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要求,被现场观看的编剧史航称为一次最“提心吊胆”的观剧体验。“还好,我们做到了,我们赢得了这场演出。”
或许有人认为“关机、布鞋、停演”,委实“矫情”。笔者联想到不久前,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的《贾宝玉》在武汉演出,观众闪光灯拍照、口角叫骂扔矿泉水瓶子,那样不“矫情”,可是很“现眼”。
混乱的观演秩序影响舞台上的演出质量,艺术家再心无旁骛也会被外界因素干扰情绪;高素质的观众则会激发艺术家更澎湃的激情和更稳定的发挥,回馈给观众更多无与伦比的精神滋养。可见,“演”与“观”的关系如此微妙。
不同于剧院文化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剧场文明在中国是“舶来品”,国人观剧往往观的就是个“热闹”。但笔者认为,在现代剧场,当我们有能力、有意愿去欣赏一场高雅的剧目演出时,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剧场文明。
事实上,剧场里并没有那么多繁缛礼节,无非是做到“静”与“敬”。所谓“静”,一是自然环境的达标,二是心静;而“敬”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当观众与演出的艺术家能够互相敬重、当观众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剧场演出才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
笔者认为,只有在形式上对一场剧目做出最大的尊重,才会真正地在乎这场演出,精神和思想才会受到感染和洗礼。否则,请慎谈“欣赏”二字。(记者 段菁菁 曹典)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现眼,欧洲,苛刻,戏剧,观众,演员,大师现眼 欧洲 苛刻 戏剧 观众 演员 大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