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拿着花篮的女孩》1905年,成交价格:115,062,500美元
不久前,戴维·洛克菲勒夫妇收藏的毕加索油画《捧花篮的小女孩》,在佳士得拍了1.15亿美元后,微信朋友圈各种兴奋。
有时候,围绕着一个热点新闻,不同观点的人都似乎找到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依据。这次也是这样。我看到一个感慨:“瞧,到底还是画得像的画卖得贵。”我可以肯定,说这话的人是不喜欢毕加索的。
我发现,艺术圈颇有些人喜欢用“表扬”的方法否定毕加索。
譬如有的人特别喜欢提毕加索早年的写实功力有多么高深。言下之意,还是那写实功力最重要。毕加索后来那些“瞎折腾”的玩意儿还有点价值的话,全靠早年的写实功力给垫的底。
此论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吓唬那些蠢蠢欲动不安分的艺术青年,你们要是不能画出伦勃朗这么写实的画,就别扯什么创新。
“到底还是画得像的画卖得贵”这话也是同一类,其潜台词就是,毕加索那些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作品不行。
我们可以不喜欢毕加索,不同意他的艺术观点,但是我们要讲道理。
首先,“到底还是画得像的画卖得贵”这话不符合事实。毕加索卖得最贵的画不是这幅写实的《捧花篮的小女孩》,而是3年前以1.79亿美元成交的《阿尔及尔女人(O版)》。不过,这幅创造了世界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纪录的毕加索作品,正是属于“人不人鬼不鬼”的代表作。
其次,我们论艺术之高低,怎么能只以市场价格高低为准绳,而不论艺术家的艺术探索和艺术观点对人类艺术史的作用大小呢?
一向被人们视为在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毕加索,看来远不如那些批评他的人“看重”市场。当年,年轻的毕加索以蓝色时期、玫瑰时期风格(即《捧花篮的小女孩》的风格)作品赢得了市场,很快他就放弃了这种能令他财源滚滚的艺术风格,不安分地转而探索具有极大风险、担当了巨大骂名的新风格。原来喜欢他的收藏家们纷纷离他而去;一起的艺术战友们也不理解他,甚至背后冷嘲热讽……但毕加索毫不动摇,他说,一定会有新的人喜欢他新的风格,到那时,现在离他而去的收藏家们还会回来。
不管喜不喜欢毕加索,就这种魄力,那些一辈子钻在钱眼里不敢突破的画家,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就算我们谈艺术品市场,也要讲道理。成熟的艺术品市场,是不会忽视艺术价值的,这就像真正成功的生意是建立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一样。回过来,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毕加索的艺术探索,到《捧花篮的小女孩》就停止了,没有他后来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没有他作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为前提,这幅《捧花篮的小女孩》能卖出今天这个价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毕加索毕加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