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杨小彦:为什么不去努力了解啸叫?_格尔尼卡-毕加索--这是-用以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格尔尼卡》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派遣飞机轰炸小镇格尔尼卡,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

PYxrBFeZiwwvXhBqrUt5ZYlDxTcOlQpcPXYcbzbC.jpg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派遣飞机轰炸小镇格尔尼卡,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西班牙籍艺术家毕加索在巴黎立时创作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用以纪念这一人间的惨剧。画面色调纯用黑白灰,描绘方法是他所独创的立体主义,牛首人身式的魔怪发出狰狞的吼叫,一个妇女抱着死去的孩子在绝望地哭泣,各种人的肢体则散落四周,顶端画有一只类似人眼的灯,发出哀嚎式的惨淡之光,既是见证,又是悲悯。整幅作品传达出压抑并窒息的森严气氛,用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愤怒与悲伤。毕加索声称,西班牙一天不从独裁者手中解放,这幅画就一天不回故土。

这是毕加索漫长的一生中,几乎唯一有明确社会主题、用以表达抗议的创作。

甚至,毕加索还强调,所有艺术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只有为政治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至今没有人否定毕加索的正义之声。不过,从艺术上看,作品诞生之后,也一直伴随着尖锐的批评,其中最为重要的意见是,如果毕加索采用写实手法,岂不更有效果!

我斗胆宣称,如果毕加索真的采用了所谓的写实手法,作品几乎就会丧失其所有的力量!

事件的残酷性远远超出了人眼的表象范围,其对内心的震动更无法用表面的细节表达充分,情绪的起伏与社会的发展总是越出人们所习惯的方式,艺术必须紧跟进步的脚步,才能传达此刻生活世界变化的真实。这是不言而喻的,一部艺术史,所希望并已经证明的,无非也就是这一事实而已。

面对批评,毕加索说:每个人都想了解艺术。为什么不努力去了解鸟的鸣唱?

要知道,当鸟也绝望的时候,鸣唱一定会变成啸叫的!

那么,为什么不去努力了解啸叫?那可是一种对历史的穿透!

(注:文章原标题为《啸叫》,现标题为编者自拟)

  更多内容尽在[杨小彦专栏]

  杨小彦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艺术批评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这是,用以,抽象 格尔尼卡 毕加索这是 用以 抽象 格尔尼卡 毕加索
下一篇:陈履生:灯下魂牵梦绕_油灯博物馆-陈履生--馆藏-杜甫-文人||上一篇:疫情之下批评家们:蛰伏写作_期待春天来临_艺术批评--写作-时间-自己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