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eview最近出炉了新一年的“年度Power 100”榜单。
虽然最近几年的榜单一直都有关注,但是今年突然发现了两个以前没细想过的小细节:
(1)ArtReview是怎样的一家机构,能有这种底气给圈里大佬们排座次?
(2)榜单有明确的排名,从1到100。(要知道,别的榜单都会强调一下,“排名不分先后”)
ArtReview是总部位于伦敦的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杂志,创立于1949年2月,再过仨月,刚好70年历史。
“Power 100”榜单诞生于2002年,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在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名单由一个匿名的国际艺术界专业人士委员会整理出来。今年这份榜单已经是第17次出版,所以资格够老。
再看今年这份榜单本身,光前几个名字就非常有看点:
No.1 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
大卫·卓纳
Photo by Andrew Toth/Getty Images.
艺术圈很少有人不知道大卫·卓纳是谁。去年,他是这份榜单的第五位,今年一跃成了“全球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让他在众多大佬中脱颖而出的理由只是因为一句话:
今年4月25日到26日两天,柏林举办了一场名为“Art Leaders Network”的论坛活动,在其中一场讨论中,卓纳突然说,自己其实并不知道也不关心艺博会的展位费,像他们这种顶级画廊,“应该在参加艺博会的时候,支付更高的费用以此来贴补小型画廊的展位费。”说完,还在台上坐着的Zwirner先生竟然把话头抛给了在观众席坐着的佩斯画廊总裁Marc Glimcher。(详读:全球艺术圈塔尖上的大佬们,都在想些啥?)
就因为这个插曲,引起了整个艺术界对于大画廊和小画廊之间的鸿沟问题的思考。
今年9月初,巴塞尔艺术展率先做出实质性调整:
Smaller画廊每平方米的展位价格要比Larger画廊少8%,同时还要减少“艺创宣言”(Statements)和“策展专题”(Feature)两个单元参展商的展位费用。
5、6天后,另一个艺博会知名品牌“弗里兹”也宣布将为2019年揭幕的弗里兹洛杉矶展会建立展位费的“分级定价结构”。
因为卓纳的一句话,一直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被正式提到了台面上。用ArtReview在公布2018年度榜单时发表的声明来总结:
When Zwirner speaks, the art world listens.
卓纳说话的时候,艺术界都在倾听。
No.2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
卓纳是全球打理60多位艺术家的画廊老板,与他不同的是,排名第二位的是非洲裔美国籍艺术家克里·詹姆斯·马歇尔(也是卓纳代理的艺术家之一)。换句话说,就意味着他是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去年,马歇尔也是榜上有名,但只排名第68位。
马歇尔在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Photograph: Brad Torchia for the Guardian
今年5月,“吹牛老爹”肖恩·康姆斯(Sean “Diddy” Combs)花了2110万美元,买下了马歇尔创作于1997年的一件大尺幅画作“Past Times”,不仅创造了马歇尔的拍卖纪录,也使他成为全球在世黑人艺术家中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人。
马歇尔, Past Times (1997). Courtesy of Sotheby’s.
最近,马歇尔的作品“Untitled (London Bridge)”入藏了泰特美术馆,据说这件作品足足用了4年时间完成。
1955年出生于洛杉矶中南部的马歇尔,在民权运动最激烈的时期长大。多年来一直居住在芝加哥。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说:“如果没有人致力于创作具有不同种族特征的画作,那么非白人将永远处于困境。”
No.3 #MeToo运动
#MeToo运动的上榜可能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因为这是榜单17年来第一次将非个人也非团体的运动列到“权力榜”中。
#MeToo运动针对的是“性骚扰”,好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性骚扰的话题就在海外艺术圈不断蔓延、不断发酵。前期曝光最多的可能就是《艺术论坛》长期出版人奈特·兰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以及之后被解除职务的军械库艺博会总监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
奈特·兰德斯曼
后来,艺术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也因为性骚扰丑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甚至取消了原计划5月份举办的查克·克洛斯个展,同时取消还有原定于9月份举办的摄影师托马斯·罗姆(Thomas Roma)个展。两场展览取消的理由均为艺术家涉及性骚扰。
查克·克洛斯
ArtReview将#MeToo运动放在榜单第三位,既引用了全球社会公正和性别平等运动对艺术界的明显影响,也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去年,“Power 100”榜单中,38%是女性;今年,女性的数量增加到了48位。
No.4 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
史德耶尔,1966年生于德国,既是电影制作人,也是视觉艺术家,还是作家,作品中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躁动不安。自90年代起,她就成为这类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
黑特·史德耶尔
2007年,她的影片“Lovely Andrea”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2013年,作品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和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5年,在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国家馆梅开二度。
更重要的是,她是去年“年度Power 100”榜单的第一名。
除了顶端的这四个座次,在这份100位人物的榜单中,还有16位新人,包括中国艺术家曹斐(No.41)。其他上榜的华人包括艺术家艾未未(No.5)、藏家郑志刚(No.46)、维他命艺术空间创始人张薇&胡昉(No.60)、亚洲艺术文献库共同创始人兼总监徐文玠(No.76)、华裔藏家张明(No.83)、龙美术馆创始人王薇&刘益谦(No.92)。
【ArtReview——2018“年度Power 100”完整榜单】
关键字: 内容标签:Power100,ArtReview,DavidZwirner,,艺术家,艺术界Power100 ArtReview DavidZwirner 艺术家 艺术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