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冯国伟:姚震西的花草相_中国画-姚震西--的人

编辑:洪镁 来源:雅昌网
 
  汉雅水墨(第一集)  武汉大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  出品人/张长明  学术顾问/周韶华  策展人/沈 伟  学术主持/沈 伟 谢 海

  汉雅水墨(第一集)

  武汉大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

  出品人/张长明

  学术顾问/周韶华

  策展人/沈 伟

  学术主持/沈 伟  谢 海

  展览执行/胡梦醒

  主办单位/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汉雅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6月30—8月18日

  开幕时间/6月30日16:30

  展览地点/汉雅美术馆

  (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创意天地)

  (一)

  花草有相。

  或生或死,或荣或枯, 或盛或衰,一如人生。

  凡画花草者,若不能看到花草之相,而停留在花草之形,则俗字难免。

  姚震西的花草有相。

  (二)

  他的花草不是常识相。

  他没有去画牡丹的娇艳,没有去画浓艳的郁金香,没有去画满含寓意的松梅竹菊,也没有去画悬崖上孤傲名贵的兰草。一句话,他没有去画众人常识中的花草相。

  虽然《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对有心如姚震西这样的热爱花草者,因为虚妄,反而更加珍视心中的那一刹那。

  所以姚震西画的是我相。是我心中的花草相。

  他画的是普普通通的花草,是家里养的花草,是与自己终日相伴的花草。他不是这些花草的过客,不是这些花草的恩主,他是这些花草的园丁和朋友,培土浇灌,闲下来时跟花花草草嘟囔两句:说,你们懂我的心吗?

  花草是懂的。

  于是它们以诸般形象绽放者。在画者的眼里,手上和心中。最终将魂魄显形于纸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三)

  而纸上的花草依然活着,成为姚震西的心画。

  它是简约的,却不是极简主义。姚震西作品表现的主题非常简单,只有花草与石头。也许这些非常简单的关系更吻合于姚震西对花草的理解,更能表现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体悟,也许更能传达出一个创作者经历了四十年的岁月磨砺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认识。任何外在的形式和附加的意义,都不如那一刻的心动。所以他的作品已然褪去了火气和技巧,成为了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相处方式。

  它是平常的。姚震西作品构图并不讲求奇险,平平常常,天然生发,是平淡中见悠长的。特别像一杯白开水。需要时是解喝灵丹,但有咖啡、茶和饮料等多项选择时则有可能受冷落。花草解人,花草如人。他是以平淡对抗繁华,以平常对抗变幻。这不仅是花草的生存方式,显然也成为姚震西人生的处事之道。

  它是温情的。我留意到姚震西很多花草作品都是完成于冬季。冬季的萧杀看来并不影响姚震西内心的平和,他反而于四季寂静时借花显影,表达出更多的温情和诗意。他的画也不是缘于写生式的造像,写出花草的藤藤蔓蔓,写出花草的阴阳向背,写出花草的阳光雨露,它是归于内心的镜像。温和朴素,是生活的一抹微笑,让人不易觉察,但会心总在心里。

  (四)

  花草亦是一面镜子,照得见一个人的生命真相。

  姚震西笔下的花草虽不张扬,但精神饱满。他的花永远是开的,淡淡的开,为知心人开,为暖心事放。这与他的生活状态吻合。从广西到北京,从编辑到画家,他画了三十年花草,并不厌弃,亦不借花生事。因为如他这般的花草表达,本就不属于大众潮流和时尚趋势。不改初心。可见是个诚恳且守诚的人。

  姚震西笔下的花草亦是散淡的,但绝无颓败之气。不论“无聊闲数院中花”,还是“信步清幽花径深”,都是自自然然,迎着人心而开。你看到清雅,你看到素洁,你看到温和,都是姚震西的样子和面貌。因而可以看出,姚震西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懂得与花草交流的方式,动悉花草的秘密和情感,并画下了自己的感叹。绝不装腔作势。

  姚震西的花草就是一种平常家庭的盆载,你不关心他时他寂静无声,你关心他时,他自开放。这正如明代大儒王阳明所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所以我以为姚震西的花草相其实是他心相的呈现。

  你看到了才能明白过来。

  2016-3-30于兰州


关键字: 内容标签:花鸟画,中国画,姚震西花鸟画 中国画 姚震西
下一篇:刘曦林:一束灵光——读李文亮作品有感_中国画-水墨--传统-文人-中国||上一篇:墨·戏——罗彬的当代水墨艺术方案_中国画-戏曲人物--艺术-水墨画-题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