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杨卫:策展人的独立性_策展-策展人--资本-独立-展览

编辑:江静 来源:城门开开
 
策展人如何在艺术展览活动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是个大本大宗的问题。事实上,自策展人出现以来,这个问题便

策展人如何在艺术展览活动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是个大本大宗的问题。事实上,自策展人出现以来,这个问题便如影相随,不仅在考验着策展人的能力,也成了评判一个策展人是否优劣的尺度。毫无疑问,策展活动中需要独立性,因为只有保持独立的思考,才能真正提出问题,并通过艺术展览呈现出这些问题。但是,要在展览活动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今天强大的资本面前,无视其资本的力量,关起门来谈独立,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必须澄清策展人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容易变成口号,流于空泛。

事实上,策展人的出现,本来就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艺术展览被高度行政化,一概由政府官员所控制,无需什么策展人。但是,艺术市场兴起以后,展览被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所左右,由此催生出一个多元的艺术生态,策展人也应运而生。在某种意义上说,策展人的出现,其实是充当了资本的代言人。不过,无论是对于艺术还是对于市场而言,这种代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通过资本的渗透,消解艺术的行政化,改变了原来一言堂的局面;其次,通过资本的刺激,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使艺术有了不断造新的外部助力。所以,今天的艺术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这应该归功于市场的刺激,当然,也是所有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和媒体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就我个人而言,不太喜欢使用“独立策展人”一说。因为无论是在艺术关系中,还是在资本社会里,策展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当然,回到中国的语境,独立策展人的概念,针对顽固的体制化现象,以及行政化的运作手段,还是有着现代性的启蒙意义,至少可以打破体制化的思维方式,将独立意识注入到艺术生产中,释放了个体的创造力。此外,以“独立”为诉求,也会督促策展人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起到某种自我警醒的作用。所以,尽管我认为独立策展人根本就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化立场与艺术态度,我还是表示支持和认可,并引以为鉴。

那么,在乱象丛生的艺术生态中,策展人又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呢?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不仅需要艺术史知识的铺垫,同时也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提升。只有了解的足够多,眼界才能宽阔,对艺术的理解也才能深刻。这是形成自主意识的前提,也是能够对不断涌现的新艺术现象,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判断的先决条件。事实上,资本不是漂浮的能指,因为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往往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所以,只要有好的眼力与独到的见解,在资本的选择下,就很难被埋没。当然,在与资本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主见,做到相对的独立性,是摆在所有策展人面前的最大难题。因为眼前利益的驱使,常常会使一些人迷失方向,丧失原则。但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策展人,必将会把职业操守放在首位,保持自己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因为通过好的展览来延长自己的美名,远要比获取眼前利益更为重要,也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原载于《中国美术报》

fwi3lIpXAFsGlFhViG8ogQSRVAZU0cw5mGBuYX42.png


关键字: 内容标签:资本,独立,展览,杨卫 策展 策展人资本 独立 展览 杨卫 策展 策展人
下一篇:孙振华:“穿越”的公共艺术_公共艺术-大家专栏--车厢-火车-穿越||上一篇: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_红梅-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艺术家-自己的-系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