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喜剧和温情扎堆贺岁

编辑:秋痕 来源:文汇报
 
 一改前两年的刀光剑影和血泪模糊,今年的贺岁档电影重新回到了喜剧和温情路线。不仅因为大多数影片都集中于这两个题材,更因为冯小刚回来了,带着深受观众热爱的冯氏喜剧,回来了。
    
    似乎,冯小刚的片子长什么样,这一年的贺岁档就长什么样。
    
    内地贺岁片走过11年,贺岁档成为人人争抢的大蛋糕已毋庸置疑。如今唯一的悬念也许就是:有没有人能够终结贺岁片的冯小刚时代?
    
    观众期待冯氏新作
    
    今年的贺岁档影片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从《桃花运》开始,《爱情左灯右行》、《女人不坏》、《叶问》如走马灯般连轴转,约30部的数量比前两年的总和还多,把整个贺岁档提前了一个月。
    
    可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冯小刚。
    
    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就成为内地贺岁影片的旗帜性人物。《不见不散》、《一声叹息》、《手机》、《大腕》……每到年关岁末,全国观众就伸长了脖子等着被冯氏喜剧“胳肢”一下,然后带着被片中的经典台词挠了痒痒后的满足微笑地迈入新的一年。
    
    前两年,他“出逃”了,改走大片路线,让多少人白等了一回;今年他又回来了,一部顶着“冯小刚回归之作”头衔的《非诚勿扰》未映先热,就像动画片里的大食神出场,所到之处万众欢呼。这种情形多少让人有些担心:万一哪天观众对一成不变的冯小刚模式审美疲劳了,中国的贺岁喜剧能不能辟出另一条新路来给大伙儿走?
    
    目前被看好的是张建亚。前两年,他小试牛刀连续推出了《爱情呼叫转移》和《命运呼叫转移》,多少弥补了冯小刚“出走”造成的空档,今年的《爱情呼叫转移2之爱情左灯右行》更是在某些城市创下了高出《硬汉》、《证人》和《桃花运》总和的票房。张建亚不仅和冯小刚一样善于讲故事,更创造出了“1女加多男”或“1男加多女”这种多角关系的模式,同时加进了当年的诸多社会热点——比如今年的三聚氰胺和谢亚龙。或许,等张建亚真的能“威胁”冯小刚时,影迷就更有福了。
    
    谁来终结“冯小刚时代”
    
    前面说过,冯小刚甫一出场便引来多少人翘首以盼——且慢,还有那避之唯恐不及的。
    
    看,陈凯歌、徐克、甄子丹,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物,却都为了避开《非诚勿扰》而纷纷更换档期:《梅兰芳》的公映日从12日提前到5日,原本定于4日上映的《女人不坏》几经周折改在了11日;而《非诚勿扰》的提前更直接导致了《叶问》的换档……至此,整个贺岁档市场前所未有的乱成一片。
    
    按照规律,两部商业片上映的间隔不到两周往往会两败俱伤,而今年内地的贺岁档市场上,间隔已缩短到了一周。
    
    “从最早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四国大战,档期乱战一方面说明了贺岁档市场的繁荣,但同时也是调解机制不完善的表现。”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片方纷纷调整档期,让发行方手足无措,如此一来,贺岁档影片数量的增加的确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影院数量和放映时间的限制,又让这些电影变成一现的昙花,很多观众还没来得及走进电影院,想看的片子已经下线了。
    
    难道没有人能突出这个重围?与国外一年近十个可以容纳大片的档期相比,国内至今只有贺岁档一个黄金档期,谁敢轻言放弃?在吴鹤沪看来,贺岁档影片扎堆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市场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相关部门也没有对这个非常时期的排片进行协调的机制”。
    
    本报记者  邵岭



关键字: 内容标签:扎堆,贺岁,温情,喜剧
下一篇:文化刮起“山寨”风——今天,你“山寨”了吗||上一篇:郭凤莲:"大寨铁姑娘"第二次创业的华丽转身(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