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陈轴:发现自我的“在场”_CC基金会&艺术中心-镜子-镜子不久后将从世界消失-镜子-在场

编辑:李家丽 来源:雅昌网
 
2013年,陈轴曾用影像作品《I’mnotnotnotChenZhou》,对自我进行反思;

2013年,陈轴曾用影像作品《I’m not not not Chen Zhou》,对自我进行反思;2020年,陈轴带着行为艺术作品《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回归公众视野,从另一角度再次阐释了对“我”的思考:人要发现自我的“在场”。这一次,陈轴为观者带来了三面镜子。

ZTmQfPsCjoyzGoQlirzSI4BRblmuiWlb7wDMb3FZ.jpg

4月18日,陈轴新作《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在CC基金会&艺术中心亮相。

7IkeGPh1yk0lHdO1LfHwRbwcZY7eaWFXAXdeetkq.png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查看陈轴新作现场直播​

意外的是,直播现场,陈轴的儿子哭着要将父亲的面具摘掉,陈轴将镜子对着儿子,儿子哭着将镜子推开。

2020年4月18日至7月12日,陈轴新作《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第一章: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在CC基金会&艺术中心亮相,并与旧作《I’m not not not Chen Zhou》并置呈现。值得一提的是,陈轴为旧作订制了黄色的房间,他调侃那是过去的作品,希望从类似博物馆的视角重新观看。

hJ0gpxq0XNNRqxaxP4SWH0HbuzelyBVdkat98qet.jpg

展览现场

xJLO1cuY6cPGsivNKegq2SiUWLE781v833pVTWYX.jpg

XUYbZWAxpxS1j82Wtf4HcXkzKsq2WvIE9iILwQgE.jpg

陈轴为《I’m not not not Chen Zhou》订制了黄色的房间,希望将其放入类似博物馆视角重新观看。

如果说7年前的《I’m not not not Chen Zhou》带着对现实的否定与迷茫。那么,在这次新作中,陈轴变得沉静、从容,作品带有些许冷冽的直指人心。癫狂的黄变成了静谧的蓝,象征热烈的大面积的红首次出现在作品中。《I’m not not not Chen Zhou》中人物的不断运动与琐碎并充满隐喻的表达,变成了艺术家在舞台的独自静坐。作品中的失衡感更加强烈:新作中,一面破碎的镜子矗立在展厅尽头。虽然表达方式有所转变,但陈轴的作品内核并未改变:一以贯之的黑色幽默,对“人的存在”的不断思考,以及对固有经验的持续拆解。当然,还有那面不断出现的“镜子”。

vQmAX6arf57sBp45nF2DvdaCnbTyN8IZwr3bOWgk.jpg

a4N17LUNXGhUNUuT4wSsVgPxfbyfIA3t0MBn60y5.jpg

新作中被反置在蓝色背景中的镜子,上绘两条流线,隐喻镜子的反光。

gxYYPf1Tl4dlJc3y3Yy1PVU2LuuqddPBRKH4tXi1.jpg

新作中,倒下的巨人轮廓,手持一本不断重复同一笑话的书。

9Fvg6UH2Y08FavdoZtALKdqSCk5UKXeslZjygQAM.jpg

CEkqZSFha6pNcxzGyrvzX3r2lDuomGXVgTh0smvW.jpg

Wlm43YefsYdwSBhHMTeYvM3IyHIXeSfUmFjYooIN.jpg

“一本正经”的外文著作

在陈轴的创作中,“镜子”元素首次出现在《I’m not not not Chen Zhou》里:一个头脑不清醒的人对着镜子喃喃自语“这是一个我,还是两个我?”陈轴认为,“镜子”的有趣之处在于,人们很少意识到“镜子”的存在。通俗的说,人们大多会被镜子里“假象”迷惑,而忘记了“镜子”本身。即“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

XmXNgZfmLsm2fsalHoBBlCMIjfeu51rWrnTzqhO1.jpg

eUhX67yqwZXCMPDdaVgP9XsJJQqSnUVUSjlRaB13.jpg

8iGT3XlN4eA9RpqxEjvusSjmgtOZRFWLMohe4C9d.jpg

4月18日,陈轴戴着眼镜封死的面具在舞台中央照镜子。

人何尝不是如此?浮华世间,人往往过分耽溺于过眼云烟的生活表象,而忘记了自我的真切存在。为了让观者意识到这个问题,陈轴戴着眼睛封死的面具坐在舞台中央照镜子,长达3小时。物理意义的镜子并不重要,即便眼睛封死,观者只需在内心竖起一面镜子,便能关照自我的存在。

bbUngRdRtxgXnumCJIMDOg9zMTcx0Ski6tuVL911.jpg

观众在陈轴新作的舞台边静坐。

那么,新作中,陈轴是从哪些角度阐释“人要发现到自我的‘在场’”呢?一起来看看陈轴的回答。

Q:艺术网&艺术头条

A:陈轴

Q:新作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蓝色背景中反置的镜子,展墙上碎掉的镜子,画着笑脸的苹果,倒下的巨人轮廓,一本不断重复同一笑话的书,这些背后有什么隐藏含义?

A:作品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围绕“人需要发现到自我的‘在场’”展开,只不过角度不同。反置的镜子是为了让大家不再观看镜子里的影像,强迫观众看到镜子本身。为了让大家看出那是镜子,我特意画了两条线,表达镜子的反光。

展墙上碎掉的镜子最早来源于我坐公交车的经历。公交车的玻璃上,逃生锤旁边总会画破碎玻璃示意图。这很神奇,这个图案虽然无法给人具体准确的语言却能传递出一种能量:打破平衡与和谐。我希望新作也能有一种“打破”的感觉。

即兴画上的苹果也有这个寓意。在人类文明史上,苹果一直充当着类似棒槌的作用,它打破人类文明的固有形态,成为一个破点,使文明进入新的阶段。所以苹果这个符号有很深的隐含寓意,最近我一直在画一幅画:一个苹果把镜子或者花瓶打碎了。展厅苹果旁边的流线,有苹果运动的含义,意即它是远方来物,是突然间冲进展厅现场的,是一种突然的“打破”。而苹果上的笑脸,其实就是装可爱。

此外,我一直很关注死亡,它很神秘,富有能量。我一直觉得世上根本没有死亡,这不过是人类文明制造的假象。所以在新作中,我用倒下的巨人轮廓表达对死亡的戏谑:巨人虽然倒下了,却只有一个轮廓。于是,我们可以说,巨人的死亡并不存在。就是一种悖论与荒谬的感觉。

而那本书里不断重复的笑话,来自于我在海关的一次经历:海关工作人员对着我的护照问,“这是你吗?”我一下子就懵了,掏出镜子照了一下,确认后说道“没错,这个人是我”。整个过程很好玩,“我是不是我”,竟然会成为一个问题,而“我是我”,即我的“在场”,竟然需要通过镜子确认。

Q:为什么希望大家意识到镜子的存在,又在展览标题中写道“镜子不久后将在世界上消失”?

A:这其实是一种恐吓。如果再不意识到“镜子”的存在,那么它将在世界上消失。

Q:疫情期间,新作的方案改动了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动?

A: 与之前的方案相比,这次的方案可以说做了彻底的改动。之前的方案很多层面上都在探讨艺术,理念体量也很庞大。但在疫情期间,我觉得艺术可以先放一放,可以先把视线放在“人”这个点上。

“人人在场”这件事,也是在疫情期间体验到的事情。这次疫情,给了大家一个真正与自己独处的机会,很多人开始体验无聊的乐趣,享受美食,开始真的抛开很多日常中必须要做的事情,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思考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价值需要被重新认知。

Q: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A:发现自我的“在场”很重要。有一件事情很有趣,我经常逗自己的小孩,有时候他哭闹,陷入一种情绪时,我就会拿一面镜子照他,他就不敢看自己,不想认知到自己的情绪,他会推着要你把镜子拿开。镜子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在场”。

其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面“镜子”,认识到自己的“在场”。它并不需要是实体的镜子。

Q:那我们如何去找到这面“镜子”?

A:不需要找,只要去注意,你就会发现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在场”。

Q:为什么在新作中使用首次使用了红色?

A:直到今年用了红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创作用了三原色:黄、蓝、红。我并没有刻意设计,颜色在创作中自然显现了。黄色时期,整个人都很愉悦,有一种迸发的感觉,有点神经质,对一切都充满质疑。后来,我离开艺术界3、4年,人沉静了许多,慢慢的我画画就只剩下蓝色。

红色对我来说,是一种能量的感觉,我想去掌控自己的生命能量。这件事情是我在2019年底发现的,有一次我去舞池玩,站在那儿想实施一个行动,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引导自己的身体。我才意识到自己对身体的控制很差,就想很好的运用自己的身体,我觉得这种感觉是红色的。

Q:您曾说“现在回头看,觉得黄色时期的自己有点不自量力”,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A:现在回头看,那时候我对世界的认知其实是一种文本上的认知,输出也只是语言上的,它并不是我的真实经验。我忽然间接触到很多事,觉得自己仿佛揭开了世界文本的一些秘密,这些文本如此高明,以至于我真的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些文本。所以,当时很癫狂,有一种解开偈子的狂喜。现在想想,那时候离世界的真实状态还很远,所以觉得那时自己有点不自量力。

Q:可以说,新作从表象深入到了世界的内核,为什么会这样的转变?

A: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一直想去获得自在,这个动机会不断地把我往前推,去寻找更本源的东西。我希望从现实中脱壳出来,这是我一直以来创作的根本动机。

Q:这两件作品都是关于自我内心的探索吗?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A:语言充满着诡计,只要开口,很可能立即掉入陷阱中。因此,我不能回答这两件是否都是关于自我内心探索,因为,首先我们得对“自我”、“内心”有相同的定义。

至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喜剧演员。我很喜欢安迪·克劳夫曼,这个世界如此荒唐,如此好玩,喜剧演员才是唯一出路。好玩的地方在于这个世界很真实,又很不真实。不真实在于人们竟然都认为这个世界真实。

我希望能展示矛盾和悖论,因为这是严密的逻辑与世界破裂的地方,会让人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解释的,是自由的。只要通过悖论才可能揭开表象,触碰事物本质——就像是墙上被砸碎的镜子一样。

Q:您曾说“希望把自己放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在日常中,是如何实现的?

A:所谓危险,其实是一种不确定。如何实现,我想是逐渐的不期待既定的或想象中的结果吧。

原创,非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在场,CC基金会 CC基金会&艺术中心 镜子 镜子不久后将从世界消失 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 陈轴在场 CC基金会 CC基金会&艺术中心 镜子 镜子不久后将从世界消失 镜子里的假象让我看不清镜子 陈轴
下一篇:陈轴:发现自我的“在场”_CC基金会-镜子-CC基金会&艺术中心-镜子不久后将从世-假象-镜子里||上一篇:王剑:疫情之下的网络美术课_-网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