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48件事告诉你包豪斯过去的100年和未来_-德国-魏玛-建筑

编辑:张天宇 来源:雅昌网
 
我们要预定2019年终大事记盘点的一个席位:1919-2019,包豪斯诞生100年。诞生于魏玛,

我们要预定2019年终大事记盘点的一个席位:

1919 - 2019,包豪斯诞生100年。

诞生于魏玛,经历过德绍,结束在柏林的包豪斯,在今天已经不能用一个学校、一场运动、或者一个学派、一种思想来简单地描述它的定义。

那百年庆典,自然也不会局限在357376平方公里的德国一地,毕竟“包豪斯”这三个字的影响范围已经是无国界的了。

H3m907kney2HSxMtXzcqym1AhbFIzajXo1R23E5y.jpg

Josef Albers于魏玛教授包豪斯基础课程的现场,1928年,图片来源:bauhaus

接下来,你将在这篇全是干货的文章中读到:

① 10件包豪斯,见证10种伟大

② 17场重要展览,覆盖全球的百年庆典

③ 21个时间点,回溯包豪斯在中国的生根发芽

TPFs1fgciKqEVuKfZc99JPPMY3e13vg0uhuwAKpy.jpg

Bauhaus Building by Walter Gropius (1925–26),图片来源:bauhaus-dessau

【10件包豪斯,10种伟大】

下面是10件最重要的包豪斯作品——既概述了这场伟大艺术运动的主要思想,又突出了这些包豪斯艺术家的最大成就。

0sxZ7NJ472qBweNx4EqlThlzrnOdeo3cMhqgVJce.jpg

  保罗·克里(Paul Klee),Red Balloon(1922)

Oil on chalk-primed gauze, mounted on board,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在保罗·克里1922年创作的这幅油画中,精致、半透明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半圆形这些几何形状以原色的层次被挑选出来。这幅插图充分体现了克里对包豪斯著名的几何构图的异想天开的联想运用。

Hzf5h7reTg7HU1qKMglVhpsg7EuIBHvkfCKTn6D8.jpg

1879年生于瑞士的保罗·克里被认为是包豪斯艺术家中最有才华、也是最神秘的一位。1900年代到1910年代之间,克里与北欧的各种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团体建立了联系,其中就包括“青骑士社”(Der Blaue Reiter)。

1921年,保罗·克里在包豪斯学院任职,教授壁画、花窗玻璃、装帧等各类学科。1925年,他在当时出版的《教育学素描集》(Padagogisches Skizzenbuch)系列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克里来说,从一个点生发出来的线条是自主自发的主体,通过它的运动形成了平面的发展。这种对构图形式的隐喻成为包豪斯设计哲学的基本原则,影响了许多与克里同时代的人,包括安妮·阿尔伯斯(Anni Albers)和克里毕生的挚友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克里的作品对后来美国和欧洲的艺术家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比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比如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还有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等等。正如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urg)在1957年所写道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几乎所有人都在学习克里。”

WLHZAg0UVzLjF6itx9zvdvmcEyqM5zFyNQxX2JKg.jpg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Yellow-Red-Blue (1925)

Oil on canvas -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Pompidou, Paris, France

作品围绕着三个关键的视觉区域,分别以黄色、红色和蓝色为主,依次形成了左右两个整体的视觉注意力区域:右侧由相互关联的红色十字和蓝色圆圈组成,左侧则是黄色矩阵。直线和曲线的网格在画布上相互作用,颜色和阴影的影响暗示了视觉重量和空间定位的差异。

pQ37WpjNXI1FcCdfrXZah0gfYNnUojOxUn76Psrz.jpeg

这是赫赫有名的康定斯基创作于1925年的作品,那时候他已经59岁。长久以来,康定斯基的名字总会跟上文提到的“青骑士社”(Der Blaue Reiter)产生关联。

19世纪末以前,生于莫斯科的康定斯基定居在德国,成为北欧表现主义发展的关键人物。后来,他创作于1903年的画作“青骑士社”成为这个表现主义艺术团体的正式名称。

1914年到1920年这六年,康定斯基一直待在苏联,1922年才回到德国,开始在包豪斯建筑学院教书,那时候,他的创作已经转向了一种更纯粹的抽象形式中。

作为预科老师,他向学生介绍了三原色的分析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性质。1923年,为了在特定的形状和颜色之间建立一种潜在的定性关系,他设计了一份问卷,要求参与者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填写最合适的原色。结果是黄色的三角形、红色的正方形和蓝色的圆形成为了包豪斯最经典的主题,康定斯基也在这部著名的作品中对其进行了探索和颠覆。

qjLPqp2TPAqUCwvV923c0gzqmp7MgQYqcyTPC54Y.png

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The Wassily Chair(1925)

Chrome-plated steel, canvas upholstery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920年,作为建筑界最有影响的设计师之一,马塞尔•布鲁尔来到德国,成为包豪斯学院的第一期学生。他设计的“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成为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而包豪斯设计学院作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更是将现代设计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6MK0k063ke6y1pvvqNcaH1oTvSMqyWP0E0ViQnOT.png

布鲁尔1902年出生于匈牙利,是早期包豪斯一代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1920年,18岁的布鲁尔离开家乡佩克斯,进入包豪斯创始人Gropius创立的这所具有革命性的全新学校,成为该校首批学生之一。1925年,在巴黎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布鲁尔回到包豪斯学院当老师。

因为自己是一名坚定的自行车爱好者,布鲁尔将自行车视为现代设计的典范,他对自己的自行车弯曲的新型钢管车把非常着迷。

他意识到这种材料可以弯曲不断裂,那就可以用于家具设计,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瓦西里椅”(这个俗称是为了纪念瓦西里·康定斯基,因为他当时第一次在布鲁尔的工作室看到这件作品,就对它赞赏有加)。

xAG0vwwQvXzULq6jD1vgEFC9q38CMVUyRMLzghnv.png

赫伯特·拜耶(Herbert Bayer),通用字体(Universal Bayer,1925)

跟布鲁尔一样,赫伯特·拜耶也是包豪斯黄金时代的年轻成员之一,1900年生于奥地利。他设计的通用字体是国际印刷排版的经典字体,采用了包豪斯风格的无衬线字体的最小几何设计。

Upq8bGzTjME72jaajxHCu6xprDXluVx0RGous3lC.jpg

1920年,最初是建筑师的拜耶对Gropius的新尝试产生了兴趣,就在1921年进入包豪斯学院学习,师从康定斯基、克里等人。1925年成为包豪斯学院的一名老师,还在德绍时期,被任命为包豪斯学院的广告和印刷部指导。后来Gropius委托拜耶设计一种可以在包豪斯所有出版物中使用的字体,他最终开发了通用字体。

当时德国流行的字体繁琐,要求所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用大写,这令德国的字体设计大大落后于国际水平。但是在拜耶的设计中只使用小写字母,因为大写和小写字母之间没有语音区别,他希望书面语言具有语言的清晰度,并将这种形式描述为“将人类的语言翻译成可以阅读的东西”。虽然拜耶设计的字体从来都不是用金属铸造,但它的影响却是广泛、长期而深远的。

rpgpGr3KqbtAisj8KfHv0DxCaclm3muwomkmVIA4.JPG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德绍包豪斯大学(1919-1925)

Gropius生于德国建筑师家族,1915年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后,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专业院校。

在给学校起名字的时候,建筑师出身的Gropius用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这个词倒置,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德语Bauhaus的译音“包豪斯”。这所学校不仅标志了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同时也令包豪斯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生的学院。

4tk8IrzZnZDHxU9mztLio1m0T0nPlT5M3pkdHNsE.jpg

这座标志性的建筑有着矩形的玻璃幕墙以及从一侧延伸出来的独特的垂直标志,概括了包豪斯建筑的精神,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许多发展。正如建筑评论家Lee F. Mindel所写,Gropius的“工业窗框、玻璃幕墙和不对称的风车设计的创新使用,在现代主义和国际风格的发展中创造出了一条令人难忘的道路。”

这栋建筑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观众和整个建筑空间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三个翼,根据它们的功能分开,不对称地连接在一起,没有中心视图,因此只能通过旋转来体验建筑。与此同时,在嵌入式梁上使用玻璃墙,不仅创造了充满阳光的室内空间,还允许从外部看到建筑的内部功能,暗示了一种开放和透明的精神。

建筑提供的一系列变化的视角反映了Gropius对社会进化的看法:为了一种更平等、更理性、更有序的文化出现。通过这座建筑的设计,Gropius为20世纪主导建筑的极简主义功能主义奠定了蓝图,他特别预言了所谓的国际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一种苏联和北欧建筑主义的全球化变体。

vPz7Zcic9eop4c6r621KnBSvczzbAqOje0FVd9N7.jpg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Photogram (1926)

Gelatin silver print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莫霍利-纳吉把物体放在感光纸上,暴露在周围的光线下,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使光成为“可塑表达的媒介”。在这张没有相机的“黑影照片”中,莫霍利-纳吉的摄影作品被认为是包豪斯技术创新精神的丰碑。

o7vlqcDuszilRMR51bqbXBmm4yuNrbz59tVCW8Lf.jpg

1895年生于匈牙利的莫霍利-纳吉是在1920年移居到德国的,1923年的时候,在艺术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莫霍利接受 Gropius的邀请,掌管包豪斯学院的“基础课程”(vorkurs)。尽管莫霍利-纳吉的作品涉及到很多媒体,但他的黑影照片却成为包豪斯最具象征意义的实验成果。

尽管摄影并不是学校课程的正式组成部分,但莫霍利-纳吉对光研究的极大热情还是感染了包豪斯很多师生,激励他们对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实验性地探索。

莫霍利-纳吉着迷于光,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探索摄影的可能性,尤其是在1939年移居美国并创建了芝加哥设计学院(Chicago School of Design)之后。“光实验室”成为芝加哥这所学院很多课程的基础,莫霍利-纳吉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北美艺术家。

bZ6qISS846hDuauRgQTjRS6MuEcrqsES3A0KYt6o.jpg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ight Prop for an Electric Stage (Light Space Modulator) (1930)

Aluminum, steel, nickel-plated brass, other metals, plastic, wood, and electric motor - The Busch-Reisinger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为了设计和实现这个机动化的雕塑,莫霍利-纳吉与工程师伊斯特万·塞博克(Istvan Sebok)、技术员奥托·鲍尔(Otto Ball)以及德国电气公司AEG的剧院照明部门合作。艺术评论家彼得·施耶达尔(Peter Schjeldahl)曾经这件作品描述为“20世纪的乌托邦偶像”。

“Light Prop”最初是打算用于剧院的商业用途,但创新地使用了现代材料,体现了包豪斯对大规模生产、机器美学和使用现代技术制作功能性艺术作品的强调。

1930年,拉兹洛在自己的抽象戏剧作品、实验短片《光戏:黑、白、灰》(Lightplay: Black, White, Gray)中使用了这台机器。在这部短片中,这件光道具成了核心“演员”,投射反射和阴影。

这种沉浸式美学环境的理念对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波前卫运动极具吸引力,甚至被看作是动态艺术(Kinetic Art)运动的先驱。1970年,“Light Prop”的两件复制品被制造出来,2006年泰特美术馆做了第三件复制品。

atEMTf5EuO8mI5OkvX2iVmh2kVHSAjCUXiJYVjdw.jpg

安妮·阿尔伯斯(Anni Albers),Wall Hanging (1926)

Two-ply weave silk - The Busch-Reisinger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这件引人注目的双股壁挂运用了白色、灰色、黑色和棕色的线条、矩形和正方形,创造了一种动态的空间运动感,因为这些形式似乎后退并跳出了纺织衬底本身。

安妮·阿尔伯斯(Anni Albers)对重新投身传统手工艺很感兴趣,通过改变它们的基本功能原理,让它们具有现代创新的感觉。正如她所言,“在基本结构的功能方面得到缓和的地方,美学品质往往会被移到前台——事实上,这正是是结构变化的真正原因。”

uYEppF0idTBHE1rQlwDMv6uJYg56tAkr4jkkAGhF.jpg

安妮·阿尔伯斯1899年出生在柏林一个家具工匠的家里,1919年曾在汉堡的一家实用艺术学校短暂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就离开了,3年后她进入包豪斯深造。

编织,是作为女性的阿尔伯斯能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工作坊之一。起初,她并不情愿做织布工作,尽管她最终成为了这一媒介的先驱。她认为保罗·克里在1927年开设的编织课程对她产生了关键影响,尤其是“他反复强调,作品的最终形式不如创作过程重要。”

安妮后来回忆道:“我听(克里)说他要带着线条去散步,当时我就想,‘那我就把线带到任何我能去到的地方好了’”。理论家、设计师R. Buckminster Fuller曾说过:“安妮·阿尔伯斯比任何一位织布工都更成功地实现了织物的大规模复杂结构。”

1949年,阿尔伯斯成为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的第一位织物艺术家,时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继续受到当代评论界的关注,甚至在2017年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和2018年的泰特现代美术馆都有关于阿尔伯斯的大展。

yxPCwh8GyCrzRXbCrecXSeX2TRUrotYXdp7zC0vg.jpg

玛丽安·勃兰特(Marianne Brandt),Model No. MT 49 (1927)

Silver-plated brass and ebony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这款独特设计的茶壶以几何形式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其半球形的主体以横木为中心,顶部有一个扁平的圆形盖子。这个茶壶只有三英寸高,比茶杯稍大一点,它的目的是制造一种浓缩的茶精,然后可以用热水稀释到所需的强度。

正如艺术策展人克里斯蒂安·维特-多林(Christian Witt-Dorring)所说,“每一个单独的部分——盖子、把手、壶嘴和底座——都可以清晰地读出。勃兰特把它们放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抽象的雕塑,同时,还是一个茶壶。平面和球面的形状非常协调。”

QLaFohwSZvcFAsllLrGMbYYIb7OdtuoQocyyf5VR.jpg

作为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学院为数不多的女性教师之一,玛丽安·勃兰特负责创造了许多功能性物件,这些作品现在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

1923年进入包豪斯学院,第二年便跟随莫霍利-纳吉在金属工坊里学习,成为进入莫霍利工作室的第一位女性。同年,勃兰特为她的茶壶制作了原型,随后又制作了其他6个原型,尽管这个设计从未商业化。1928年,勃兰特接替莫霍利-纳吉担任金属工坊的负责人,这证明了她在同行中受到的尊重。在她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勃兰特的设计成为包豪斯和建构主义美学的象征。

柏林包豪斯档案馆馆长克劳斯·韦伯(Klaus Weber)称勃兰特的模型为No. MT 49“简而言之,包豪斯”,这是一幅体现了学校工业设计美学和强调功能性的作品。2007年,勃兰特为这个茶壶设计的一个原型在苏富比拍出了包豪斯作品的最高价格。

41mEkbFROjsbnVaWkpRicjwS1V4vAKiGWfw2nhKm.jpg

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Homage to the Square: Dissolving/Vanishing (1951)

Oil on Masonite -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向方形致敬:溶解/消失”是约瑟夫·阿尔伯斯的代表作之一,这个系列作品数量多达数百幅。画面中包含了几个正方形,尺寸不断缩小,朝向画框的下边缘,方形中心的红色也许只是表面上的红色,观众会因为外部方形的色彩对它的感知产生影响,这就是艺术家所谓的“颜色互动”的一个范例。

Q5yUvgBY5StXj1CkLzu8YEmPL2X2raEQswiGgd6D.jpg

正如阿尔伯斯在其1963年出版的影响深远的《红色》一书中所言:“如果一个人说‘红色’,听到的50个人的脑海中会有50种红色。”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这些红色将是非常不同的。由于颜色的相互作用和正方形在正方形中的位置,图像也可能自相矛盾地出现前进和后退,从而颠覆二维图像平面。

约瑟夫1920年进入包豪斯学院,1923年,Gropius请他接手接手“werklehre”课程的教学,主要讲授功能技术,从此他就一直在包豪斯学院工作直到学校关闭,从魏玛到德绍再到柏林。

“向方形致敬”这个系列开始于1949年,约瑟夫时年62岁,直到1976年去世,他一直在继续这个系列的创作。在阿尔伯斯自己看来,这个系列是一套“提供颜色的大浅盘”;但在外界看来,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包括这个系列在内的很多晚期作品都对20世纪末的艺术运动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例如欧普艺术、观念艺术、色域绘画、极简主义等等,受他影响的艺术家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布里奇特·莱利(Bridget Riley)、理查德·安努斯科维奇(Richard Anuszkiewicz)、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以及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17场大展2座新馆,覆盖全球的包豪斯百年庆典】

今年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贯穿了德国全境,为期三年的计划涉及了德国16个联邦州的至少10个城市,位于魏玛和德绍两地的两座全新包豪斯博物馆的开放称得上是重头戏。

ApMT8MwVfbIo3DygJCc3fDxVUs5IO9cY6k73ajZg.jpg

L9SankGeh4bktfX0nLmuDGwIxfnOGff7MkSn2lWJ.jpg

即将开馆的魏玛包豪斯博物馆

4月6日,全新建造的魏玛包豪斯博物馆即将开幕,配合展出的都是此前从未展出过的珍贵藏品,涵盖了包豪斯的早期历史、发展沿革和重要遗产。

bDuXoF9jiIespcvDBTmc4gx5lF8Q0ifpcjqHW0uC.jpg

马塞尔·布鲁尔设计的“瓦西里椅子”,1925,Ernst von Siemens Kunststiftung

KAaUBaGXBt6DCi0LMeWmhF4YhmcTCNoC965wCWK3.jpg

Peter Keler, cradle, 1922

新馆由建筑师海珂•哈纳达(Heike Hanada)设计,耗资2300万欧元,造型以立方体呈现,建筑共分5层,包括布兰德的茶壶、马塞尔的椅子、保罗•克里和利奥尼•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的画作、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家具等等包豪斯经典作品都将在这里展出。常设展“源自魏玛的包豪斯”(The Bauhaus comes from Weimar)更是将魏玛作为包豪斯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凸显出来。

eEmuNEKKgb9d92C8z9mrCLJllmL0VDOlV59aOAIz.jpg

eD6CGksRE22aICMehQvuttpK4DjZWejAqx3qqj3f.jpg

  在包豪斯的历史上,位于德国东部的德绍是一个重要节点,保罗•克里、康定斯基等很多位艺术家、设计师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9月8日,耗资2800万欧元全新的德绍包豪斯博物馆也将正式开放,4.9万件相关藏品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包豪斯收藏体系。

t6g2ixi6J4q6OOQebMbFJsVkktPfJ2q5FUHNpKTd.jpg

ZLQ1CCOgIAwMFHQmT7Hn8g41J4wT3OeQDsCKggR8.jpg

  这座新馆由来自巴塞罗那的Gonzalez Hinz Zabala设计,整体钢结构建筑按照包豪斯精神设计,以大面积的玻璃和暴露的框架为特色。博物馆设有通风的中庭,可以用于举办临时的展览活动。

CLNAeu6E5vo6DTcWzj34C83K0jy35beoketTm977.gif

Photograph is by Interactive Media Foundation

展览:百年包豪斯(Opening Festival: 100 years of Bauhaus)

时间:1月16日至1月24日

地点:德国-柏林多家机构

虽然目前处于闭馆扩建工程,但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已经于1月16日率先启动了一系列包豪斯百年庆祝活动,活动为期一周。活动以表演艺术、音乐等展示,探究身体、空间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

WctP81wCgaFG49V2lAMa2BwfKenhhat5vcdqOVrd.jpg

由沃尔克·斯塔布(Volker Staab)主持扩建的包豪斯档案馆效果图,图片来源:Staab Architekten GmbH, Berlin

在柏林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推出展览“光、阴影、痕迹”(Light,Shadow,Traces),包豪斯代表人物莫霍伊-纳吉(Moholy-Nagy)的《光-空间-调制器》(Light-Space-Modulator)是展览的灵感来源。参观者可以通过配备的VR眼镜进入美国舞蹈家Richard Siegal打造的沉浸式装置作品《Total Dance Theatre》。

xCLJSRkwnUF2Btj9NkZ4xYU9YCG3ji0gpwK5tOPp.jpg

‘Die Neue Wohnung und ihr Innenausbau’, Frühjahrsmesse, 1927. 

Image courtesy of Hans Leistikow,copyright:Archiv Messe FFM

展览:法兰克福现代主义1919-1933(Frankfurt Modernism 1919-1933)

时间:1月19日至4月14日

地点:德国-法兰克福,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Angewandte Kunst)

这次展览是为了纪念1920年代法兰克福的现代设计,当时这座城市成为了设计中心。除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恩斯特·梅(Ernst May)发起的“新法兰克福”住宅建设项目,这座城市还在许多其他方面采用了现代主义风格,从时尚到室内设计,从产品到传媒设计都有涉及,都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社区的发展而发生。

hbpHqHl0E877HsT34jpdCFHCguLSCuyScIMBrsvK.jpg

布洛翰博物馆展览“从艺术工艺到包豪斯”展出作品,图片来源:Bröhan Museum

展览:从艺术与工艺到包豪斯(From Arts and Crafts to the Bauhaus)

时间:1月23日至5月5日

地点:德国-柏林,布洛翰博物馆(Bröhan Museum)

这场展览旨在探讨前包豪斯时代的现代主义根源,例如格拉斯哥学派(Glasgow School)及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逐渐体现出艺术与工业社会结合的理性化发展趋势。

eQNPFlR7xlJo2eUMHEWPkO9GSBS7dVGIXdtcvkQj.jpg

Mendelsohn, Rechovot, Israel, Villa Weizmann, 1934-1936. Photography: Michael Craig Palmer

展览:约瑟夫·林斯与埃里希·门德尔松(Josef Rings and Erich Mendelsohn: New building in Germany and Mandatory Palestine)

时间:1月24日至3月30日

地点:以色列-特拉维夫,包豪斯中心

这场展览是特拉维夫的包豪斯中心与德国波茨坦的摩西·门德尔松中心和埃森犹太教堂合作的,希望探讨这两个地域的建筑设计风格。展览得到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省文化科学部和其他德国地区组织的“包豪斯在西方百年”项目的支持。

gglo803YSXXomxWT1oW7T0l5ZA61PklcJjTuEjIm.jpg

Peter Keler, Apartment in Weimar. Design and Execution, 1927. 

Private collection, the Netherlands. Courtesy: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展览:包豪斯——新世界的先驱(Bauhaus: Pioneers of a New World)

时间:2月9日至5月26日

地点:荷兰-鹿特丹,波伊曼·凡·布宁根博物馆(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这场回顾展包含了荷兰60位艺术家、设计师及建筑师的800多件作品,他们全部都是曾经在1919年到1933年亲身经历过包豪斯运动的人,涵盖了建筑、设计、编织、摄影、印刷等方面。

时间框架从1907年荷兰的实践者加入德意志工艺联盟的前包豪斯时代开始讲述,到包豪斯时期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再到来几位成员来到荷兰的后包豪斯时代。

aK1PrDmH7es0wTfS3IlfGeDtHbbO7hJYMhXVtfsM.jpg

展览:迁徙的包豪斯(Bauhaus Imaginista)

时间:3月15日至6月10日

地点: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这次展览将焦点放在了包豪斯学院校友、德国艺术家Kurt Schwerdtfeger的作品,那些无形却有表演性质的反射光线戏剧。这些戏剧最初是在1922年为一个机构的聚会制作的。

V8FiBn4Ek2ld4oQHbD8vm3VbTHuRxfw5N8028RLe.jpg

Bauhaus Imaginista展览在日本东京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巡展,Photography: Yuki Moriya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还在这两年分别在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巴西四个国家举办四场展览,而德国各地的一系列机构展览则着眼于包豪斯在其建国之初掀起的浪潮。

bq3MEu25bjEyciS1AXwaOZoFWureSwPRG57M3JVj.jpg

Photography is by T Frenzen

展览:现代主义十字路口的包豪斯先驱(Henry van de Velde: Pioneer of the Bauhaus on the crossroads of modernism)

时间:3月15日至2020年1月15日

地点:德国-格拉,格拉舒伦堡(House Schulenburg Gera)

这次展览将致敬包豪斯先驱之一、现代主义建筑师亨利·范·德·费尔德的生活和工作,以舒伦堡建筑为中心,这是他创作的一个整体艺术建筑。这座由新艺术风格建造而成的别墅改成的美术馆,从建筑到内饰,都是由维尔德建造设计的。展览还将展出他的新印象派绘画和书籍设计。

3fa2izACP8wNRwqmwsknZMEUOcTiXfjBo56hnMQj.jpg

展览:1900年的范·德·费尔德、尼采与现代主义(Van de Velde, Nietzsche and Modernism around 1900)

时间:4月6日至2024年3月1日

地点:德国-魏玛,魏玛新博物馆(Neues Museum Weimar)

魏玛是包豪斯的发源地,位于魏玛的新博物馆为了纪念这所学校的历史遗产,决定举办一场超长期展览,展出魏玛早期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及其与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关系。

tUrkPVZgElA20B2s83DXgmHSNEgRh4XIJlh0Q7kL.jpg

  展览:奥斯卡·施莱默——包豪斯与现代化之路(The Bauhaus and the Path to Modernity)

  时间:4月28日至7月29日

  地点:德国-哥达,Herzogliches博物馆

  这次展览聚焦于前卫艺术家奥斯卡·施莱默的生活和作品,他作为画家、绘图师、平面艺术家、雕塑家、舞台设计师和壁画家,以其跨学科的贡献而闻名。

fy5qHfjLZ1RyfDzBcexPkErKFl9sHt2Ch4taBrr7.jpg

Photography is by T Frenzen

展览:现代三年展(Triennale der Moderne)

时间:9月16日至10月13日

地点:德国柏林、德绍和魏玛多家机构

“现代三年展”将在三个不同的城市连续举办三周,旨在建立一个“现代主义网络”,提升公众对20世纪早期建筑和前卫关系的认知。

4q5aeIeUUEVZdTTQiekqM0pBztMHsbVX1IYDaUSn.jpg

一位女子头戴奥斯卡·施莱默设计的包豪斯舞剧面具,坐在由马歇·布鲁尔设计的瓦西里椅上,1926年,图片来源:bauhaus100

展览:原作包豪斯(Original Bauhaus)

时间:9月6日至2020年1月27日

地点:德国-柏林,现代画廊(Berlinische Galerie)

这次展览将呈现14件“知名的、熟悉的和被遗忘的包豪斯原作”,包括包豪斯档案馆收藏的艺术和设计作品,以及来自其他国际收藏机构的借展,不仅阐明作品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会重新审视包豪斯的遗产与背后的历史。

9v58iwVyn5gTtDwfw3L2zozQB3OJ7lPMFMHOiwXp.jpg

9TwQyYs5FzYZYJaveQb3BZRuuSpOSouT6uaIdZIL.jpg

“号角屋”(Haus am Horn)将于5月18日面向公众开放,图片来源:bauhaus100

展出的这14件作品将成为提出更多问题的个案研究,比如坐在管状钢制椅子上的女子是如何成为包豪斯最著名的无名人物的?魏玛的号角屋(Haus am Horn)是否有一个秘密的双胞胎吗?

PzcCrIHJXMq1mhfcNRl4OotHbkq8yvt06jw8Wy1B.jpeg

展览:蒂洛·肖德——费尔德的学生与挚友(Thilo Schoder - Pupil and friend Henry van de Velde’s)

时间:展至2020年2月15日

地点:德国-格拉,格拉舒伦堡(House Schulenburg Gera)

蒂洛•舍德是图林根州“现代建筑”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虽然他在魏玛出生,并在那里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在1932年当大萧条和政治条件双重夹击后,他移居到了第二任妻子的国家——挪威。

在写给老师、比利时建筑师、画家亨利·范·德费尔德的信中,他写道:“在德国,我总是感觉到,在可预见的未来,现代建筑将成为过去。”

此次展览将蒂洛•肖德与亨利·范·德·费尔德持续到1950年代的在艺术专业和个人生活层面上往来的多件书信、文件及档案首次展出,同时希望人们以非常个人的视角来看待那个时期的真正的欧洲艺术观念。

[正在展出…]

展览:画家、导师、魔术师:奥托•穆勒在弗罗茨瓦夫(PAINTER. MENTOR. MAGICIAN. Otto Mueller and his network in Wrocław)

地点: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 – Museum für Gegenwart)

时间:展至2019年3月3日

这是第一个聚焦前布鲁克艺术家、表现主义画家奥托·米勒(1874-1930)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展览。弗罗茨瓦夫(Wrocław)是波兰乃至欧洲举足轻重的文化中心,奥托·米勒曾经在位于弗罗茨瓦夫的艺术与工艺学院教书,那所学校在当时是欧洲最先进的艺术院校之一。

展览:包豪斯与美洲(Bauhaus and America,Experiments in Light and Movement)

地点:明斯特,LWL-Museum für Kunst und Kultur

时间:展至2019年3月10日

这场展览聚焦于1933年包豪斯建筑关闭后移民到美国继续他们的想法和实验的艺术家们。从作为光与运动实验交叉学科实验室的包豪斯阶段开始,对该领域的各种争议进行了首次考察。从光与动力艺术到实验电影、舞蹈、表演艺术,这个跨时代的展览展示了这些互动的深远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观念就从美国对欧洲产生了相反的影响,至今仍能够在当代艺术中得到回应。

展览:理想标准(IDEAL STANDARD)

地点:腓特烈港博物馆(Museum Friedrichshafen)

时间:展至2019年4月28日

展览的全称是“IDEAL STANDARD. Speculations on Bauhaus today”,实际上是把包豪斯理解成为一个未完成的、开放性的项目,一个创新的发问:今天的包豪斯是什么?展览呈现的是五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对于当今社会重要问题的处理方式,试图为当代乌托邦找到合适的形态。

展览:小公寓、时装屋、发电站——20年代哈雷的新建筑和新生活方式

地点:哈雷市立博物馆(Halle,Stadtmuseum)

时间:展至2019年6月16日

这场特展从现代(MODERN)的角度审视城市的发展,赋予城市“自身特色”。家具、服装、生活设备、工艺品、图画、城市地图,这些都是20年代哈雷生活的缩影。新的建筑风格的布局和设计方案为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提供了有趣的视角。

展览:在阿尔托纳更好地生活:20世纪至21世纪的城市发展(Better Living in Altona)

地点:汉堡历史博物馆

时间:展至2019年6月24日

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德国北部城市阿尔托纳目前的变化过程,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巨变,展览特别强调了1920年代“现代建筑”(Neues Bauen)的典范。

RDQXbm0grcureDtADF76bRVNdZecUACijXJWRBTU.jpg

除了以上这些重要展览,今年9月11日至15日,一场名为“Buhne TOTAL”的实验戏剧节还将在德绍展开,“紫罗兰”(Violet)的全球首映是一大看点,这是作为包豪斯艺术家、音乐家的瓦西里·康定斯基在1926年创作的“色彩歌剧”(Color Operas)之一。

【21个时间点,见证包豪斯在中国的萌芽与迸发】

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也就是包豪斯学派成立之前、中国因为战争被迫对外开放之后,中国就已经经历了各种现代化的实验。这些实验为包豪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接受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心态。

5xOzlZrxZKTjiWPVGiMoYp30Zy1y6VFVmjrm4n7k.jpg

机缘巧合,在“包豪斯”这个词诞生前的一年,也就是1918年,22岁的陈之佛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课学习,成为中国第一个到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留学生。也正是这段留学经历,让陈之佛了解了从西方漂洋过海到东方的设计新观念。

六年学成归国后,陈之佛成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图案设计系主任,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这里还要提一点:陈之佛1916年出国前,曾经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图案讲义,为后来他南下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设图案课程的先例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陈之佛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自我觉醒,那么庞薰琹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最直接与“包豪斯”产生关联的人。1929年,回国前夕,庞薰琹决定去德国参观包豪斯校舍,这一自觉行径对后来的中国艺术设计界影响巨大。1946年,庞薰琹与陶行知讨论在中国建立工艺美术学校的可能性时,他提出学校的建筑、内饰以及周边环境应该由学校师生们自己设计完成。

0fYB3WJ2yd28zdpav5IWTWIfyzDAKErSm2tgLEG9.jpg

雷圭元早年设计

1930年代,思想通过教学有了跨国籍的交流。那时候,国立杭州艺专的图案设计系吸纳了多位曾在欧洲学习过的教师,包括庞薰琹、雷圭元、王子云等。同时,还有几位外国设计师也作为客座讲师来到这里,例如俄罗斯教授M. Dowracheff和Shelovsky,以及来日本的Saito Kazo和Narita Torajiro教授等。甚至后来有很多来自西方的包豪斯建筑师接受来自中国的设计委托。

  1932年6月,上海有若干种刊物的封底页都出现了一则广告:“张光宇先生的力作《近代工艺美术》出版”。后来,这本从1929年就开始着手编撰的著作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引入西方现代设计的观念的理论著作,他也成为早期就将包豪斯的现代主义理念引入中国艺术的设计师之一。

Q3bFC5OfF37SIkgCTA3jpVtBJ0sHCC8BrMKVKNlB.jpg

电影《新女性》剧照

  当现代设计观念开始在中国萌芽的时候,另一边的包豪斯学院却在纳粹的阴霾下举步维艰,终于在1933年4月,在柏林关闭。但包豪斯所引领的开创新时代的先锋精神却已经为世界人民所领悟。

在中国的上海,这时候出现了一部电影,名为《新女性》(1935),由阮玲玉主演。片中主人公父亲的房子就配备了很多包豪斯风格的镀铬钢管家具,用以展示角色当代又前卫的性格。

F4IXSMMHG4rPx6uMHBXGeXyQG03B6S9ohG3pTTFp.png

1930年代到40年代,一位中国女性坐在钢管制的椅子上,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博物馆

JliVd98KsDjCPw8dkpstwTmFK5BKo7uNdUczMZGq.jpg

黄作燊与勒·柯布西耶

希特勒上台后,包豪斯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离开德国,最终在1937年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授和建筑学系主任,从此居留美国。两年后,他接收了自己第一位中国籍研究生——黄作燊。留学期间多次游览欧洲大陆,黄作燊曾在巴黎与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结识,对包豪斯产生了极大兴趣。1943年,回国后的黄作燊在上海创立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一开始就引进了包豪斯现代教育设计体系,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

46y4Vg2tz3XbiACTK7RPzBCUrqrrC7Q99ANaaqRV.jpg

1953年设计建造的同济大学“文远楼”

1953年,黄作燊的同事黄毓麟为同济大学设计“文远楼”,在设计中使用的建筑手法被很多中国人认为具有与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相似的属性。

FwUkjlwy47Eg3DzEHqpd07QB6M7a7JAYc7eEaHbP.jpg

庞薰琹1941年对沙发或窗帘设计的图案样式,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博物馆

第二年,周恩来总理组织了四次工艺美术的展览,并派了几位设计师前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中国在东方体系下将设计创新与艺术教育现状的研究相契合。其中,庞薰琹去了苏联,雷圭元被派往捷克和匈牙利,邓白则前往当时的东德。这一时期中国的现代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这些国家。

FHfEjx6Y8tDRMu5ONkLKcMQLXwhTNw31XZTYqZtX.jpg

Veo2DxiX2qyXgCRAPEiBV9e9u3Cflle37g8KmJJQ.jpg

798艺术区

  当时间来到1954年,包豪斯与中国有了实体关系:“718联合厂”(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在北京建设,采用了东德的建筑设计风格和生产技术。这里就是今天的798艺术区,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包豪斯建筑群。

izi8glyVkD6dE69QGmBWyodVOnfdoJ8CNfxrW2fe.jpg

庞薰琹手绘稿 漆盘 (图来自《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一书,杭间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立,明确提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庞薰琹乌托邦式的办学设想开始得以实践,成为中国第一所全面继承包豪斯思想的设计学院。

  之后因为特殊历史时期,包豪斯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沉寂的。直到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许多文化杂志相继恢复出版,包括《建筑学报》、《装饰》等杂志在恢复出版后的前几期就分别发表了介绍包豪斯和西方现代设计的文章,从而引发了对包豪斯遗产的广泛讨论。

RZfplIGjCvIAkuu1epdHsZhurX38svcpFGMD1piU.jpg

比如,1980年复刊后的《装饰》杂志第一期发表了《艺术家与设计师郑可》和《工业艺术美学初探》这两篇提及包豪斯的文章,并在专门介绍包豪斯的同时称赞它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bOzWK5gBDOQys637ayXIAByhpy8qsss82yoqFkNv.jpg

  1986年,瓦西里·康定斯基撰写的《论艺术的精神》被译著并出版。其实从1978年开始,多部关于包豪斯的外文著作都被译著出版。

当思想、教育体系、出版物都广泛普及后,展览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1989年,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德国包豪斯巡展”。然而,由于资金限制,这次展览只展出了带有文字的图片,没有展出包豪斯的藏品或文件。

  2010年,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合作,举办了“纪念包豪斯90周年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研究”系列活动。展览成为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首次系统梳理和展示包豪斯在艺术、工艺、建筑、设计等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大展。

  次年,杭州市政府巨资买下德国藏家布洛汉(Torsten Brohan)的7010件包豪斯藏品并将其放置在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以引进包豪斯及欧洲现代设计收藏为契机,成立了包豪斯研究院,旨在通过学术研究、教育推广等方式开启和发掘包豪斯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

  为了迎接2019年包豪斯诞生100周年,“Bauhaus Imaginista”(迁徙的包豪斯)项目在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巴西四个国家进行巡展。2018年4月8日,首场展览在中国杭州开幕。在“Moving Away”(迁徙)的标题下它提出的问题:包豪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普遍性设计原则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被发展、适应、拓宽或是更新。

相信从第101年开始,包豪斯下一个百年的成就,仍将会被继续书写。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包豪斯,,德国,魏玛,建筑包豪斯 德国 魏玛 建筑
下一篇:沈伟:人的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_沈伟--抽象-艺术网-舞蹈||上一篇:周佺:90后藏家养成记_长沙窑-藏家--长沙-杭州-瓷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