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传统回眸中的现代探索_——论石虎重彩人物画_石虎--那曲-审美-艺术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发布
 
在当今画坛,石虎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总是用艺术家的热情和飞扬的笔墨,反映时代和

在当今画坛,石虎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总是用艺术家的热情和飞扬的笔墨,反映时代和人生,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尤其是他九十年代的重彩作品,一经推出,就在当时激起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学术界对于继承和发展的思考。现在看来,无论在哪个时间节点,他每一个蜕变,都是留下一个探索者一场凤凰浴火般的淬炼,其结果必然是艺术生命的涅槃重生。当新的理念、新的语境脱颖而出,他的作品便摆脱了教条化、程式化的禁锢,而变得更富有审美的创造性,从形式到内容烙印着鲜明独特的个人印记。

QjmkZqNmujqaRUogOlyQkeITa6cC5k9lhqyInti1.JPG

《牵霞》·霞晖牵手亦销魂·纸本重彩·122cm×75cm·1993

上个世纪90年代,石虎创作了一批重彩人物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从古代到现代,从本土到异域,可谓纵横交错异彩纷呈。尽管这一时期石虎基本都在海外,但他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中国画的发展与创变,并无一例外地受到国内艺术思潮的影响。当时正值85’思潮之后,它的余波依然在美术界泛起涟漪。现代重彩绘画亦面临着变革和转型,东西方各种艺术观念的碰撞,使之逐渐走上西方写实主义和东方写意精神相互渗化融合的道路。在这方面,石虎应属首当其冲的开拓者、践行者。那些年他在海外,比在国内的画家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西方绘画的观念、流派和技法,并通过学习、观察和体验,将其适度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因此,石虎这个时期的作品,交织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诸多元素,构成新、奇、独、变的丰富多元的审美体系。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重彩“唯笔墨”的固化格局,广泛吸纳中西绘画之精髓,通过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方面的组合,生成现代重彩的新样式,从而实现了中国人物画的飞跃提升。

OkTx3OgzMxK4SwiNGPe8AR3d1fgMwBfxcpsyZbGq.JPG

《相拥》·向画冷暖索温柔·纸本重彩·142cm×72cm·1993

当石虎的审美视野拓展到地球的另一端,西方绘画领域众多的大师和派别便接踵而来,之后欣欣然沉浸其间,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毕加索、达利、米罗等人。毕加索的理性抽象,达利超现实主义的幻觉,以及米罗从真实到幻想的变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握着毛笔画中国画的石虎,让他在写意和写实、具象和抽象、真实和梦幻之间找到了一种中和性的绘画语言,使自己审美的表达更趋现代和多元化。为此,他的重彩人物作品,已不再拥有中国式的原貌,而在水墨重彩的外壳下,填充了更丰富的西方绘画的部分内核,从而构成现代重彩新的语言体系。他所刻画的人物,完全颠覆了传统重彩勾线、渲染、填色的程式,而开始注重肌理、色彩和情境表现,形式内容已经转化为驿动着主观精神,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审美特征。这显然是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的对接,也是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代表了画家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对中国画的改造和革新。

qkV1apBrUu28Ez8tGzjyhcfyOrVEcgUBJp7nS2JK.JPG

《紫情》·紫情永信·纸本重彩·68cm×68cm·1992

IRuaSzNwWLhRjpudGQ0C4h5jSkrawMnZlGCtvmhb.JPG

《烛客》·天客扣门问烛女·可否茅棚共蛮荒·纸本重彩·95cm×101cm·1993

fT9flD2A4ttPXmcKYTpfRLKVmI8P1gppxdMngmeG.JPG

《还乡》·还归人初之梦·纸本重彩·103cm×106cm·1991

SEdsZJkcucyaueGieGRb39feLgVDgtbrALScLE1p.JPG

《忘魂》·丹青何掳构华沦·纸本重彩·122cm×70cm·1993

尽管石虎一直担当着时代先锋的角色,甚至在异域的土地上流连良久,但他的血液里流淌的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文脉精华。这一坚定的信念始终根植在他的艺术生命里,不曾因地域、环境和审美的变化而动摇过。因此,我们总能在他那充满现代感的作品里,找到中国画最质朴、最原始的部分。比如作品中偶现的斑驳旧色,令人想起中国庙宇里镌刻着古远历史的壁画,而有些形体稚拙色彩鲜艳的人物,则是农民画、儿童画的缩影。在石虎看来,现代重彩的沿革必须建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上,无论形式如何变幻,也不能失去中国画的本质特性和民族特色。因此,石虎大胆引入西方绘画元素,在造型、构成、色彩等方面追求新意的同时,从未舍弃传统的笔墨表达,依然存在着线墨、虚实、疏密等中国画最基本的对比关系。另外,他对各类民间艺术的关照和吸收,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本民族性的审美特质。

oGvX7G34FvMrG3Ik9fHqYRRPCmsmZuRvluL5EOhc.JPG

《上马》·劝马花时节·纸本重彩·100cm×106cm·1993

LSny9vCdsYodQ83yHZZ6ulxPM4QczEFL3e0XlErV.JPG

《鹿人》·席共鹿人之感·纸本重彩·50cm×50cm·1992

DznrGjDna4TDvaLvnJEU4FV8kWRAAMQLP4MSqZFk.JPG

《山归》·山获自然·纸本重彩·93cm×166cm·1993

0ZS1nRpbsvomOVB1PRhXATGFUFLNg30JW6WH5xMQ.JPG

《琼铭》·仍思高昌魂永·纸本重彩·99cm×105cm·1993

FNotO5kxN3SUf2fnhRluWS44WiR6GMMpYQr53jeG.JPG

《沙风》·局部·纸本重彩·1993

在同龄的画家群中,石虎是率先走出国门的先驱人物,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远赴非洲,此后的20多年一直在海外巡游。这使得他对异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有着更直接、更广泛的认知,反映到作品中则表现为超前的创新与变革。他的作品经常闪现着令人亢奋的亮点,有时是色彩,有时是人物,有时是技法,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充满了磁石般的吸引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类似魔性的感觉?其根本还是在于他的卓尔不群、反常合道,“土”和“洋”是他在创作中都选定的两个极端,虽与世俗相悖,却是一路逆风飞扬。在他的灵魂深处深埋着思变、求新的种子,所以才开出簇新的花朵,彰显出强烈的个人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在打开画坛封闭之门不久的90年代,石虎则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世界共舞。透过每一幅作品,都可窥见他那颗狂热躁动的心,以及独立、自由、张扬的个性,随着奇异的画面景象喷发出来,带来震撼、惊喜、懵懂和释然,似乎调动了人的所有情绪和想象去欣赏、去理解、去玩味。这便是石虎作品的魅力所在,他超乎寻常的审美有时就是一个奇妙的谜题,而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

dcNAbx0vzY6hVdYhxIicuHlKYGZgNSdSGGPYC9BS.JPG

《炉火》·纸本重彩·68cm×68cm·1993

fRvZmK7M31hwutym9RScdEYnhf7LuKnVLxmADI9h.JPG

《硕人》·拾一粟硕人汉风·纸本重彩·99cm×168cm·1995

LMOGIu7lXaQMeRj4ITeSK59OOH9tl4iOZ0YtcKIf.JPG

《双雀》·凸凹丘壑觅绵蛮·交破雀羽启眸颜·芳心命笔琢玉树·临风丽人匀脂胭·纸本重彩·68cm×136cm·1993

mrOwTVRby5EqAmkZdgYeZ9cW3pxgYDKqAuvIA0Ha.JPG

《那曲》·那曲人远思欲泪·纸本重彩·166cm×144cm·1991

时隔三十年后,再次回顾石虎走过的艺术道路,其创作的途径和轮廓愈加清晰。其实石虎属于那种激情澎湃的创作型画家,营养他的土壤通常是杂石丛生的。只不过环境的复杂多变,未能阻碍他的日趋茁壮,反而锻造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和灵活变通的应变能力,导致他的作品也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可变性。他这种不安分的状态,激活了潜藏的创作灵感,不断生发着新的活力和能量,使作品鲜活灵动新意盎然。这对于石虎而言,是永葆艺术激情的法宝;对整个画坛来说,则是推动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利器。

ucYBMVX05sInu9etbHNGQLmi527HO6tIqylSApxq.jpg

4pBKgOosfUlYnscnJGz0sMUIRgULqX8EoMF4xVbU.jpg

9ARNLM0Dnk2RBifLP11eVLaFYsa8BP6gtbK2D8ut.jpg

UFshBNRrctYavEQKBqObenMLTomK892NfyjbBTcv.jpg

石虎重彩书影

m2cPcTUzNpa5mSqwj74EaYNGua7FpczjZD7iLYvS.jpg

石虎

【石虎先生简历】

1942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

1958年,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0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

1962年,应征入伍。

1977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代表中国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

1979年,出版《非洲写生》画册。

1982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个展。

1987年,香港集古斋举办个展。

1991年,在澳门市政厅举办“石虎心象”个展,同年在香港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992年,在新加坡、雅加达举办“天命年展”。

1994年,参加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同年成立“石虎诗会”并多次举办“石虎论字思维”诗歌研讨会。

1995年,应邀出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1999年,在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个展。

2003年,中国画研究院、香港、澳门、新加坡、雅加达巡回展。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那曲,审美,艺术,书画 石虎那曲 审美 艺术 书画 石虎
下一篇:乘物游心,得意忘象----石虎山水小品观感_-大展-中国-澳门||上一篇:钱海源:解读《70年70人美术作品展》_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新中国-国画-名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