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雅水墨(第一集)
武汉大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
出品人/张长明
学术顾问/周韶华
策展人/沈 伟
学术主持/沈 伟 谢 海
展览执行/胡梦醒
主办单位/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汉雅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6月30—8月18日
开幕时间/6月30日16:30
展览地点/汉雅美术馆
(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创意天地)
庞飞山水画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从山石的曲折与水墨的漫漶中呈现的境界。
当下山水画创作以两种形态为主:一是过度强调写生的作用,而这种写生又流于蜻蜓点水式的采风。因此这种形态的山水画往往也 就沦为水墨风景写生,而不是具有丰厚文化意蕴的中国山水画。二是过度强调笔墨的独立性与恒久性,认为笔墨是由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和水墨宣纸媒材所决定的一种文化性语言。这种形态的作品试图摆脱现实的情境感,一意在传统笔墨的再度整合中生发新变。这两种当下山水画的创作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艺术家所成长的年代对于文化认知的不同角度。
庞飞的山水画是试图从这两者的缺陷中重新建立传统与现代关系的一种艺术尝试。他的山水画,既不是用水墨直接呈现视觉所见的写生性山水,也不是完全脱离对象纯以传统笔墨表现审美经验的笔墨性山水,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切入点。即,在表现现实性的山水上,不是照抄自然、甚至于也不是从写生画稿转变而来,而是注重感受真实性的表达。这促使他把自己成长经历中最为深刻的陕南自然山川的地貌特征,更多地通过综合印象去提炼和概括。而这种提炼与概括的方法,则是和他对于传统笔墨与现代水墨的综合运用结合在一起的。在汲取传统的养分上,他并不止于笔墨语言的研习,而是扩展至气象、境界和品格等精神层面。比如,他的笔墨得益于五代北宋的巨然、范宽的较多,但他也更获得了他们在气象、境界方面的启示。他以宋代山水画工写结合的方法,注重阔远宁谧的意境营造,这就和当下许多仅仅从写意性笔墨的角度表现山水的作品拉开了距离。显然,宋人的法度与气象开阔了他表现山水的空间。但在空间置景上,他又有自己些许独特的偏好。比如,他的画面视角调度仿佛一直处于半俯视的状态,画面上端鲜露天空与山峰,画面下端也大多略去了近景,作品几乎是山水中景的放大与扩充。他在画面上,刻意表达的是巨岩深壑中各种岩层丰富的转折变化,画面也是通过这些丰富的转折而造成曲幽的深度感。再比如,他画面这种巨岩深壑的奇幻变奏,并非完全出于了然胸中的理性构思;许多奇幻的转折,在笔者看来,都是来自他在皮纸上折褶、渗化而出的水墨自然之趣。也即,他画面大面积、整体性的虚实、浓淡、轻重变化,都来自于现代水墨的潜意识性。
庞飞的山水画在众多的山水画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主要得益于他的作品在视觉图式上弥散着浓厚的古雅而清逸的气息与境界。但这种境界又不完全同于北宋山水画,那种视觉上的吸引更多地来自于画面整体墨色的影像感,忽重忽轻的墨色变化犹如旧照片经过岁月的漂染。应该说,是这种岁月漫漶的影像痕迹赋予了他的作品以神奇的魅力。富有意味的是,庞飞正是通过现代水墨的自然拓印与渗化、皮纸折褶的水痕与肌理以及笔墨钩皴的毛松与涩滞,巧妙地呈现了这种岁月漫漶的影像效果,从而将传统与现代、感受与笔墨、实景与虚境结合在一起。当然,在这种结合之中,他还注重岩石体块和笔墨钩皴的节奏感的平衡,使之呈现出某种音乐感的形式分割意趣,从而更显得与当代视觉审美经验的某种暗合。
良好的家学渊源,使庞飞比他的同龄人有了更深的对于传统笔墨的体悟。在形成他的这种水墨折褶山水画的图式之前,他曾画过大量的意笔山水。尤其是受林曦明的影响,他在意笔水墨山水画上用功最多。他的画路也相对宽广,除了山水画,还喜爱画大写意荷花,并由此涉笔更加宽泛的写意花鸟与工笔草虫。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他对传统中国画的广博研习,这些对于笔墨的历炼也都反馈到他山水画上的笔墨学养与笔墨格调中。那种疏淡而毛涩的笔墨,既是他连接皮纸折褶与水墨渗化的筋骨,也是他营造玄秘与幽深山水画境界的重要方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水画,中国画,庞飞山水画 中国画 庞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