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8连的战士们,为了完成一项高度保密的国防工程,开进了陵山。
1968年5月23日,8连3排11班上早班。中午12时,爆破手柯友文、于振柱、张士林装填好炸药,又在作业面的底部放置了上午的最后一个炸药包。一声轰响,山体震颤。按照惯例,此后的工作要等落石稳定、烟尘散去。班长李锡明让战士们返回驻地吃午饭,自己留在爆破场地值班。可让李锡明感到奇怪的是,通常炸药爆炸以后,很快就会有烟从爆炸洞口飘出来。那天爆破后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洞口却一丝烟都没有。
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代理排长曹培成提前吃完了午饭赶回洞口。李锡明对曹培成说了这一“奇事”。两人担心爆破是否成功,所以当即决定,进洞去看看情况。
谁曾想,一次看似普通的下洞行动,惊醒了沉睡了两千余年的汉代墓葬“满城汉墓”。
自满城汉墓挖掘过后,已经半世纪了,为纪念满城汉墓挖掘50周年,展现50年来满城汉墓文物学术研究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2月28日展出了满城汉墓系列文物,其中包括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件满城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观众耳熟能详的满城汉墓精品文物,如刘胜金缕玉衣、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几乎悉数亮相。此次展览共分为“盛世风貌”“王国往事”“长乐无极”“因山为藏”“发现靖王”等五个单元,不仅展现出西汉时期非凡的创造力,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及窦绾夫妇鲜活的多面人生。
展览现场
刘胜其人
刘胜,汉景帝的庶子,汉武帝的哥哥,按照汉代实行的20等爵制的规定,郡国诸侯王是爵位最高的一级,仅次于皇帝,郡国中一切宫仪制度都与皇宫相仿,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身份显贵,刘胜夫妇还是个“大明星”,三国刘备为自己寻求政治合理性时,自称为中山靖王十三世孙,满城皆知。现如今,刘胜夫妇墓葬的发掘因其数量之多,文物之完整,物品之精美,创造了数项考古学之最,轰动一时,让刘胜夫妇着实又“火”了一把。
在其墓葬文物的诸多发现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两套完整金缕玉衣及错金博山炉。这两件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与观众见面了。
刘胜金缕玉衣
刘胜与窦绾塞于九窍之玉示意图
“玉衣”,用金丝串联玉片而成,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所穿的殓服。刘胜金缕玉衣的发现,是人们第一次看到真实、完整的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长1.88米,由2498块玉片组成,所用金丝重约1100克,由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组成,每一部件都可以彼此分离。在很多玉片背后都有用墨汁书写的数字,以方便组装玉片。金缕玉衣作为殓服,应是按照刘胜生前体格而造,从实物来看,刘胜体型肥大,腹部尤为突出,放在现代社会,估计会被吐槽“该减肥了”吧。
汉代对玉的重视,源于古老的信仰,古人认为,玉器可以作为人类与天地神祇沟通的媒介和信物。此外,古人还认为,玉具有防腐作用,将玉塞入死者的九窍,可以尸身不腐,实现永生。因此,刘胜除身穿金缕玉衣外,还以九块玉塞罩住了眼、耳、鼻、口、肛门、生殖器。
除刘胜金缕玉衣外,满城汉墓还出土了刘胜之妻窦绾的金缕玉衣,窦绾玉衣长1.72米,由2160块玉片组成,只是上衣前胸的编织方法与刘胜玉衣有所区别,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次未能在国博展出。
透雕双龙白玉璧
透雕双龙白玉璧是用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晶莹洁白,造型生动,制作精美。两面有谷纹,璧上透雕一对英武矫健的夔龙,气势十足。顶端有流畅的云头装饰,中央有一圆穿,可供穿系悬挂之用,为汉代玉壁中一件不可多的的艺术珍品。
对于长生不死的向往,是西汉早期贵族共同的追求。因此,除用玉衣包裹尸身,陪葬玉器之外,以“对神仙世界的想象”为主题铸造的器物也是墓葬中的常客。在满城汉墓中,错金博山炉便是典型代表。
错金博山炉及炉顶细节图
错金博山炉为薰炉,因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薰炉底部透雕三条蛟龙,炉身用金丝、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显示着汉代社会对于线条高超的感受与创造能力。薰炉顶部雕有山峦,山峦之间又有小树、野兽、小猴和猎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场面,显示着汉代人求仙长生的信仰体系与“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襟气度。
文物往往容易将鲜活的历史扁平化,当我们把墓葬中的器物还原到汉代刘胜夫妇的生活中,透过这些器物窥测刘胜夫妇的人生时,往往会发现,古人也很有趣。
谁人无少年?
西汉早期,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内欣欣向荣。鼎盛的国力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富于开拓精神的时代风貌。“尚武”成为西汉早期社会的风尚。在此次展览的一开始便陈列了从刘胜墓中出土的兵器及铠甲。或许刘胜的早年也曾有过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
铁铠甲复制品
铠甲是古代打仗时将士们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此铠甲出土于刘胜墓后室,由2859片甲片连缀而成,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汉代铁铠甲。甲片由块炼铁加热锻打而成,为了提高延展性,还经过退热处理。甲片形状分为两种,一种是槐叶形,用于编缀甲身;另一种是圆角长方形,用于编缀两袖和垂缘。
此次展出的铁铠甲为复制品。由于出土时原件粘连严重,难以展开,经过一片片揭取,用仿制的金属甲片进行了复原。
弓弩机
弓弩机使用示意图
刘胜墓中共出土使用弩机16把。弩机各部件都刻有数字,同一把弩机数字相同,显然是为了装配方便而做的记号。在众多弩机中,有一把带有刻度,共刻五度,其中又标刻出一度与半度,度与度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递减,非常精密,应为瞄准远近不同的目标而刻,由此可见西汉人已从实践中认识到了重力和空气阻力对射箭的影响。
铜剑
剑是适用于近距离格斗的短兵器。西汉时期,沿用战国旧制,铜、铁剑兼用,但由于青铜的机械性比不上钢铁,铜剑逐渐从实战兵器转为仪饰用器。
铁刀
刀亦为适用于近距离格斗的短兵器,出土于刘胜墓中室和后室。西汉之后,为了适应骑兵马上作战的需要,刀逐渐取代了剑。汉代的刀有长短之分,满城汉墓出土的刀多为短刀。
银盾鼻
此银盾鼻出于刘胜墓后室,革盾盾身已经腐朽,仅留下银质的盾鼻。盾壁头部弯曲,钩住盾面,使盾背的木条附着更紧,从而也使盾更加牢固。
这些武器是否让刘胜变的勇猛,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历史记录和出土文物来看,刘胜爱酒好色倒是无疑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刘胜喜爱喝酒美色,有一百二十余个孩子;客家刘氏族谱中说,靖祖(刘胜)好色,众人皆知;就连班固也曾说过:刘胜为人爱喝酒爱美色。
提到刘胜嗜酒,就不得不说一下满城汉墓出土的一套汉代完整行酒具。
错金银镶嵌酒骰
错金银镶嵌酒骰共18个削面,分别用篆书错写“一”到“十六”以及“酒来”“骄”字。在各面的孔隙内,用金丝错出三角卷云纹,中心镶嵌绿松石或红玛瑙。能把直径仅有2.2厘米的铜珠表面切割成规则的18面,足见刘胜时期工匠的数学水平。
行酒令钱正反面
行酒令钱同上述错金银镶嵌酒骰一同出土,共40枚,其中20枚上写序数“一”到“第廿”,但缺“第三”,多1枚“第十九”;另20枚每个钱上都有一句3字韵语,加起来形成一篇韵文。韵文的前半部分写统治者切忌放纵恣乐,不要施行苛政,以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后半篇则写如何饮酒欢乐。
这两件行酒具是配套使用的,具体使用方法还不知道,目前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先掷骰子,按照骰子的点数,找行酒令钱上对应的数字,然后翻看数字背面的韵语,决定席间人如何饮酒或是否饮酒。
能将一套完整的行酒具带到墓里,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继续使用行酒具,行酒取乐,刘胜是得有多爱喝酒啊!
鎏金银青铜盘龙纹壶
鎏金银青铜盘龙纹壶铭文
盛酒器。此壶原属楚国,后楚国被灭,此壶被转赐给刘胜,通体以鎏金、鎏银工艺装饰。此壶腹部饰4条龙,龙与龙中间用金色云纹装饰。该壶巧妙地运用了金银色差,将构图的复杂和色调的平衡结合得异常完美,展现了西汉登峰造极的青铜装饰工艺水平。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及其细节
此壶全身装饰着复杂的鸟篆文和图案花纹,鸟篆文是古代艺术字,其笔画构成就像鸟儿在跳跃。是否为酒器尚未确定,但壶上用鸟篆文刻有一首颂酒诗文,阐明饮酒有使肌肤润泽,补血益气,延年益寿的好处。
“豪而不土”的刘胜与窦绾
无论是金缕玉衣,还是透雕双龙白玉璧,亦或是享乐所用的行酒具,都离不开巨大的财富支撑。诚然,作为诸侯王,刘胜确实很有钱,而且,他不仅有钱,还很追求奢华享乐。就连他的亲兄弟刘彭祖也曾指责道:“你只管奢侈淫乐,不辅佐天子安抚百姓,怎么配称作藩臣呢?”虽说刘胜“奢侈淫乐”,但在致富发达的道路上,刘胜绝不甘于啃老,他靠的是自己的雄辩。
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鉴于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指的是汉景帝采用晁错建议削夺诸侯国土地而引发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教训,对诸侯王百般挑剔,时常打诸侯王的小报告。建元三年的十月,刘胜与其他几位诸侯王来京朝见,汉武帝设宴款待,席间,刘胜听闻音乐不禁潸然泪下。汉武帝问其故,刘胜说道:“大臣众口一词告我的状,常言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而我远在中山国,却连他们说的什么都听不到。我虽位卑权轻,但确为藩臣,从亲属关系来看还是皇上的哥哥。这群跟皇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臣却相互勾结,发出偏私议论,使骨肉分离,宗室皇族受到打击和排挤,于是我很悲伤,所以我哭泣”。
在对汉武帝的解释中,刘胜不仅引经据典,还打的一手完美亲情牌。不知是出于感动,还是更为复杂的政治原因,汉武帝最终增加了对诸侯的礼遇,废止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对诸侯王施行优待亲属的恩惠。
刘胜受到了优待之后,财富想来也会有增无减,这从他的陪葬品中便可以看出。
金饼
金饼是汉代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西汉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金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但是,金币并不是西汉的主要流通货币,这是因为:第一,汉代金币制度还不健全,在小额市场交易中需分割使用,交换上非常不便;第二,金币与铜钱没有统一的兑换率,实际流通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在西汉,金币主要用作价值尺度,民间流通多用铜钱。
满城汉墓共出土金饼69枚,其中刘胜墓40枚,窦绾墓29枚,金饼含金量95%-97%,重量16-18克,约相当于西汉时的一两。即便是放在现代社会,按黄金市面每克365元的价格粗略来看,一枚金饼至少也价值5840元,这在民间流通多铜钱的西汉,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多金”了。
郡国五铢钱及其细节
五铢钱最初是由各郡国自行铸造,钱币的字体及轻重大小各有不同。满城汉墓所出的郡国五铢,几乎囊括了目前所见郡国五铢的所有品类。
如前所述,刘胜喜爱奢华,爱奢华的人通常有个特点:总要讲个排场,出门人一定要多,车一定要豪华;家里的床必须要大,家具必须要多。奢华的特点在刘胜的墓中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汉代安车复原模型及示意图
铜盖顶帽
下左:铜軥 下右:铜衡末饰、轭首饰 上:铜乘弓器
上:铜锯齿形器 下左:错金银铜轙 下中:错金银铜较 下右:鎏金m形铜车饰
安车是指古代贵族出门乘坐用的车,常架四匹马。在汉代,不同身份的人乘坐不同装饰的马车。诸侯王用的车车轮为朱红色,车盖为青黑色,金属器件涂金。这辆马车就是按照诸侯王用的车复原的。在满城汉墓中,共随葬10辆实用车,29匹马,有出行时乘坐的安车、游猎时实用的猎车、轻快简便的轺车。出土时,车的木构已经腐朽,马只剩骨头,只有3000余件装饰华丽的金属器件保存完好。
马佩饰
马佩饰示意图
鎏金铜带扣
鎏金铜节约
雍容华贵的车饰、马具和仪仗用具,显示着刘胜生前的赫赫威仪。透过这些器物,可以想见,刘胜生前出行、游猎时前呼后拥的盛大场面。
出门要排场,居室也不能太差。从满城汉墓出土的家居构件,可以看到刘胜豪华的室内装潢。
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铜帐构
幄帐是汉代贵族家居和出行的必备之物,相当于今天的帐篷,这是国内首次发现完整成套的汉代幄帐帐构。此幄帐内没有立柱,在建筑史上是非常大的进步。
四角攒尖式方形幄帐
此账是用来宴请宾客时,设在殿堂上用的,是一种装卸十分方便的小型幄帐。
玉具铁剑
玉具剑,因用玉来装饰剑得名。这把剑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玉饰齐备的汉代玉具剑。玉具铁剑上雕有螭龙、螭虎,造型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精湛的琢玉工艺。
错金铁短剑
此剑身一面是火焰纹,另一面是连续的兽纹。汉人认为,虎豹等野兽勇猛异常,将野兽或兽纹刻在剑上,可以汲取它们的力量。
鎏金鸳鸯铜戈
左:铜鸡首仪仗 右:铜鸠仗首
花形悬猿铜钩
鎏金鹿形铜饰
虽然刘胜富有且酷爱奢华,但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陪葬品件件精美,流畅的线条,气势的猛兽装饰都显示着刘胜的高审美水平。用现代的话说,即豪而不土,是真正的贵族。
养生达人与文艺青年的日常
从第二部分我们已经知道,刘胜夫妇豪而不土。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刘胜夫妇不仅不土,反而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刘胜的《闻乐对》和《文木赋》辞藻优美,备受后人称道。刘胜之妻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其贴身随葬的书刀便多达30余件。
螭虎钮方形玉印
肖形铜印
肖形铜印出土于窦绾墓后室,印面图案分别有乐舞、人物行走、龙、鸟、兽等。
研石
研石出土于窦绾墓后室,用于研墨。汉代墨多为颗粒状,需用研石研磨。
书刀
简牍和木牍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发生误笔时,需要一种修改简牍的小刀,当时称为“书刀”。书刀的环形把手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悬挂在腰上的需求。
玉人
透过这些文房用具,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两千多年前的某个清晨,窗明几净,刘胜坐于席上,读经作赋,窦绾侧立于旁,铺牍研墨,以诗歌相和。
文艺青年不可无诗歌,亦不可无音乐。在满城汉墓中,除了书房用具,还出土了一些乐器,其中以“铜铎”为代表。
铜铎
铎是一种打击乐器,靠摇振发声。出土于刘胜墓甬道。
说唱俑
刘胜夫妇对于诗词歌赋与音乐的欣赏力,反映出他们超高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也体现在满城汉墓出土的其他文物中。
四乳兽纹铜镜
铜镜是中国古代梳妆、照容的主要用具,相当于今天的镜子。使用方式有两种,用手拿着或放在金属、木质的镜架上。手拿铜镜的常见形式是将纺织品或植物编织的绶带穿在镜钮里,用手拿着绶带。
汉代铜镜直径一般为15厘米左右,此铜镜是直径超过20厘米的“盈尺青铜镜”,非常珍贵。
玉舞人玛瑙水晶珠串饰(窦绾墓内出土)
1:玉笄 2:漆奁构件 3:心形白玉佩
玉笄出土于刘胜墓。笄分两种,一种是簪发之笄;一种是冠笄。其中,冠笄只有男子才会用。
漆奁出于窦绾棺内玉衣的腿部,应该是随身携带的物品,漆奁中所装之物多属化妆品,故又可称为妆奁,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化妆包。
心形白玉佩出土于窦绾墓,是汉代流行的佩玉,是古代射箭时佩戴在右手拇指上钩弦用的。
豹形铜镇
汉代人在屋子里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起身或坐下时折卷席角和挂住衣饰,需要用铜镇压住席角。铜镇造型主要为虎、豹、羊、鹿、熊等动物形,这与西汉时人们崇尚猛兽勇猛的力量有关。为了保持器体的半球形轮廓,这些动物常采用盘踞的姿势。此豹形铜镇炯炯有神,制作精致,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最成功的小动物雕塑之一。
不仅精于吟诗作赋,刘胜夫妇还是一对养生达人。在满城汉墓中,考古专家出土了一套西汉时期的医疗器具,包括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
铜手术刀
水晶砭石
砭石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医疗用具,用来刺激体表某些部位,或用于放血排淤。
金银医针
医针出土于刘胜墓,共有9枚,4枚金针,5枚银针,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金属医针。
“医工”铜盆
此盆出土于刘胜墓,盆沿刻着工整的“医工”二字,“医工”就是今天所说的医生。此盆应为中山王府医疗专用,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刻有铭文的医用器皿。
铜药量
用于称药物的重量,说明汉代医疗对药剂量的掌握已经有了严格要求。
刘胜多金、文艺、雄辩,也好酒好色、奢侈享乐;他是王,是将帅,是诗人。窦绾爱美,爱作诗,爱养生;他是王后,是文艺青年,是养生达人。中山国王、王后的身份使他们注定不平凡,但当我们把历史赋予他们的光环剥离开来之后会发现,他们终究也是一对普通人。在他们最为日常的生活中,也有柴米油盐,也有锅碗瓢盆,也有熏香炉具。
彩绘陶壶及细节图
彩绘陶匜
鎏金铜薰炉及细节图
薰炉,又称薰,为燃香用器。古人用薰炉燃香以驱赶虫害、祛除湿秽、洁净空气。在汉代,室内熏香十分流行。此薰炉以青铜铸造,通体鎏金,造型华美。
彩绘陶盆
铜勺
铜薰炉
铜漏壶
漏壶,又称刻漏,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计时工具。这是迄今经科学发掘出土、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年代最早的单壶泄水型漏壶,对研究我国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蟠螭蕉叶纹提梁铜壶
意想不到的彩蛋——展览中那些看上去萌萌哒的陪葬品
熊足铜鼎
此鼎出于刘胜墓,使用方法类似于今天的高压锅,鼎上方有两个长方形耳朵,耳朵上分别铸造一只伏兽,鼎盖上另有4个等距的小立兽。合上盖子后,鼎耳朵上的伏兽翻向盖子,再旋转盖子,这样,伏兽就可以卡在小立兽的颔下,鼎盖就封闭住了。
看鼎足的三只大熊,嘴巴咧着,四肢像小孩子作揖一样,让人觉得活泼可爱。
鎏金对兽形铜饰
此对兽头高昂着,前肢伏在地上,后肢蹬地,四肢矫健有力。身体弯曲成90°,应为箱子之类物体的边角装饰。不过,它的表情似乎有点萌萌哒?
熊踏朱雀铜器足
铜羊形灯
此灯成卧羊状,羊肚子中空,用来放灯油。羊脖子后方有一个活钮,臀上有小提钮,使用时将羊背掀开,将羊背平放在羊头上,作为灯盘(如图所示),灯盘内有小流嘴,放置灯捻,熄灯时,灯盘内的剩油可顺小流嘴倒入羊腹腔内,灯盘扣回羊背,恢复为卧羊状。羊的造型不仅萌萌哒,还卫生环保,关键还很高科技。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
熏香用具。底盘内有一骑兽力士,造型理念和形制同错金博山炉大致相似,气势十足。当我们把视线转向炉底力士的时候,会发现,力士的表情有点萌萌哒,仿佛在说:“我是大力士,一只手托举炉顶不费吹灰之力”。
看个展览,一不小心就被萌到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国家博物馆,窦绾,满城汉墓纪念展,刘胜,,汉墓,错金,西汉中国国家博物馆 窦绾 满城汉墓纪念展 刘胜 汉墓 错金 西汉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