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段炼:在没有观念的作品中探讨观念_-绘画-身体-画家

编辑:张桂森 来源:N视觉
 
说起当代艺术,我们会想到观念艺术,因为观念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主流,东方及西方皆然。当代艺术象一座金字塔

说起当代艺术,我们会想到观念艺术,因为观念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主流,东方及西方皆然。当代艺术象一座金字塔,在这金字塔的顶尖,是学术性、探索性、实验性的观念艺术。人们通常所说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多指金字塔尖的观念艺术,尤其是非具象的观念艺术。但是,若从数量上说,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在私人画室还是在画廊或美术馆,非观念的具象作品占大多数,这构成了艺术金字塔的基础。 

于是,对当代艺术的误解便产生了。我们不时读到理论家或画家写的文章,说他们到西方国家旅行考察,发现具象绘画无处不在,因而得出结论,说具象绘画在西方回归了。我觉得,这是一厢情愿的偏见。这些人原本就与具象绘画深有渊源,到西方考察之前,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西行所见,能验证具象绘画的回归大势。结果,当他们在西方看到非具象的观念艺术时,便不以为然,而一旦见到具象绘画,便喜出望外,以为自己见证了西方观念艺术的衰落和具象绘画的回归。再者,他们到西方考察,不过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甚至语言不通,既谈不上与西方艺术界认真交流,也谈不上深入了解当代艺术,于是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造成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误读。

克罗斯作品 

其实,即便在现代主义时期,西方的具象绘画,也并没有象人们想像的那样衰落,反而是数量仍然庞大。在当代,由于具象绘画的学术探索性让位给了观念艺术,于是在金字塔的顶尖上,人们不易看到具象绘画,而通常只看到观念艺术罢了。既然没有衰落,也就谈不上回归。具象绘画只不过将金字塔尖的位置,让给了非具象的观念艺术。今天,在西方的商业性画廊里,具象绘画仍然是一个大市场,而观念艺术则是学术探索的主流,二者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相互并无真正的冲突。 

正是二者的和平共处,造就了弗洛伊德这样的当代具象绘画大师。试想,如果二者的关系是有我无他,那么,处在金字塔顶的观念艺术家们,怎么还容得下这位犹太心理医生的后代。我在纽约、伦敦等地的画廊和美术馆,看到过不少弗洛伊德作品,但我从不假惺惺地去探讨这位大师的观念。坦率地说,弗洛伊德的绘画没有观念。若一定说有,那只不过是观念批评家用当代理论的观念术语去解说他而已,例如,可以用后现代和女性主义关于“身体”(body)的术语去讨论弗洛伊德。但这是批评家的观念,并非画家的观念。 

克罗斯作品 

在没有观念的作品中探讨观念,是人们误读当代艺术的另一种情况。在“具象”展厅里,有弗洛伊德制作的线刻蚀版画《阿里头像》(1999)。虽然画家用的是蚀刻线条,但线条的遒劲,一如他那饱满的油画笔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激情,无论这是快乐奔放的激情还是暗自忧伤。据说,弗洛伊德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不管他用何种媒材作画,其情绪都宣泄无余。在这样的作品中,我看不到观念。 

所谓当代,是指最近二十年。美国的克洛斯,成名于当代之前,几十年来他一直坚守自己的超级写实主义,其间虽有一些变奏曲一般的尝试,但变来变去,却未出超级写实的如来之掌。他那幅最著名的《菲尔头像》(1995)是马赛克效果的变体画。菲尔•格拉斯(Phil Glass)是克洛斯的朋友,音乐家。在六十年代二人一文不名时,他们一同挤居在纽约之华盛顿广场附近的小公寓里,音乐家给画家作免费模特。克洛斯说,他之所以要用照相般超级写实的方法画菲尔头像,是因为他那一头卷曲的乱发很吸引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就因为这头卷发,克洛斯根据最初的写实肖像《菲尔水彩像》(1977),画出了几十幅方法各异的头像。这是克洛斯的当代绘画,其中,没有观念,只有头发。 

博特罗作品 

从美术史发展的角度说,克洛斯的超级写实,具有历史的价值,但不是观念意义上的价值。功成名就的音乐家菲尔•格拉斯曾在纽约百老汇,向自己当年的画家朋友,奉献了一台音乐会,作品名为《克洛斯的肖像》,他用音乐的方式,向已经残废的画家朋友表达敬意。在二人的绘画和音乐中,我发现了艺术发展史和个人友谊方面的意义,也看到了形式,但没有看到观念。 

那么,究竟甚么是观念?当代艺术中的所谓观念,是指后现代以来的政治观念,也就是用艺术的方式,介入现实政治,进行社会和文化批判。当艺术变为政治以后,关于艺术的观念,例如对艺术自身的反思,也成为一种观念。这样,所谓观念艺术,就是用行为、装置、视像、摄影、架上绘画等方式,来传达观念、进行观念探索的艺术。现在,数码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也加入了观念的行列。 

当代观念艺术,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艺术政治的概念。我们过去说的“政治先行”、“观念先行”或“概念先行”,实际上就是现在观念艺术的生产方式。但这并不是说,非观念的艺术就没有意义和思想。恰是非观念作品的这种意义和思想,给观念批评提供了操作的可能。这意义和思想可以是画外的,如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也可以是画内的,例如画家在习作中对绘画方式和技巧的思考。由于一件作品具有某种意义和思想,我们才说这件作品“有意思”。 

博特罗作品 

面对没有观念却有意思的艺术,我们怎样进行观念批评?我在此尝试用观念探讨的方式,来粗浅地解读一下博特洛的作品《侧面女像》(2001)。注意,我不是要到博特洛的画中去寻找观念,而是要用观念的眼光去看他的画。《侧面女像》比较简单,画的是一个南美洲的胖女人,小鼻子、小嘴、小眼睛,大脸、大下巴、大脖子,身体宽厚结实。既然画的是女像,我就想起当代艺术理论中女性主义关于“身体”的观念,特别是“文本身体”(textual body)的观念。在古代的柏拉图和近代的笛卡尔哲学中,西方思想家进行了身心划分(body-mind split),康德美学和二十世纪的形式主义,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博特洛描绘的,便是这样一个有身无心的下层社会俗女人,长得又笨又蠢。俗、笨、蠢,是博特洛的审美原则,但在女性主义看来,这却是污辱女性的原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兴盛,理论家们挺身而出,捍卫女性身体。女性主义理论家首先抛弃了身心有别的哲学,主张身心一体,认为身体是自然的存在,强调血肉之躯的自然属性。由于身心不分,批评家就可以认为,博特洛笔下的胖女人,不仅身体肥胖,而且大脑简单。在女性主义者看来,这当然是对女性的污辱,是对女性身体、心智和人格的污辱。自八十年代以来,后现代的女性主义对身体的探讨又进了一步,认为女性的身体已经被烙上了文化和社会的印记,于是就有了自然身体(natural body)和文本身体的不同。所谓文本身体,是指女性身体所体现的性别、种族、阶级、教育、文化、历史、社会等等特征。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些特征可以是画家赋予的,也可以是批评家赋予的。博特洛曾经谈到过他那些肥胖的女人,说是在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尤其在老家的乡下,肥胖就是美丽,所以他画的是当地人理想的美女形象,他没有丑化女性。这样看来,博特洛画的胖女人,可以算作文本身体的案例。画家并没有给自己笔下的女性赋予俗、笨、蠢的印记,他画的是自然身体。如果有人认为画家污辱了女性,那是这些人将自然身体转变为文本身体,在读画过程中平白读出了画家对女性的污辱。 

​这幅具体的绘画作品,虽因画家表现了乡下人的理想美而“有意思”,但并没有甚么观念,尤其没有政治观念。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对画家的批评,是一种政治批评,即“政治上正确”的批评,但这文本身体的政治观念,是批评家的,不是画家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绘画,身体,画家,绘画 身体 画家
下一篇:段炼:柏汀斯基的“恶之花”_-采石场-崇高-观念||上一篇:段炼:莫迪利阿尼作品的内省与抽象_-的是-肖像画-自己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