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隐藏在古籍中的精美书法_《隋书·礼仪志》-吴大澂-宋代四川地区刻《资治通鉴》-敦-隶书-书写-笔画

编辑:于晓伟 来源:瀚墨云桥
 
现代的书籍基本上都是电子排版,所用字体也都是电子字库,生硬的笔画加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布,使得阅读少了

QeCLcFnKUeTSgo1MRlUHqDFq7FDFV5ThaVE8BqU3.jpg

现代的书籍基本上都是电子排版,所用字体也都是电子字库,生硬的笔画加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布,使得阅读少了些情趣多了些负担。然而在古代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书籍中满满的是艺术气息,在那时阅读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得,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awikoVry97O49iib8jJ3BTv4FFsvoPy0NyC7NBlZ.jpg

▲西汉 居延汉简

我国最早的书籍形式是简策,是用细竹条或木条连缀而成。一根竹木条上通常只写一行字,把若干竹木条编连起来成为一卷,有些大部头的书可能需要多卷组成。至今,某些地方的方言“策”就是“书”的代称。

以前,人们认为简策上的文字是用刀刻的,但是当二十世纪早期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晋代和西汉的简牍后,证明简策是用毛笔进行书写的。

kqniqivHmCur1464XcJDWA2cKJZbM4Gsd6M8kbiu.jpg

▲居延汉简

这些简策上的隶书成熟于汉代,这个时期处于汉字形体巨变的时期,草书、篆书、隶书各种笔意相互作用又相互融合,丰富了汉字的造型艺术,让简单的线条变得活泼,耐人寻味。

这些简策中的书法与我们常见的汉代碑刻虽然同属隶书,但又有着巨大的差距。简策隶书是手写体,笔画未必工整,但是它的纵横、开合都有着艺术的气息。相反,碑刻中的隶书笔画挺拔、笔直,但是缺少了手写的变化,更多的是刻工的重复性工作,让人感到刻板和拘谨。

3fcSFgTY0C9ogKqUImwIK7WhIWrIPK7LP7iY9loc.jpg

▲敦煌写本《春秋谷梁传》

在古代科技尚不发达的时期,书籍从竹木转为纸质,但是一直沿用手写的传统。唐朝时期的书籍也多为写本,一般为政府培养的写手充任,他们从少年便开始了书法的训练,只有达到要求才可以正式参与书籍的抄写工作。

Ht0nMwFsKccqQwfGGw1zRyYFMGE9iwfeVHduNOHo.jpg

▲唐代《灵飞经》

由于当时抄书人地位很低,而且一般不会题写自己的名字,所以现在我们只能零星的了解几十位抄写人的名字,而他们的经历却无从知晓。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道教名著《灵飞经》,董其昌认为是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所书,而启功先生则认为是普通的抄手所为。由于没有落款,所以不能最终确定是何人所书,不过这并不能湮灭其成就,《灵飞经》为我们在书籍中留下了书法优美的身姿。

78SiDxUlYsPULOofe7KEBYgaolehGCNN48I2thah.jpg

▲宋版《隋书·礼仪志》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使得书籍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书籍可以经过雕版多次印刷,从而化身百千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书籍,享受文化带来的体验。

虽然雕版是刻工雕刻的,但是关键的一步仍旧是书写。清代叶昌炽曾说:“从来精刻先精写,此体无如信本宜”。也就是先将文字书写在纸上,然后由工匠帖在木板上,按照书写的笔画进行雕刻,所以书写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此书的优良。

OfP6rcVxs9hwr2UdhlXwoW0wW1mifg8KpKxS9cdv.jpg

▲宋代四川地区刻《资治通鉴》

宋代由于书籍的需求量大增,民间兴起了刻书事业,许多知识分子如果不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那么可能就会投入到古代的出版行业。在当时的中国有四川、福建、浙江、河南四大刻书中心,分别聚集了众多优秀的书写工作者,也形成了不同的书写风格。

浙江地区刻书多以欧体为主,笔画劲瘦、潇洒,四川则以颜体为主,风格沉稳、厚重,虽然最终都是由刻工雕刻而成,难免有刻板的印象,但是却也反映出写手书法的微妙变化,带给我们的是艺术与工艺结合的乐趣。

P9l1hcIILTJfvmnV1xT39Ya1zHQly2zP70LmPNAc.jpg

▲活字印刷古籍

北宋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就是先制成一个字,然后用泥土大量复制。虽然这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很快传入欧洲导致现代印刷技术的萌芽,但是它却没有在中国广泛的普及应用。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大量的工业化复制,导致艺术性的丧失,看来古人并不只重视实用性,更注重的还是审美。

xAuHAPmpVLuevFfZPLAlNEWJQsWgOtHXELhQULRy.jpg

▲元刻《白云祖师初学记》赵孟俯序

元朝,赵孟頫的崛起,让赵体字成为书籍中的宠儿,明清时期赵体字也一直活跃于各种书籍之中。赵孟頫的字体态丰腴、风格稳健,有着雍容大度的气势。赵体字的美还在于舒缓,欣赏他的字可以使人安静,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躁动,所以赵体字深受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的喜爱,被人不断临习与模仿。

oHvZBC1fs2yWt85PVJgiLbflA4uqHd38HrUkabGR.jpg

​▲《权衡度量实验考》

明清时期刻书事业不仅可以获利,更是文人的一种情怀,他们以古今名家名作为范本,也有的自主撰写,并且刊行成书传播知识,让自己能在文化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芒。

iVZL3Nmt7LfXO4nh56OoauZ1k5kTwLteNvybhMlL.jpg

▲吴大澂书法

清末封疆大吏吴大澂,在与外强的谈判中据理力争,其爱国精神令人敬佩。吴大澂具有深厚的金石考据学功底,他把自己所藏周、秦、汉、唐等历代古器物相互比勘,用以考证古代度量衡的变迁,撰写成书,起到了把度量衡制度从传统引向现代的作用。

作为书法家的他当然没有忘记在书中留下自己的墨宝,书中的序言,吴大澂使用自己手写书法刊刻。吴大澂书法从篆书中而来,有着古朴、典雅的气质,后来又学习黄庭坚,所以从他的书法中不难看出黄山谷纵横捭阖的大气磅礴。

古籍为什么美,为什么价值高不可攀,除了史料价值外,其中包含的艺术价值也是重要的原因。古籍中的内容,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信息,也承载着书法的艺术成就。古籍之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咂回味!


关键字: 内容标签:隶书,书写,笔画,《白云祖师初学记》 《隋书·礼仪志》 吴大澂 宋代四川地区刻《资治通鉴》 敦煌写本《春秋谷梁传》隶书 书写 笔画 《白云祖师初学记》 《隋书·礼仪志》 吴大澂 宋代四川地区刻《资治通鉴》 敦煌写本《春秋谷梁传》
下一篇:您收到过手写书信吗,没有的话此生遗憾!_手写书信-李大钊-民国名人书信-花笺纸--文人-笺纸-信纸||上一篇:罗怡:艺术机构如何面对灾难_展览-疫情-美术馆--机构-新奥尔良-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