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孙振华:写给胡博_胡博-大家专栏--老师

编辑:英楠 来源:雅昌发布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写给胡博》选自第二辑“艺文杂谈”。

更多内容尽在[孙振华专栏]

                              

胡老师:

那天要不是黄河的短信:“胡老师远去了”,不知道你就这么悄悄地走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过了几天,韩小囡电告,这是你的遗愿,不惊动任何人,不搞任何仪式。其实我特能理解,符合你超脱的性格,云淡风轻,澄彻清朗。

没有去送你哦!如果你不介意,我也宁愿在脑子里保留在医院最后见到你的样子,那时候你还能说话,说你新书的事情。所以,就算没有看到睡着的你,我也释然,套用流行的句式:送还是不送,缘就在那里,不了不断。

说心里话,胡老师,不要看现在咋咋呼呼,装神弄鬼的人不少,真正大彻大悟,参透生死的能有几人?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特别佩服你。什么叫超然度外?你想活着,最后把书出了,可以忍受一次次手术和放疗的痛苦,甚至可以把吐出的胆汁再喝下去……当你觉得要做的事情基本了结,可以主动放弃治疗,选择彻底的解脱,了断尘世的羁绊。

超然物外,将生死控之于自己的掌心,这才是真正自由的境界。再说了,在另外一个世界,你可以见到一些久违的亲人,特别是又能天天和毛老师在一起,每天再也不用吃药、打针,这不也是你希望的吗?

现在人们都把死后的葬礼办得如何隆重,悼词写得如何动听,吊唁者的地位之高看作是对一个人最终的盖棺论定,其实大谬不然! 

天地之间,人的显赫排场终不过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只有能够留驻在人们心里,被人长久记挂的人,才算真正立了一座丰碑。 

胡老师,还记不记得1999年,你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第一本小画册的时候,居然让我这个晚辈为你写推介词,我当时是这么写的:

孔夫子曾经这样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是三种不同的知识态度。对于雕塑艺术,则有类似的三种境界,即:它可以是一门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技艺;可以是超越了技艺和手段的一种个人爱好;还可以是一种让人获得极大快乐的人生方式。

我对胡博教授最为推崇的,是他对于雕塑艺术的那种“乐在其中”的态度。在我的感觉中,胡博先生对于雕塑是悠然的、恬淡的,他没有“雕塑只为稻粱谋”的那种紧张;没有因为喜好而急于求成的那种刻意;他总是神闲气定,从容不迫。我猜测,他与雕塑艺术之间的这种轻松的关系,一定蕴藏了一种与谋生、与功名迥然有异的内在的快乐,这种快乐的闲适和自在让人羡慕不已。

真巧,我们相识到今年整整二十年了,还是1992年首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上,你和广美的黎明等人到杭州来,就在那个展览上,我们第一次见面。当时你都是老先生了,还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年轻人的活动,当时也就仅此一例吧。

这两天,利用假期在杭州阅卷,住在美院。今晨五点不到,突然醒来,居然想到了你,我想,是时候了,马上起床打开电脑,把想对你说的一些话写下来。

知道你喜欢杭州,它不仅是你度过了五年大学生涯的地方,更是你精神的家园,这个城市与你超脱恬静,云淡风轻的气质是那样吻合。

此时,天已大亮,窗口望去,你最喜欢的南山路,笼罩在一片绿影和轻雾中——杭州的夏天就要来了,你呢,在那边还好吧!

此致

​孙振华

2012年5月1日清晨于杭州柳浪闻莺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老师,雕塑 胡博 大家专栏老师 雕塑 胡博 大家专栏
下一篇:孙振华:在香港看电影_电影--放映-电影节||上一篇:佟玉洁对话艺术家郭桢_|_艺术的理由是将个体的生命体验转换为一种社会经验_郭桢--艺术-水墨-乳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