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段君:林惠兴的不可归类_-有很多-他在-我很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
 
《人间剧场.林惠兴工作室开放展》学术研讨会著名批评家段君发言​段君:我还是假装体验

   《人间剧场.林惠兴工作室开放展》学术研讨

   著名批评家段君发言

FO4made67Bs2ypDZzxQt652vBBwpLS1qrKTpOcOm.jpg

​   段君:我还是假装体验少一点。前面讲得实在太好了,我发现再重复也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从两个方面大概谈一下。一个是刚才大家提的最多的雕塑语言的创造,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我很赞同王林老师说的。另外,我还是希望能够把林惠兴的作品,放在与我们中国现状相关的背景下去探讨它的意义。

我个人觉得林惠兴的作品跟国外艺术家的关系其实并不是太大,因为他主要的对手还是他自己,考虑到雕塑界以及我们中国的现状,包括他生命力本身的东西,所以我其实不是特别地赞同在美术馆做林惠兴的展览。因为贾老师把我们喊过来,也是很希望能够尽快让林惠兴发出声音,让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我很理解贾老师的苦衷。我之所以不赞同在美术馆,是因为第一个,刚才冀少峰老师提到了在美术馆会有很多的限制。因为现在这些作品,如果是在美术馆展出,确实会被砍掉很多部分,所以在工作室反而有一种更多的优势。我觉得应该就像王林老师期待的那样,艺术的发生,不仅仅只存在于艺术界,应该更多地深入到民间、大众公共领域,所以林惠兴的作品本身,也非常适合在户外空间展出。如果是在户外,或者是在人流量密集的场合去进行一个更大的冲击,这也是我们艺术界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场的一个贡献。

再者,我跟林惠兴接触没有几次,但是我很喜欢他的为人,他的待人接物和他的作品都很有意思,我跟他同为80后,所以我非常理解他作品对于生命本能的强调,包括我自己也和他一样有很多的欲望,但是我由于行业的限制,只能在理论或者展览去进行一些表现,不像林惠兴能够用他的雕塑、用他的技术,去进行这么感性的表达。

他的作品有很强烈的一个特点:一种无法控制的感性力量。我觉得恰恰是用这种力量去对抗我们今天中国的现状。我看到他的雕塑作品里面有很多的绳索,还有一些牢笼、铁屋,这个反映了他的欲望的释放和限制,有一种分类的感觉,因为林惠兴本人也是给我一种很强的分类感,他待人接物非常的理性、非常的客气,甚至想象不到这个作品是他做的,但是因为我内心有很多的同感,所以我也是能理解他的作品。

还有一点,就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创造的自由度,它非常的自由。我同意刚才我们李晓峰主席的看法,我觉得没有办法去归类他的作品,因为作品中有各种不同流派,还有各种手段,然后也有各种不同的表达,其中也有一些孙振华老师讲到的宗教或者神性的东西。就是他有远古的气息,但是又用很现代的一种形式,这些都是他作品中给我最重要的一个印象。

下面我就谈谈他在雕塑语言方面的创造的三点,其中有一点是建设性的意见。第一点我很同意皮道坚老师提到的,他其实不是一个野路子出身,或者说他应该是一个学院派的,但我们看到雕塑本身其实也感觉到他有很强的学院的清除,他在这里面有很多细节,包括雕塑本身的感觉、手段、技术,同时有很多的一部分现成品。我很关注大家都提到的他对毛发的运用。其中,我觉得他对羽毛的运用特别的细微。

羽毛的象征性、现场的象征性和人工之间的差异、矛盾,这是一个关键点。

第二点是他在原创上面给了我们一种压迫感,比如说他把雕塑变形之后变成了一种神性,或者关于身体本身的那种压迫感是自然形成的。

最后一点是提一点小意见,因为确实没有太多的意见。刚才这么多批评家对林惠兴的作品感到非常的赞赏,也符合了大家对林惠兴的一种期待。我最后的观点是关于光线的问题,上次我来了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展厅里面对光线的一种叠化,给人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就是光线不同的变化,好像展场和雕塑本身产生的不同的意义,不是一个固定的,是一种流变的意义。整个展览都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我认为对于灯光的应用还是停留在一种古典主义的修辞的感觉。古典主义的灯光的修辞还是去增强一种意义,或者是它意义的流变,我希望今后能够有一种当代意义上面的修辞,就是灯光本身不完全是为了迎接展场的气氛和增强雕塑的变化,是让灯光成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主体。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后面需要考虑到的东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有很多,他在,我很,有很多 他在 我很
下一篇:冀少峰:林惠兴_一发冲天的野心_-惊叹-展览-我说||上一篇:李昌菊:新中国建立后_政治正确成为油画的重要评价尺度_-讲话-毛泽东选集-座谈会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