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读一本小说_——谈“时永骏:预售屋”_时永骏-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预售屋--画面-布面-叙事

编辑:罗书银 来源:雅昌网
 
“时永骏:预售屋”展览现场,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2019.6.15-7.31法国哲学家Henr

OznzBQRxSStjzik5tg3ZJChYjSjnUO4JURKooOrF.jpg

“时永骏:预售屋”展览现场,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2019.6.15-7.31

法国哲学家Henri Lefebvre(1901-1991)曾参与创办《马克思主义》杂志,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可以维持,并非建立于人类从事生产的行为之上,而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之下的人类日常生活之中。Lefebvre于1947年出版了代表作《日常生活批判》(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这也是西方哲学论上首次出现并解析日常生活(Criticism of Daily Life)一词。「工作、服饰、家具、家人、邻里及环境…若你愿意,可以统称为物质文化」。(1) Lefebvre研究着社会构成中与常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空间及行为,并以艺术介入及学运为手段切入社会,进行了60年代的日常生活革命。

fkp0UhhzgthHXqFfFoWlzICEvAblNd8mEWS4yLLz.jpg

“预售屋”现场

时永骏从2009年发表的作品系列《日常体制》 、《示范生活》,便开始将异化(Entfremdung)的对象拼凑在画布上,以拟似超现实主义的视觉呈现形式进行创作。虽是组合式的超现实呈现,作品中出现的元素仍是以现实存在之人、事、物做为基础,但他抽出叙事主体(narrative subjectivity),将客体符号简化、物化,并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性,建构出失序、非线性的时空画面。时永骏的作品架构形式建立在结构主义哲学家Tzvetan Todorov的概念之上。他将Todorov文学概念上的结构主义叙事学(structuralist narratology)作为母体,以叙事体态(narrative posture)解析出三个信息阶段:作品出现的符号元素(文本产生语境);经艺术家组合呈现的作品主体(文本);以及观者(文本接受语境)。三位貌似一体,实为彼此影响、相互牵制。当观者在不同生命经验下阅读同一件作品时,由于符号本身的开放性,让叙事的架构保持强制性的客观,引发观者勾出自身经验,激起不同的情绪涟漪,产生Bertolt Brecht于叙事戏剧学理论中刻意疏松开的间离效果(distancing effect),将作品符号的可读性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就能离析观者与作品间的距离,并激起观者自发性的联想与组合,等同于邀请观者进行创作的最后阶段:阅读并诠释。

dHTalLln0wRIvqlo5nQJ5rpFoF9PVl0iI1eJaDMD.jpg

“预售屋”现场

在信息普及的社会特性之下,艺术家们透过外观及内省两种方式来吸收养份,并以个人语汇重新再制。「在西方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亚里士多德倡导的“外观性、经验性”的审美和柏拉图倡导的“超验性、内省性”的两大系统。」(2) 就作品原始的表层呈现,时永骏的作品是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作为发想,应归类在内省型的艺术家。但是当作品呈现在观者面前时,其作品中视觉元素的暧昧不明朗,则诱发观者的个人经验,影响了其作品的阅读方式,该手法则主动性邀请了观者的经验,引导出观者与作者间的共同外在经验。而时永骏的作品之所以能将主题元素个别独立出来,引发主观视觉上产生的融合、排斥,并再次结合,其特性是因为他将实际存在的对象以具象、却不写实的绘画技法呈现,再加上他多元的个人符号,让不合逻辑的构图配置呈现出浓烈的个人气味。他在2012年后发表的作品,开始将构图复杂化,并去除超现实的拼接形式,开始以现成物、立体作品和实体空间进行电影制作般的场面调度(Mise en Scene),布置出荒谬超现实、却实际存在的各种真实画面,并将之拍摄下来之后再进行绘制。取材元素的具现化,是时永骏新系列作品的重大转变。当画面构图的透视及对象被写实化后,画面模糊了对象及空间背景的真/假界限,使作品介于可读、亦不可读的灰色地带,挑战观者在视觉上多层次的刺激与怀疑,成功地打散了超现实(Surréalisme)与现实(Réalisme)之间的暧昧分野。构图的工序被具现化后,繁杂的摆拍作业成为时永骏的创作中最重要的关键。艺术家从生活当中汲取创作的素材,而个人品味就像是视线的锚,抛定在生活中各个不同的角落。在搜集创作资料的活动中,他有时像个野心勃勃的考古学家,会先订定一个主题之后再进行深度的挖掘;有时又像个随性浪漫的探险家那样,在惬意的旅途中掏回令人惊喜的意外宝藏。在他进行创作之前,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搜集。而这里指的资料搜集,其实是像玩具、人偶、盆栽、家具…等实际填满生活的具体对象。时永骏就像个导演般,替这些布满使用痕迹的二手对象设定角色、设定位置,重新编导出各种荒谬的开放式故事剧情。

vI2bXK7pHY7PGMOiYgkBbuSlEgBE1Xo2ejxk7PL1.jpg

《预售屋》小说在展览现场

「导演一般透过叙事逻辑和景别来控制视点。…当演员被侧面拍摄时,我们便成了中立的旁观者。」(3)除了作品构图上的视觉平衡,以及艺术家编排出的画面剧情之外,视觉动线的牵引技巧一直以来都是平面绘画作品的呈现重点之一。时永骏以完稿后的刮痕涂鸦导引观者产生转移调焦(Rack Focus/Shift Focus)的动态效果,就像新浪潮时期(La Nouvelle Vague)电影的定点镜头技巧一样,观众在观察主体角色行为的同时,在间歇时间中观者的视线将会依照画面构图的主辅关系来回移动焦点。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涂鸦本上游戏过的连连看,1连接到2、2连接到3。而时永骏也的确将数字以蜡笔或原子笔标示在完稿作品上。此后期加工的绘画形式,能够呈现出艺术家更纯粹、更为直觉式的作者意识。「符号学只能处理影像的“知面”(Studium),现象学才能触及画面之“刺点”(Punctum)」(4),时永骏在画面中处理的符号元素,正是满载着符号、却以反符号学(sémiologie)的现象学(phénoménologie)理论下操作的绘画作品。「摄影之本质就在于每张照片总是指向某个实际存在的指涉对象,这个指涉对象是一种拒绝符码、超越符码的状态」(5) 在他打破绘画中的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线后,他的作品将有别于写实绘画的表现形式,带出新型态的绘画摄影纪实风格。

Y8F5xRNq2MTCn5PHFI4Yux3YPA7IWz5gFY88QHWS.jpg

“预售屋”现场及时永骏绘画作品《楼梯剧》

看展览时,我们或许会依照个人习惯不同而选择「先看作品名称」或「看完作品后再看名称」。时永骏的作品名称向来都是以白话直述的方式来诠释画面主题。且不论观看的先后顺序,他的作品名称向来直白到令人莞尔,而这样的命题形式其实也是时永骏娴熟的导演技巧之一。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所有元素,均是现实存在的生活对象,但彼此之间的直接关联性可能相当低。例如在香港茶餐厅里拿出古董磅秤衡量两颗菠萝油的重量;或是在家中用废弃的冰箱打造一幢图书馆。这些老旧的生活用品,被他带到不同的场域置入全新的使用途径,搭上其他的立体作品或玩具配件,营造出一种极富亚洲色彩的怀旧氛围,也使他的作品更具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纪录价值。而其直白的作品名称,貌似牵引着观者对于画面行为的联想,实为刻意破题,使观众更有自信的依照个人经验及喜好来诠释画面中出现的其余元素符号,应证了时永骏刻意疏松开的叙事体态(narrative posture),以及Roland Barthes提出的知面/刺点关系,充分表现出时永骏在作品上高超的导演手法。

fWKFbBwIihwy42WMned9W6FU1lXw54gLndTYD5Cw.jpg

时永骏 | 楼梯剧 | 2018 | 布面油画 | 248×333cm

「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6) “日常生活”一直是时永骏作品中的主角,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判断他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程序分工:分解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依行为类型重新归类;以多重视点重新编排剧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持续进行着各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即便是发呆也是行为之一。就像纪录在电影场记表上的首段信息:空间(场景)、时间(日夜)、人(演员),时永骏首先将各种日常生活片段,依照不同的行为主题,区分为不同的系列故事。于2012年北京玉兰堂发表的个展《肥皂剧》中展出的作品系列《示范生活》、《日常体制》、《阅读习惯》, 2014年古道具店铺计划个展,2015年香港创库艺廊个展《游戏手册》的《套装玩具组》系列,直至2016年玉兰堂个展《家庭代工》的作品系列《植物学》、《居家示范》。他一直以一种伪纪录片的形式,支配生活中的各种畸想剧情,并邀请身旁友人入镜化为剧中角色。剧情演绎的空间可能在私宅、可能在兽医院、也可能是旅行中落脚的饭店。「摄影是私生活领域的曝光,即私领域的公众广告性…我要宣称内在性,而不暴露我的隐私。」(7) 这些实践于生活上的真实游戏呈现出一种虚构的现实,时永骏以摄影/绘画形式纪录下来,似是遮掩在薄纱下的模糊躯体,暧昧的线条使观者在接受影像时,更能够产生主观的遐想。

cZTMwFh652bT08iZFleCqplXdbOehk9ywB8Dsh72.jpg

时永骏 | 百花鱼 | 2019|布面油画 | 72×91cm

在2019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发表的个展《预售屋》当中,时永骏依照此个展主题撰写了一本6万字的小说,贯穿了个展中的所有整体概念。他以房东回收工作室做为小说故事的开端,为了紧握这段不想失去的记忆,他便将这两层的楼房内层包裹了476片木板,脱模后搬迁到住处附近的一个废弃工厂的空地上重组,再次住入这栋熟悉的屋中。主角在期间遇到了几位带有失序行为及迷幻视觉外型的陌生人物、做了几场梦、接收了陌生老人所遗留下来的电窑,并为了延续老人的「存在」,因而持续制作老人未完成的陶艺作品。小说内容替展览中的所有「作品由来」做了一个详尽的诠释,但小说实际上仍是时永骏的创作之一,他反向地透过文本的方式去造假了自己的「创作脉络」,用不存在的理由去诠释实际存在的展览作品,更大规模地巩固了「展览」及「作品」之间的关系,将观者投入现实与虚幻之间的五里云雾之中。

xZFiuaqM2GJn7nSgk8v5nGRql1A8U5Xp3mOsXMbT.jpg

“预售屋”现场

我们说观看作品时,观者将能接收到艺术家意欲传达的观念及信息。但在观看时永骏的作品时,开放性的画面信息带出的是一种游戏似的生活品味,甚至还带着一点精心虚构的恐怖甜腻。他的作品目的并非传达任何道学或意义,似乎更倾向是邀请观者们能够积极的组合自己的回忆,一起共同参与这场解读作品的游戏。若真要说意义,或许他只是讽刺地提醒着观者: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更主动地替自己的生活算计出更多的刻意。就像Roland Barthes的著作《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最终章的标题那样,让自己处在「有节制的醉」之中,或许只有冷静地失控、才能够安定的达到永无止尽的乐趣。

XXGqgS3LhOWgckxE493LuYUfRocBnuideL3F7u5f.jpg

时永骏 | 椅子上假扮人的一堆衣服 | 2019|布面油画 | 130×162cm

1eJ4VZY3WY6MUefSH4wgtgnodLQmgDsHHaEMgtGm.jpg

“预售屋”现场

(1)Henri Lefebvre, 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 P.14.

(2)吴时红,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第16卷、第1期

(3)Steven D. Katz, Film Directing Cinematic Motion, P.5

(4)路况, 思想与明星:中西文艺类型的系谱与星图, P.20

(5)路况, 思想与明星:中西文艺类型的系谱与星图, P.23

(6)Henri Lefebvre, 法国1968年的学运《五月风暴》口号

(7)Roland Barthes, La chamber, P.153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画面,布面,叙事,绘画 时永骏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预售屋画面 布面 叙事 绘画 时永骏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预售屋
下一篇:陈履生:江明贤的艺术特色_云月八千里-江明贤-艺术特色-陈履生--画家-绘画-艺术||上一篇:陈履生:钱松喦在新中国的创造_-革命-年代-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