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永远有多远__|__汤国谈“生命观”_永远有多远-汤国-生命观--博物馆-永生-您的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发布
 
按:2020年9月12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系列II”——“永远有多远”将亮相

xB1nEpEQOGTF9whgUSSXKm9pGneMpfWG02k5Pqla.jpg

按:2020年9月12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系列II”——“永远有多远”将亮相。古今“生命观”的交织展演或可引导观者通过“博物馆之物”与“当代艺术之思”的链接找到“生命观”的个人意义与时代价值。

前期,两位策展人:许潇笑(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和宋振熙(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苏州霓美术馆馆长),已分别就跨界、展览及策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接下来,艺术头条拟通过艺术家、评论家和艺术史学者等不同角度的切入,深挖不同个体对“生命观”的体悟,以更丰厚维度展现深邃主题。

GJECVKMPfZBoqJoev0BN0FQpxiKO94ZMFUeSd6iA.jpg

汤国

汤国:1955年生于中国江苏无锡,祖籍宁波,1989年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学习,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钟山》杂志美术编辑,现工作和生活在南京。

主要个展(近期):2017 纸草, 艺术家汤国个展,澳门莲花美术馆/纸草纲目, 汤国个展,逸空间,南京/2016 智珠寺与澹园, 汤国户外投影墙视频展,东景缘,北京/2015 大江东去, 汤国个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主要项目:2007-2013智珠寺,北京

老建筑修复项目:2000至今,皖南澹園

AJ8ekeLQmqrGa5pcZXrhNeQnrLF2ukGrtCTJPkMa.jpg

“永远有多远”展厅效果图(一层鸟瞰图)

SooFqazJjifs6uHz7gioEhpnNmqKJQVxjxYAypvj.jpg

“永远有多远”展厅效果图(二层鸟瞰图)

汤国谈“生命观”

Q:您如何理解“死亡”?

A:地球生物有八百七十多万种七百七十多万种是动物,植物只有三十万种和人类。死亡每时每刻在发生。有一种生命是没有终点的,一千岁的百岁兰,三千岁雅兰草,大洋海神草可活十万岁,永生不死的是灯塔水母,还有扁平虫等等。水熊虫生活在大海山林,耐150度高温和零下273低温,在真空辐射环境下,在75000个大气压下也可成活……“死亡”在自然界很平常。

UZoR18qo08Mm0yQulOFtR1Ibcce4VKYXHTCh9bX5.jpg

汤国  羽觞 (2017)  布面综合材料  170cm x 120cm

Q:您如何处置“生”与“死”的关系?

A: 生死关系是偶然和必然或必然和偶然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关系,是大自然的设计或高等级文明运作的关系……。个体生命在各个文明阶段表现不一,“被死亡”是当下最大压力,喝咖茶啡会有效。

Q:对于“活着”,您的应对方式是?

A:既然,喜、乐、哀、愁、苦、忧……生老病死无法避免那就但然面对喝碗苦药汤吧。

Q:面对终不可避免的“死亡”,您的态度是恐惧、无谓,还是顺其自然?

A: 时间很伟大,每个人生命的时间都不相同。慢长的瞬间被“浪费”或被“储存”这都是一种方法。面对一个个瞬间,先妥帖躯壳再安抚灵魂。在储存的时间里净化灵魂,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去。死亡不是最恐惧的,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U0stWxOwCXJTUKP6PdPkODTcX0B8jOlmjPiSXCL9.jpg

汤国  画外话 (2001)  亚麻布面 综合材料  150cm x 200cm

Q:“艺术”对于现实生活,又有何意义?

A:对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没有意义。

Q: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什么事,引发了您对“生死”的思考?

A:我经历过“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六~四”……在洪水滔天中求生,光天化日下毙命,在饥饿死亡恐惧中度日,亲历石油液化气大火,亲人的死亡……死神一直存在且一直伴随我们,要和他好好相处。

Q:您的信仰是什么?

A: 今天我们的信仰已是不可以公开的隐私。

50lrM7Qz3bIE7ZNO7GsC3K5RhkbkH3JYnRqPqROv.jpg

汤国  无趣图 (1998) (100选4)   33cmx33cm

Q:您信“永生”吗?

A:你来过这世界就得到了“永生”。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很合理。“永生”没有意义。地球生物并不允许“永生”,外星生物也不允许,高等级文明就更不允许了……人过于矫情了。

Q:面对死亡,“艺术”的作用可能会有哪些?

A: 历史上艺术对死亡有着方方面面的阐释和各式各样的表达,最终“艺术”也会随着地球的毁灭而死亡……地球最后只会剩下岩石和坚硬的东西。所以,我们为“死亡”做了一个古老的、常见的、传统的、考古的、坚固的,“存放物”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死亡”的致敬。

我喜欢变化,

喜欢控制流动中的瞬间,

喜欢物质本身的自然反映,

喜欢时间赋予的痕迹,

喜欢漫长的积累和沉淀。

自由的自然天成是一种境界。

——汤国

UIhCHtEC9BqEigAf0FjNAwwSMxdPIknx45siO7Yb.gif

《地画》,GIF动画,汤国,2010年

FOgVGFJAnJozZF2bSe4TwQFZjSrzFtBBFKIRcUcn.jpg

永远有多远

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系列项目 II

2020年9月12日—2020年12月13日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及二楼特展厅

(拱墅区小河路334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博物馆,永生,您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永远有多远 汤国 生命观博物馆 永生 您的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永远有多远 汤国 生命观
下一篇: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_民间绘画--乡村-发展-时代||上一篇:王春辰:作为全球化定位系统的当代艺术_-全球化-当代-世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