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凡《九经》,帖书一百二十帖,对墨义六十条。凡《五经》,帖书等八十帖,对墨义五十条。凡《三礼》,对墨义九十条。凡《三传》,一百一十条。凡《开元礼》、凡《三史》各对三百条。凡学究、《毛诗》,对墨义五十条,《论语》十条,《尔雅》、《孝经》共十条,《周易》、《尚书》各二十五条。凡明法,对律令四十条,兼经并同《毛诗》之制。各间经引试,通六为合格仍抽卷问律,本科则否。
各科以三场的全部成绩作为录取的根据。凡不考帖经、墨义而通晓经术的考生,自愿对太义的,可以试大义十道。由于这些改革触犯了贵州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不久,诏罢入学年限。接着,又以“科举旧条,皆先朝所定也,宜一切如故”为理由,恢复了旧有的考试制度。范仲淹的科举改革终废除。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王安石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又对科举制度实行了重大的改革。他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等考试项目,每个考生按规定在《易》、《诗》、《书》、《周礼》中选治一经,兼治《论语》、《孟子》。考试分为四场,第一场试大经大义十道;第二场试经兼大义十道;第三场试论一道;第四场试策三道。大义的格式,由中书省拟定颁行。考试大义必须通晓经义,又有文采,才算合格,不像原来的墨义那样,只要粗解经义就可以了。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死,哲宗继位。司马光在高太后支持下,入朝主政。他一上台,就对王安石所制定的科举取士办法重新作了更改。元祐四年(1089年),仍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罢试律义。”凡是诗赋进士,必须在《易》、《诗》、《书》、《礼记》、《周礼》、《春秋在传》内任意选习一经。第一场试本经义二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第二场试赋及律诗各一首;第三场试论一道;第四场试子、史时务策二道。凡是经义进士必须选习二经。以《诗》、《礼记》、《周礼》、《左氏春秋》为大经,《书》、《易》、《公羊》、《毂梁》、《仪礼》为中经。《左氏春秋》得兼《公羊》、《毂梁》、《书》,《周礼》得兼《仪礼》或《易》、《礼记》、《诗》并兼《书》每个考生可以选习两大经,不得选习两中经。第一场试本经义三道,《论语》义一道;第二场试本经义三道,《孟子》义一道;第三、四场和诗赋进士一样,试论试策。两科进士都是以四场的成绩定高下。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为去留,其名次高下,则参考策论的成绩评定宋哲宗亲政以后,群臣对司马光改革学校、科举制度表示不满,至绍圣初年反对的人更多,哲宗下诏“进士罢工诗赋,专习经义,廷对仍试策”。元符元年(1098年)又诏令地方各州重新实行王安石所制定的三舍法,其考选升补办法一如国子监太学。各县学校的学生学习三个月以上,又无违反经委行为的人,通过考试可以补人州学的外舍,各州每年以其上舍生一人,内舍生二人贡入太学(州之上舍生补入太学的内舍,州之内舍补入太这生之外舍)。
`宋徽宗时期,蔡京执政,形式上仿效王安石新法。学校照行三舍法。据《宋史·选举三》载,这时太学学生名额,蔡京“奏增外舍三千,内舍六百,上舍二百,共三千八百人”,是宋代太学学生人数最多的时期考试法也依据王安石的做法,且一度取消科举考试而从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授官。崇宁三年(1104年),诏令“天下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部法并罢。”于是,选官法完全由三舍法所取代。只有崇宁五年(1106年)和大观四年(1110年)两度举行科举考试那是偶一行之而已。因此,这时州县之官学大量兴置。据陆游所记,崇宁年间(1102—1106年),“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士人人辟雍,皆给券,一日不可缓,缓则谓之害学政,议罚不少贷”,可以想见当时匆忙兴学的情况。当时的大臣曾盛朝廷“崇建太学,教养多士,升黜之法备具,甚盛典也”。当时学校养士虽多,但多为贪闲逐利的无用之徒。因而,宋徽宗又于宣和三年(1121年)诏令恢复旧的科举制,废除州且学校的三舍法。宋代以三舍法完全取代科举取士,前后达20年之久。
宋高宗南渡以后,继续采用科举取士,仍设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两科。《宋史·选举志三》云: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殿试策如之。
绍兴十三年(1143年),根据国子司业高闶“取士当先经术”的建议将诗赋、经义并蒂莲为一科。这种考试制度衽了近20年。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礼部侍郎金安节奏言:
熙宁、元丰以来,经义诗赋,废兴离合,随时更革,初无定制。近合科以来,通经者苦赋体雕刻,习赋者病经旨渊微,心有弗精,智难兼济,又其甚者,论既并场,策问太寡,议论器识,无以尽人,士守传注,光学尽废,此后进往往得志,而老生宿儒多困也。请复立两科,永为成宪。
高宗接受了金安节的建议,又分诗赋、经义为两科,直至南宁末年未曾变易。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反复,变化,方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