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神路图》作为中国“古代宗教绘画第一长卷”,体现了纳西人对生命起源的思索,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对生命归宿的探寻,呈现了其独特的自然观、社会观与生死观,揭示了艺术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神路图;纳西族;东巴文化;生死观;自然观;社会观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 如何认识 “人” 自己的斯芬克斯之迷就一直萦绕着人类的心灵。“我” 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关于生命的起源与最终的归宿, 也即人的生死问题, 是全人类力图破解的永恒主题。对此,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 因其地理环境、 历史风俗等因素的不一而有不同的诠释。由于远古以来, “被社会多数人乃至全体信奉认同, 据以建立人生观、 伦理观、 价值观, 作为全部生活支撑点的对自身生死之谜的解答, 主要由各种宗教所提供” ,因而透过各民族的宗教文化载体, 可以体察到蕴含在其中的生命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宗教绘画第一长卷”的《神路图》 , 作为纳西族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无疑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死观。
《神路图》 在纳西语中被称之为“亨日皮”, 意即 “登天路图”,主要是纳西族人民在丧葬时,用来“引魂升天”, 超度亡灵的。画宽约20-40cm, 高约15-25m, 绘制于手工织成的麻布上, 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用粗狂自然的线条,以白、 黑、 黄、 绿、 红等颜色为主调, 勾画了阴森惨烈的地狱酷刑、 轻松愉悦的人间百态、 美丽祥和的神圣天堂, 绘制了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 慈眉善目的神灵佛主、生机勃勃的山水花鸟、 跳跃奔跑的鸟兽动物, 共计塑造了360多个神灵、鬼怪、人物与70多种飞禽走兽。整个画卷从下到上分为地狱界、 人间界与神界, 通过不同空间与画面的变换, 揭示了亡灵在东巴 (意为智者)的指引下如何摆脱地狱的煎熬, 转生为人, 回到祖先之地及神界的过程, 展现了人的生命历程及其归宿, 寄寓了纳西人对生命、 自然、生活及死亡的看法与体悟。
1 《神路图》 对生命起源的诠释
拉法格在 《思想起源论》 中指出: “在生命和生活中都存在许多谜,这些谜常常占据着人们的头脑。 一旦人们开始思想,他们就试图来解答,并且尽可能按照他们的知识所允许的限度内解答了它们。” 那么, 纳西族的先民们又是如何解答自己生命的起源呢?在《神路图》中,有一幅解说天地万物来源的天地四方图(图1) , 绘制了亡灵再生为人的图像。在图的右方(东方),人是从白色的蛋中产生出来的, 也即 “卵生”; 图的左方(西方),人是从花中诞生的, 即 “花生”; 图的上方 (北方),人是从树上诞生的, 即 “树生” ; 图的下方(南方) , 人是由女人生出来的, 即 “胎生” , 而中间的方型柜则是纳西人的 “精吾五行” 方位图, 图上所绘的5色, 分别代表了构成生命本原的5种元素:木、火、土、铁、水, 依次对应东、南、中、西、北5个方位,以及白色、绿色、杂色、红色、黄色5种颜色。关于它们的关系,纳西族的东巴经典《懂述战争》是这样记载的:
很古的时候, 在上方出了佳音, 在下边出了佳气,佳音佳气结合变化, 出现了一滴白露; 白露作变化, 出现了一个白蛋; 白蛋作变化,有了金、木、水、火、土;5行作变化, 出现了白、 黑、 红、 绿、 黄5种风; 5种风作变化,有了白、黑、 红、 绿、 黄5种云,5种云作变化,有了白、黑、红、绿、黄5种蛋, 白蛋作变化, 出现了盘人的白天和白地, 白月亮, 白星辰, 白山川, 白木和白石, 白水和白水沟, 出现了千万个白耗牛,白蝙牛,白马,白山羊, 出现了千千万万个盘的男子和女子……
可见, 在纳西族人的心目中,生命是依循着声、 气结合而生蛋, 后产生精吾5行, 然后再产生天地万物与人类。而 《神路图》 以 “精吾5行” 与卵生 、 胎生、 花生、 树生混杂的生命起源说, 一方面体现了纳西族先民们根据长期山林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卵可以孵化生命, 花开花落后可以结籽, 树能够结果等自然现象, 类比、 联想出来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答案, 也即古代人类 “按其所观察、 所体验或所想像的一切去理解或解释世界” 。另一方面,也跟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莫大的关系。纳西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习俗, 受到了印度教、 苯教、 婆罗门教及藏传佛教的影响。如在婆罗门教中, 就有所谓的湿生、 卵生、 胎生以及植物之生。然而,人类无论是哪种出生方法, 在纳西族人的观念中,精吾5行、 卵生、 花生、 胎生、 树生无一不可归结于自然界, 由此揭示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浑然一体的朴素、 直观、 自然的生命观,同时也展现了纳西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2 纳西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在《神路图》 中, 共计绘制了马、羊、牛、鸟、蝎、鱼、龟、鸭子、蛇、老虎、孔雀、青龙、狮子、大鹏、大象等70多种飞禽走兽, 涵盖了地狱、 人间、天堂等三界。只不过有些是真实存在的动物,有些是经过变形或神化了的动物, 如对有生前犯有“恶行” 的人执行处罚的鸡头龟、 猴头鬼、 羊头鬼、 狮头鬼等, 均长着动物的脑袋与人的身子。而在天界的动物则多为神鸟与神兽。如作为东巴教护法神的大鹏神鸟 “修曲”, 就有着狮子的脑袋、 大鹏鸟的翅膀、 青蛙的肚子、 老鹰的爪子、 牦牛的大腿, 头上还戴着一顶夜明珠的帽子,其造型为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并打上了人类生活的印记。大鹏神鸟吞噬长蛇的形象,显示了对自然无限的控制力量, 具有人与人之外的某种力量沟通、 协调的作用,是纳西族的战争与正义之神。
无论是地狱动物鬼的惩恶扬善,还是人间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或是神界白狮、青龙、大鹏鸟对天神的守护, 动物均与鬼、人、神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反映了纳西族先民们的动物崇拜、 万物有灵的意识, 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所以在纳西族的文化中, 将掌管着自然神灵的“署” 视为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如果人类乱砍滥伐、 污染环境、 滥杀动物, 就会像《神路图》中展示的受到鬼怪浸血湖、 头部插铁锥等惩罚, 揭示了人类应像爱护兄弟一样爱护自然环境。同时,人类为了要生存, 便不得不向自然索取植物的果实、动物的躯干皮毛等以求生存, 因而纳西人具有“还债”、 “赎罪”的意识, 在祭祀中绘制 “还债牌”以示忏悔, 并对署、天、地、风、火等神灵进行祭祀。这些都体现了纳西人热爱自然、 崇拜自然, 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
3 纳西族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
在《神路图》中, 通过不同亡魂因其生前所犯罪孽不同而受到相应惩罚的画面 (图2) , 可发现纳西人对人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智慧与理念, 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对于男女婚姻关系的规定。如果犯有同宗同族结婚乱伦罪或婚后通奸杀夫之罪者, 将会被处以剪除阴茎、 下油锅、 推火坑的惩罚, 体现了纳西族对亲情血缘及婚姻关系的维系原则。
二是对日常行为的规范。对于搬弄是非者将处以耕舌之刑; 初一、十五不遵守禁忌而动刀、动钜、推磨者,将被罚以剖腹、肢解、碾成肉沫之刑; 偷盗、赌博者将会下地狱审问; 没有良心者将会被厉鬼掏肺剖心;制造箭镞者的亡灵也会被箭射伤等。
三是对职业道德的规范。如果商人做生意短斤少两、 坑蒙拐骗将会被推下油锅或被拷打; 工匠修缮庙宇如果手艺不符合神意, 其亡灵将会受到牦牛顶撞、 厉鬼凿头、 狮子撕咬的惩罚; 木匠建造房屋如果本末倒置, 就会被厉鬼折磨等。
四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在水源地洗衣裤或因污血导致污染, 其亡灵将会被浸入血湖; 滥杀动物贪嘴的人将会遭受厉鬼将铁锥插入头部的处罚等, 体现了纳西人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意识与责任。
五是对东巴职业行为的约束。虽说东巴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 在族人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但依然要受到俗世的道德行为规范与伦理准则的约束。从《神路图》的绘画中, 可以看到一名学艺不精的东巴亡魂正在遭受着飞鸟与大犬的袭击;生前犯了祭树倒置之罪的东巴, 死后被厉鬼用尖刺凿头; 夸大法术的东巴, 被处以舌头拉出口外, 被两头牛在舌上耕犁的惩戒等。这些都体现了对东巴行为的规范以及纳西社会中人人平等的思想。
可以说《神路图》用生动可感的图画, 通过不同的故事与形象, 警戒纳西人在社会中当遵守规范, 抑恶扬善, 以求善有善报, 免受地狱惩戒之苦,同时也在昭示着幸福的生活其实就是来自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4 纳西文化对生命归宿的坦然与向往
肉体消亡之后,生命将归向何处?人是否还可以在其他生命空间继续存活下去呢?受到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 纳西人相信灵魂是永续不灭的, 死亡只是意味着灵魂离开人的躯体而另寻他处。正如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所说: “灵魂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超自然的不朽的灵魂观念,就不可能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念,从而也就不会有所谓宗教信仰本身。” 正是这种灵魂观念, 给纳西族人寻找生命的另类空间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纳西族的经文讲师东巴借助《神路图》 , 通过丧葬仪式,为纳西人的亡灵搭起连接生死的桥梁。他咏诵着《神路图经》,配合各种舞蹈,为死者评判路径, 引导亡灵通过9座黑山、9片黑海、尼坞鬼寨、依道饿鬼界、冷凑鬼界、 修左界等艰难险阻与层层考验, 将亡灵从地狱中解救出来, 到达 “本慈汝堆” (人类之地) 转世为人, 最终回归 “阿普资堆” (祖先之地) 或33个神地。由于33个神地的大神事迹与来历均不见于东巴教经典,而是源于佛教、 苯教乃至婆罗门教。因而为了更好地融合外来文化, 纳西人试图将33个神地与其祖先之地联系起来, 如东巴经典 《刺母孟土》 所说: 祖呀, 要到美好的地方去。居那若罗神山, 富有之山在上界, 含英宝达树, 富有之树上界长。米利吉海, 富有之海上界流。镇增含磐石, 富有之石在上界。祖呀, 要到33个好地方去, 阿高耗牛白尾巴,上界有美丽的耗牛。野兽岩羊尾巴白, 上界有美丽的野兽。上界有……祖呀, 要到33个好地方去。
可见纳西人认为33个神山其实就是纳西族祖先之地居那若罗神山, 这就是纳西人为自己构建的另类生命空间。在这里纳西人可以与其祖先一起过着幸福快乐、 无忧无虑、 富足安宁的世外生活, 因而回到祖先之地始终是纳西人最重要的不可含糊的头等大事, 体现了其祖先崇拜意识与族群高度的认同感。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回到祖先的怀抱、 回到民族的发源地, 其灵魂才会得到安息,生命才会安然永续。 《神路图》通过地狱界、人界、神界的灵魂迁移的路线图, 折射了纳西祖先跋山涉水建立家园的艰难险阻,以及为寻找自身的精神家园与生命依归而作出的不懈探索,展示了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5 结论
通过对 《神路图》 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面对着生与死的困惑, 纳西人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生命归宿的探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热爱自然、 崇拜自然, 力图在与自然、 社会和谐共处的基础上, 最终回归祖先之地与生命原点空间,以此寄托其追求长久永恒的生命观。《神路图》对纳西族文化理念的承载, 社会生活面向的折射,生命本真的探寻, 凸显了艺术与社会生活、 思想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艺术创造不竭的现实源泉与思想底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真正的好的作品一定是能够反映本民族文化内涵、 精神特质、 思想观念、生活本质的作品。这对于我们今天在从事艺术创作时, 如何处理好传承传统与走向现代,立足本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关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发展之路, 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作品,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原文载《湖南包装》2018年第一期,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