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到南通大_陈孝信南通大学艺_批评家中国水墨画

编辑:杨晓萌 来源: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讲座现场  5月23日上午九点,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先生为艺术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水墨之变——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问题

讲座现场

  5月23日上午九点,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先生为艺术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水墨之变——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问题概述”的精彩讲座。

  中国一百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政经动荡、中西文化冲撞的缘故,促使水墨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场讲座截取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1978——2017)来谈水墨之变的时间节点及史实概述,指出水墨之变从重拾笔墨、笔墨分治、泛化的笔墨到笔墨归零或笔墨蜕变的“四步走”,这也是传统笔墨进入了“凤凰涅槃”的“死亡”过程,开始弥散、托生、脱胎换骨。本场讲座的整个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寓言故事、十三个时间节点、四个步骤、四大诉求和十六个字小结。

  陈孝信先生的讲座先从“刻舟求剑”、“凤凰涅槃”两则寓言故事讲起,强调中国水墨画艺术对世界的贡献,又谈到目前中国水墨画创作队伍之庞大、水墨画之兴。陈先生在接下来近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重点阐述了自1983年至今最重要的十三个时间节点。

  十三个时间节点如下:

  1.1983年,吴冠中发表倡导‘抽象美’的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抽象问题’的大讨论;

  2.1985年,李小山在(江苏画刊)上发表(中国画之我见),发出了‘中国画穷途末日’的惊呼,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谈的论;同年,台湾‘现代水墨运动’的领军人物~刘国松来大陆讲演,他的‘革中锋的命’、‘革毛笔的命’~观点与实践,在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1988年,北京举办(首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田黎明的一件‘没骨画法’人物获得了‘金奖’;

  4.1989年,(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走进了‘中国美术馆’,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同年,有‘南线北皴’‘之说的‘’新文人画’开始登台,南京是‘新文人画’的重镇;

  5.1993年,郎绍君主持、策划了(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有人指出,这是倡导‘笔墨中心主义’;同年,黄专提出‘实验水墨画’之说,‘’实验水墨‘’开始登台;

  6.1996年,皮道坚和张羽联手策划‘广州会议’和‘邀请展’,有人提出了‘观念水墨’一说;

  7.1997年,吴冠中再次向中国画坛发难~提出‘笔墨等于零’的主张,引起轩然大波;

  8.1998年,鲁虹与王璜生联手推出‘都市水墨展’;

  9.2001年,皮道坚与王璜生在广州推出(水墨实验20年展);同年,鲁虹与孙振华在深圳策划了(以水墨的名义)群体展,此展成为了当代水墨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

  10.2005年,‘新水墨’在上海登台亮相,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了刘国松、陈家泠、仇德树的三人展,后又举办了多届;

  11.2007-2012年,‘当代水墨’、‘再水墨’相继出现并引起关注;

  12.2013年,‘新工笔’开始热了起来;

  13.2014年,由邵戈发起,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新水墨画院’;尔后,2018年,由刘国松任院长的‘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在上海(視觉艺术学院)内宣告成立,石墨为执行院长,此举,说明了‘新水墨’‘当代水墨’已进入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此外,陈孝信先生还阐述了这些节点所产生的重要人物、作品、观点、技法、展览、机构等内容,特别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家以及典型艺术作品,如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吴冠中、刘国松、谷文达、蔡国强、徐冰、洪耀、曾宓、田黎明、仇德树、卢辅圣、王孟奇、朱新建、王川、刘子建、李孝萱、周京新、晁海、李华生.、董小明、王彦萍、张浩、刘庆和、南溪等人的分析解读,详尽论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水墨之变。

  陈先生提出,纵观40年历程,水墨之变可以分为四步走,而这四步背后则体现了四种各不相同的诉求。第一,“笔墨回归”背后是传统主义的诉求和现实主义诉求,“笔墨分治”与“泛笔墨”并存的第三种诉求,也是现代性的诉求,最重要的例子是“实验水墨”和“水墨实验”,都表达了新一代艺术家的现代性诉求。现代性诉求的核心是:强调艺术家的主体位置,表达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体现一种现代性的精神诉求。从“泛笔墨”推进到“笔墨归零”是第四种——当代性诉求。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一种最新诉求,是对传统观念的彻底颠覆和更新,以及多元、包容、融合的一种文化态度和立场的体现。

  陈孝信先生最后用“四分格局、多元并存、涅槃重生、回应世界”这十六个字作为结束寄语。由于当下对水墨的要求、目的、目标、理想不同,分别产生了对水墨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当代性的四大诉求,然而我们自己该何去何从,需要自己作出选择。

  不少学子以及学院教师受到讲座启发,踊跃地提出了关于中国画创作和艺术批评鉴赏的诸多问题。陈孝信先生认真地解答了相关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互动,并进一步指出:水墨艺术要反映中国文化个性;要按照自己喜欢的路子去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进步调整,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要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当代一步步走出来;作品要多听取专家老师的意见和看法后再去调整创作;要站在时代的背景下谈美;要有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和努力目标。

  从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延续到提问环节,整场活动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然而陈先生和师生们依旧热情不减,美术馆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最后,张卫副院长借陈先生的话语勉励同学们,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有个性,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走自己的路。

  主讲人介绍

  陈孝信

  1943年出生于江苏武进。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美术批评家第七届年会轮值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国际艺术批评家学会会员。组织、编撰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1991年至今为职业批评家、独立艺术策划人、艺术主持,期间曾任《朵云》、《艺术·市场》、《艺术潮流》、《美术界》、《艺术界》、《美术文献》等杂志、丛书的特约编辑。

  公开发表美术、艺术学论文数十篇;编辑、出版有《水墨潮流》、《文脉中国》等多种图文集;艺术评论、画家个案评论一百多万字(其中部分评论已收入《批评的时代》第一卷、《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文集》)。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陈孝信,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陈孝信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下一篇:杨卫:张方白的游离与坚守_张方白_新潮画室艺术家||上一篇:刘立宇:当代语境下的玻璃艺术_玻璃艺术_艺术家作品技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