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陈孝信:“超写意”中国个案之申伟光_写意-申伟光--同上-伟光-几个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艺术网
 
申伟光 (1959-)生于河北邯郸。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1981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河北轻工业学校)。 1988年结

申伟光 (1959-)生于河北邯郸。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1981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河北轻工业学校)。 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中国现代绘画展。

  我相信,无论是谁,第一眼见到申伟光的画,都会在一瞬间就产生一个感觉:很怪诞,但又很独特!申伟光自己也把“独特性”当做了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前提。艺术必须独特!在解说自己的作品时,申伟光说得最精辟的是三句话:一、“用形象寻找无形象”(摘自《申伟光谈话录》,p317。以下凡引自此书,一律简称《谈》);二、“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引自《谈》,P126);三、“用心灵去画”达到“心灵的高度”(引自《谈》,p127)。他又把自己的艺术定位在“超验艺术”(其实,若是更确切一点说是“超验拟象艺术”——笔者)。但是,要真正地做到破“怪”而入——读懂并喜欢上他的“超验拟象艺术”,也决非易事。为此,就必须扫除在理解上的种种障碍,并弄清楚他的思路——创作动机、艺术追求乃至弄清楚他——这个人。

1988作品4号 135×135cm

  我虽与申伟光结识多年,而且一直都在关注他的艺术事业,十六年前就曾为他写过一篇评论,题为《十年一剑,功在不舍》。拙文重点讨论了他在艺术上的自我转型,即是三大步——由写意而表现,又由表现而抽象。拙文中虽已指出他的新作进入了一个“圆融”的新局面,但并未对“圆融”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如今,十六年过去了,他的人生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深度)。而我的认识也已大不同于十六年前,故有必要借此深入考察之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新看法。

  这次深入考察,除了全面阅读他多年来所积累下的大量原作之外,还从头至尾读完了《申伟光谈话录》(约30万言),还有他的画册等。我在考察后发现,有几个关键词是必须弄懂的,因为在这几个关键词中,深埋着“超验拟象艺术”几乎是全部的信息密码。把这几个关键词“粘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把最好的解“码”“钥匙”。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是:①艺术;②心灵;③静观与直观(直觉);④精神性;⑤创化;⑥纯粹与圆融;⑦超验;⑧信仰与真诚。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次一等的概念,如感染力、精致、极致、智慧、对应、内力等等。

1993作品2号 180×160cm

  1、“艺术”

  申伟光对“艺术”有他独到的认识。他认为:艺术只是中介(参见《谈》,P209)又说:艺术就是个媒介,尘世间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媒介,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明理,或称之为悟道,最终解决生死的根本问题。(参见《谈》,P27)所以说到底:艺术的宗旨是传达神(即是佛——引者)的旨意。(参见《谈》,P206)

1994作品2号 180×160cm

  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矛盾的是:申伟光毕生除了从事艺术而别无所长(当然还有念佛、修行)。他视艺术为生命,孜孜矻矻,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不已!在此同时,他把艺术当成是“递给心灵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参见《谈》,P312)又认为自己的全部作品所练就的正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艺术家的精神人格”,正是“本性中所流露出的真言”。( 参见《谈》,P25)他还认为自己实际上是种下了两个因:一个是艺术的因;另一个是追求真理的因。在此处,他又把“艺术的因”抬高到了与“真理的因”平列的位置。当他自己的“超验拟象艺术”开出了花朵以后,还不无得意地引用了王家新的一句名言而自诩:当我开出自己的花朵,我才意识到我们不过是嫁接到伟大的生命之树上的那一类!

  不管如何,他能在俗流滚滚的当今艺坛上独树一帜,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二十年,其勇气,其精神品格,其人生境界,都是十分可嘉的,并值得在此一书。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我们时代的一面镜子,可以让那些至今仍在有意无意地疏离他的人去照照自己:你们所谓的艺术还是不是“心灵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2001作品24号 64×52cm

  2、心灵:

  相比而言,在上述几个关键词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核心词汇是“心灵”或曰“心灵本体说”。此说源於申伟光所修炼的佛教“净土宗”。我不谙佛学,仅知一二,不敢卖弄。在这里只有忠实摘录申伟光的几个重要论述,以备参考:

  “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是心灵!”“心”即真心、清净心、虚空、本性。我们要格外关注的是申伟光以下几个与艺术创作有关的观点:一、用心作画。一定要与你自己的心灵连接起来,要非常真实,而且要深刻。(同上,P23)架上绘画最根本的就是心灵的东西。(同上,P47)创作要直指人心。(同上,P223)创作是对人类灵魂说话。(同上,P219)我们不是为了画形而画形,也不是为了画色彩而画色彩,而是为了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同上,P38,但要注意:这种“感受”又不是感觉或情感——引者)高层次的艺术是在精神层面上,最高处是心灵层面。(同上,P51)

  二、创作的过程是“忘我”地对“心灵内在的观照”:绘画可以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但要明白真正的忘我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真正的忘我状态是对心灵内在的观照。心灵深处的空性始终是亮的,……最根本的本性是亮的。……这个忘我不是绝对的无我,它是真我的一种显相。(同上,P45)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宝藏’——不同于别人的,这叫‘母语’(同上,P58)这也是“心灵的另一片天地。”(同上,P28)从内心深处去发现、开发想像力、创造力,直到诞生了新的形式和语言的时候,这才是艺术的真谛。(同上,P16)

  以上这些论述使我想起了佛家的“心相”之说。“心相”其实就是一片纯真、虚空的内心对外界万物的映射,也可以说,就是“心目所见”或“心内成相”。我坚持认为,这是完全可能达到的一个境界,而这正是申伟光那些“怪诞”图像生成的一个谜底。他的所画,实是“心目”所见之“心相”。“心相”正是他的创造之源。三、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主要是心灵的成长。“心灵”、“心性”既是先天所有,又须后天修炼。要超越普通人,心灵之眼才会敏锐,也才能更具有洞察力。(参见《谈》,P64)修炼“心灵”的最高层次是用“佛心看世界”,而这也就是“心灵的高度”。(同上,P127)达到了这个高度以后,艺术中就会充满了“慈悲的东西,欢乐的东西,高贵的东西,悲悯的东西”。(同上,P28)而这几个“东西”正是申伟光的艺术能感染人乃至震撼人的“地方”。所以,申伟光的艺术的确起到了春风化雨、并能使人心灵相合的作用。

2002作品14号 180×160cm

2004作品23号 100×80cm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抽象艺术,写意,申伟光抽象艺术 写意 申伟光
下一篇:安格尔的巨匠之路_安格尔的巨匠之路-蒙托邦博物馆--艺术家-美术馆-肖像||上一篇:陈孝信:“超写意”中国个案之申伟光_写意-抽象艺术--同上-伟光-几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