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彭德:批评与批评家_-反对-生活-鲁迅

编辑:杨晓萌 来源:N视觉
 
问:批评家而今越来越不受欢迎,比如知名画家在网上发表作品,跟帖几乎都是喝彩和鼓掌,但知名批评家发表文

问:批评家而今越来越不受欢迎,比如知名画家在网上发表作品,跟帖几乎都是喝彩和鼓掌,但知名批评家发表文章,哪怕写得再出色,跟帖也会质疑,甚至骂。我很好奇,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你为什么还写批评文章?

答:爱好,或者说是习惯。写手不是走台的明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褒贬捧骂。

问:凡是有个人见解的批评家,怎么写都有人骂。有人顺水推舟:你不是骂我吗,我先作贱自己。结果怎么样?照骂不误。人际关系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就不必打照面的了。我看很多开博客的学者都甘拜下风,退出了。有的帖子很恶劣,网站怎么不加以禁止?

答:如果加以禁止,合理的尖锐意见就会受到牵连。写手不要因为挨骂而把自己也变坏。

问:鲁迅如果活到现在,他的尖锐文风特别适合开博,可是他现在却失宠了,为什么?

答:鲁迅失宠是因为他经常针砭国民习性,鞭挞下层人物;当今的网络中国,是以下层人物为主体的天下,他们不会欣赏超人一般的鲁迅。走红的网文,常常是骂社会精英。精英想走红网络,往往改弦易辙,蜕变成网络掮客。网络掮客能代表下层,说出普通网民无法深刻表达的话,变成公平的象征,道德的楷模,正义的化身,具有号召力。他们是下层人之神。

问:很多左派都想扮演下层人物的神,这是中国的不幸。

答:凡是缺乏独立品格的时代,不同派别的国民都会塑造自己的神。

问:写手要想火速出名,要么批名家,要么内斗。批评家在网上对批,你怎么看?

答:批评家之间,观点和作法不同,甚至彼此看不起,往往嘴上不说。有人敢说的直率作风如果推广,容忍当面反对,事先质疑,批评家之间的问题就不会变成死结,不会形成帮派。不过网上爱走极端的人,特别是那些隐姓埋名者,对异己者的意见一概反对,对异己者反对的一概支持,如同黑社会团伙,相互间对批只会蜕变为攻讦。

问:在思想界,两派内部也不是亲密无间,内斗很厉害。凤凰网有一篇《革命,还是改良?这不是一个问题》的文章,说自由派中有的标榜革命反对改良,有的标榜改良反对革命。双方为此恶斗不已,结果放过了真正的对手,也把一切改革都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空话。你出版过《视觉革命》,应当是革命派吧?你怎么看?

答:革命的原意不是要人的命而是改变自己的命运。非暴力的社会变革有两大思路,一是改善现存秩序,也就是改良;一是改变现存秩序,也就是非暴力的革命。无论改善还是改变,既有的利益阶层的正当利益需要保护,非利益阶层必须享有获益途径,也就是说,让所有人都在新秩序中获益。具体到美术界,让所有的追求,包括搞当代的、搞学院的,画行画的,各行其是,各得其所。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安宁。

问:美术界现在又在重提生活,轻视阅读和思考,为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又回来啦?老车是咸丰皇帝的同代人,他的美学思想统治过苏联和中国几十年。以往我的老师教的都是他那一套。他认为现实生活高于艺术,凡是体现生活、唤起生活或憧憬生活的就是美的,美就是生活。你还记得吗?

答:记得。人们转了一辈子,又回到了起点,只是这个起点的背景变了。近年来,美术界闭门造车的风气很盛,相互模仿的风气很盛,对绘画语言和符号关心得很多,活生生的对象与现实被冷落了。当代艺术圈重提生活,学院派重提写生,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过美术界理解的生活,尤其是美协和画院理解的生活,一向是穷乡僻壤民众的生存状态,就失之于片面和弱智。美术界自古不是扶贫工作队,拯救穷人是政界的任务而不是美术家的事业,不能老像没头苍蝇一样跟着政界转。

问:你反对评论文章的名词后缀性、学、化、主义之类西式字眼,不过你也在使用啊,比如你在一篇谈论当代艺术的文章中,杜撰了"当代主义"这个词。

答:连反对滥用这些后缀词的人都在使用,表明问题很严重。当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杜撰的,我想把前两者从当代艺术中剥离出来。换一种表述方式当然更好,不过至今还没有找到。

问:有人说你们批评家的立论片面,只会挑刺而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你觉得呢?

答:挑刺是批评的一项任务。批评文章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也不是导演提供给演员的分镜头脚本。

注:该文原载于《当代美术家》2013年第1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反对,生活,鲁迅,艺术批评反对 生活 鲁迅 艺术批评
下一篇:罗杰·弗莱:绘画的意义之——讲故事(续)_-艺术-故事-戏剧性||上一篇:罗杰·弗莱:艺术家之为装饰家_艺术理论--油漆匠-效果-自己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