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孟娟:康移风和他的矿工兄弟_-工人-采煤-工作

编辑:洪镁 来源:口述湖南美术史
 
  作为人物画家,康移风是以其独具风格的矿工系列作品广为人知的。他的作品朴实而粗犷,充满了力量感,却又不失厚重。都说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可出现在记者面

  作为人物画家,康移风是以其独具风格的矿工系列作品广为人知的。他的作品朴实而粗犷,充满了力量感,却又不失厚重。都说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可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康移风,却是个个头不高、相当清瘦的“老头”。“快七十岁了,自感精力还好,觉得自己还年轻。”吐字干脆,简练有力。眉宇间,神采奕奕,目光炯炯。

  1947年,康移风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父母都在煤矿基建单位工作。他自幼喜爱美术,后在长沙明德中学读书期间,得到向建德老师的教诲,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初中毕业,康移风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无奈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被迫退学。回到家乡后,无论是在工地做辛苦的建筑工人,还是在上山下乡期间务农种地,康移风都未曾停下手中的画笔。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身边普通的劳动人民,都被他诉诸笔端,诗意地呈现在纸上。

  1972年,康移风进入涟邵矿务局工作时,并未意识到这里将会开启一片属于他的艺术天地。刚开始,他被安排在采煤一线,每天下井作业,从事着繁重的体力活。这让原本就身体瘦削的他苦不堪言。“多亏了工友们照顾,总是将最轻的活交给我干,才让我度过了那段艰辛时日。”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情景,康移风仍满是感激。

  尽管在井下工作不到一年,康移风便被调去从事宣传工作,但采煤工人的朴实、善良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并成为他日后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采煤工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干的是最危险最艰苦的生计。这种特殊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他们真实、自然的本质和粗犷、率直的个性。”三十几年前,康移风还曾写过一首咏矿工的小诗:“一双粗大的手,一身耐磨的骨头,和煤一起压榨,和煤一起丢进火炉。”

  “因了那一张张沾满煤尘的脸,那汗迹斑斑的窑衣,那一个个动人的乃至催人泪下的矿工故事,我的情感体验迫使着笔触要伸进浓浓的水墨世界里。”在这种强烈的情感驱动下,1974年,康移风画了一幅矿工题材作品参加湖南省首届优秀美术作品展。从此,他的艺术世界便与煤矿工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下井、劳动、小憩、收工……这些采煤工人的日常生活瞬间成为他笔下最美的风景。

  常有人发问:“你画了几十年煤矿工人,腻否?累否?”康移风总是笑答:“我从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腻。事实上,我画煤矿题材画得很愉快,相当过瘾。”在他看来,自己曾多次去过的那千尺井下,有着朦胧却又强悍、厚重、沉甸甸的诗意。那里的工作场面,以及裹挟在黑色煤尘中的粗犷的矿工,绝不是小心翼翼地精描细写所能画就的。每每灵感所至,康移风必定挥毫泼墨,点染皴擦,酣畅淋漓。动情处,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舞之蹈之,模仿煤矿工人的一举一动。“画这些人物的时候,就好像我身在其中,苦其所苦,乐其所乐。”于康移风而言,画矿工已是内心情感的倾泻,不吐不快。

  2004年1月,康移风带着自己数十幅矿工题材的画作,在长沙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人展览《黑色的脊梁》。展览筹划时,便有不少亲朋好友反对:“画家要讲究市场,总要有人买画才行。你展出的全是些黑不溜秋的矿工作品,不讨人喜欢。何不掺些花鸟、山水作品,好看又好卖?”康移风不以为然:“画是可以当成商品的,但画家切莫把自己当成商品。如果被动地按照别人的喜好、意愿来创作,那根本不可能画出好的作品。相反,我希望能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打动别人接受我的作品。”展览展出后,前来观展的人特别多,不少人看了还流下眼泪。对画家而言,还有什么比观众接受其作品更令人欣慰的呢?

  2005年,康移风又带着30余幅矿工系列作品走进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我的弟兄》矿工系列国画作品展。这些饱含与煤矿工人的深情厚谊的画作,得到京都美术界的高度认同。其中,《我的弟兄》、《憨》两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康移风把画笔直接对准了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他笔下的矿工形象,个个是铁打的硬汉。纪念碑式的构图、方挺劲霸的用笔,写出了劳动者的尊严,写出了创造者的孤独感和生活的价值。”艺术评论家朱虹子评价道。

  感动于矿工生活艰难困苦的同时,更多人开始关注到,康移风画面中采煤工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乐观,有如一米阳光,照亮了那深井下的黑色世界。“我以前画矿工,着力表现他们的苦难与沉重,恰恰忽略了他们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而事实上,矿工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在繁重艰苦的工作面前,在不知何时降临的危险与灾难面前,他们表现出的却是坚忍与乐观。”在康移风看来,矿工和其他群体一样,在为社会、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事着艰苦又卓绝的劳作。“他们并不需要大家的同情与怜悯,而是需要理解与尊重。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一种积极的创作状态去挖掘劳动者的尊严。”

  如今,康移风虽年近古稀,但创作激情不减。这两年,他带领学生跋山涉水,先后赴贵州、四川等西部七个省区以及湖南部分地域采风写生,翻雪山、过草地、穿戈壁、登高原、上苗岭,画了不少的写生作品。他甚至推掉了多地画商的“订单”,专心沉醉于自己钟情的煤矿世界。“这两年来,我要沉下心来,把自己想画的矿工系列作品都创作出来。永远也丢不掉的煤矿情结,也是年年都会要画的内容,尽管少有人喜欢我那黑不溜秋的矿工画。”康移风笑着,脸上写满真诚。

  原载中工网——《湖南工人报》2015年11月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黄新民:为矿工泼墨——读康移风先生的画_-工人-的是-作品||上一篇: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文明5000年!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公布_-中华文明-考古-国家文物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