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无言:思想流萤•二_-自己的-人生-思想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
 
我将追慕,却感到空虚无度;我欲舍弃,又感觉丰盈可依。踽踽独行的疏离,我看到天启;羞与哙伍的远弋,我听

我将追慕,却感到空虚无度;我欲舍弃,又感觉丰盈可依。踽踽独行的疏离,我看到天启;羞与哙伍的远弋,我听见神谕。

——作者题记

tlJ5TDSjYhyAoltFhaqZkl3qReuDDrKYrjXUsY3D.png

▲无言装置作品:解构主义 2000

■“艺术概论”

无论是宗教的,抑或世俗的认知,殊途同归——没有偏激就没有艺术。

“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地思维和崇高的激情。必须赋予艺术以性格,以狂热!炽热不会毁灭艺术,毁灭她的倒是冷酷。”(节自[法]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谈艺术的美》朱伯雄翻译)

艺术女神早已铺就经典之路,这条道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块路标:通往孤独。

夜阑星稀的时刻,耳畔回荡神谕:你尚未曾闪耀?证明你太平庸、太大众,归根结底,你没有从内心领受与生俱来的孤独和以生命钟情于斯的事业。“鹿死于角,獐死于麝,吾将死于画乎?”(吴冠中)毋庸置喙,天生的艺术使臣势将为艺术女神奉献终身,纵使孤苦无告!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长时期的被人误解以后,看惯了人类无可救药的愚蠢,会变得心胸开朗。”([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部》)

艺术就是孤独。没有孤独就没有思考,没有拷问就没有升华。艺术就是不自觉地孤独而忧郁气质笼罩之下的傲岸,及其令人怦然心动的审美激情——浪漫主义情怀。这情怀,最乏匮的是平庸,最富有的是激越,甚至偏激,否则决然不会诞生骇世惊俗的作品。

艺术不是结论,只是思考、拷问的程序。作品完成之际,纵深思考与拷问才刚开始,这就是受众的审读——思想者由此深刻、提升,同时获得精神审美快感;表象者于此茫然失落、不知其所以然。

“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就是说艺术家在事物前面必须有独特的感觉:事物的特征给他一个刺激,使他得到一个强烈的特殊的印象。换句话说,一个生而有才的人的感受力,至少是某一类的感受力,必然又迅速又细致。”([法]丹纳著作《艺术哲学》傅雷翻译)

艺术家首先必须是思想家,至卑也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而思想家是最高层级的浪漫主义者。喧嚣、笑闹只是轻佻而不是浪漫。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象的波澜。一如真正的痛苦,是深埋心底的无言,是深夜时分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灵魂悸颤。

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无垠,马蒂斯的“野兽”不羁,卡拉瓦乔的反差起落,维梅尔的温容漫射,伦勃朗的生动三角,拉菲尔的华彩昭彰,米开朗基罗的超凡脱俗,达芬奇的出神入化,当然——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乃至美第奇族裔功不可没。

终于,达盖尔梦想成真,布列松开始逼视,索德克走向蹂躏。而一切,苏格拉底早已奠基。故尔,康德仰视星空,叔本华掩面泣诉,加缪制造《鼠疫》,萨特进入《密室》,尼采孤影“下山”……

还有,德沃夏克悲戚的傲岸征服新大陆,斯美塔纳俯首称臣在沃尔塔瓦河畔,柴可夫斯基的心灵弥撒,托尔斯泰的灵魂刻画,维克多·雨果宁静的勇敢,大仲马纵横捭阖,小仲马泪流成河。

艺术女神美轮美奂且多愁善感,使钟情于她的人——内在气质得以外延,思想宁静而开阔深涵,性情优美曼妙抑或高驻森远,终然使一个人、一个族裔、一个民族脱俗大气而潜移默化升华嬗变。“艺术家是这样一种人,他由于自己外部感觉的敏锐和自己的心理的丰富,给人们提供了某种具有思想和情感性质的新的珍贵东西,他想以这种东西来感染别人,把别人提高到他本人在自己内心深处可以到达的那种水平。”([苏]卢那察尔斯基《艺术和它的最新形式》)

喧嚣尘翳的大地,只有艺术,来安抚躁动不安的灵魂、弥补破损不堪的心魄、引导不知所措的人生。

艺术——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无形界岸,是有限生命的无限延展,是优雅和高贵的无言体现,是人性和自由的终极检验,是精神和物质的唯一关联,是权力和财富的最高代言。

KWmapUnExQ7Cp3hewxPgNVrSOyzacZv3siHd0opD.png

▲无言拍摄(2010):被缚(雕塑)

■  痛苦审美

人类精神发育的阶梯是哲学,思想成熟则需要痛苦催化。

笑闹使人轻佻浅薄,痛苦使人思考深刻。所以,令人怦然心动的记忆,不是喜剧而是悲剧,现实经历和文艺作品,皆难逃其囿——莎翁之罗密欧与朱丽叶,维克多·雨果之悲惨世界,曹雪芹之宝黛缠绵悱恻……

失落的痛苦是静默的,只有孤寂领受;获得的幸福是飞扬的,可以与众分享。幸福降临,往往有备而来。

痛苦垂落,常常不期而至,这也加深了痛苦的印痕。

痛苦,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沉凝之后,灵魂的谦卑与悲悯的情怀。程度不同的痛苦——可以来自岁月的风刀霜剑布满刻痕而良知犹在的耕作者的面庞;可以来自生命的斑驳年轮布满记忆而虔善犹存的思想者的双眸;可以来自无知求学的稚童、风华正茂的青年。

人类的精神感受,幸福大于痛苦。比如,当爱情扑面而来,会不自觉陷入感情涡漩,此时艰难困苦、过关斩将在所不辞。然而,人类的大脑记忆,痛苦大于幸福。当无解的灾难(自然天灾人祸、人间悲欢离合……)发生,留驻于心底的痛苦定然一生挥之不去。

当年岁与日俱增,幸福的记忆与日俱减,生命的真迹逐渐显露——痛苦深于幸福,工作、生活、婚恋不出其右。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写道:“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曾庄严地引述此一深刻思想论点。

生理癌症不一而足,理智癌症只有一种:感受不到拥有的难能可贵,却不自觉在失落中使痛苦伴随终生——“人生就是一只钟摆,永远在渴望的痛苦和满足的厌倦之间摆动。”(尼采)进化迄今,人类的理智缺陷显而易见。

痛苦审美的深度,是生命层级和思想敏感度的标志。

无论幸福、悲苦、生命短长,无论目不识丁、学位高驻、富足或贫穷,都有自己的痛苦。

痛苦,是经过内心生长、生活浇灌之后,人生下意识形成的思想厚度产生的悟道——这就是痛苦,来自高尚者的内在与不自觉,而不是顽劣的性情,更不是尔虞我诈、妄自尊大、浅薄虚荣、财迷心窍的劣根性。

若非意识形态的嬗变升华及其思考探索的正向积淀,学历、学位非但不能改变劣根性——包裹之后的人性恰如衣着光鲜的行尸走肉,反而更加败落的不伦不类。诸如学历不是文化,学位也不代表悟道,更不会生成催熟思想的、升华人生的、高级的精神痛苦。

痛苦是分层次成立的。比如爱情追慕的痛苦,至卑也比没有小汽车大房子的低级痛苦要高境界;求索探研而获得思想真谛的痛苦,是深刻的精神存在的痛苦,这是人性拷问的灵魂抽象的痛苦,属于人类非具象成长的精神高级痛苦。

痛苦必将沉思。沉思必将沉重。

痛苦都是自作的——追求名利钱财,追求深情真爱,追求理想变革,追求人生升华,尤其是在所有艺术(包括哲学、文学)领域,艺术家创造作品、追求意境表达之际的思想挖掘的痛苦……没有渴慕、探索就没有痛苦忧郁。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为了深刻自己的观点而特别地引述亚里士多德语录:“所有那些在无论是哲学、政治学、诗歌或其它艺术方面表现出色的人,看上去都是忧郁的。”

人生愈而平庸,生活愈而平静。人生愈而超卓不凡,命运愈而腾挪跌宕,痛苦体验愈而深重,忧郁情怀愈而沉凝。

叶赛宁说:“粗俗的人容易欢乐”;而我谓之:“浅薄的人容易满足”。思想愈深刻人生愈痛苦。痛苦是成长催熟剂,欢乐过后怅惘落寞——领悟痛苦真谛与欢乐本质的前提是岁月。沧海桑田巨变,悲欢离合情感,只能显示于生命的“年轮”沉积,夏虫不可语冰。

wrgiy914hPua9C9fSIobr4xkO0q54yUCyZvGFIkl.png

▲无言拍摄(2019):楼兰(雕塑)

■  过年谬论

回想起来,大约是而立之年以前,某一年的春节,热闹的访问与被访问(所谓拜年)之后,终于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我的心沉寂了——第一次感觉到喧嚣过后的空落;第一次痛苦地深谙“拜年”只不过是欠人情和还人情的虚与委蛇,以及“恭喜恭喜”掩盖之下察言观色、拣佛烧香、尔虞我诈的暗流涌动;第一次幡然醒悟生命的俗化、滑落是如此的身不由己。

就在那个夜晚,第一次从书柜里拿出久已尘封的《莱蒙托夫诗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我经年心仪而崇敬的“莱蒙托夫”从此陪伴我度过无数绚烂的白天与深沉的夜晚。

从那时起,我再也不过任何节日。每逢“过大年”,提前攒够半个月的食物,探望父母回来即自我禁足于陋室;与此同时省略血色殷红的对联——不但氛围显得那么真实平和,也免于日后对联残破使得门廓视觉斑驳;最为重要的是,远别令人心惊胆战而毫无喜庆之色的“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和空气污染。

意外地感觉到和平、孤寂的所谓“过大年”,竟然可以如此的和悦、平安!斯时斯地在中学教书,提前对学生广而告之:毋须拜年,各自相安。整整一个寒假,逃离人际自由无虞,晚睡晚起任性至极,视听、阅读,屋里阳春与室外白雪交相辉映,盎然生机,备生情趣……

那时年轻无知浅薄,尚未明确地认识到:诉诸于他人的幸福即为自作的痛苦——这一深刻哲理,只是“孤寂”下来之后,明确地体悟到一种难能的心中安生的欢悦与轻舒,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如此充实可依。

就这样,一年一年的延展,既然所谓“大年”可以不“过”,那么其它节日也就更可以省略而将时光窃为己有、深居简出的游弋于那BLUE——深蓝而淡淡的哀伤的文学、艺术海洋,肆无忌惮地奢侈、挥霍着归属于自己的孤独——可贵的生命独处时光。

纵使女儿的生日也不事喧嚣——为女儿作一首现代自由体的现实主义长诗,并且父母共同配乐朗诵录制磁带;或者作词谱曲创作一首惟女儿所专属的儿歌,亦而弹奏电子琴教给女儿识谱歌唱;待到女儿长大以后的生日,则是想方设法买一张英语原声“大片”光盘而全家饕餮,从早到晚一连看两三遍——精神蛋糕大快朵颐……

岁月悠悠,恬淡充实。正如我为女儿生日所赋长诗《生命的加冕》:“绝不让尘世的俗风/无端吹填你生命的空间。”

每当节假日,得以“大块时间”一家三口聚集之际,也是检视人生、反躬自省的时光……细腻聪敏、儒雅不俗、洋洋大气的女儿总是用一句举重若轻的话语,善解人意地安抚父亲敏感、痛苦的心:“爸爸,我们不能后悔成长啊!”

瑰意琦行、思考求索、积淀成长的岁月,不知不觉到了不惑之年。四十岁以后才懂得:寻觅、度过自己的节日——每天为自己赢取一个心灵的节日。当一幅(或一个装置)作品问世之际,欣快、欢忭的涟漪打破静水流深的心湖,那份自我陶醉之心理意境仿若阳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闪耀不已。

每一次顾首自己的作品,犹似目睹自己的孩子——不由地升起一波又一波挥之不去的精神快慰!这才是自己生命的创造、可庆可贺的人生节日。

也是这时候才觉悟:真正的“幸福感”来之不易,需要自己用心、努力创造,使之成为镶嵌在本体心灵主板的内存。

幸福不会来自他人——相信此刻看官耳畔一定鸣响那句振聋发聩的绝句:“他人,就是地狱!”(萨特《密室》)

幸福也不能指望上帝——深信此时读者眼前已经映现那句惊世骇俗的名言:“上帝死了!”(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幸福更不可能源自节日的公共欢愉——“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很难求之于自身,但要想在别处得到则不可能。”(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引言》)

所有囿于客观时间限定的欢乐,譬如“过年”……都是作茧自缚,所有依赖他人相互烘托的幸福,例如“拜年”……都是缥缈虚无;如果是有实际目的而操作之,那么人生和生活一同变质——遭受对方的心理戒备和自己的心理卑屈,还要抱拳作揖、似是而非地“恭喜恭喜”,那“欢乐“、那“幸福”又从何谈起?!

如象他,我寻求忘怀和自由

如象他,从小我的心便燃烧

我爱那山间残照和风卷飞涛

爱那人间与天国呼号的风暴

如象他,我在枉然寻找安宁

同样的思绪处处萦绕我的心

反顾过去——往事不堪回首

遥望来日——竟无一个知音

——《致……·1830年》([俄]莱蒙托夫)翻译:顾蕴璞

【注解】

诗句中“如象他……”:“他”谓之莱蒙托夫的偶像——18-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勋爵。

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出生于军官之家,卑俗的外祖母嫌其父清贫而使父子自幼分离,诗人当年三岁的幼小心灵蒙上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的阴影。因而莱蒙托夫的诗歌总是——浪漫中流露着浓重的忧郁,锋锐中蕴含着动人的伤感,忘情中饱含着不安的激荡而又那样地痛苦绵延……莱蒙托夫继承了出身于贵族世家的俄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普希金的衣钵;他气宇轩昂、浪漫卓越的人生,在普希金遇害四年后,在万千遗憾中结束于宫廷低劣走卒设置的决斗陷阱,光华的生命仅仅驻留人间27个春秋。

gQ1zDJGPSj5uFplRSpK5XnCYHlaFe7nlQmoT0VoM.png

▲无言C类作品:平安亱2018 No.1

■  天缘

精英主义者认为,信仰是有瑕疵的,所以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生命一场,对错皆缘;生命是一场搏击,“搏击的时刻/怎能挑剔每一拳?”(佚名长诗《祭》)

追慕钱财贵族或者追慕精神贵族,是与生俱来的两种生性,都是一次性生命的结缘。

所有生命阅历——情欲或物欲,欢乐或痛苦,聚合或离散,获得或失去,得意或落寞,诞生或谢世……都是生命一次性存在的机缘。

真正的机缘一生只有一次——地老天荒尔或璀璨闪现,感情升华尔或物质升腾,情意破裂尔或经济败落……所谓天命难违是也。

古希腊哲学分支——公元前4世纪由齐诺(Ze no)所创立的斯多葛(Stoic)学派(又称画廊学派,因授学场所在一座画廊),首开人类思想史“宿命论”之先河。其核心思想:冥冥之中,万物平衡,天地有道,一切既定。这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史观,而应该视为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天定的命理。通过这一“天定命理”,可以开释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生难题,同时也疏导饱经风雨云霓的生命中峥嵘岁月沉积的艰辛悲苦和心理困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直到随心所欲而游刃有余的七十岁的那一回眸,才会恍然大悟——这一生的成功、失败,包括生命之花的盛开、凋谢……最终都归乎一条天定命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就像一个人的心性,钟灵毓秀、敏感空灵或者木讷愚钝、冥顽不灵,这是天生的生命有机体的造化,不是孰想与不想就能够改变、就能够成为那样。

无论人或物,无论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存在……拜上天所赐——不是你的,辗转反侧,求而不得;若是你的,左右掣肘,挥之不去。皆然谓之曰“天缘”。

7RxlI5JXQMEJhwazcI6QCLt8rYYIlXxon4otAIgO.png

▲无言C类作品:夜光 2020

(《思想流萤·二》于此束笔)

无言简介

无言

英文名Silence Wish

1998年加入英国本土皇家摄影学会(RPS)。

■奖项(以往主要国际获奖)

1999年,入选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年展。同年,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专业刊物《创意新闻》跨页专栏刊载6幅作品,并于封面予以文字高度评价。

2000年,荷兰国际反转片专业联赛。送展4幅,3幅5次入选,其中Vision 1(视觉1号)同时获得美国摄影学会(PSA)金牌、世界摄影艺术联盟(FIAP)荣誉勋带。

2000年,奥地利第9届超级摄影巡回展。送展4幅,其中3幅-视觉3号、项链7号、印象18号连续10次入选。

2003年,121幅作品通过美国国会版权局审核,授予国际版权认证。

2007年,美国格林塔林第31届国际反转片联展。作品“第2层楼”获得荣誉提名奖。

2008-2017,十年沉寂。

2018年,北京798艺术区AWE GALLERY个展:《存在》/《铂金印象&菲林魅影》。

■学术(近期艺术思想论著)

《滑向蓝色领域》

艺术网2018.03.02

http://m-news.artron.net/20180302/n989359.html?from=timeline

艺术头条2018.03.02

http://artexpress.artron.net/wapNewsShare/1/241683?from=timeline

英文版2018.03.26

http://en.artron.net/news/news.php?newid=992335&site_id=1&channel_id=21&column_id=62&from=timeline

《拍摄时代——女性人像的兀说》

艺术网2018.04.12

http://m-news.artron.net/20180412/n996028.html?from=timeline

艺术头条2018.04.12

http://artexpress.artron.net/wapNewsShare/248994?from=timeline

英文版2018.05.14

http://en.artron.net/news/news.php?newid=1001283&site_id=1&channel_id=21&column_id=62&from=timeline

《啊,我年轻的女郎》

艺术网2018.07.13

http://m-news.artron.net/20180713/n1011355.html?from=timeline

艺术头条2018.07.13

http://artexpress.artron.net/wapNewsShare/269177?from=timeline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沿袭:以史诗电影<乱世佳人>为例》

发表于《四川戏剧》2018.11.06

(核心期刊,检索:北大中文、知网)

《精神领地坚守的告白——艺术与精神的轮回》

艺术网2019.01.07

http://news.artron.net/20190107/n1041527.html

艺术头条2019.01.07

http://m-news.artron.net/news/20190107/n1267778.html?from=timeline

《思想流萤·一》

艺术网2020.06.03

http://m-news.artron.net/20200603/n1078706.html?from=timeline

艺术头条2020.06.03

http://m-news.artron.net/news/20200603/n1414468.html?from=timeline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人生,思想,艺术概论自己的 人生 思想 艺术概论
下一篇:王鲁湘哀悼陈佩秋逝世:新的大先生在哪里呢?_谢稚柳-陈佩秋--早年-画家-都是||上一篇:曹星原:东西三十年_._充满恶意的举报_-大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