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博“蛋蛋哥哥”:让参观博物馆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_讲解-西安-我就

编辑:梁侨 来源:文化艺术报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设界限的梦想,是激情澎湃的挑战,是百折不挠的奋斗,是“明天会更好”的信念,是敢于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设界限的梦想,是激情澎湃的挑战,是百折不挠的奋斗,是“明天会更好”的信念,是敢于挑战一切不合理、“不可能”的勇气。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到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听听——

【陕西青年说】文博“蛋蛋哥哥”:让参观博物馆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是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系毕业的一个普通的90后男孩,从大学开始,他就走进博物馆,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间,志愿者换了一波接一波,而他,始终都在。在探索博物馆志愿服务的新路子时,他学习美国,成为西安市唯一一个专门为孩子讲解博物馆知识的志愿者大哥哥。一路走来,直接受他影响的孩子超过了四万人,间接受他影响,爱上博物馆的超过十万人。

他叫张和鑫,知道他真名的人并不多,然而在西安的孩子群和家长群中,“蛋蛋哥哥”这个称号却是如雷贯耳。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为陕西,为西安培育出第一批博物馆人,让这些孩子从小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让参观博物馆变成他们的一种生活。

“高考时就很想报考历史专业或考古专业,但是家里人不同意,没办法我就利用一切机会去亲近历史文物,弥补我不能读历史不能读考古的遗憾。”缘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为了心里那份喜欢,张和鑫从2010年起,就开始在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做博物馆志愿讲解工作直到现在。2012年,偶然的机会,他去了一趟美国,看到美国有针对青少年的博物馆志愿讲解,他一下子就被启发了。“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摸索、研究孩子,到如今六年了,我成了西安市第一个专门为儿童、青少年进行博物馆知识讲解的志愿者。”

刚开始,张和鑫只是简单的想为孩子们讲文物讲历史,后来他慢慢发现,这件初衷很简单的事,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却远非这么简单。“我每次用孩子们的语言给他们讲故事,孩子回去后就和家长聊,家长们就很好奇,因为之前孩子们从来没有和他们讲过文物、博物馆。然后他们就开始在家长群里传,后来发展成孩子们来听讲解,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也来。这无形中就带动了很多人。”在新浪微博上,蛋蛋哥哥的粉丝是14万,他的个人公众号粉丝也几万人。

为了让孩子亲近文物,亲近历史,张和鑫通读了小学六年的所有语文课本。“几乎小学课本里面每一篇重要的,跟历史文化有关的文章都会在西安找到相应的点,所以我就会根据他的课本,策划相关主题的课程,能够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他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年公益地走进50所小学,每年进行50场公益讲座。“去年我就做了64场讲座,算是超额完成了。今年截止现在我已经做了27场公益讲座,学校或者家长来邀请我,我就会走近这所学校去讲。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很火的时候,我就会给孩子们讲我们唐诗里面,哪些是与我们长安有关的。”

为了备课,张和鑫每天专门腾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书,一个小时的课程常常需要花费一个到一个半月时间去备课。他说历史文化传播是不能出任何错误的,有时候宁可不说也不能出错。这一个半月的知识积累,才能够让这堂课经得起推敲。

今年,张和鑫和省图合作开展了一个公益讲坛——“身边的国家宝藏”,引导孩子们、家长们了解我身边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历史文化。每月一次,场场爆满,而他也成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在省图开展讲座且场场爆满的90后年轻人。

2017年,陕西选拔历史文化使者,省文物局从全世界两万多名参选者中选出二十名,张和鑫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看来这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做志愿讲解工作的一个肯定,而荣誉背后就是责任。“一个人越了解西安他就越热爱西安,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他就说爱国。爱国不是嘴上说说,爱国就是知道它哪儿好。我们讲我们是西安人,但是单看吃穿住用行,西安人和北京人没有多大差别。我们之所以认为我们是西安人,是因为我们在文化上存在认同感。中国历史上影响全民族的事件几乎全部发生在陕西,那我们陕西人就有理由把整个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陕西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第一责任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讲解,西安,我就,,讲解 西安 我就
下一篇:北京:文博文创收入70%可奖励开发者_单位-产品开发-北京市||上一篇:热潮后的冷思考_文博类节目带来哪些新变化?_都是-宝藏-观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