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18年,武汉美术馆在“中国的美术馆时代”热潮之际开馆迎客,在艺术机构的一轮又一轮洗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从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的总结来看,“最终取得的成绩建立在我们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座美术馆来运作,更是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来打造”。
樊枫 《新址—武汉美术馆》 178cm×96cm 2010年 武汉美术馆藏
历数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每一座美术馆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是把区域美术作为重点方向,并发展成为建馆特色的美术馆并不多。“尽管这一点做好了对整座城市和它的文化格局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方向太明确,做起来也难,十年积累下来,武汉美术馆在这个目标上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
武汉美术馆的历史变迁
用一场展览的170项流程,见证一座美术馆的十年
最近,武汉美术馆正在做“武汉美术馆展览手册”的再版工作,在这本不断更新的册子里,以图示的形式标注了一场展览的170余项流程,连接了武汉美术馆展览、策划、公教、典藏、行政、财务等各个部门在每一场展览中的责任。从2008年武汉美术馆新馆开馆至今的十年,这本“展览手册”似乎成为了一个具象的时间标尺,丈量着一座美术馆的成长。
“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海报
“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作品
冷军《蒙娜丽莎的微笑——关于微笑的设计》
“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作品
魏光庆《芥子园NO.4》130cm×300cm 布面丙烯 2007年
将美术馆每一次的工作变成“标准化生产”,放在十年前大概是没法儿想象的。对于2008年的开馆展,让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记忆深刻的不仅是美术馆整个团队在展览流程上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更是团队在决策上的前瞻和勇气:“当时做开馆展‘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的展览筹备,我和樊馆长一起去深圳邀请鲁虹老师来做这个展览的策展人。那时候美术馆领域还没有很普遍地谈到策展人这个说法,那么财务上就很难有一笔对应的费用,但是樊馆长就跟我说我们必须要有策展费,尽管并不是很高的一笔费用,然而这意味着武汉美术馆从新馆开馆就有了明确的策展意识,在美术馆普遍都还没有策展费这一项支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在摸索美术馆的发展规律了。”
开馆展结束后,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带着团队开始了美术馆制度的探索之路,“我们很快就意识到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想法,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美术馆制度来保证,终究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樊馆长就找来有美术馆建设经验的同行,带着我们进行封闭式的学习,讨论适合武汉美术馆的制度建设,在这些年的实践打磨中,它变成了一个系统的、又很灵活的‘美术馆手册’”。
“晴川·晴川——湖北十人中国画作品展”海报
“晴川·晴川——湖北十人中国画作品展”展出作品
陈作丁《参天老树当窗碧》68cm×46cm 2007年
“晴川·晴川——湖北十人中国画作品展”展出作品
陈作丁《隐居溪上宅》68cm×46cm 1982年
而同时举行的四场开馆展,在刘宇看来,更是从一开始就给了武汉美术馆“一个很高、很准确的定位”。“首先一个是我们的‘大匠之门’品牌展系列做了‘天机自得----北京画院藏齐白方石作品展’,把人人皆知的大师作品引进武汉。同时我们推出了‘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把武汉油画家与在武汉生活、工作过的油画家的作品集中起来,从学术上清理湖北当代油画的发展脉落,从理论上对湖北当代油画进行定位,这就是一个有很强地域性的展览。纪念晴川画会30年的‘晴川·晴川——湖北十人中国画作品展’也同为开馆群展之一,这样一个成立于武汉的艺术组织和一批对湖北中国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老艺术家作品放在当时的武汉美术馆展出,无论是从武汉美术馆的发展来看,还是从晴川画会的研究来看,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学术研究项目。旅法艺术家王渡的‘模式——旅法艺术家王度特展’不仅是在介绍从武汉走向海外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武汉美术馆的国际化考量。这几个展览很明显地把武汉美术馆和这座城市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定位”。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湖北,展览,互动湖北 展览 互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