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考古学家方向明的“千百年眼”_带你领略行云般的远古线条_-考古-绘图-螺旋线

编辑:洪镁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浙江考古线绘第一人方向明带着他的新书《良渚玉器线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图文并茂的分享《行云&mda

  浙江考古线绘第一人方向明带着他的新书《良渚玉器线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图文并茂的分享《行云——良渚古玉的线条之美》。

  考古学家的“千百年眼”

  带你认识良渚文明

  

  线绘,是考古学肇始以来就有的传统。古人对文物的记载不少,但仅有美丽的词藻终究不能获得器物的真正印象,于是线绘成为了记录文物的必要手段。

  《良渚玉器线绘》这本书中收录了200多件良渚玉器的线绘图,以反山、瑶山两地出土的主要玉器为主。书的封面有两种颜色,白和绿。这种绿,也代表良渚玉器的颜色。你可能会问,我们看到的良渚玉器,不都是白花花的吗?

  “良渚玉本来就是绿色的,现在看到的白色,是因为它们受沁了。”方向明说,绿是中国玉器一以贯之的主色调。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玉器,兴隆洼玉器,距今8000多年,就是这种绿色。

  《良渚玉器线绘》首次通过线绘的方式,面向大众,对良渚文明的代表——玉器和玉器图纹进行系统的展示和解构。书中精选方向明老师多年来良渚玉器手绘图的精品,用考古学家的“千百年眼”,帮助读者在欣赏良渚文明艺术成就的同时,通过显像的方式真正拨开良渚文明的迷雾,真正地认识良渚,了解良渚王国、良渚玉器,以及良渚艺术。

  肉眼看不清的精细微雕

  他用0.1毫米的针管笔描了下来

  

  很多人会问,玉器看高清照片、局部细节图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看线绘图?

  “考古线描图最根本的,就是能够非常精确地表示一件器物的外形和结构,照片没法表现结构。”

  就拿反山王陵最高等级12号墓出土的豪华权杖来举例。它其中的两个组成部分镦和瑁,上面的复杂纹样,以及外形和结构,肉眼根本无法看清,照片也无法全面呈现。

  方向明画图那么多年,让他觉得最难画的,就是拿针管笔画螺旋线。“画螺旋线的时候,不能够重叠,所以手不能抖。而不少螺旋,你看着是一根线,其实它是互旋的,两根线组成的,很费劲。”

  还要特别说一下画图神器,0.1毫米细的德国针管笔。0.1毫米的笔尖什么概念?比头发丝还细。

  但实际上,5000年前良渚人的刀工和眼力,比我们更好。1毫米内,良渚人又刻画了3到5条线。而方向明只有靠一笔笔手绘,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考古工作,讲究透物见人,而方向明的绘图,是另一种透物见人——考古人的细致、耐心、孤独,也是考古这项事业独有的品质。(记者:沈雁容 通讯员:郭楠)

  (图文转自:杭州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考古,绘图,螺旋线,考古 绘图 螺旋线
下一篇:付永旭_黄超:贵州牛坡洞遗址新发现的陶器———兼论黔中史前洞穴遗址中的陶器_-石器-新石器时代-出土||上一篇:温成浩:各美其美,相映成辉——记罗马尼亚考古之行_-罗马尼亚-摩尔多瓦-考古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