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宝龙文化集团执行董事许华琳、上海市闵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世军、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策展人吕澎
参展艺术家合影
导言:谁能代表艺术史?这本是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一次,策展人吕澎对发生在过去四十年里的艺术事件与活动中的艺术家进行的一次艺术史意义的案例选项。在策展人看来,正是这40位艺术家各自的工作及其成果可以将这四十年来的艺术问题串联起来,概括出了我们所说的艺术的历史。他用40x40的方法,勾画了从1978年到2018年这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整个展览中,吕澎反复强调的,是为了唤起更多的人对这四十年艺术史问题的思考。
吕澎将上海宝龙美术馆《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定义是“为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而策划的具有历史象征性的展览。”配合展览一起推出的还有《中国当代艺术简史:1978-2018》(以下成为《简史》)和纪录片《中国艺术四十年:1978年以来的艺术历程》等珍贵研究资料和成果,均是为让观者更全面了解这40年当代艺术的发展。
开幕式现场
艺术家余友涵(中)
左起:宝龙美术馆创办人许健康、张晓刚、吕澎
左起:展望、吕澎、刘小东、邱志杰
开幕式现场:吕澎(左二)、周春芽(右一)
左起:罗中立、张晓刚、吕澎
左起:叶永青、罗中立
开幕式现场:宝龙文化总经理裴今梅(左一)、岳敏君(中)、隋建国(右三)
左起:栗宪庭、罗中立
谷文达
【40位艺术家的选择标准】
回溯中国当代艺术迅速突破呆板、僵化,离不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而这段40年的历史,吕澎认为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978年至1989年的解放思想;1989年至1999年的艺术思维获得自由,最后2000年至2018年的艺术全球化。
从1978年到今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可以列出诸多,仅1979年的“星星美展”便有23位艺术家参展;另外“85美术运动”中预示新绘画时代到来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1989年宣告新潮美术运动落幕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各类艺术小团体等……如何从中选择40位代表性艺术家?
策展人吕澎表示,每位策展人都有“各自心中的'40'”。针对此次展览,他根据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选择了在艺术实践上提出重大或者特殊问题的艺术家,来引导观众对特殊艺术问题的关注。为切合展览主题,他将人数确认为与之对仗的40位,“只是数字游戏,可以是20人,也可以是更多。”
展厅现场
在此基础上,40位艺术家分别是:罗中立、尚扬、陈丹青、何多苓、黄锐、毛旭辉、夏小万、傅中望、谷文达、黄永砯、张培力、朱新建、刘小东、方力钧、岳敏君、刘炜、王广义、张晓刚、马六明、丁乙、洪磊、隋建国、展望、徐冰、余友涵、尹朝阳、杨福东、李松松、宋冬、邱志杰、尹秀珍、汪建伟、毛同强、姜杰、向京、毛焰、叶永青、曾梵志、周春芽、李山、蔡国强。
对于上述名单,吕澎表示,展览并不是“江湖排座次”和“光荣榜”,他是将艺术家各自的工作及其成果与这四十年来的艺术问题串联起来,概括出这段艺术历史,最终希望“通过展览激发对艺术史有浓厚兴趣的人重写这四十年的艺术史”。
看到这些艺术家也许会联想到纽约古根海姆“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的参展名单,作为四川籍策展人吕澎表示,“‘40’名单中四川艺术家也仅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等人,而这些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史是不可或缺的人,另外参展艺术家大部分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关。”
上述名单或令人联想起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两场大展的参展名单有部分重合的,如黄锐、黄永砯、谷文达、张培力、丁乙、杨福东、刘小东、蔡国强、展望、张晓刚等;也各自存在差异:罗中立、周春芽、毛旭辉、叶永青等西南画派的艺术家在本次“40大展”中得以呈现;“世界剧场”则在参展艺术家的年龄和地域上有着相对较大的范围,比如来自中国香港的关尚智。对于两展名单差异,四川籍策展人吕澎表示,“‘40’名单中四川艺术家也仅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等人,而这些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史是不可或缺的人,另外参展艺术家大部分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关。”
从名单中还可以发现,40位艺术家中并没有新生代面孔,最年轻的是2000年以后的艺术家李松松。谈及此,吕澎表示:“艺术史的梳理并不是因为年轻就该收录进名单,而是需要你做的工作与这段历史产生关联。”
展厅现场:蔡国强作品,上海宝龙美术馆馆藏
【40x40:一段怎样的艺术史】
尽管现下当代艺术展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和历史缘由。吕澎发现有评论者甚至忽视过去几十年的当代艺术价值和意义,认为中国艺术家所从事的现代主义艺术是幼稚的,经过的潮流或运动不过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选择;而市场“井喷”也只是昙花一现…
对于这些问题,展览推出的《简史》还原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艺术发展的基本形状,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结果进行解释与说明,呈现40年里中国艺术家同时面对西方从古典到当代艺术,以自己的需要与其发生碰撞、交流、改造,在借用而不顾西方逻辑的探索中,反省传统、反省自己、反省人类艺术的一段历史。
《简史》以罗中立为历史的切入点,因为“伤痕美术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艺术现象。”但本次现场展陈设计上,并没有先后循序或者主次的划分,“因为每位艺术家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各不相同,让四十位艺术家的不同作品共同构成一个历史的整体。”
吕澎认为,展览现场的所有作品,都是艺术家价值观的体现和物证,这样的物证能说明中国的当代艺术为何如此重要和具有意义。
左起:李山《涂抹系列》、丁乙《十示 2017》系列、邱志杰《塔战》
罗中立作品(左)、展望《隐形》系列(右)
刘小东《榻上爷们儿 》《 三女打牌》(左)、方力钧作品《右》
展厅现场
本次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是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但现场除了朱新建,其他艺术家均为新近作品。吕澎告诉艺术网,“《简史》已代表过去,而新作能了解这些艺术家们,今天在干什么。”值得反思的是,几乎所有参展艺术家今天的作品都与曾经的作品有明显的差异。
徐冰 《地书立体书》(前)、朱新建《第二阶段卡拉OK时期》系列(后)
傅中望《边界》2017
【直播回放】吕澎导览:从40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
本次展览涵盖上海宝龙美术馆整个地下展区(3个展厅和中庭),空间非常贴合装置、影像和绘画等不同题材作品对展陈事物需求。
尹秀珍《消息没送到》(前)、李山《偏离》(后)
李山《偏离》局部
进入地下一层便能看见中庭里的两件大型装置尹秀珍《消息没送到》和李山《偏离》。上海艺术家李山90年代曾是政治波普代表之一。在观念转变后,他开始思考人和其他生命基因之间的关系。他设想如果一个人和其他生命基因组合产生新的物种,会与未来世界和宇宙发生什么关系?但是艺术家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给出回答。当然,这组作品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穿上了小裤衩。
隋建国《触手可及-海市蜃楼》
进入第七展厅,进门处便是隋建国的《触手可及-海市蜃楼》。他被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早年的作品借用大家熟悉的符号,如衣钵、手等进行重新改写,探索“注重个人表达,反映当下现实”的命题。
王广义《新宗教-如何向人类解释Sindone?》
另外,熟悉王广义的都知道《大批判》,近几年虽然图像符号有所转变,但还是可以看出波普艺术的感觉。这组作品中的教皇、包豪斯设计、宗教、毛毯等都与艺术史相关。
叶永青 《时间的小偷:预言&碎片》
叶永青被认为是使用非中国画材料的文人画家,因为他随意的涂鸦和表现,使得作品中的趣味与中国文人画很接近,不过他使用新的材料和方式,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本次展出的《时间的小偷:预言&碎片》每一幅就如一则故事,与他创作当时的心态、心情有关。
罗中立 《拥抱系列》 250X200cm 布面油画 1995-2000年
罗中立的《父亲》以超写实手法描绘的悲苦农民形象,在当时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提示性,也引发了对过去历史的思考和反省 。而后来罗中立在大巴山的知青生活,农民、生活、风土人情成为其最深刻的记忆,后期很多题材绘画都与这记忆有关,本次展出的《拥抱系列》便可以看出。
展望《隐形系列——万物皆形》
提到展望的雕塑,先想到的是《假山石》。本次的作品《隐形系列——万物皆形》是360°集体旋转雕塑,在运动过程中让观众可以看到作品的所有形态,造型似人似牛又似马。他对作品的颜色和材质上只控制50%,另外50%效果是制作过程中发生。
洪磊 《安徽屯溪黄山》 2016数码摄影
洪磊《安徽屯溪黄山》作品中自然园林和具有历史感的场景里,会突然出现一些诡异的图像,这是江南人对南方人文历史的感受。
黄锐 255x154cm 十个一组 空间-禅 1234567890 2018 画布油画
黄锐是“星星美展”最主要的发起人之一,“星星美展” 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独立性的象征。黄锐当时的作品《遗嘱》、《新生》反映了同时代人的共同心理,艺术手法也适应内容的需要,为观众所理解、接受而产生了共鸣。近几年,黄锐在探索观念性的平面作品。
朱新建 客在北京 53X65 纸本设色
在第九展厅中有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位国画家朱新建。他最早在传统材料和绘画中思考问题,曾评价自己“是一个复合体,一个从小被压抑过,又被传统滋养过,又过了十几年的自由生活,后来又是一种无所寄予的情况下在宣纸上的一种宣泄”,他寻找到的宣泄出口,就是用文人水墨的形式来画“美人图”。
周春芽 《环秀山庄》布面油画,210x320cm 2018
周春芽最近两三年开始用黑白色彩绘画园林,其小儿子的名字周乙墨也是来源这新的色彩系列。作品中自由的表现方法和观念性绘画形成对比。
毛同强《秘密涂鸦》2018作品尺寸:39平米;作品材料:胶片、灯
现场毛同强《秘密涂鸦》装置不断对着悬挂的胶片频闪,胶片里是他日常生活中的痕迹。作品是提示观众,在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遥远的天边、废墟,总会留下过去文明的痕迹。
毛旭辉 剪刀丛林·光芒 300×22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8.08
毛旭辉是50年代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以剪刀及椅子的物像闻名,他擅长提取具象的事物转化为符号,也许是对死亡的思索或是权力及家庭关系的概念,让当代社会问题透过寻常的事物表现。剪刀本身是极其尖锐的事物,越有张力便越会扩大威胁和恐惧感,这就是艺术家想表达的真实内心。
陈丹青 《沈周与董其昌双重奏布面油画》101.5X220.5cm 2014
陈丹青近几年开始思考中外古今问题,他在作品中绘名帖、画册,又在画册中创作西方名作。这种静物般的方式,其实是在陈述他内心很爱这些东西,但是又觉得乏而无味的矛盾心理。
......
【结语】中国的当代艺术观念、语言方式、问题针对性等方面,在2008年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也表明中国当代艺术处于一段历史已经结束,新的历史正在形成的承上启下转折时期。就如《简史》中提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只是中国艺术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结果,也是终将到来的下一个阶段的前提。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当代艺术,艺术史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