开幕式现场
据执行馆长冯峰介绍,四个展览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印证。“重构乌托邦”展,是通过梳理“乌托邦”的历史,探讨艺术家和建筑师对城市和聚落生活的想象和实践;“另一种设计”则展现了13组工作团队或个人在中国的社会实践,透过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不同的领域探讨“实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如同社会的微观细胞;“超景观”展,是以儿童学校为核心所构想的理想社区建设的可能性,以及移动建筑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可能性。现在展出的“缪晓春:01变量循环”所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位艺术家通过数字技术虚拟构建的一个连接历史和未来的世界。
“另一种设计”展览现场
“通过这四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已经突破了对‘物’的关注。它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社会’、‘社区’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探讨‘理想社区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上。其实就是提出,我们是否能通过设计的方式去寻找一种更好的社区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态?”冯峰说。
超高人气的“新潮展”
在2018年,好几个文化艺术盛事,可以说掀起了深圳大范围的聚焦高潮。这些展览不那么学术、不那么“精致”、不那么安静,但它们好看、好听、好玩,完美符合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口味与调性。
2017年,由深圳绽放文创引进的“teamLAB”沉浸式科技大展曾点燃了深圳人内心狂热的燃点,观展人流高达38万。而在2018年,绽放文创依然坚持着“新潮”“酷炫”“好看”的标准,又一次在深圳掀起了观展高潮。8月18日,绽放文创携手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GameOn 绽放”2018全球游戏潮流盛典于深圳欢乐海岸震撼开幕。在超过3000㎡的展馆空间内,“GameOn 绽放”以超乎想象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一个电子游戏博物馆,陈列了跨越半个世纪之久的全球电子游戏的历史、文化、周边与未来。
“GameOn 绽放”展览现场
这一满含“回忆杀”的重磅展览唤醒了无数人的童年,观展者在追溯历史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世界上载入游戏史册的第一款街机游戏“Pong”(弹球游戏)、到由任天堂首席设计师宫本茂创作的“超级马里奥”、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你好,皮卡丘”、风靡全球的“街霸”到21世纪最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VR GAME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深圳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消费能力也很强,关键的一点是如果要让大家形成观展的习惯,那么一定要呈现好的内容,让人相信深圳是可以做出好的展览来的,让人相信这一点很重要。”绽放文创创始人杨钜泽曾谈到。
“GameOn 绽放”展览现场
紧接着,12月绽放文创又与美国环球影业,照明娱乐, 野兽王国合作推出小黄人全球首次主题展,这个占地面积12,000平方英尺的革命性展览,让游客沉浸在电影世界中。游客们将有机会挑战格鲁实验室中的互动式放屁枪,像邪恶的爱德华多一样跳舞潜入他的秘密基地,体验真实还原的小女孩的房间。
小黄人全球首次主题展现场
由GeeksArt千核科技打造,被路透社等多家海外知名媒体评为“2019最值得期待的展览”的《每当星辰变幻时》大型科技艺术展于12月23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燕晗高地开幕。通过最新的科技技术,GeeksArt千核科技倾力构筑了一个超千平米沉浸式的感官世界,让观者在极具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进行一场未知意识转化的奇妙之旅。
“每当星辰变幻时”展览现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展览,拓宽人们感知艺术的途径,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忘却科技的存在,回归本能,利用身体与感官体验艺术”,千核科技艺术团队表示。”
“每当星辰变幻时”展览现场
发掘艺术史上“失踪者” 公立机构不遗余力
除了“新潮”,另一方面,深圳也有不少公立机构在馆藏整理、学术深耕方面扎实地下着功夫。深圳美术馆梳理典藏现代书画艺术大家,展出包括蒋兆和、关山月、吴冠中、黄胄等70余位名家的极具艺术价值的馆藏书画及信札;随后,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特展“观·照——2018深圳美术馆当代影像艺术展”将馆藏老照片重新梳理,并在同一位置重新拍摄,折射出四十年间深圳的巨大变化;12月22日,“芳草地——鲁慕迅迎春书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这位定居深圳、就是高龄的画坛耆老,从未停止对抽象中国画变法的尝试;而“求道天竺——常秀峰艺术展”则将目前已知的这位20世纪上半叶唯一留学印度的艺术家重新推到公众面前。
深圳美术馆信札展展览现场
鲁慕迅-彩色的交响-70x69cm
对美术史上“失踪者”的发掘,不止深圳美术馆,4月28日,由蔡涛策展的“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更是声势浩大地席卷深圳,在何香凝美术馆拉开大幕。与丁衍庸、关良一起东渡日本的艺术家谭华牧在“失踪”几十年之后,重又回到了美术史的范畴中。
谭华牧先生作品《合唱》 布面油画 广东美术馆藏
常秀峰先生作品 何处是归程 1948年
部分公立机构的策展人认为,2018年深圳体制内的美术馆,整体上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品牌展览项目组织和策划展览,与以往不同的是,系列展览随着策展人经验的增加和学术梳理的深入,有一部分较以往的展览更加学术和具有实验的特性;但不足的是,很多体制内美术馆展览过于频密,展期太短,一部分本土艺术家的群展和个展,虽然热闹但质量不高,也未呈现区域特色。
而有些体制外的美术馆展览较少,尤其一些被赞助的展览,口号很大,但是质量不高,展览往往变成了“热爱艺术”的企业家私人藏品和网红作品的展览会。
夏季风认为,相较其他一线城市,深圳的优势不言自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没有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可以与深圳媲美。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一个潜藏巨大人才和财富的城市,同时又毗邻香港,无疑具备了艺术市场活跃的一切基础和因素。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城市的年轻,艺术消费和收藏尚未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大多数人还没有感受到艺术给生活带来的奇妙——不管是是精神满足层面还是财富管理方面。
也有部分观察者认为,虽然深圳的年轻、包容、高效率,使得很多展览活动可以落定实施,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局面也给人一种总是请外来的和尚来念经的感觉,更多的是搭建平台,自身的艺术生态还有待健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深圳,,设计,现场,美术馆当代艺术 深圳 设计 现场 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